草原大地懶(拉丁學名:Megatherium americanum),大地獺科大地獺屬動物。
它生活更新世中美洲和南美洲,棲息於南美洲林地、草地和荒野地帶,主要樹枝葉食。
大地化石 Manuel Torres 於 1788 年阿根廷盧漢河河岸發現,該化石隔年後運送馬德里國家自然科學博物館(英語:Museo Nacional de Ciencias Naturales)展示。


它們軀幹骨骼發達,後肢前肢,前肢3個內側趾上生有40釐米巨爪,後腳爪子。
大地屬(學名:Megatherium)是一種動物,屬於異關節總目披毛目樹懶亞目下大地懶屬物種。
見於上新世早期更新世[2]晚期中美洲和南美洲。
所有其他陸生哺乳動物當中,只有少數生物體形可以超越大地懶,包括猛獁象以及古老巨犀。
大地化石 Manuel Torres 於 1788 年阿根廷盧漢河河岸發現,該化石隔年後運送馬德里國家自然科學博物館(英語:Museo Nacional de Ciencias Naturales)展示。
該化石博物館員工 Juan Bautista Bru 負責組裝,另外包括骨架與部分骨頭個別描繪[3]。
透過 Bru 描繪解剖學,喬治·居維葉得以整理出大地外貌及現今種類親緣關係。
他於 1796 年於法國科學院演説演講抄本改寫後發表了他第一篇論文,並於 1804 年同主題發表了一篇論文,論文後收錄於居維葉《Recherches sur les ossemens fossiles de quadrupèdes(翻譯:四足動物骨骼化石研究)》中[4]。
居維葉 1796 年論文中,他化石命名為美洲大地懶(Megatherium americanum),並且透過解剖學認為大地現存樹懶親,他認為大地爪子現存樹懶可以用來爬樹,但後提出説認牠們生活於地底,並爪挖掘隧道[4]。
大地擁有骨架結構、骨盆尾巴,搭配其體型讓大地懶可以使用後腳和尾巴如三腳架直立,如此可以獲取其他同時期食草動物不能搆到食物。


延伸閱讀…
大地懶屬中新種 M. urbinai 及 M. celendinense 於 2004 及 2006 年發表[7]。
M. celedinense命名來於秘魯卡哈馬卡省塞倫丁[8]。
大地是少數已知體型陸生哺乳動物之一,體重可達4噸[9],全長頭尾端可達6公尺[10][11],屬於目前已知大型地懶,體型可比擬現代大象。
大地屬於更新世巨型動物羣中一員,當時更新世大型數種哺乳動物之一。
大地擁有骨架結構、骨盆尾巴,搭配其體型讓大地懶可以使用後腳和尾巴如三腳架直立,如此可以獲取其他同時期食草動物不能搆到食物。
延伸閱讀…
大地懶可以運用前肢上彎爪勾取樹枝並取食其上樹葉。
和食蟻獸,大地上有爪,這使得大地腳掌無法貼於地面而以足外緣著地來行走。
大地四動物,但是牠行跡化石上生物力學[12]角度觀察,大地具有雙足行走能力。
有些科學家相信大地擁有一條舌頭(類似於頸鹿和樹),這樣可以透過舌頭樹葉捲入口中,但這個理論並沒有得到全面性認同。
大地懶主要南美洲[13]疏林地區上林地和草原生活,當地特有種並且持續存活直到10,000年前。
大地懶可以適應温帶、乾旱性半乾旱性氣侯環境,其親泛美地懶(Eremotherium)[14]居住北部熱帶地區,南北美洲生物遷徙時,入侵到温帶北美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