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仙詩】話古代遊仙詩 |郭璞遊仙詩十四首 |

【遊仙詩】話古代遊仙詩 |郭璞遊仙詩十四首 |

遊仙詩,中國古代詩歌類型之一,遨遊仙境、上昇天庭主題,抒發嚮成仙心願,採用道教神話傳説素材。

有些遊仙詩寄託有志難伸,抒發憤世嫉俗與苦悶之情,有遊仙詩登臨仙境比喻男歡女愛,抒寫俗世。

廣義遊仙詩,包括楚辭辭賦,屈原《離騷》視為遊仙詩起源,後世倣效。

歷史上遊仙詩最興盛時期是魏晉時代,代表詩人有東晉郭璞和晚唐曹唐,其餘詩人有曹植、阮籍、李白。

文學批評家遊仙詩整體評價,認為遊仙詩精神價值過塵俗,缺少了想像力和宏偉架構。

遊仙詩抒寫遊覽仙境,歌詠神仙世界[1]:255,主題有五種:
部份遊仙詩抒發情,衝突中掙扎,但沒有找到出路或歸宿,如阮籍〈詠懷詩〉,即使寫到神仙境界,擺脱俗世羈絆[2]:127[6]:213。

詩人往往憤世嫉俗,滿現世而有希冀,想逃到另一世界,但理智上,他們大多並相信仙界,幻想醒覺以後,有和心情[2]:127-128。

早期遊仙詩典型情節,有以下兩類:
六朝時,遊仙詩寫仙境多集中於華山、泰山名山,詩中人可由崑崙上昇天庭,仙人王喬、赤松子主,其次為西王母東王公,所用典故,成為套語,意象缺乏新意。

東晉開始,詩人取材,如郭璞〈遊仙詩〉有取於《山海經》,庾闡遊仙詩取材自劉向《列仙傳》[4]:26、42-44,庾信有取於葛洪《神仙傳》。

這一時期,遊仙詩受道教影響,加入了道教詞彙,述説學道過程[4]:54-55、49-51。

部份遊仙詩描寫山水草木景物,促進山水詩興起[8]:538。

屈原〈離騷〉和〈遊〉是遊仙詩開山鼻祖,後摹擬作品多有不及:9[2]:108、110。

常用象徵、比興、用典手法,糅合神話故事、歷史人物、景象描繪出、引人入勝境界,意境創造上主要受「道」影響,內涵,表現主題大體上有:對神仙境界嚮、追求永恆、求仙訪道諸多方面。

遊仙詩 Play

宋玉〈九辯〉詳述上天歷程,有超塵絕俗之想[9]:187-188。

漢賦中,賈誼〈惜誓〉、嚴忌〈哀時命〉、張衡〈思玄賦〉遊仙作品,模倣楚辭;而曹操和曹植遊仙詩,受到辭賦影響[2]:113[7]:193、200。

秦朝博士所作〈仙真人詩〉,是遊仙詩例子之一,其主題學者有兩種説法:一長生,一巫師神遊體驗[5]:325-326[4]:4。

漢代朝廷祭祀所用〈郊祀歌〉,表達登仙或飛昇天界願望。

樂府詩中遊仙詩,有〈王子喬〉、〈董逃行〉及〈行〉,大多源自民間歌謠[5]:330-333、339-340,部份遊仙詩淮南八公為主題,多源自民間祠廟祭祀所用樂曲[2]:114[5]:350。

遊仙詩具代表性名篇,大多數完成於魏晉時期[4]:88。

三曹父子開始大量寫遊仙詩,曹操現存有〈氣出唱〉、〈精列〉4篇,曹丕有〈折楊柳行〉1篇,曹植有〈昇天行〉、〈仙人篇〉、〈五遊詠〉10多篇。

曹植理智上懷疑神仙[2]:115,託神仙抒發現實社會,其詩有模倣屈原之處[5]:349[4]:34,朱光潛批評為「沒有生命,既無深情,無逸緻」[2]:117。

阮籍遊仙詩寄託懷抱,成就,其〈詠懷詩〉82章中,有接近40章涉及遊仙,往往抒發人生,表明其退隱自處,權者合作政治態度[4]:36-37[2]:117-118。

陸機〈東武吟行〉辭藻華美,工整見稱[4]:36。

東晉遊仙詩文字,講 [4]:46。

郭璞嚮神仙説,所寫仙景新鮮而,但氣象規模,詩中主角多是棲於山林隱士,多用,詩風華麗[2]:118-119[5]:358,多作敍及辭,部份素材來自《山海經》。

郭璞受阮籍影響,遊仙詩作詠懷詩來寫,抒發[4]:41-43、109-110、115,有不平情[8]:533。
遊仙詩

其中一首:
這首詩運用比手法,指出富貴虛幻,不如隱居求仙[8]:537、539-540。

一些東晉道士遊仙詩,郭璞相似[5]:324。

郭璞作品是中國遊仙詩代表作,劉勰讚賞郭璞「仙詩飄飄而凌雲」、「挺拔而為俊」,影響唐代與道教有關詩人,如李白、李商隱、曹唐[4]:95、103、13。

南北朝遊仙詩創作,或因山水詩興起,遊仙作品減少[4]:46[5]:359。

遊仙詩辭變五古,到郭璞發展可説告一段落,其後鮑照、庾信、李白寫過遊仙詩,大體上繼承阮籍和郭璞,發展[2]:121。

魏晉名篇相比,唐代遊仙詩達致「新鮮而有力」[4]:69。

遊仙詩寫夢遊仙境,當中王勃〈忽夢遊仙〉為例子,中晚唐詩人如白居易、李沇、沈彬,寫入夢後遊歷仙境[4]:65-66。

唐代詩人遊仙詩賦予生命,藉以表達現實生活中挫折,遊仙詩有狎妓新意思,源自張鷟唐傳奇〈遊仙窟〉[4]:87、67。

唐代妓院中人「仙」、「」藝名,遊仙詩「仙家」,實為妓院,仙家玉女實為妓女。

這種遊仙詩強調人仙相戀,喜歡運用六朝志怪説中劉郎、阮郎仙女結為夫妻典故,表現文人風流自賞。

這類遊仙詩可説是娼妓文學[4]:84-89。

遊仙詩是仙境、仙人或人仙同遊寫作內容,寄寓詩人志趣詩歌作品,中國古代詩歌中佔有位置。

常用象徵、比興、用典手法,糅合神話故事、歷史人物、景象描繪出、引人入勝境界,意境創造上主要受「道」影響,內涵,表現主題大體上有:對神仙境界嚮、追求永恆、求仙訪道諸多方面。

遊仙詩緣起於古人對原始神仙敬仰,其發展經歷了戰國時期《莊子》和屈原《楚辭》慕道頌仙神遊詩階段,道家神仙體系、洞天勝境,文學創作提供內容及空間,《楚辭》中有抒寫仙人登霞篇章。

《楚辭》中屈原〈遊〉篇古老仙話傳説詩歌化,通過「遊」描寫表現世界,抒發內心思緒,直接影響著中國遊仙詩傳統發展。

他〈遊〉中寫道:「惟天地無,哀人生長勤。

往者餘弗及兮,來者吾聞」、「經營四荒兮,周流六漠。

上列缺兮,降望大壑。

下崢嶸而無地兮,上寥闊而無天。

視儵無見兮,聽惝怳而無聞。

超無以至兮,泰初而鄰。

」其詩中透出哲理意味,人生,生命受時間、空間限制,侷限狹世界裡,無法磅薄萬物,而達到天地並生境界。

於是渴望著遊,飛向無窮之境,融於天地之間,並空間而臻於時間無盡。

沿襲這一傳統,遊仙詩反覆地傳達出企盼與仙人相遇,得授仙道、與天地精神往來願望。

到了漢代,企慕神仙、長生久視已成人們普遍願望。
遊仙詩

如漢樂府詩中〈長歌行〉寫道:「仙人騎白鹿,髮短耳何長。

導我上太華,攬芝獲赤幢。

來到主人門,奉藥一玉箱。

主人服此藥,身體日康強。

髮復,延年壽命長。

」詩中人仙人上山採藥,長生藥送世人,使之延年益壽。

遊仙者期望著山間遇見仙人或登上天庭,如〈隴西行〉寫道:「離天四五里,道逢赤松俱,攬轡我師,吾天上游。

天上何所有?歷歷種白榆,桂樹夾道生,青龍伏趺,鳳凰鳴啾啾,一母九雛。

」詩人描寫天界所見之景象,歷歷目。

有頌詠仙人道德詩歌,如〈王子喬〉中寫道:「令我聖朝應太平,養民若子事父明,當究天祿永康寧」。

遊仙詩魏晉南北朝時期盛行,無論道士或文人士大夫創作遊仙詩人很多。

如道士葛玄,成仙後人們稱為「葛仙翁」、「葛真人」,相傳他學道功成、白日飛昇際,賦作了三首遊仙詩。

如道士司馬承禎詩人陳子昂、盧藏、宋之問、王適、畢構、李白、孟浩然、王維、賀知章人,稱為「仙宗十友」。

遊仙詩 Play

延伸閱讀…

遊仙詩-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話古代遊仙詩| 文化漫談

吾今獲,修行立功爾。

三界盡稽首,容紫宮裡。

停駕無中,人生若流水」,感嘆人生和仙界,鼓勵人們抓緊時間求道,悟道證道。

詩人郭璞他遊仙詩裡寫道:「京華遊仙窟,山林隱遁棲。

朱門何足榮,若託蓬萊」,他認為並值得留戀,隱遁求仙才是,表達了其超脱塵世心態。

嵇康〈遊仙詩〉中寫道:「蟬蜕棄穢累,結友家板桐,臨觴奏九韶,雅歌何邕邕,俗人別,誰能睹其蹤」。

嵇康認為人要有志向,而且要能夠「守志」,他志向做本我,做自己,加任何修飾和外物羈絆我,希望自己能夠「蟬蜕棄穢累」,拋棄世俗所,因此他「遊」、「奮冀北遊」,一顆心追求神仙道。

慕仙意趣遊仙詩中是屢見不鮮,如詩人何劭詩中寫道:「懷慕仙類,眇然心綿邈」。

成公綏詩中寫道:「盛年無,奄忽行欲老。

那得赤松子,學度世道」,希望能夠跟隨仙人學道。

古人求道,往往達「四海」、「五嶽」、「八極」、「十方」,上下追尋、四方求索。

如曹植〈遊仙詩〉中寫道:「翱翔九天上。

騁轡遠行遊。
遊仙詩

東觀扶桑曜,西臨弱水流。

北極登玄渚,南翔陟丹邱」,除以東西南北方位表現空間之外,表現出詩人志向。

遊仙詩中山水不僅是自然界,其中積澱著詩人心靈體驗。

如左思〈招隱詩〉中寫道:「白雪停陰岡,丹葩曜陽林。

石泉潄瓊瑤,纖鱗或。

絲竹,山水有清音」,白雪,豔丹葩,回芳秀木,石泉纖鱗構成一個遠離煙火人境天地。

山水具有靜美及藴含生機這裡來表達、襯託修道人一種超拔氣質和超然襟懷,隱者心境與環境合而為一,進入妙不可言思維境界,一如深山白雲出岫、飛瀑山泉、白雪丹葩、秋菊幽蘭。

唐代是儒、釋、道發展和弘揚鼎盛時期,文化昌盛,產生了一大批光耀千秋詩人。

人們敬信神佛,很多人求仙訪道,修佛修道,唐代社會瀰漫著神仙氣息,詩歌創作仙風道味。

唐代遊仙詩很多,有修道人寫,有文人寫。

有修道人本人文學家、詩人。

如道士司馬承禎詩人陳子昂、盧藏、宋之問、王適、畢構、李白、孟浩然、王維、賀知章人,稱為「仙宗十友」。

延伸閱讀…

〔晉〕· 郭璞遊仙詩十四首- 中華詩詞網

遊仙詩_百度百科

杜甫、白居易、孟浩然、劉禹錫、孟郊唐代詩人有很多遊仙內容詩歌傳世。

如道士吳筠,南山孜孜學道,後來走遍江南諸山,遊天台,觀滄海,一生逍遙如神仙,求道之中。

他寫過許多遊仙詩,一次一氣呵成《遊仙二十四首》,於它是組詩,遊仙詩緣起、過程和終結三大部分分散到各首詩中。

第一、二首交待緣起「啟冊觀往載,搖懷考今情。

,舉世何營營。

悟彼眾仙妙,超然含精」、「吾方遺喧囂,立節慕高舉」,此後數篇開始敍述遊仙過程,如「縱身太霞上,眇眇中浮。

八威啟行,五我遊」、「過,天居煥煌煌」。

京華遊俠窟,山林隱遯棲。

朱門何足榮?若託蓬萊。

臨源挹清波,陵崗掇丹荑。

谿可潛盤,安事登雲梯。

漆園吏,萊氏有逸妻。

進則保龍見,退為觸藩羝。

高蹈風塵外,揖謝夷齊。

谿千餘仞,中有一道士。

雲生梁棟間,風出窗户裏。

借問此何誰?雲是鬼谷子。

翹跡企潁陽,臨河思洗耳。

閶闔西南來,潛波渙鱗起。

靈妃顧我笑,啟玉齒。

蹇脩時存,要之誰使?
翡翠戲蘭苕,容色。

綠蘿結高林,蒙籠蓋一山。

中有冥寂士,靜嘯撫絃。

放情陵霄外,嚼橤挹飛泉。

赤松臨上遊,駕鴻乘紫煙。

左挹浮丘袖,右拍洪崖肩。

借問蜉蝣輩,寧知龜鶴年?
六龍安可頓,運流有代謝。

時變感人思,秋復願夏。

淮海變微禽,吾生獨不化。

雖騰丹谿,雲螭非我駕。

愧無魯陽德,迴日三舍。

臨川哀年邁,撫心吒。

逸翮思拂霄,羨遠遊。

清源無增瀾。

安得運吞舟?
珪璋雖達,明月闇投。

潛穎怨青陽,陵苕哀素秋。

悲來惻丹心,零淚緣纓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