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天宮原址位於九台街,後因政府計劃在此興建國民中學,經協商後遷移至現址,新廟於1968年落成。行天宮與艋舺龍山寺及台北保安宮並稱為台北三大廟宇,是台灣民間信仰的重要中心,亦是觀光旅遊的知名景點。


行天宮原址位於九台街,後因政府計劃在此興建國民中學,經協商後遷移至現址,新廟於1968年落成。行天宮與艋舺龍山寺及台北保安宮並稱為台北三大廟宇,是台灣民間信仰的重要中心,亦是觀光旅遊的知名景點。
行天宮建築宏偉,三川殿門庭高大,門釘數量達108顆,代表108位神祇,是孔廟之外的另一個108顆門釘之處。為了響應環保,行天宮已取消燒香習俗。中庭設有收驚服務,此為行天宮的一大特色,雖其效果眾説紛紜,但卻能給人一種安心的感覺。


延伸閲讀…
延伸閲讀…
行天宮 | 恩主公廟 |
每年拜訪人次 | 約600萬 |
提供服務 | 香火、參拜、收驚 |
中庭 | 設有收驚服務 |
門釘數量 | 108顆 |
行天宮,由從事礦業有成的玄空師父黃欉居士創建,主祀關聖帝君關羽,身旁陪祀孚佑帝君呂洞賓、九
有關道教信仰中的封號,民間常稱呼為「關聖帝君」或簡稱「關公」。關公信仰在民間具有深遠的影響力,他既被尊為武財神,也是文昌帝君的五文昌之一,跨越了文、武、財等領域,有超過22個行業奉關公為守護神,包括軍、警、商界、會計師、銀行業,以及江湖幫派人士等。在台灣的民間信仰中,如果家長擔心小孩難以養育,常常會讓小孩成為某位神明的義子女(乾兒子或乾女兒),而媽祖和關公是最受歡迎的選擇。在行天宮,這些義子女被稱為「契孫」,這是為了避免與神明平輩相稱而設的特殊稱謂,實際上與乾兒子的意思相同。正殿兩側供奉著關平的塑像位於右方,而周倉則位於左方(從神明的視角來看,與信徒視角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