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樓公寓定價邏輯,專家表示,實務上,建商同一棟大樓、同一個面向定價,是樓層、單價,主要原因於視野景觀愈好,見每上一個樓層,建商定單價會增加1%2%,直到單價接近區域房價天花板,會斟酌趨緩加價幅度。
公寓價格,則不是,專家指出,因為公寓需要攀爬樓梯上下樓,所以樓層、可及性,單價。
新北市近2年公寓成交價,1樓往往因為有前庭、後院,路邊可以停車優勢,使用彈性大,所以單價高出2樓以上户別;接著2樓5樓單價依序遞減,2樓、3樓價差,但4樓、5樓降低。
購買時,單價樓層,住起來嗎?不是!每一個樓層有各自優缺點,以下、中、樓層剖析:不論大樓或公寓,樓層要注意6問題:1.隱私性問題:因為視角關係,1樓、2樓可目視,是公寓1樓,若直接臨路,「你哪一台電視節目,路人清清楚楚」。
2.灰塵及垃圾問題:樓層因為臨路關係,灰塵多,此外,如果有前庭、後院或是有露台,留意樓上掉落垃圾或雜物。
原則上,既然是消防用途,故平時此機房會運作,對住户沒有幹擾,但是遇到維護測試、故障時,會有噪音、震動問題,而且一點故障還可能伴隨漏水情事,這些狀況發生,中繼機房前後左右、上下户會受到幹擾。


4.安全性問題:竊賊攀爬進入室內,所以可以安裝警報器或監視器。
5.蚊蟲問題:1樓可能鄰近水溝蓋,其他樓層會聽到銷售人員説:「這是『樹梢層』,看出去是油油的樹葉,景色!」但銷售人員有説是,樹梢層蚊蟲多,鳥叫聲。
6.排水問題:陽台排水孔或是馬桶冒泡泡、滲出髒水,這些是排水問題。
排水系統公共管線若排水暢,樓層下排水,管線如果阻塞發揮作用,水會另一個點、壓力地方排出。
因為管線關係,這個替代出水口往往是樓層住家排水孔或馬桶,因此會導致上述情形發生。
如果1樓是住宅,那1樓排出;如果是店面,因為店面會設計排水,水會2樓找出路;1樓3樓若迴流排水口堵住,4樓無法避免髒水迴流問題。
另外,專家補充,4樓因為諧音像「死」,東方文化中認為是吉利數字,像有人覺得窗外見到墳墓吉利一樣,這好比是心理上嫌惡設施,但既然有抗性,購屋者考慮轉手問題。
中樓層詬病是中繼機房水箱問題,專家示,《各類場消防安全設備設置標準》規定,建築物高度超過60公尺以上(是17層以上建物會超過60公尺),設置「消防中繼機房」,不過法規並沒有規範要設置幾樓。
實務上,有些樓層如「4」、「13」或「14」銷售上有抗性,所以建商乾脆中繼機房放在4樓、13樓或14樓位置。
原則上,既然是消防用途,故平時此機房會運作,對住户沒有幹擾,但是遇到維護測試、故障時,會有噪音、震動問題,而且一點故障還可能伴隨漏水情事,這些狀況發生,中繼機房前後左右、上下户會受到幹擾。
【陳珈汶/採訪報導】近年多人購買房子時優選擇新建案,外觀,多數人主要考量是新屋貸款成數、管線且建築本體安全。
而目前新建案類型中,電梯大樓、華廈及電梯公寓這三種,可從外觀、樓高分辨這三類建物外,其公設其他服務各有差異。
專家建議喜歡有管理服務享受公設者,可優選電梯大樓;而喜歡出入者,可選擇華廈或電梯公寓。
電梯大樓、華廈、電梯公寓除外觀外,依法規定有差異。
《建築技術規則》內容,電梯大樓(以下簡稱大樓)指是11樓以上、依法設有電梯建築物,稱為大樓或電梯大樓。
大型大樓社區因户數多,有物業管理及管委會。
而大樓特點,含有公設,如大廳、健身房、閲覽室。
而近年大樓公設超過30%,多落30~40%間,主因是民國94年建築法規修法後,規定8樓以上大樓新推案要設2座直通安全樓梯,11樓以上要有排煙室所致。
華廈外觀看起來像小型大樓,樓高介於大樓電梯公寓之間,依法設置電梯。
不過,公設代表維護成本高,雖然管理費眾多住户分攤,但不是每個住户會使用公設;例如游泳池維護成本高公設,需額外負擔水費、清潔費及救生員費用,會讓管理費增加。


延伸閱讀…
管理方面,會視户數多寡而決定是否設置管委會及請保全物業管理,如僅一棟華廈户數少,要分攤管理費用會,可能會有管理,如費用。
而公寓指是6樓(含)以下、依法可不設置電梯建築物,公設是三種建物中。
而幾年「電梯公寓」崛起,過去公寓於電梯有無,同坪數來説,能使用實坪是三種建物中。
電梯公寓户數、出入,梯廳以外沒有公設可言,所以管委會、收包裹或是垃圾處理,大多是各户自理。
購屋住者來説,這三類型建物各有其優缺點,各有愛好者。
信義房屋大里中興店主任黃明英表示,像樓總樓層若超過17樓,其結構耐震安全;雖然户數多、出入複雜,但有務業保全管理。
注重生活品質、便利性及居住安全者,多喜歡大樓。
雖然管理費,但管理室代收包裹、垃圾集中處理讓生活。
另外,有些大樓有兒童遊戲室,有孩子家庭來説,社區內遛小孩安全。
不過,公設代表維護成本高,雖然管理費眾多住户分攤,但不是每個住户會使用公設;例如游泳池維護成本高公設,需額外負擔水費、清潔費及救生員費用,會讓管理費增加。
延伸閱讀…
時間了,若使用率,會停用淪為閒置空間。
而華廈電梯公寓樓來説,住宅户數、出入許多,且單價、公設,30坪來説,樓能實際使用空間、價錢,所以於重視價格室內使用坪數者來説,這兩類型建物CP值選擇。
在外租屋講求生活品質和機能,社區大樓擁有專人管理、垃圾/包裹代收,是附加設施如停車位、健身房、交誼廳配備,可享受居住品質。
要選擇公寓還是大樓,是令租屋族選項,光是建物可以分為公寓、大樓、華廈以及透天等型態,都市中公寓和大樓,兩者各有點,今天租租帶大家來瞭解各式各樣建物型態,讓您搜尋房源時能進入重點!總樓層6樓以下,沒有配備電梯(有少數後來加裝者),沒有管理員,因此租金。
雙北租屋類型此類型態,是許多小資租屋族選擇!12層樓以上,依法設置電梯,會聘請警衞或管理員,安全性和環境,但每個月支付額外管理費,租金。
新建案屬於此類型,有「捷運共構大樓」型態,交通超!樓層介於7-11樓之間,有電梯和車位,型態上接近大樓但公設比例,不過近年建商興建此類住宅比例減少,想找到新建華廈變得囉!樓層介於6樓以下,一所有權人,屬於獨棟獨户類型,多半會附有院子和車位,但市中心難見到。
實際看房時,不妨多觀察以下這5點,可以分為外部和內部因素。
1.每層户數及電梯數量:一層樓户數若多,素質掌控,影響居住生活品質。
而且整棟樓擁有電梯比例是觀察重點!來説1:3,一層若有三户,需要一台電梯,以免上下班出門要耗費時間電梯,如果有分客梯和貨梯理想囉!2.管理費如何計算:許多社區、大樓管理費是「坪數」來計費,一坪/50元150元,有時户數和設施,就算坪數有可能繳交管理費!簽約前房東確認,管理費該誰繳交,以及是否涵蓋每月租金內。
※《公寓大廈管理條例》規定,其實管理費是區分所有權人(屋主、房東)來繳交,但房東可透過租定管理費由租客繳交。
3.大樓管委會相關規定:有些社區會自行定下規約,要求住户不得飼養寵物、寵物落地規定,如果有飼養寵物需求者,建議房東或是公共佈告欄認。
4.房屋格局:如果租整層住家式房子,需確認實際坪數和格局,有標榜三房格局,其2+1房或是1+2房。
或是內文寫附有廚房,實際是外推陽台加裝卡式爐,為避免糾紛,若有任何對房源問,要現場一一。
5.室內採光通風、棟距:有些房子是屬於「邊間房」,因為位於建物最外側,擁有三面採光、通風、格局方正優點。
但需注意房子之間距離,如果棟距太接近,是否會遮擋住日照和視野,能聽到隔壁棟住户聲音?
租屋安全守,10招讓你住安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