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知名經濟學家,新制度經濟學和現代產權經濟學創始人之一,現任香港大學教授、經濟金融學院院長。
畢業於美國加州大學經濟系,獲博士學位。
當選美國西部經濟學會會長,是第一位獲此職位美國本土之外學者。
1969年名《佃農理論——引證於中國農業及台灣土地改革》博士論文轟動西方經濟學界。
1991年作為唯一一位獲諾貝爾獎經濟學者而邀請參加了當年諾貝爾頒獎典禮。
雖然,我聽説過張五常教授,但我心目中,張先生只是海外很多學者中一個,來並無印象。
使我和張五常教授相識,是一個十分機會。
去年冬天,我和劉峯美國賓西法尼亞大學訪問。
一天我地發現,劉峯整天捧着一本經濟學著作放,這是我們結婚17年來未有過。
我們來讀書面,但我知道,有兩門學科書,她是不看,一門是哲學,另一門經濟學。
我和她歷史、社會學理論、文化、科學史、文學藝術方面有着興趣,但每談到經濟理論,她馬上充滿了迷惑。
一本理論著作:能引起外行興趣,是使這門學科瞭解讀者幾天內捧住書放,這本身説,這本書有着魅力。
——看不到驗不著。


她極力推薦下,我一口氣全書讀完,,書寫得,我有了一次奇特讀書經歷。
青年時代開始,我常讀經濟學理論著作,喜歡經濟學大師思想中吸取營養。
所有經濟學著作中,有兩本書我印象,一本是薩繆爾遜寫那本風行世界教科書《經濟學》,當時,我只有20幾歲,薩繆爾遜邏輯體系我震撼,它使我體會到和馬克思《資本論》完全研究方法。
我第一次知道什麼是符合現代科學規範經濟學。
第二本書《賣桔者言》,我讀它時,進入了不惑之年,這以前,我讀過很多經濟學名著,什麼這本論式不是學術小書會引起我呢? 作者希望這本書可以訓練同學們觀察力,訓練同學們想像力,訓練同學們經濟理論概念來解釋表面看是複雜無世界。
只要同學們能用心嘗試,客觀得像火星人看地球,他們會體會到經濟學是學問。
這本結集示範著作者怎樣理論處理街頭巷尾現象。
他認為處理街頭、處理都市、處理國家、處理世界,現象,需要過是那些理論。
——學問者,玩意。
既然是玩意,學問。
奇怪,同學們往往懂得怎樣玩。
為何如此説來話,不便説。
不便説要説,是「成見」這個問題。
學問這門玩意要為真理而執著,但成見避之則吉。
清除成見法門是天真,而天真是世事保持著長生看法。
讀者能夠每次看同樣事,或面同樣問題,彷彿是第一次遇上嗎?——行內眾君子寫「實用」或「應用」經濟學,是理論分析起點,然後引用世界例子作示範。
我是倒轉過來,一個自己認為是世界現象起點,然後經濟學理論分析。
看似,這二者。
前者是求,後者是求錯。
換言之,前者是搞好了理論,然後找實例支持。
這是求。
後者呢?見到一個需要解釋現象,然後理論作解釋,思考過程中研究人無可避免地要找反證實例。
這是求錯。
——看不到驗不著。
我喜歡經濟理論:一條需求定律,侷限轉變化價格或代價轉變。
此而已。
一個書法家創立了合約理論,從而促成新制度經濟學發展。
一個攝影家重視基礎,仰慕前人,但不守常規,光與物看法眾。
一個散文家影響了神州大地產權及交易費用認識,開闢了整個中國經濟學散文新天地。
一個收藏家從收藏品鑒證困推出玉石定律倉庫理論,出土文物提供訊息知道中國歷史記載小節上有出錯作為一個研究價格理論(Price Theory)人,我實證工作成癖。
要瞭解玉石市場運作,我廣東道賣玉。
美國研究原油價格時,我到油田及煉油廠調查了幾個月。
華盛頓州研究蜜蜂採蜜及果樹作花粉傳播各種價格時,果園及養蜂場是我到地方。
後來發表了《蜜蜂神話》,受歡迎,而無意間我成為半個蜜蜂及果樹專家。
因為事實證研究而多個行業上成了專家經濟學者多;理論若不起實證考驗,是站得住。
一個有實據在手後起秀,有時只要三招兩式,可一個理論高手殺得片甲不留。
這解釋了什麼實證經濟學近二十年來大行其道,威不可擋。
同行相比,我有兩個例外習慣,一一。
一面是我強調實地調查。
這觀點是因為我大學寫論文時引用書本上數據,中過計,痛定思痛而產生。
一面是我興趣主要是在乎調查研究,並不在乎寫論文發表。
滿足了自己好奇心,我欣然自得,得研究結果不厭其詳地寫下來。
關心朋友我那些千呼萬喚不出來文章是失望。
他們若知道我年宵夜在香港街頭賣桔,當會寫信來查問所得。
香港年宵市場,年宵那一晚,需求變動是。
變動方向大致上是大家預先知道。
一千塊錢一棵桃花可幾個鐘頭之間變得一文不值。
但若不是買賣雙方期待上有了錯誤,上好桃花哪會有棄於街頭浪費?賣不出跟蝕大本賣出有什麼?一枝花,有人二百元買有人五十元買,是否浪費?年宵貨品變動價格是怎樣決定?期待上錯誤是怎樣產生?這些問題既困難。
十一時開始下雨,開價立減;半時後雨停了,開價。


延伸閱讀…
這算是我第二次經驗。
第一次是一年前年宵。
那次連天大雨,年宵當晚傾盆而下。
擺了數天桔子十之九八雨水過多而掉了下來。
我見「多桔」,知道大勢去,無心戀戰,數十元一盆成本四季桔,五元清盤了事。
無端端地蝕了數千元。
今年捲土重來,是意酒。
入貨二百多盆,每盆成本四十,賣不出是不能退貨。
送了一小部分親友,餘下大約二百盆決定年宵晚上八時起,借來一個行人眾多空地盤出售。
這數量是一個普通年宵攤位一晚銷量幾倍。
我和三個朋友一起出售只是四季桔,而地盤鄰近少有賣桔人,所以到凌晨三時半桔子全部賣出。
全部賣出並是有錢賺;賺錢要看每盆桔子售價。
我們要全部賣出的侷限下,入貨多少、價格轉變、價格分佈、討價還價手法,有決定性。
我們二百盆售價是每盆五十五元(八十元,二十元),若盆數減半,盈利會。
我們賺得那些送了親友桔子。
而我自己賣桔領悟到經濟含義,是有所值!九時左右,雲來。
年宵市場沒有不二價這回事。
無論開價多少,顧客大都講價。
我們只有五六盆桔是照開價賣出的。
因為顧客知道年宵市場是討價還價,所以實行不二價成交。
這種情況下,我們開價是預備要減。
每個顧客訊息數據,所以成交價格一。
賣桔人所求要價格,及時全部貨品出售。
我們開價是每盆八十元,六十元出售。
十一時開始下雨,開價立減;半時後雨停了,開價。
延伸閱讀…
午夜後開價減至七十元。
這時內顧客多,但是以為午夜後可買貨,所以講價。
其後減價次數,到後來每盆開價三十元。
同樣貨品,同樣成本,價格出售,叫作價格分歧(Price Discrimination)。
這是經濟學上一個熱門題目。
要同時同地價格桔子出售,我們四個人獨立作戰,顧客分開。
若要桔子出售,使顧客相信自己所付是「特價」。
但若沒有價格分歧,生意是不蝕本。
買賣雙方因此有行為。
價格分歧現象眾所周知,值得大驚小怪。
但經濟學上,年宵賣桔經驗使我領悟到幾個含義。
所有經濟學課本上分析,實施價格分歧有兩個條件。
第一個條件要市場分開或顧客分開,而經濟學者認為同時同地顧客分開是可能。
這個觀點顯然是錯了。
價格訊息費用,而這訊息賣者要買者知得多。
只要買者相信自己議訂價夠,他會費時去查詢,沒有意圖去公佈自己買價。
第二個價格分歧主要條件,付價錢顧客需求彈性(Price E1asticity of Demand)有所不同——付價錢彈性係數是。
這個條件顯然是錯了。
訊息人付價,而訊息多少需求彈性係數有關係。
邏輯上,需求彈性引證價格分歧分析,基礎上有錯誤。
這個錯誤是報章上讀者解釋。
有些經濟學者認為某些情況下,價格分歧是唯一可以賺錢方法。
那説,不二價是會蝕本。
諾貝爾獎獲獎人史德拉(G. Stigler)教授不同意這個觀點。
但我賣桔經驗認為這。
史德拉認為價格分歧會帶來浪費,因為付價錢人邊際價值。
這分析看來是錯了。
有無可避免交易費用情況下,邊際價值比買不到桔子。
若機緣巧合,史德拉能年宵期間訪港,我會請他到街頭一起賣桔。
賣桔經驗使我討價還價及行為有多認識。
值得這裡大學經濟系研究生指出,他們抱怨找論文題目的困難是言過其實。
要作經濟研究,香港有如一個金礦。
而論文題材信手拈來,俯拾即是。
温馨提醒您:若您訂單中有購買館無庫存/預售書或庫存於海外廠商書籍,建議其他商品分開下,避免等待時間過長,謝謝。
大陸出版品書況:裝幀品質及貨運條件臻完善,書況台灣出版品甚,封面、出現磨痕、凹痕屬常態,故字館封面破損、內頁脱落…狀態外,其餘所有商品將出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