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劍英】驚曝!絕密檔案揭露葉劍英不為人知的另一面

【葉劍英】驚曝!絕密檔案揭露葉劍英不為人知的另一面

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之一,葉劍英,原名葉宜偉,祖籍廣東,梅州梅縣雁洋人,1897年4月28日出生,卒於1986年10月22日,享年 89 歲。他擔任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國防部部長。

在中共十屆三中全會上,葉劍英被選為中央政治局副主席,排名第一。

1977年5月14日,葉劍英在北京慶祝自己八十大壽,徐向前、聶榮臻、王震、粟裕、餘秋裏、楊成武、鄧小平等老帥前來祝壽。葉劍英對鄧小平説:“你也是老帥嘛,你是我們老帥中的領班。”

12月7日,葉劍英接到鄧小平患前列腺炎病情報告後,在報告上批示:“精心治療,嚴格保密,注意安全。”

10月24日,在天安門城樓上,葉劍英出席首都百萬軍民舉行的隆重集會,慶祝粉碎“四人幫”的偉大勝利。

10月18日,中共中央向黨內發出通知,通報王洪文、張春橋、江青、姚文元反黨集團事件。

10月12日,葉劍英提議蘇振華、倪志福、彭衝帶領中央工作組到上海穩定局勢。

10月8日,葉劍英和華國鋒等一起指揮和部署,徹底掃除“四人幫”在上海大本營的勢力。

10月6日晚10時許,華國鋒在葉劍英住處召開中央政治局緊急會議;宣佈粉碎“四人幫”是毛澤東的遺願。

10月6日,汪東興率8341部隊按計劃展開抓捕,葉劍英、華國鋒在懷仁堂對王洪文、張春橋、姚文元宣佈“隔離審查”;江青、毛遠新分別在住處被宣佈“隔離審查”和“就地監護”。

9月29日,葉劍英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通過“先斬後奏”的方式決定“果斷處置”四人幫。

葉劍英 Play

9月24日,李先念轉達華國鋒意見,初步確定以“隔離審查”的方式解決“四人幫”。

9月21日,楊成武轉告聶榮臻意見,獲取中共北京市委和北京衞戍區負責人支持。

9月11日,華國鋒與葉劍英達成一致意見。

9月9日,葉劍英與華國鋒、王洪文等人組成毛澤東治喪委員會。

7月6日,葉劍英任朱德治喪委員會委員。

2月,葉劍英被毛澤東下令“養病休息”。

1月8日,周恩來逝世,葉劍英任周恩來治喪委員會委員。

1976年1月13日-17日,葉劍英出席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被任命為國防部長。

1975年7月,葉劍英在中央軍委擴大會議上就國際形勢等問題作了講話。

2月5日,中共中央發出通知,成立中共中央軍委常委會,由葉劍英主持。

葉劍英

1月13日-17日,葉劍英出席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被任命為國防部長。

1974年1月,葉劍英受毛澤東、周恩來委託,同鄧小平一起指揮西沙之戰,佔領西沙羣島。

1973年8月,葉劍英在中共十屆一中全會上被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

1972年,葉劍英協助周恩來接待來訪的美國總統尼克松和日本首相田中角榮。

1971年7月,葉劍英受毛澤東、周恩來委託,主持接待秘密來華訪問的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

1970年8月,葉劍英參加中共九屆二中全會。

1969年1月3日,毛澤東表示為二月逆流案平反。

1968年10月,中共八屆十二中全會上,葉劍英等人被分組批判。

3月,發生楊餘傅事件,葉劍英、聶榮臻等人被誣陷為“黑後台”。

2月25日至3月18日,葉劍英等人被冠以“二月逆流”的罪名,遭江青、康生、陳伯達、謝富治等人圍攻批鬥。

2月16日,軍方與文革小組的衝突達到頂峯。

2月11日,葉劍英和徐向前等與陳伯達、康生、張春橋就軍隊穩定問題發生爭執。

2月8日,周恩來在懷仁堂召開中央政治局碰頭會,徐向前同陳伯達就劉志堅問題發生嚴重爭執。

同年2月,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在懷仁堂召開中央政治局碰頭會;徐向前同陳伯達就劉志堅問題發生嚴重爭執。

1月28日,林彪與徐向前到中南海毛澤東處審批八條命令。

1月24日,徐向前獨闖毛家灣,要求制定規則。

1月19日,在京西賓館召開軍委碰頭會,葉劍英、徐向前、聶榮臻三位元帥與江青、陳伯達、康生、姚文元爭執起來。

同年10月,林彪發佈《林副主席指示第一號令》。

1969年1月,葉劍英被下放到新華印刷廠蹲點。

1966年10月,葉劍英在中央工作會議上多次發言,堅決反對搞亂軍隊。

1966年5月15日任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軍委秘書長,主持軍委日常工作。

1965年1月,葉劍英當選為第四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1963年12月,葉劍英建議在全軍推廣郭興福教學法。

1960年,任軍委軍事訓練和軍事學術研究委員會主任。

1959年9月,葉劍英任中共中央軍委常委。

1958年3月,葉劍英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第一任院長兼政委。

1956年12月,葉劍英率中國軍事代表團訪問緬甸。

9月,出席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

6月,葉劍英主持召開全軍院校會議。

1955年4月,任訓練總監部代部長。

1954年6月,葉劍英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

1953年5月,任中共中央中南局代第一書記、中南行政委員會代主席。

1952年6月,任中南軍區代司令員。

1951年5月,任華南軍區司令員。

1950年9月,兼任廣東省人民政府財經委員會主任。

1月,任廣州南方大學校長。

1949年10月,葉劍英和陳賡指揮廣東戰役。

8月,任中共中央華南分局第一書記、廣東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

1948年5月,葉劍英任華北軍政大學校長兼政治委員。

1947年2月,返回延安。

1946年1月,葉劍英赴北平任軍事調處執行部中共代表。

1945年12月,參加以周恩來為首的代表團,到重慶進行停戰談判。

中國抗日戰爭結束後,成為首批被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授予抗戰勝利勳章的軍事將領之一。

1944年6、7月間,葉劍英介紹中共軍隊在敵後各抗日根據地的作戰情況和戰績。

1943年6月,國共摩擦又起,葉劍英向中共中央提出以智取勝的政治作戰方案。

1941年2月,由於皖南事變,返回延安。

1938年8月,加入東北軍。

1937年3月8日,葉劍英同周恩來與國民政府談判代表會談。

1936年,紅軍發起東徵戰役,葉劍英指揮中路軍作戰。

1935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毛兒蓋開會,決定部隊分左、右兩路軍過草地北上甘南。

1934年10月,隨中央紅軍參加長徵。

1931年4月,到江西中央革命根據地。

1930年下半年,回國到達上海。

1929年中東路事件期間,參與“國際義勇軍”。

1928年冬,赴蘇聯莫斯科東方大學特別班學習。

1927年7月,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

12月11日,率領所部教導團參加廣州起義。

4月12日,江西陷入白色恐怖,吉安全城戒嚴,葉劍英決定反蔣。

1926年7月,率部參加北伐。

1925年3月,出任梅縣縣長。

1924年1月受廖仲愷邀請,參與籌建黃埔軍校,5月5日任教授部副主任。

1923年,投入民主革命。

12月,組織廣州起義。

1922年6月,陳炯明叛變時,率部護衞孫中山脱險。

1921年10月,隨孫中山出巡廣西。

1920年1月畢業於雲南講武堂。

1917年夏,入雲南講武堂。

同年冬,隨父赴南洋,次年回國。

1915年秋,從東山中學肄業,任教半年。

1908年,家境稍微好轉,父母送他到丙村三堡學堂住校讀書。

1897年3月27日,葉劍英出生於廣東省嘉應直隸州(今梅州市梅縣區)雁洋堡下虎形村一個小商人家庭裡。

葉劍英:從紅軍元帥到中共元老

葉劍英(1897-1986),中國人民解放軍傑出的領導人、軍事家和政治家,被譽為「人民的將軍」和「中國的巴頓」。

早年生活和軍事生涯

葉劍英出生於廣東省梅州市,早年參加辛亥革命和護國運動。192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長徵期間,擔任紅軍總參謀長,指揮了湘江戰役、四渡赤水等關鍵戰役。

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

抗日戰爭爆發後,葉劍英任八路軍參謀長。他積極開展遊擊戰,制定了「針尖戰」戰略,有效抵抗日軍侵略。解放戰爭期間,擔任晉察冀軍區司令員,進行了正太戰役、平津戰役等重大戰役。

建國後的職務

新中國成立後,葉劍英歷任中央軍委副主席、廣東軍區司令員、國防部長、中央軍委常務委員等重要職務。1975年,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軍委副主席。

十年文革中的影響

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葉劍英受到迫害。但即使在逆境中,他仍堅持自己的信念,暗中保護黨內許多幹部。1976年,粉碎「四人幫」後,他擔任中央軍委第一副主席,在穩定政局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改革開放時期的貢獻

改革開放初期,葉劍英積極支持鄧小平的改革政策。他主持起草了《中英聯合聲明》,促進了香港的順利回歸。晚年,他致力於推進中國現代化建設,為國家統一和民族振興作出了巨大貢獻。

主要戰役和職務年表

戰役/職務 時間
湘江戰役 1934
四渡赤水 1935
八路軍參謀長 1937-1945
晉察冀軍區司令員 1945-1949
廣東軍區司令員 1949-1955
國防部長 1955-1959
中央軍委副主席 1959-1975
中央政治局常委 1975-1986
中央軍委第一副主席 1976-1978
中共中央軍委主席 1978-1981
全國政協主席 1983-1986

人物評價

葉劍英是一位集軍事家、政治家和外交家於一身的多面人物。他的軍事才能,政治智慧和外交手腕,對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被尊奉為「一代偉人」,在中國歷史上享有崇高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