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落在淡水河西岸,共由十八座連峯組成,主峯標高616公尺,形若一尊橫卧的觀音菩薩而得名的觀音山,隨著漢人開發的腳步,它卻有著不同的名字,清代時被稱為:興直山、橫直山、淡水山或八里坌山,清同治十年(1871年),陳培桂修《淡水廳志》,所列的「淡北內八景」中,就包括「坌嶺吐霧」,可見在十九世紀中末葉,八里坌山仍是這座河口左岸大山的名字。十九世紀末,觀音山之名才逐漸流傳開來,山名的由來有多種説法,最常見的莫過於漢人社會最普遍的「觀形定名」,也就是因其形狀如同躺卧觀音的側臉而得名,由淡水河右岸遙望,山形有如一座斜卧的觀音菩薩,從北投遠眺,則形同觀音朝天觀音山,觀音山因此得名;此外,清初便建有西雲禪寺。
觀音山形狀,這個名字不僅代表著淡水河河口左岸壯麗的山勢,也寓意著在這片自然環境中,人們對觀音菩薩的景仰和崇敬之情。觀音山的奇特形狀,令人讚嘆不已,它是台灣北部地區不可錯過的自然景觀之一。不論從哪一個角度觀看,都能感受到觀音山所散發的靈氣和祥和之美。從淡水河右岸遠眺,這座山就像是一尊橫躺的觀音菩薩,令人心生敬意;再從北投遠眺,觀音山則像是一座朝天的觀音,彷彿在守護著這片土地。無論你是想追尋山中的靈秀美景,還是感受山間的寧靜與祥和,觀音山都是你絕不能錯過的目的地。


新北市觀音山的地質與文化價值
位於淡水河西岸,由十八座連峯組成,主峯高616公尺,因其形似觀音菩薩而得名。山名的由來有多種説法,其中一種認為是因為山的形狀如同觀音的側臉,因此被稱為觀音山。此外,山上有多座供奉觀音菩薩的寺院,吸引善男信女前來朝拜,也加強了此名稱的傳播。
地質元素 | 描述 |
---|---|
火山活動 | 觀音山是一座年輕的火山,約在60萬年前開始噴發,活動直至20萬年前左右結束。 |
火山熔岩和碎屑流 | 火山熔岩主要流向北側,而南側則以火山碎屑流為主。 |
安山岩 | 觀音山的岩石主要為安山岩,存在多種類型,包括輝石安山岩、兩輝安山岩和角閃安山岩等。 |
觀音山石質地細密,硬度高,自清代以來就被用於築屋、建廟、雕刻等用途。許多知名古蹟和寺廟,如台北城、芝山岩隘門、艋舺祖師廟等,都採用觀音山石作為建築材料。此外,民宅的屋基、牆身以及窗櫺、門楣等部位,也能見到觀音山石的身影。由於其文化價值和美觀特性,觀音山石成為了台灣本土石材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觀音山形狀
“觀音山形狀” 是一個獨特而迷人的地理特徵,它位於台灣的西部沿海地區。這座山形狀既壯觀又美麗,吸引了眾多遊客和攝影愛好者前來一睹其風采。
觀音山形狀的起源
這座山形狀得名於觀音山,該山位於台灣彰化縣和雲林縣之間。觀音山是台灣的一座古老山脈,被當地居民視為神聖的地方。其特殊的形狀是由風和水的侵蝕作用形成的,經過數百萬年的時間累積,形成了如今的壯觀景象。
觀音山形狀的特徵
觀音山形狀的最大特徵就是它的外形,它酷似一位優美的女神,帶著慈愛的微笑。山頭高聳入雲,峯巒起伏,宛如一幅令人讚嘆的自然藝術品。無論是從哪個角度觀看,都能欣賞到它的獨特之處。
觀音山形狀的魅力
這座山形狀具有獨特的魅力,吸引了許多遊客來欣賞它。許多攝影愛好者也紛紛前來捕捉這一美景,希望能將它永遠地記錄下來。
結論:
觀音山形狀是台灣西部沿海地區的一個迷人的地理特徵。它的形狀宛如一位優美的女神,吸引了眾多遊客和攝影愛好者前來欣賞。這座山形狀展現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以獨特的方式展現了山巒、水流和植被的美麗。如果你計劃旅行到台灣,不妨來一睹這一壯觀景象,相信你會被它深深地震撼和感動。
延伸閲讀…
你錯了! 「觀音山」不是因為形狀像觀音菩薩
觀音山(新北市) – 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