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龜】食蛇龜小檔案 |黃緣盒龜 |關於食蛇龜 |

【蛇龜】食蛇龜小檔案 |黃緣盒龜 |關於食蛇龜 |

食蛇龜(Cuora flavomarginata),又名黃緣箱龜、黃緣閉殻龜、食蛇龜和、金頭龜和中國盒龜,地龜科閉殼龜屬爬行動物。

該物種模式產地在台灣淡水,是台灣唯一陸棲龜類。

雖是淡水龜,但擅游泳。

蛇龜 Play

牠背甲可達18公分,雄龜體型,多不及17公分,而且體多只有雌龜一半。

黃緣閉殼龜交配季節每年4月,4月初秋間生殖季可產下1窩2窩卵,每窩產卵18顆。
蛇龜

黃緣閉殼龜雜食性,昆蟲、蚯蚓、蛙、蝸牛、魚、屍食,會攝取蕈類、、菜葉。

雖是淡水龜,但擅游泳。

黃緣閉殼龜多出現在森林底層且環境[2]。

分佈中國陸東部、南部、中部,包括湖北省、湖南省、安徽省、福建省、廣西壯族自治區、四川省,北河南省地。

日本有分佈,是琉球羣島、石垣島和西表島。
蛇龜

在台灣棲息地主要為翡翠水庫集水區、宜蘭、南投、屏東中低海拔山區。

於其他原有野生族羣分佈關縣市,遭非法獵捕情形,現生族羣分佈現況應有相似趨勢。

蛇龜 Play

延伸閱讀…

食蛇龜小檔案

黃緣盒龜

食蛇龜分佈中國陸中部及南部、台灣日本琉球羣島南部石垣島及西表島。

在台灣廣泛性分佈,包括宜蘭、花蓮、南投、高雄、屏東(包括恆春)有紀錄。
蛇龜

經2001-2008年調查發現,台灣食蛇龜主要棲息海拔丘陵或靠近山麓海拔環境,族羣分佈地點呈現續區域性塊狀分佈,包括北部新北市宜蘭海拔山區、中部苗栗及南投、雲林山區、南部嘉義、台南、高雄山區、恆春半島及東部花東縱谷海岸山脈一帶。

近年2014-2015年及2018-2019年於宜蘭、花蓮進行族羣調查結果顯示,食蛇龜野生族羣之分佈範圍族羣量於最近15年內縮減或消失,於侷部區域捕獲零星個體,多數現存族羣呈現族羣量過族羣密度過,透過繁殖補充維持族羣期存續,多失去族羣生態功能性。

於其他原有野生族羣分佈關縣市,遭非法獵捕情形,現生族羣分佈現況應有相似趨勢。

延伸閱讀…

關於食蛇龜

食蛇龜- 瀕危動物總覽

台灣唯一陸棲龜類食蛇龜近年數量減少,其保育等級於2019年提升「瀕臨絕種」一級保育類,但對岸「炒龜」風潮下,食蛇龜20年前每隻台幣百元,飆漲到如今每隻台幣5萬元,讓多盜獵者鋌而走險,鬆法律成為他們「靠山」,動物學者「阿食」請命,希望能牠們留下生路。

瞭解,中國人喜愛食用犀牛角、虎骨、熊膽動物性中藥材,烏龜甲殼製成「龜板」使用,中國人長壽烏龜向來有喜愛,相信烏龜有助延年益壽、養顏美容,中醫主打龜板能益腎健骨,補血滋陰,隨著中國經濟蓬勃發展,龜板需求日俱增,導致東亞龜類生態浩劫。

20年前,每隻食蛇龜中國要價台幣百元,但2012年間,中國突然興起「炒龜」,當時流行「炒房不如炒龜」口號,選擇活動範圍小、數量稀有品種大規模收購,台灣保育類食蛇龜和柴棺龜成受害者。

短短數年間,食蛇龜價格飆漲台幣4500元,台灣獵人見利益,捕龜視為發家捷徑,一時間山區捕鼠籠改造而成「補龜籠」,食蛇龜野外數量鋭減超過8成。

雪上加霜是,近年新冠肺炎疫情助長「補龜」風潮,該疫情學界懷疑食用、接觸野生動物有關,中國官方因而下達「拒食令」,禁止野生動物非法交易和捕捉,中國「龜商」眼見自家國土烏龜「動不得」,台灣保育龜類伸出屠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