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字】蕭的意思 |

【蕭字】蕭的意思 |

◎ 〔蕭蕭〕a.象聲詞,形容馬叫聲或風聲,如“風蕭蕭兮易水寒”;b.頭髮花白樣子,如“華髮蕭蕭遂良,一身萍掛海中央”。

◎ 〔蕭牆〕照壁,喻內部,如“禍起蕭牆”。

”蕭茅。

蕭字 Play

艸,肅聲。

本義:艾蒿)(2) 同本義蕭,艾蒿。

——《説文》蕭萩。
蕭字

——《爾雅》。

注:“即蒿。

”蕭茅。

——《周禮·甸師》彼採蕭兮。

——《詩·王風·采葛》(3) 如:蕭艾(草名。
蕭字

比喻不肖或無才);蕭敷艾榮(比喻凡事委曲求全,以致飛黃騰達)(4) 古國名。

春秋時宋附庸,滅於楚。

——晉· 陶潛《祭文》蚊蚋歸豐草,枯葉散蕭林。

蕭字 Play

延伸閱讀…

蕭_百度百科

蕭的意思|漢典“蕭”字的基本解釋

——《左傳》(5) 縣名。

安徽省北端,東鄰江蘇省,西接河南省。

秦置縣(6) 姓蕭君圭君玉(蕭君圭,字君玉)。
蕭字

——宋·王安石《遊褒禪山記》(1) 蕭條,冷落;天寒夜長,風氣蕭索,鴻雁於徵,草木黃落。

——晉· 陶潛《祭文》蚊蚋歸豐草,枯葉散蕭林。

延伸閱讀…

蕭字的解釋-在線新華字典

——晉· 劉伶《北芒客舍》滿目蕭然。

——宋· 范仲淹《嶽陽樓記》屋舍蕭然。

——清· 張廷玉《明史》(3) 説到知音,無多,髮蕭疏,青燈,老子婆娑。

——元· 張可久《折桂令·讀史》(6) 通“肅”( sù)。

;吾季孫之憂, 顓臾而蕭牆之內。

——《論語·季氏》此釁發蕭牆而禍延四海者。

——《後漢書·傅蘷傳》(7) 灑脱下泊降茅仙,蕭閒隱洞天。

——唐· 顧況《山居即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