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東岸5月下旬出現鋪天蓋地的「週期蟬 土裡」(Periodical Cicada)大軍,在土壤中吸食喬木或灌木的汁液維生,「蟬 土裡」經歷13年到17年的成長與蜕變,以80至100分貝的蟬鳴求偶,啟動下一代的繁衍與生長週期。
這些「蟬 土裡」主要分佈於北美大陸,屬於半翅目昆蟲,上月底席捲美國東部、中部與南部約15個州和哥倫比亞特區的17年週期的「布魯德十代蟬」(Brood X)具有深黑色身軀、紅色眼睛、橘紅色光芒的翅膀,身長約兩到三公分。


美國東岸驚現「週期蟬」大軍
在美國東岸5月下旬,一種被稱為「週期蟬」的昆蟲大量出現,這些蟬在土壤中度過長達13年到17年的成長期,期間靠著吸食樹根汁液維生。當温暖的氣候來臨,它們便會破土而出,迅速尋找伴侶交配,然後產卵,啟動下一輪生命週期。
這些蟬類主要分佈於北美大陸,屬於半翅目昆蟲,有4種13年蟬和3種17年蟬。最近的這波蟬潮,是17年的「布魯德十代蟬」,它們的身軀深黑,眼睛泛紅,翅膀呈現橘紅色光芒,體長約兩到三公分。這些蟬的幼蟲在土壤中生活,吸收樹根汁液和水分,一旦土壤温度達到約攝氏18度,它們就會鑽出土壤,通常在大雨後出現。
蟬是不完全變態昆蟲,沒有蛹期,成蟲和幼蟲形態相似,只是幼蟲體型較小,翅膀和生殖器官尚未發育完全。蟬在日落或夜晚時分從地底爬出,找到樹幹或垂直物體後便靜止不動,開始蜕變。這時的蟬非常脆弱,容易成為其他動物的目標。雄蟬率先出現在地表,發出響亮的求偶聲,雌蟬隨後出現,交配後在樹枝上鑽孔產卵,卵孵化後的幼蟲會掉落至地面,再次鑽入土壤,開始新的生命週期。
由於蟬的生活習性,它們在地面上的數量極為龐大,吸引了很多掠食者。然而,蟬並不怕人,這可能是因為它們在地面上的停留時間有限。科學家正在研究氣候變遷對蟬的影響,以及人類活動如何幹擾蟬的自然週期。預計下一批布魯德週期蟬將在2038年出現。為了保護和研究蟬,科學家需要公眾的協助,記錄蟬的出現地點和數量。
在夏天的午後,微風拂過耳邊,你是否聽到了那熟悉的聲音?是的,那是蟬鳴。蟬鳴在鄉村的土裡回響,讓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蟬 土裡,這個詞彙彷彿代表著寧靜與和平,也帶來了一絲的懷舊。
回想起在童年時代,每當夏天來臨,我們總是會在田野間玩耍,置身於蟬圍繞的土裡。那時候的我們無憂無慮,享受著陽光,沐浴在蟬鳴的音樂中。蟬 土裡這個詞彙,彷彿代表著一段純真而美好的時光。
蟬 土裡,融合了自然界的聲音與人們的情感。每當迎來盛夏,蟬鳴回應著土地的温度上升與草木的茁壯成長。在這個熱情四溢的季節裡,蟬 土裡的存在讓我們感受到活力與生機。
不只是夏天,蟬圍繞的土裡在各個季節都有它的存在。秋天的土壤中,深藏著收穫的希望;冬天的土裡,靜靜等待著春天的到來。而春天的土地,則在花開之際傳遞著新生的氣息。蟬 土裡,正是這些季節的見證者。
蟬 土裡的存在也是一種力量的象徵。在大自然的鏡頭中,蟬圍繞的土裡展現著生命的堅韌與追求。無論是在炎熱的夏日,還是寒冷的冬季,它們總是堅持不懈地傳遞著自己的聲音,讓整個世界為它們的存在默默臣服。
蟬 土裡的意涵可以是不同的,它可以代表著生命的脆弱,也可以象徵著生命的奮鬥。無論如何詮釋,它總是在鄉村的土裡傳達著一種特殊的能量。
在這個嶄新的時代,我們或許離蟬 土裡越來越遠,更接觸到的是都市的喧鬧與工業的煙塵。不過,當我們聆聽著遠處傳來的蟬鳴聲,或許能夠在心中找到一絲寧靜。我們可以透過回憶,回到那個夏天的午後,置身於蟬圍繞的土裡。
讓我們保留對蟬 土裡這個詞彙的記憶,也將它帶入現代生活中。用心去感受這份寧靜,讓蟬圍繞的土裡與我們的生活連結在一起。
蟬 土裡,它是大自然的禮物,也是我們心中的一片凈土。讓我們一同將這份美好傳遞下去,讓蟬鳴與土裡的存在永遠繚繞在我們的生活中。
延伸閲讀…
蟬的一生 – 手捧流沙情繫今生
七日蟬的真相 – 科學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