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起源於中國上古於星宿崇拜,是西方七宿,四象之一、天之四靈之一,道教其稱為“監兵”[1],道經中有“帝君”、“聖”、“神”和“捕鬼”稱呼。
二十八宿中,白虎是西方七宿(奎、婁、胃、昴、畢、觜、參)總稱。
《史記·天官書》天區西宮咸池,共23官。


白虎是司掌兵戈戰神[2][3],具有避邪、災、祈豐及懲惡揚善、發財、喜結良緣多種神力[4],但是部分迷信中凶神[5]。
漢時有白虎祠,未央四祠之一,浙江會稽地有正月十四祭祀白虎神舊俗[6]。
而考證,對白虎崇拜出現於古羌戎族,時今日,中國彝族、白族、布依族、土家族民族稱白虎是其祖先,認為叫做“利巴”、“白帝天王”白虎星君下凡生七男七女,源頭星宿神話楚國虎崇拜下流變[7]。
白虎,天之四靈之一,是中國古代將天之四方靈獸作為代表,青龍、朱雀、玄武合稱四象,作四神、四聖,西方白虎作為靈獸。
《史記·天官書》天區西宮咸池,共23官。
《史記集解》、《史記正義》、《史記索隱》三家注,二十八宿與中外官20座131星。
《晉書·天文志》天區二十八舍西方,包含奎、婁、胃、昴、畢、觜觿、參,共7座51星。
西方白虎七宿,奎,婁,胃,昴,畢,參,觜中奎,屬於四木禽星之一。
《西遊記》中曾下界寶象國波月洞,化身黃袍怪;《封神演義》説他封神前名李雄,死於萬仙陣中。
屬金,狗。
衣流熒單衣,婁星神主。


延伸閱讀…
婁,“屢”,有聚眾含意,有牧養眾畜以供祭祀意思,故婁宿多吉。
婁宿星吉慶多,婚姻祭祀主榮華,開門放水此日,三年之內主官班。
官,季神,婁星神主。
季神十三人,姓竺,名來。
衣流熒單衣,婁星神主。
延伸閱讀…
上治一君,下治平蓋山。
屬土,雉。
為西方第三宿,人體胃作用一樣,胃宿象天倉庫屯積糧食,故胃宿多吉。
胃宿修造事亨通,祭祀婚姻賀,葬埋若逢此日,田園五穀登豐。
日,雞。
為西方第四宿,居白虎七宿中央,古文中西卯,西為秋門,一切收穫入內,該是關門閉户時候了,故昴宿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