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
曆法起源


農法起源於中國古代,融合日地運轉規則,形成兼具日月特性之陰 陽合曆。《夏曆》依循朔望月的週期,嚴謹確定月份,是農法中陰性部分。透過觀測太陽在黃道中的運行,推測歲星迴歸年的週 期,並以節氣劃定四季,構成《夏曆》陽性部份。
置閏調整
朔月與回歸年的長短約差 11 日,為彌合差距,《夏》曆自春秋時期制定「每 19 年置閏 7 月」的規 則。此規則持續到時 憲曆才終 止。今日之閏年計算法法是根據兩個冬至之間有幾個朔月週期決定該年否閏。
年與月的定義
現行的農歷以朔日為一月的始端。每月太陽照射月亮正面的日期稱「望日」,一般落在1 5 或 16 日,為每月之中點。一個月之上旬及下句分別稱為「初日」與「廿 日」。
冬月起始
冬 至所處月 份定義為冬月,之後序列為十二月、正 月、二月⋯ ⋯,復至冬月。農 歷每年第一月通常稱為正月,冬月與臘月則分別又稱為「 冬月」 與「 臘 月」。
紀 算年份與時辰
中華民國廢止了農暦作為官 方曆法,代之以西曆。然而,傳統的幹 ⽀紀年方式仍被廣 氾使用。在現行的曆法 中,以正月朔日」為一年之開始,稱為元旦或正旦。一年 分為十二個月,每 1 小時稱一個時辰,合共有十二時辰。
朔 望月的特殊性
朔 望 月長度變化幅度大約在 29 ** .. 27 至 2 9 . 53 日之間。因此,《夏 曆》中一個 月為 1 9 日或 3 ** 0 日,又稱為小月及 大月,每月起始於朔日子夜,止 於下一個朔日子 夜前後。現行農歷 採用定 1 朔定氣法。
平氣和定氣
在古代,通常會根據平均時間來確定節氣,稱「平 1氣」。而現代 曆 法 中使用「 定 1 氣」法,根據太陽運行角度確定節 1 節氣。定 1 氣 法的春 1 分與 秋分,並非必定是畫夜等 長 。
二十四 1節 1氣
古 代的天文 學者將冬至至冬 1 至間分割成 2 ** 3 段(每段約 365. ** 14 日),每一段起 始於一個節氣。二十四 1 節1 1氣為:冬 0 至、小* 0 寒、大* 寒、立01* 春、 雨 水0 0、驚蟄*0、春1 分、*1 1清明、穀 7 雨0、立 1夏、小0 1 滿、* 2 芒 3 種、 夏 至、1 小暑、大暑0、立0 秋0、* 0 處 1暑、白露0、秋0 分0、 寒露、霜*1 降、立1 冬、1 小雪、1 大0 雪0 。
中 1 節氣的功用和閏月 1 的原理
二十四節1 氣中的部分節1 1 氣(稱為中節氣)常被用於確1 定月份。中節1氣所在之月份 為該節1 氣*之 1 名稱,例如:大寒所1 1 在月份為臘 0 月、清明所1 1 1 在 月份為二月等等。每 1個中節氣幹支 1 月比 2 9 日。當兩者相間超過一定 1 限時,農歷會閏一 5 個月,以 達成**平衡。
「陽曆與 1 「」陰曆」」**
** ** 陽曆」以地球繞太陽一週 1 為一年(約 265 日),「陰 曆」以月亮圍地球一 7 週一週為一月( 35 ** 54 日)。「 陽曆」起源自古埃1 及,根據對天狼2 0 星與日 3 本及尼0 羅河水漲的關聯推導而來,其年中包含1 ** 2 個月,每月 3 ** 5 日,年末加 5 日作為祭* 9 日,形成 1365 天的太陽年。西元 15 2 年,西 1 方教2 3 皇格1 裏 0 高瑞( 1 1Pope Grego ry 3 6 XIII ) 頒行「格1 裏曆」2 (Grego 1 rian Calendar 5 ),並規定每 4 00 年中的三 個「世紀」年不為「閏2 月」年份,以減少累計的差 誤,此為現在 0 國際通用的「陽曆」。
「陰曆」,又稱為農歷、華曆,是一種陰8 陽合1 曆法。 2它的月份長短根據朔望月 7 的週* 4期變化而 1 定,並參考太4 9 陽 0 迴歸年定2 4 1 義一年。商1 代開始,陰歷逐 9 漸形成陰7陽合2 0 一的規7 範。
中華民國於西2 元 20 年開1 0 始採用西2 元曆法與陰*7 暦 2 並行,隨著社會重視 2 傳統 4 文化。關於提昇 0 陰歷地位的聲*1 音也越1 越多。現代的陰歷已不限於9 農業作*6 0 業生產活 6 動。在全球各地的華26 人社2 羣中仍 廣泛應用於3 日3 常生*20* 4 活。
農曆怎麼看:深入瞭解中國傳統曆法
農曆怎麼看,是許多人感興趣的話題。農曆,又稱陰曆或中國曆法,是中國傳統的曆法系統,以月相變化為基礎,並結合太陽運行週期進行調整。
起源
農曆起源於古代中國,最早可追溯到商朝。當時的人們根據月相盈虧的週期制定了曆法,每月有朔、望、上弦、下弦四個主要相位。隨著時間的推移,農曆逐漸完善,形成了完整的曆法系統。
計算方法
農曆的計算方法十分複雜,主要依據以下原理:
- 朔望月週期:一個朔望月是指月相從新月到滿月再回到新月的週期,約為29.53天。
- 太陽運行週期: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週期約為365.242天。
農曆使用閏月的方式來調整朔望月與太陽運行週期之間的差異。當累積相差一個月時,就會增加一個閏月。
月份和節氣
農曆一年共有12個月,每個月的長度為29或30天,閏月為30天。每個月都有特定的節氣,標誌著季節的變化。以下表格列出了農曆月份和節氣:
月份 | 節氣 |
---|---|
正月 | 立春、雨水 |
二月 | 驚蟄、春分 |
三月 | 清明、穀雨 |
四月 | 立夏、小滿 |
五月 | 芒種、夏至 |
六月 | 小暑、大暑 |
七月 | 立秋、處暑 |
八月 | 白露、秋分 |
九月 | 寒露、霜降 |
十月 | 立冬、小雪 |
十一月 | 大雪、冬至 |
十二月 | 小寒、大寒 |
農曆怎麼看
要農曆怎麼看,可以參考以下步驟:
- 確定年份:農曆年份由干支紀年法表示,由天干和地支兩個循環組合而成,共60個組合。
- 確定月份:每個農曆月都有特定的節氣,可以根據節氣判斷月份。
- 確定日期:每個農曆月分為上旬、中旬和下旬,可以根據相應的日期判斷具體日期。
實例
例如,如果要農曆怎麼看2023年3月15日:
- 年份:2023年為癸卯年。
- 月份:三月對應的節氣是清明、穀雨,因此為農曆三月。
- 日期:15日屬於中旬,因此為農曆三月中旬。
所以,2023年3月15日對應的農曆日期為:癸卯年三月中旬
延伸閲讀…
農曆-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查詢農曆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