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高龍虎伏 德重鬼神欽】德重鬼神欽 |道高龍虎伏 |道高龍虎伏 |

【道高龍虎伏 德重鬼神欽】德重鬼神欽 |道高龍虎伏 |道高龍虎伏 |

道高龍虎伏,德重鬼神欽,諺語,意思是道行高超人能降龍伏虎,品德高尚人鬼神都欽佩。

解釋 道行高超人能降龍伏虎,品德高尚人鬼神都欽佩。

出處 《西遊記》二九:“想東土取經者,乃上邦聖僧。

這和尚‘道高龍虎伏,德重…中門上端懸直匾一塊,上書“敕靈旨”三個金字:前兩柱掛有黑底金字抱柱聯,上聯“道高龍虎伏”,下聯“德重鬼神欽”。

十八般古代兵器金光銀閃並列兩旁,顯得十分。

二門前,東玄壇殿,西為法篆局、提舉署(毀待建)。

兩柱上有“道高龍虎伏,德重鬼神欽”楹聯。

進入二門,院內豫樟參天,濃蔭蔽日。

沿甬道北,道中有一古井,曰“丹井”或稱“靈泉井”、“法水井”。

經古井北原為“演法大堂”,現新建“玉皇大殿”。

重檐歇山式鋼筋水泥建築…府門抱柱上楹聯:“麒麟殿上神仙客;龍虎山中宰相家”,形象地表達了歷代天師既是“神仙”是“宰相”雙重地位,表明了天師道歷代皇權密切關係。

二門門聯上寫著“道高龍虎伏;德重鬼神欽”,表明了歷代天時道高德重…羅成、楊林神像,喻示道教忠、孝、仁、勇、信、義崇拜;正門兩旁有書畫家彭題書“道教聖地龍盤虎踞千古勝,人間仙鄉鬼斧神工十分奇”門聯;門前廊柱上有原上海道教協會會長陳蓮笙書對聯“道高龍虎伏,德重鬼神欽”…五、道高龍虎伏,德重鬼神欽 六、一法通,法法 七、問佛,問佛 八、説得行不得,不是智慧 九、若人識得心,大地無寸土 十、去盡習氣,即身成佛 十一、放牛要索子 十二、屎橛是佛,佛是屎橛 十三…43.上聯:道高龍虎伏。

下聯:德重鬼神欽。

44.上聯:晨鐘暮鼓,驚醒世間名利客。

下聯:吟夕誦,喚回塵環夢迷人。

45.上聯:立教開宗,紫氣東來三萬裏。

下聯:著書傳道,函關五千言。

道高龍虎伏,德重鬼神欽看藏有受用佛法行持,離信解行證老實修行不起心動念即降伏其心所有相,是虛妄行解相應處處是道場節境界轉六根,處處是道衣食住離道29. 道高龍虎伏,德重鬼神欽——張天師和龍虎山 / 9 30.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牛郎織女 / 9 31. 萬裏城築怨,千秋片石銘貞——孟姜女尋夫 / 9 32. 生衾死同穴——梁祝化蝶 / 10 33. 哀而不怨,而—…古人修行,道德上,感動天龍鬼神,擁護。

因為道德,是世上,所以説:「道高龍虎伏,德重鬼神欽。

」鬼神和人,各有各法界,各有所尊,何以諸天鬼神會尊敬人法界呢?本來妙性,不分彼此,;因為無明不覺,昧了真源,有四聖六凡十法界分。

如果要迷到悟,返本,各法界覺悟程度,各不相同。

」言:「奉持,而元心物執;物,而無心想身。

道高龍虎伏 德重鬼神欽 Play

人法界六凡中,超過其他五法界。

為六慾天耽愛女色,忘記修行;四禪天單耽禪味,忘其明悟路;四空天落空,忘知見;修羅耽瞋,地獄鬼畜苦不堪言:無正念,那能修行。

人道,但他界覺悟,能見性,超凡入聖。

諸天鬼神雖有神通,有道德人,其神通福報大小,慕正道。

民國三十四年(1945)春,虛雲老和尚雲門到南華傳戒。

此時,雲門禪寺有兩位僧人,一位法名古根,一位法名傳,同住一個寮房。

一天早上,晨鐘叩響了,倆人沒有起牀,過了一會,傳問古根:「鐘打過了,起起來唸?」古根説:「我身體有點。

你去吧!」傳伸了一個腰,説:「唉!我得去了,方丈偷一回吧。

」倆人繼續睡。

一會,昨晚閂門突然「吱呀」一聲自己打開了,隨著一股寒風一個黑影進來,兩人睜睡眼一看,但見一個頭身子,手掌比頭,眼睛圓鼓,臉皺紋,發拖地,長牙外露鬼怪。

見鬼怪一伸手,傳牀上拖出,「啪」一聲扔到地下,訓誡他説:「菩薩開道場,成就你們修行,你們不上殿唸,不知,該打!」説著舉起巨掌「啪!啪!啪……」打了傳屁股十幾下。

同房古根見狀即驚喊:「救命啊!鬼來打人了。

救命啊……」喊凳子敲牀板發出巨響,鬼怪飄然而去。

寺僧聽見大喊救命,拿著木棍跑,古根嚇得臉色青白;而傳真打得趴在地下,大氣喘,渾身哆嗦,説不出話來。

大家傳抬到牀上,褲子扒開,用油燈靠近一照看,整個屁股打得瘀浮腫,大家拿藥來擦,醫治了一個多月才好。

當天,古根和傳真倆僧即搬出來,住那個房間。

鬼打傳次晚,有一位中年僧人法號道銘,是軍人出身,自持有武術善拳法,告奮勇説:「不怕!我去住。

」帶了一根鐵棍,去睡傳牀上。

半夜,閂門「吱呀」一聲自開了,伴隨著一股風黑影來。

道銘,想起來拿放在枕邊鐵棍搏鬥,但全身如捆住,無法動彈,鬼怪説「你存心不良,即出家佛弟子,應除去鬥習氣,我現在打你,如不悔改,懲治!」鬼去,道銘復有力氣,奪門而出,驚叫:「救命啊!救命啊!鬼來了……」眾僧聞訊,拿著木棍來救,道銘嚇得全身癱,卧靠走廊牆角。

大家道銘揹回房間,煮來糖薑湯他喝下,蘇過氣來,語無倫次大家講見鬼。

道銘休息了幾天才恢復力氣。
道高龍虎伏 德重鬼神欽

四月份,虛雲老和尚南華禪寺回來,眾皆告之有鬼,那間房子住。

深夜,虛雲老和尚禪坐,見一青袍白衣老翁來到面前,説:「弟子住後山,已有幾百年,前段時間,師父到南華傳戒,弟子外出,孫輩不肖,擾及清眾,吾責誡,今師謝罪。

」虛雲老和尚説:「既已現形異類,彼此,不要多現擾眾。

」翁告謝而去,從此發生此類事情。

——選自升著《虛雲老和尚足跡》元圭禪師在中嶽龐塢住茅庵,嶽神授戒,如《景德傳燈錄》所載。

一日人者,峨冠衿褶而,從者,舒徐,稱謁大師。

師睹其形貌,,乃諭曰:「善來仁者,胡為而?」彼曰:「師寧識我耶?」師曰:「我觀佛眾生,吾一目,耶?」彼曰:「我此嶽神,能生死於人,師安得一目我哉?」師曰:「吾本不生,汝焉能死?吾視身,視吾汝,汝能壞空及汝乎?苟能壞空及汝,吾不生不滅。

汝尚不能如是,焉能生死吾耶?」神稽首曰:「我於餘神,知師有智辯乎?願授正戒,令我度。

」師曰:「汝既乞戒,即得戒。

所以者?戒外無戒,何戒哉?」神曰:「此理,我聞,止求師戒我身門弟子。

」師即張座、秉爐、幾,曰:「付汝五戒,若能奉持,即應曰能;不能,即曰否。

」神曰:「教。

」師曰:「汝能不淫乎?」曰:「娶。

」師曰:「謂此,謂無羅欲。

」曰:「能。

」師曰:「汝能盜乎?」曰:「何乏我,焉有盜取哉?」師曰:「謂此,謂饗而福淫,供而禍善。

」曰:「能。

」師曰:「汝能殺乎?」曰:「實司其柄,焉曰殺?」師曰:「謂此,謂有濫誤疑混。

」曰:「能。

」師曰:「汝能不妄乎?」曰:「我,焉能有妄乎?」師曰:「謂此,謂後不合天心。

」曰:「能。

」言:「奉持,而元心物執;物,而無心想身。

能如是,天地生不為精,後天地死老,變化而不為動,而不為休。

悟此,雖娶非妻,雖饗取,雖柄非權,雖作非故,雖醉非昏。

若能無心於萬物,羅欲,福淫禍善不為盜,濫誤疑混不為殺,後違天不為妄,昏妄顛倒不為醉,是謂無心。

無心則無戒,無戒無心,無眾生,無汝,及無我。

無汝孰為戒哉?」神曰:「我神通亞佛。

」師曰:「汝神通十句,五能五不能;佛則十句,七能三不能。

」然避席跪啟曰:「可得聞乎?」師曰:「汝能戾上帝東天行而西七曜乎?」曰:「不能。

」師曰:「汝能奪地祗融五嶽而結四海乎?」曰:「不能。

」師曰:「是謂五不能。

佛能空一切相成萬法智,而不能滅定業;佛能知羣有性億劫事,而不能化導無緣;佛能度無量有情,而不能盡眾生界,是謂三不能。

定業,無緣謂,眾生界本無增減。

且無一人能主有法,有法無主,是謂無法,無法無主,是謂無心。

參如我解佛,無神通,但能以無心通達一切法爾。

」神曰:「我誠淺昧,聞空義,師授戒,我奉行。

今願報慈德,效我能。

」師曰:「吾觀身無物,觀法,塊然有何?」神曰:「師必命我世間事,展我小,使發心、初發心、發心、信心、信心五等人,自我神蹤知有佛、有神,有能、有不能,有、有者。

」師曰:「無為是,無為是。

」神曰:「佛使神護法,師寧隳叛佛耶?願垂誨。

」師而言曰:「東巖寺障,莽然無樹,北岫有,而背非屏擁,汝能移北樹於東嶺乎?」神曰:「聞命矣,然昏夜間,有喧動,願師無駭。

」即作禮辭去,師門送而且觀,見儀衞逶迤,如王者狀,嵐靄煙霞,紛綸間錯,幢幡環佩,凌空隱沒焉。

其夕果有暴風吼雷,奔雲震電,棟宇搖盪,宿鳥聲喧。

師謂眾曰:「,,神我契矣。
道高龍虎伏 德重鬼神欽

」詰旦和霽,北巖松栝,盡移東嶺,森然行植。

師謂其曰:「吾歿後無令外知,若為口實,人妖我。

」觀此,嶽神雖有神通,還不及有道德人,這德重鬼神欽。

沒有道德人,要鬼神管轄,受其禍害。

要有道德,見性,會感動鬼神了。

古來禪師大德,驚天動地,白鹿銜花,青猿獻果,天魔外道,諸仙鬼神,來歸。

如真祖師歸依觀音,財神歸依普賢,洞賓仙師歸依黃龍,王靈官歸依地藏,文昌歸依釋迦牟尼佛。

所以宋朝仁宗皇帝《贊僧賦》説:「夫世間者,莫如舍俗出家。

若得為僧,受人天供養。

作如來之弟子,宗親。

出入於金門之下,行藏於寶殿之中。

白鹿銜花,青猿獻果。

春聽鶯啼鳥語,妙樂天機;夏聞蟬噪高林,豈知;秋睹清風明月,星燦光耀;冬觀雪嶺山川,蒲團坐。

任他波濤浪起,振錫杖以騰空;饒十大魔軍,聞名而歸正道。

板響雲堂赴供,鐘鳴上殿誦經。

如意,種種現成。

生存人天師,末後定歸於聖果矣。

偈曰:空王佛弟子,如來親眷屬。

身穿百衲衣,口吃千鍾粟。

夜坐無畏牀,朝睹彌陀佛。

朕若得如此,千足與萬足。

我理解,佛沒有什麼神通處,只是能無心通達一切法而已,於是地獄景況顯現於眾生面前。

道高龍虎伏 德重鬼神欽 Play

延伸閱讀…

道高龍虎伏,德重鬼神欽

道高龍虎伏,德重鬼神欽

如果話我相符,能受鬼神,假如「波濤浪起」,而不能「振錫杖以騰空」,無明一起,鬧到天翻地覆,那了。

「十大魔軍」不如意、種種不現成處能降伏他,五嶽鬼神、天龍八部,尊敬你了。

釋元珪,姓李氏,唐朝伊闕(今河南伊川縣)人,幼歲出傢俱戒,得法於老安國師,世壽七十三。

嵩嶽元珪禪師稟氣英奇,。

因為素性如此,幼年出家僧。

永淳二年,接受剃度,隸名閒居寺。

他每天學習佛法,勤奮無懈,執律堅決。

後來,元珪禪師體悟少林寺禪宗,大通心要,深入玄微,於是嵩嶽中龐塢建了一所茅草屋,對徒弟仁素説,「我居於寺東嶺。

我了,你要這裏建塔,埋葬我骸骨。

」元珪禪師安心地崇山峻嶺中修行。

有一天,來了一位富貴人家樣子男子,身著寬袍大冠,帶著大批侍,前來拜謁大師。

元珪禪師見這位男子面貌偉岸,不倫,他説:「來得!先生有什麼要賜教嗎?」「豈能有所分,我觀佛眾生平,佛眾生我是一視同仁,對待?」男子説:「我是嵩山嶽神。

我能決定人們利害生死,大師怎麼能我和眾生一視同仁呢?」元珪禪師:「你能決定人生死,而我本來無所謂生,你怎麼能讓我死?」元珪禪師辯道:「我看我身體空無一物相等,看我和你相等,你能毀壞空無一物,能毀壞你自己嗎?假如能夠毀壞空無一物你自己,我不生不死了。

你這做不到,怎麼能決定我生死呢?」嵩山嶽神聽了,大徹大悟,稽首再拜道:「我雖然其他神靈,可是怎麼能知道大師有如此智慧和明辨呢?請您授我戒,令我度世,來輔助我威福。

」元珪禪師:「尊神既然乞戒,那受戒了。

」元珪禪師微笑著説:「什麼這麼説呢?豈不知戒外無戒,有什麼戒呢?」嶽神堅持道:「還求師授我戒,收我門下弟子。

」「那吧。

」元珪禪師推辭不了,鋪置座位,持爐焚香,端然而坐,説: 『我付你五戒,你如果能奉持,答:「能」。

不能奉持,答「不能」。

』嶽神説:「洗耳傾聽,虛心納教。

」元珪禪師説:「不是指娶妻,而是指縱。
道高龍虎伏 德重鬼神欽

」嶽神説:「我並沒有什麼缺乏,哪有盜取呢?」元珪説:「不是指這個,所指是貪著世人奉祀,如果有供奉你話,人你賜福於他,若供奉你話,善人你造禍於他.」「那麼,能。

」嶽神不加思索地答道。

嶽神説:「我掌管善禍淫大權,怎麼能殺呢?」元珪禪師説:「不是指這個,而是指濫殺無辜。

」嶽神説:「我本,怎能呢?」元珪禪師説:「不是指這個,指是後不合天心。

」頓了一頓,元珪禪師又説:「奉持而無心拘執;物而無心想身。

如果能做到這樣話,那麼天地生不為精,後天地死老,變化而不為動,而不為休。

能夠體悟到這一點,雖娶非妻,雖饗取,雖柄非權,雖作非故,雖醉非昏。

如果能無心於萬物,羅欲,福淫禍善不為盜,濫殺無辜不為殺,後違天不為妄,昏荒顛倒不為醉,這所謂無心。

無心則無戒,無戒無心,無眾生,無你無我,無我無你,誰能戒呢?」「我明白了。

這下我可以神通廣大,佛了。

」嶽神忘乎所以,手舞足蹈。

元珪禪師正色道:「你神通十句,五能五不能。

而佛則十句,七能三不能。

」嶽神聞言,避席,恭恭敬敬地跪求道;「大師可以啟發愚蒙嗎?」元珪禪師問:「你能上見上帝,東天行而西七曜嗎?」元珪禪師問:「你能奪地祇,融五嶽,而結四海嗎?」元珪禪師説:「佛能空一切相,成萬法智,而不能即滅定業。

佛能知羣有性,億劫事,而不能化導無緣。

佛能度無量有情,而不能盡眾生界。

這所謂三不能。

定業,無緣只是,眾生界本無增減。

沒有一個人,能夠主持有法。

有法無主,這無法。

無法無主,這無心。

我理解,佛沒有什麼神通處,只是能無心通達一切法而已,於是地獄景況顯現於眾生面前。

延伸閱讀…

道高龍虎伏,德重鬼神欽_百度百科

道高龍虎伏,德重鬼神欽:解釋,出處

如果有作,他顯現不能普遍周到。

」嶽神説:「我十分淺俗,聽過如此道理。

師授我法戒,我奉行不二,有什麼業因可拘於塵界呢?我願效我能,報答您恩德。

」元珪禪師反問道:「我觀身無物,觀法窟,塊然獨立,有什麼欲求呢?」。

嶽神答道:「大師要命令我做點世間事,以便展現我,使發心、初發心、發心、信心、信心五等人,親眼看到我神蹤,知曉有神,有能有不能,有有道理。

」。

嶽神堅持道:「佛使神護法,大師想要佛有所不符嗎?請大師垂教。

」元珪禪師,説道:「嵩嶽東山,是閒居寺屏障,卻一棵樹沒有。

北山雖有樹,背著閒居寺,成屏障。

你能北山樹移到東山來嗎?」接著陳説道:「我夜半三更,大興風雷,驚搖動盪,請大師。

」説完,鄭重地作禮辭去。

元珪禪師目送嶽神去,但見儀杖逶迤,像王者隊伍。

見碧霞紅霞,紫嵐皓氣,間錯四散,幢蓋環珮,戈戟森森,淩空而去,消失。

當天夜晚,暴風吼雷,奔雲霆電,震撼殿宇,宿鳥,叫聲喧天。

元珪禪師安慰眾僧説:「別害怕,別害怕。

嶽神跟我有所定呢!」第二天,晴空萬裏,見北山樹木移到了東山,整整齊齊,像人們一棵一棵種植一樣。

元珪禪師特地囑咐徒弟説;「我死了後,這事千萬讓外人知道。

如果成為口實,人們我看成妖怪。

」虛雲師説辦道四個決條件時,説持戒律雲:用功辦道首要持戒。

戒是無上菩提本。

因戒才可以生定。

因定才可以發慧。

若持戒而修行。

無有是處。

楞嚴四種明誨。

告訴我們。

持戒而修三昧者。

塵不可出。

縱有多智禪定現前,落邪魔外道。

可知道持戒。

持戒人,龍天擁護,魔外敬畏。

破戒人,鬼言大賊,掃其足跡。

從前罽賓國著僧伽地,有條毒龍出來為害地方。

有五百位阿羅漢聚在一起,禪定力去驅逐他,總沒法他趕跑。

後來另有一位僧人,不入禪定,那毒龍説了一句話:『賢善處去。

』那毒龍跑了。

眾羅漢問那僧人什麼神通毒龍趕跑,他説:『我禪定力,直以於戒。

守護輕戒,猶如重禁。

』我們想想,五百位羅漢禪定力,不及一位嚴守禁戒僧人。

或雲,六祖説:『心平何勞持戒,行直參禪。

』我請問你心沒有?有個月裡嫦娥赤身露體抱著你,你能不動心嗎?有人無理辱罵痛打你,你能不生嗔恨心嗎?你能夠冤親憎愛,人我是非嗎?統統做得到,才好開大口。

否則不要説空話。

 ——轉錄自《虛雲和尚開示》1949年,宣化上人上書虛雲老和尚辭去南華寺戒律學院教務主任職務,居於藏樓閲藏,戒期任尊證阿闍黎,傳戒後隨虛雲老和尚到韶關,虛雲老和尚令上人雲門大覺寺,上人事務於五月初才成行,雲門二十多里路時天色,山路蜿蜒宛如蜀道,白天無人引導辨路,上人獨自一人路徑生疏,以前行。

前面燃起一燈,上人燈光走去,此燈保持百餘步,過了許久,燈滅了,抬眼,到達大覺寺山門口,是寺院開大靜時間,拍門而入,見到虛雲老和尚敍述過,老和尚稱奇。

「若持戒者,既惡求,淨行,乃至佛果。

」如果我們能夠如法持戒、如法發願,有這種願力攝持,心中能夠放棄惡求,放棄五欲果報追求,地能夠「淨行」,果地上能夠成就五乘功德,乃至於成就佛果。

這是説「持戒」「修善」差別。

《大智度論》〈持戒品〉中,龍樹菩薩説過一個有關持戒故事:佛世的時候,當時憍薩羅國有一個大商主,有大福報力,帶領很多商人到大海尋寶,得到很多珍寶,他珍寶敬獻波斯匿王。

波斯匿王得到這些珍寶,內心歡喜,傳喚要賞他後宮夫人。

叫侍者所有夫人請出來,珍寶賞這些夫人,見他第一夫人——茉莉夫人沒有現前。

波斯匿王問:「什麼茉莉夫人沒來呢?」侍者回答説:「夫人今天守八關齋戒,不能碰觸珍寶。

」波斯匿王聽了瞋怒,於是令人去請。

他看到茉莉夫人現前時,身相、光明巍巍威德,心中瞋心消滅了,並她起心,説:「夫人啊,你今天是修何法門,有此威德,光明巍巍,身相光明?」茉莉夫人回答説:「我有修什麼法門。

今天是六齋日,我奉持佛陀八關齋戒。

」這時候,波斯匿王持戒生起歡喜心和心,説:「什麼你持戒有這麼功德?」茉莉夫人説:「這個問題不是我能回答,應該去請教佛陀。

」於是波斯匿王領著茉莉夫人去晉見佛陀,如是報告:「茉莉夫人什麼持一日一夜八關齋戒,有如此威德?」佛陀説:「波斯匿王,如果你今天印度十六個國家珍寶,全部集合起來,你看這個珍寶多不多?」波斯匿王回答説:「那很多。

我憍薩羅國珍寶加起來,不得了,何況十六個國家!」佛陀説:「縱然你所有珍寶拿來佈施,這樣功德,比不上茉莉夫人一日一夜受持八關齋戒功德。

」什麼?因為持戒發自內心「有本期誓,遍該生境。

」你今天珍寶佈施佛陀,第一個,心中沒有業力引導;第二個,你所緣境只是十方諸佛當中其中一尊佛。

而我們持戒是遍緣法界,第一個「願力」,第二個「願力」。

因地,福報!這一點,我們應該要「持戒」與「修善」差異,作一個揀別。

這是我們學習戒法之前基本觀念。

答:「不但出家人能役使鬼神,我們每一個人有這種本領。

」問者愣了,説人人可以役使鬼神,他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