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神】越可能遭遇這三種困境 |越容易走神的人 |你為什麼總是容易走神 |

【走神】越可能遭遇這三種困境 |越容易走神的人 |你為什麼總是容易走神 |

本文來信公眾號:nextquestion (ID:gh_2414d982daee),作者:Aaron,編輯:EY,原文標題:《追問新知 | 為何大腦愛神遊?》,題圖來自:視覺中國課堂上老師正在地講解拉格朗日定理,你明明正在聚精會神聽講,發現自己大腦不自覺地回憶起了度假時光,等到思緒回到課堂上,你發現老師講到下一個章節;圖書館裏你正在為明天即到來考試複習知識,覺想到中午午餐,一下子想到了會要吃什麼,大腦聚焦到課本上,你發現時間過去了幾十分鐘,該看知識書本上;這些場景你是否相識?心理學上,我們這種情境稱“走神”(Mind Wandering)。

不過不要感到,人類大腦一部分時間處在走神狀態,隨機性研究顯示,人們每天處於走神時間30%~50%——説走神是“大腦”一種常態。

如果學術角度來解答,走神指是一種注意意識流失,我們自己注意力當前主要任務或者外部任務中脱離,並指向內部生成思考和想法心理過程和狀態——這種轉變往往是無意識,同時往往需要經歷一段時間才能反應過來自己走神了。

來説,我們説開小差,儘管目前手頭上做着一個事情,但是我們大腦注意力分散開來,並沒有集中頭事情上,這會使得我們完成事情效率降低。

因此儘管走神是大腦一種“常規狀態”,但是認為是一種心理狀態。

儘管我們每天會走神,但是我們於這一現象是如何出現知之甚少,目前走神提出了多種假設。

其中爭論是解耦合假設(decoupling hypothesis)和執行控制失敗假設(executive-control failure hypothesis)。

研究發現走神會我們正在進行任務變化而變化——舉個例子來説,我們知道“熟能生巧”,我們可以地使用某種工具時候,我們往往需要花費很多注意力去控制它,比如我們學會打字時候需要其思考每個鍵位置,但是我們,我們需要去看鍵盤,那麼大腦有了走神空間。

這好像是那些和當前任無關思考(task unrelated thought, TUT)將注意力當前任務上挪走一樣,這使得我們完成任務效果怎麼理想。

因此可以説走神包含了一種解耦合加工狀態:注意內部加工耦合同時知覺信息以及任務相關信息解耦合。

這一假設認為走神會消耗和負責執行控制相關注意資源,隨後研究中得到了證實——研究發現走神大腦執行系統一些區域會,這證實了走神確實會消耗執行資源。

不過這一假設有自己解釋地方,那和飲酒會導致走神情況增加——這兩種情況下,執行資源消耗減少,但是走神會這兩種情況出現而增加。

因此,有了假設,即執行控制失敗説。

你可能會回想起看過一場體育比賽,或者幻想到來週末要去遊樂園,或者哼着腦海中揮之不去喜歡歌。

走神 Play

我們執行控制系統如果無法排除外界一些幹擾,那麼走神出現,這並需要消耗執行資源。

不過這個假設無法解釋老年人年人走神情形。

上面假設之外,有其他多種關於走神假設理論,比如注意力分散假設(distractibility hypothesis),不過目前來説,沒有一種假設可以解釋所有走神情形,因此想要徹底地瞭解走神,有一段相當長路要走。

鑑於走神會影響我們工作生活效率,有沒有辦法可以降低走神頻率?哪些因素影響着走神發生?工作記憶(working memory)指是我們用來保存信息容量系統,比如我們時間內記住一個手機號碼但是撥打完後會忘記,這工作記憶發揮作用。

工作記憶容量(WMC)則可以作為一個指標來預測走神發生情況。

目前多數研究發現,工作記憶容量人走神;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活動中,工作記憶容量人走神頻率。

這個相信很多人有體驗過——我們感到或者時候,我們工作和學習時候走神。

來説,消極、負面情緒讓人走神,比如、。

我們任務上投入時間我們,需要注意力往往;任務練習時間增加,我們往往會出現走神情況——比如時間單調複工作後走神。

疲勞會增加走神發生頻率,同時會使得人們花任務上時間變長,進而使得個體地注意力集中到任,從而導致工作效率下降——時間事單一任會使人程度上升,並使得走神頻發。

研究發現,睡眠可以降低走神頻率。

目前研究發現,走神發生頻率會年齡增加而降低,這可能和多方面因素有聯繫,比如工作記憶容量、程度和生理指標變化。

除此之外,飲酒會增加走神頻率,同時個體間存在走神水平差異。
走神

幾十年來,腦科學研究進展,人們於走神神經機制有了一步瞭解。

追求效率道路上,走神是一個現象——但是人類不是機器,走神作為大腦一種調節機制,白日做夢會我們生活帶來別樣情趣。

[1] CHENG Kai; CAO Guikang.Mind Wandering: Theoretical Hypotheses, Influential Factors and Neural Mechanisms.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2014.22.9.1435-1445.doi: 10.3724/SP.J.1042.2014.01435[2] Cárdenas-Egúsquiza AL, Berntsen D. Sleep well, mind wander les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leep outcomes and spontaneous cognition. Conscious Cogn. 2022 Jul;102:103333. doi: 10.1016/j.concog.2022.103333. Epub 2022 May 25. PMID: 35623268.[3] Andrews-Hanna, J. R. (2012). The brain’s default network and its adaptive role in internal mentation. The Neuroscientist, 18(3), 251–270.[4] Andrews-Hanna, J. R., Reidler, J. S., Huang, C., & Buckner,R. L. (2010). Evidence for the default network’s role in spontaneous cognition. Journal of Neurophysiology,104(1), 322–335.[5] Antrobus, J. S., Singer, J. L., & Greenberg, S. (1966).Studies in the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Experimental enhancement and suppression of spontaneous cognitiveprocesses. Perceptual and Motor Skills, 23(2), 399–417.[6] Baddeley, A. (2003). Working memory: Looking back and looking forward. 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 4(10),829–839.人類一個特徵是具有走神——注意力手頭任務轉移到任務無關想法——能力。

走神有一些處,比如增加了我們創造力;但有一些負面影響,比如會讓我們應該執行任務中出現錯誤。

是,我們醒着時候有一半時間走神。

大腦是如何幫助我們走神呢?研究表明,走神時我們外部世界信息反應會幹擾。

換句話説,大腦工作理來自外部環境信息轉移到處理我們內心世界信息上,這讓我們心理上走神到另一個時間和地點。

雖然走神時我們外部世界注意減少了,但我們具備監測周圍環境中突發事件能力。

這表明即使我們正在走神,我們外界環境中發生事情是。

想象一下:一個陽光日子裏,你坐在教室裏,老師地同學們講解我們大腦能夠做什麼。

一開始,你密切注意着師説話;但是,你意識到自己肚子咕咕叫時,老師嘴裏發出的聲音“消失”了,你開始想起昨晚吃美味冰淇淋。

你類情況下走神嗎?你眼睛盯着你老師、朋友或父母,而你思想卻偷偷地走神到另一個時間和地點去了。

你可能會回想起看過一場體育比賽,或者幻想到來週末要去遊樂園,或者哼着腦海中揮之不去喜歡歌。

這種體驗科學家們説走神(如圖1所示)。

圖1. 科學課上,老師正在問一個關於大腦問題,一些學生可能會專注於老師講內容,而另一些學生可能正在想着昨天籃球比賽、哼着自己喜歡歌,或者想着放學後去吃冰淇淋。

這些思考大腦無關事情學生此時正在“走神”。

人類醒着時候,有一半時間是走神。

人之間走神傾向存在個體差異,影響這種傾向因素有很多。

例如,老年人年人走神。

而且,或人那些和無憂無慮人走神。

執行新奇而有挑戰性任務相比,我們執行熟悉任務時會走神。

走神有類型,例如我們當前正在做事情感到厭煩時,可能會有意地走神;其他時候,我們大腦會不經意地走神。

既然我們有這麼多時間走神,這是否意味着走神我們有處?走神有處。

例如,大腦走神時會做一件事未來做計劃。

事實上,我們走神時,我們有可能制定計劃,而不是實際地幻想。

提前計劃是時間利用,因為它能讓我們地完成任務,比如完成家庭作業、練習足球和準備表演。
走神

我們走神時,我們可能會反省自己。

這個反省自己如何思考、如何行動、如何周圍人互動過程是自我認同組成部分。

走神會激發創造力。

研究表明,有時我們一個具有挑戰性數學問題,或創作音樂和畫畫時毫無靈感,不妨休息一下思考這些問題,讓思想神遊到另一個話題上。

這會導致一個“啊哈”頓悟時刻,這一刻我們可能會想出一個創造性解決方案或想法。

然而,走神會造成消極結果。

例如,課堂上走神意味着你錯過了老師講內容,做作業時候走神可能會出現錯誤。

極端情況下,診斷抑鬱症人會地陷入對自己問題或其他負面經歷思考中。

那些診斷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人會地轉移他們注意力焦點,不斷“走神”之中,因此可能完成一項任務。

總之,走神我們來説是是取決於持續時間和走神時想內容。

圖2. 腦電圖(EEG)。

步驟 1:記錄EEG信號,研究人員會志願者戴上一個有電極帽子。

走神狀態(綠線)中P300成分波峯值比做任務狀態(灰色線),這個ERP波形是位於頭部後面位置(紅色圈出)電極記錄。

走神 Play

延伸閱讀…

走神_百度百科

心理學:越容易走神的人,越可能遭遇這三種困境

記錄志願者大腦活動時,研究人員他們呈現一些圖像(如籃球)或聲音。

步驟3:科學家們計算了同一圖像/聲音多次呈現後志願者們腦電活動。

他們繪製出一個事件相關電位(ERP)波形,其中時間(毫秒)繪製x軸上,電壓(微伏,表示ERP成分大小)繪製y軸上。

x軸上,0表示刺激(如籃球圖像)出現時間。

ERP波形包含多個點,稱為波峯和波谷。

一些波峯和波谷科學家們名字命名。

例如,圖像呈現後300毫秒出現波峯稱為P300成分。

如果讓你做一個實驗測量走神,你會怎麼做?科學家們提出了幾種方法,其中一種叫做經驗抽樣。

當志願者實驗室裏做電腦任務,或者他們日常生活中做家務時,研究人員會讓他們報告此時注意狀態。

説,他們需要停下手頭工作,問問自己正在想什麼:“我工作嗎?”(我注意力是否在手頭任務上?)或者“我是不是走神了?”(我思緒遊離到另一個時間和地點去了嗎?)。

因此,經驗取樣收集志願者即時體驗,能讓科學家瞭解人們走神有多,以及走神如何影響人們環境互動方式。

科學家們通過記錄腦電圖(EEG)來研究走神,這是一種測量腦電活動技術。

這種電活動,腦電圖記錄中看起來像波浪線(見圖2,步驟2),大腦所有部位可以觀察到,並且存在(即使我們睡着了)。
走神

腦電活動測量幫助科學家瞭解大腦如何讓我們思考、説話、移動,以及做所有、有創意、有挑戰性事情!記錄腦電圖,科學家們志願者頭皮上放置了一種叫做電極傳感器(圖2,步驟1),每個電極記錄電極下區域神經元(腦細胞)活動(圖2,步驟2)。

然後,觀察志願者大腦呈現圖像(如圖2中籃球圖片)或聲音反應。

科學家們聲音或圖像多次呈現志願者,並計算出他們大腦圖像或聲音反應活動,繪製出一種稱事件相關電位(ERP)波形。

它波形中包含幾個高點和低點,稱為波峯和波谷(圖2,步驟3),代表大腦隨時間推移對圖像或聲音反應。

一些波峯和波谷具有ERP成分名稱。

例如,呈現圖片或聲音300毫秒(只有3/10秒)後出現的峯值稱為P300 成分。

基於幾十年研究,科學家們證明,這些ERP成分反映了我們大腦看到或聽到事件反應。

ERP成分大小(電壓度量)反映了響應強度,而這些ERP成分時間(毫秒度量)反映了響應時間。

現在你問問自己,“我才是全神貫注地看前面那句話,還是想別事情?”——這一個經驗例子。

正如你現在意識到,我們問及當前注意狀態時,我們可以地報告它。

圖3. A.走神我們處理環境中事件能力影響。

大腦外界事件(如籃球和足球圖像)處理走神期間會減少。

走神狀態(綠線)中P300成分波峯值比做任務狀態(灰色線),這個ERP波形是位於頭部後面位置(紅色圈出)電極記錄。

延伸閱讀…

你為什麼總是容易走神?

關於“走神”的那些事

B.走神減弱了我們監督自己行為能力,使我們犯錯。

走神狀態(綠線)錯誤相關消極ERP成分波谷值比任務狀態中(灰色線)小,這個成分是出現大約250毫秒時波谷,靠近頭前部位置(紅色圈出)電極記錄。

我們走神時環境互動會發生什麼變化?科學家們提出了一個稱為“去耦合説”想法,即走神期間,大腦資源會我們周圍環境轉移到我們內心世界[2]。

這個説認腦有數量資源,這意味着走神使用了它需要資源來進行內心思考,那麼只能剩下大腦資源來我們周圍環境作出反應。

驗證這一假設,科學家們結合了經驗採樣和腦電圖來探索走神如何影響我們環境互動。

他們請志願者一系列圖像進行分類,他們需要一堆非目標圖像(如籃球圖像)中看到少有目標(如足球圖像)時需要做出反應。

整個測試過程中,研究人員會腦電圖記錄志願者腦活動,同時會讓志願者報告注意狀態報告是“正在執行任務”還是“走神”。

志願者腦電圖和經驗取樣報告,科學家們發現大腦非目標反應走神期間執行任務期間有所減弱。

這可以圖3A中看到,執行任務時P300成分(灰色線)相比,走神時P300成分(綠色線)。

這表明我們走神時,大腦環境中發生事件反應會受到幹擾。

你有沒有注意到,如果你做作業時候走神,你會出錯?許多實驗證明瞭這一點!這使一些科學家質疑我們出錯時,大腦中發生了什麼。

他們測量了一種反饋錯誤相關消極ERP成分,這讓科學家們知道我們執行一項任務時是如何密切監控自己反應。

科學家們發現,與工作時相比,走神時反饋錯誤相關消極ERP成分減少了(如圖3B所示)。

這表明,走神會我們監控自身表現和調整行能力產生負面影響,使我們有可能犯錯誤。

所有這些研究一種假設提供了證據:我們走神時,我們周圍環境反應會受到幹擾。

此時,你可能會想:走神過程中,我們周圍世界所有反應減弱了嗎?這不太可能,因為即使走神了,我們能外部環境做出反應。

例如,我們走路時可能會走神,但大多數人一個地方走到另一個地方時很少會碰到東西。

科學家問了同樣問題,回答這個問題,他們讓志願者讀一本書,同時聽一些書無關音調。

大多數音調是,但這些音調中,特殊音調地吸引了志願者注意。

這時研究人員發現,志願者走神時和執行任務時這種音調關注程度是。

換句話説,我們大腦,知道走神時候哪些注意過程應該打斷,哪些應該維持。

情況下,我們大腦會環境中一些普通事件,來保持我們思路連貫。

然而,環境中發生一個意想不到事,或一個可能危險事,腦會我們注意力轉移到外部環境,這樣我們可以潛在危險事件做出反應。

想象一下,你走街上,想着這週末想看電影。

此時你可能聽汽車引擎噪音,聽周圍行人説話聲。

然而,如果一輛汽車突然鳴笛,你會聽到喇叭聲,這你走神狀態拉回來。

因此,即使走神時候,我們對自己和我們外部環境中注意到事保持着頭腦。

這使得我們能夠那些或者潛在危險事件做出反應,讓我們注意力集中到外部環境上。

綜上所述,大腦能夠影響我們周圍外部環境做出反應來實現走神。

保持我們思想受外部幹擾,讓我們完全沉浸走神中是。

我們開始瞭解走神這種思維體驗,科學家們正在積極研究我們走神時腦裏發生了什麼。

關於走神知識幫助我們地理解如何利用它,同時避免與走神有關問題出現。

心理科學進展
›› 2023, Vol. 31 ›› Issue (12): 2368-2379.doi: 10.3724/SP.J.1042.2023.02368

邵紅濤1, 任桂琴1(), 丁曉茜1, 史夢夢2, 李蕊妍1, 李陽1
  

SHAO Hongtao1, REN Guiqin1(), DING Xiaoqian1, SHI Mengmeng2, LI Ruiyan1, LI Yang1
  

摘要: 走神是普遍存在一種心理現象, 這種普遍存在會人們帶來許多妨礙。

正念冥想是減輕或避免走神幹預方式之一。

此, 系統回顧以往研究基礎上, 通過時長、形式、組設置以及羣體多個方面, 梳理正念冥想對走神改善作用; 其次, 結合神經機制及相關理論模型兩方面內容闡述其作用機制; 後, 圍繞走神類型以及形式正念冥想直接角度提出未來研究建議, 探討正念冥想對走神改善, 構建完善理論模型。

走神是普遍存在一種心理現象, 這種普遍存在會人們帶來許多妨礙。

正念冥想是減輕或避免走神幹預方式之一。

此, 系統回顧以往研究基礎上, 通過時長、形式、組設置以及羣體多個方面, 梳理正念冥想對走神改善作用; 其次, 結合神經機制及相關理論模型兩方面內容闡述其作用機制; 後, 圍繞走神類型以及形式正念冥想直接角度提出未來研究建議, 探討正念冥想對走神改善, 構建完善理論模型。

關鍵詞:
正念冥想,
走神,
神經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