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七月辦理喪葬習俗
農曆七月,俗稱「鬼月」,民間流傳著諸事不宜的禁忌,致使一些民眾心存避忌,認為不宜辦理喪葬事宜。然而,現代人的喪葬觀念逐漸轉變,越來越多人選擇在農曆七月出殯。


根據殯葬處統計數據,2019至2022年間,農曆七月的出殯次數逐年增加,從每日平均26.9次上升至42次。這反映出民眾對於農曆七月辦理喪葬習俗的避忌心理逐漸減弱。
除了傳統習俗,佛教和道教也有不同的説法。佛教將農曆七月稱為「孝親慈悲月」,認為應在此時供養僧侶,迴向功德給逝者。道教則認為農曆七月為「中元節」,是地官大帝誕辰,有祈求赦罪超薦的習俗。
北市民政局指出,依據古籍記載,農曆七月並非完全禁止出殯。反而,在這段時間出殯,可藉由祭祀祖先,迴向功德報恩。對喪家而言,既可避免長時間冰存遺體的風險和經濟負擔,又能早日告別逝者。
政府也積極推廣移風易俗,鼓勵民眾先火化後奠禮。台北市殯葬處推出各種優惠措施,包含免遺體寄存費及火化費、外縣市減半收費、第一殯儀館出殯減免禮廳使用費等。同時,也改善遺體入殮空間,讓家屬有獨立空間參與儀式。
現代人越來越重視送別亡者的誠意。農曆七月的出殯,不僅符合傳統民俗和宗教意義,更能減輕喪家的經濟和心理負擔。因此,選擇在農曆七月出殯,逐漸成為一種更為合理和周到的選擇。
年份 | 全年平均每日出殯次數 | 農曆七月平均每日出殯次數 |
---|---|---|
2019 | 38.5 | 31.7 |
2020 | 39.9 | 26.9 |
2021 | 44.4 | 35 |
2022 | 50.2 | 42 |
農曆七月出殯:禁忌與習俗
農曆七月,俗稱「鬼月」,向來被視為不吉利,因此不少人避諱於此期間出殯。然而,由於各種因素影響,農曆七月出殯的情況仍時有所見。
禁忌與習俗
農曆七月出殯有諸多禁忌與習俗,包括:
禁忌事項 | 原因 | 解決方法 |
---|---|---|
頭七返家 | 認為亡靈會在頭七回家,家屬應避免回到故居 | 移居他處或改門換户 |
出殯後回頭 | 不可回頭看,以免亡靈追隨 | 保持前進,切勿回顧 |
披麻戴孝者接送親友 | 孝服代表喪禮,不宜迎送賓客 | 委託他人代勞 |
路祭 | 避免路祭,以免招惹孤魂野鬼 | 擇吉日到廟宇或家祭 |
女子懷孕不得參與 | 懷孕婦女氣血較弱,容易與陰魂相沖 | 避開出殯場合 |
乘坐靈車 | 靈車會帶有煞氣,應盡量避免 | 另覓交通工具 |
出殯時間 | 宜選擇午時三刻至申時三刻,陽氣較重 | 避開農曆七月的特定時辰,如子時、午時等 |
注意事項
除了禁忌事項外,農曆七月出殯還應注意以下事項:
- 靈柩封釘:加強封釘,防止亡靈出逃。
- 家宅淨宅:出殯後,應請法師或道士淨宅,驅除穢氣。
- 孝服淨身:喪禮結束後,孝服應以淨水焚燒,孝子孝女也要淨身。
- 紙錢焚化:燒化紙錢時,應遵循傳統習俗,避免過度焚燒。
- 祭祀用品:祭祀用品應準備充足,包括香、燭、供品等。
總結
農曆七月出殯雖然不吉利,但透過遵循相關禁忌與習俗,仍能妥善舉辦喪禮。家屬應仔細考量,並做好各項準備,以確保亡者安息,生者無虞。
延伸閲讀…
現代人破除農曆7月「不出殯」習俗新北殯儀館這兩個時段快排滿
農曆七月古來吉告別親人功德迴向好時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