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族譜】用族譜查詢日據時期及光復後親屬户籍解密!

【調族譜】用族譜查詢日據時期及光復後親屬户籍解密!

綱要:族譜編纂在大學教學中的應用

引言
歲月流逝,學術界吹起「高教績效」、「數字至上」的風潮,教學實務在這種氛圍下顯得有些黯淡。本文將分享筆者在「台灣通史(二)」課程中,透過族譜編纂任務,激勵學生探尋家族根源,進而拉近師生距離的教學心得。

調族譜 Play

教學實例
「沒想到讀歷史系竟然這麼有用!」一名學生在完成族譜報告後,驕傲地分享其成果。透過族譜的編纂,學生不僅發掘了墓碑上模糊不清的先祖姓名,更促使家中長輩回想起一位已遺忘許久的親人。族譜不僅記載著家族的世系,更承載著獨特的歷史價值。

調族譜

族譜編纂的意義
家族史是構成歷史的基本單元,而族譜作為家族史的基礎材料,在學術研究上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六朝時期的譜牒盛行,目的在於彰顯門第地位。然而,筆者在教學中強調的不是門第之見,而是藉由族譜編纂,讓學生「建立與家人更親密的親情」,並從中「撕裂家族的傷口」、「學習研究方法」和「加深人與土地的情感」。

族譜編纂的具體內容
為避免學生陷入僵化的窠臼,筆者通常只提供一些具體的編纂內容作為參考:

  • 前言:分享家族史的動機。
  • 居住地地理環境:探討家族在現居地和遷入前的地理環境,及其對家族的影響。
  • 遷移過程、安身立命之處:從開台祖開始記載,瞭解家族遷移的緣由和定居的地點。
  • 譜系表:樹狀圖式的家族成員列表,包括女性成員、養子、童養媳等。
  • 重要家人小傳:不限於往生者,記載對家族有重要影響的成員。
  • 家族重大事件:記錄與家族相關的重大歷史事件或家族內部的重要事件。
  • 家族與地方的關係:探討家族與當地社會的互動,包括參與地方事務和對社區的貢獻。
  • 傳家寶:記載傳承下來的家庭信物,不限於具體物品,也包括精神或價值觀。
  • 結語:反思編纂族譜的心得、困難和收穫。

族譜編纂的方法
族譜編纂的方法多元,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不同的途徑。文獻蒐集、田野調查和口述訪談是常見的方法。其中,日治時期的户籍簿和老照片,能夠提供豐富的家族資訊。口述訪談則可以獲得來自長輩的第一手史料。

結語
族譜編纂不僅是一項學術任務,也是拉近學生與家人距離,培養他們歷史情懷和研究方法的絕佳機會。透過「説真的,你高興怎麼寫,就怎麼寫!」的自由創作指示,學生們提交了許多形式活潑、內容豐富的族譜報告。歷史學家杜維運教授曾言「史無定法」,筆者認為「纂譜無定法」, encourage學生自由發揮,在家族史探索的道路上留下獨特印記。

調族譜的重要性與方法

調族譜是瞭解自己家族歷史和血脈傳承的重要途徑。透過調族譜,可以追溯祖先的姓氏、出生地、婚姻狀況和其他相關資訊,從而深入認識自己的家族起源和歷史脈絡。

調族譜的方法

步驟 目標 方式
蒐集資料 蒐集家族成員的姓名、出生日期、婚姻狀況等基本資料。 採訪家族長輩、翻閲家庭相簿、查詢户政資料等。
追蹤血脈 確定家族成員之間的關係,找出家族的主脈和分枝。 根據蒐集到的基本資料,繪製家族樹形圖。
考證史料 查閲文獻、檔案和古籍等史料,佐證家族樹形圖的內容。 參照族譜、家傳、方誌和相關文獻。
錄寫族譜 將考證過的家族歷史和血脈傳承以文字形式記錄成冊。 按照特定格式和規範整理相關資訊,製作正式族譜。

調族譜的意義

調族譜除了可以豐富家族的歷史文化外,還有以下幾項意義:

延伸閲讀…

去户政調户籍教學,合法調閲直系及查詢父系旁支

【尋找自己的故事】户口調查與家族譜製作

  • 傳承家族文化:族譜是家族歷史的載體,記載著祖先的德行、成就和教訓,具有傳承文化、教育後代的作用。
  • 促進家族團結:調族譜的過程可以增進家族成員之間的聯繫,促進家族的團結和凝聚力。
  • 尋根究祖:族譜可以幫助人們追尋祖先的足跡,瞭解自己的血脈來源,滿足尋根究祖的需求。
  • 作為法律依據:部分地區的族譜具有法律效力,可以作為證明親屬關係和繼承權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