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後代的理念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人們的居住條件也大不同於原來老屋。如果還沿用祖先老辦法來處理遺照,明顯帶來諸多不方便,老辦法也很難讓後代繼續沿用下去。
我的做法是:二、火化時,把送葬用的遺照一道燒掉;三、設立專用相簿,儘可能收集上幾代直屬祖先的照片,及他(她)們的姓名、出生去世年月,按輩分順序插冊。對實行身份證制度後去世的長輩同時保留影印件。這個辦法雖然便予儲存,也可以讓後代更好地知嘵自己的祖先。


但由於中國是多民族的人口大國,各地民風民俗、各族宗教信仰均有很大區別,還是要因户制宜,因俗而異。
我爺爺奶奶去世了,我記得頭兩年,家裡人都會把他們的遺照放在比較顯眼的位置,比如客廳的牆。遺照放哪裡是我們表示對祖先尊敬和思念的方式,也是記憶他們的方式。
緬懷與傳承:創新遺照處理方式的思考
在當代社會,隨著人們生活條件的改善和理念的進步,傳統的遺照處理方式逐漸顯得不再那麼合適。如果我們仍然遵循老一輩人的方式來對待祖先的遺照,將會帶來諸多不便,而且這種方式可能很難為後代所接受。因此,我們需要對遺照的處理方式進行創新。我的做法是:在火化之時,連同送葬所用的遺照一起焚燒掉;設立專用的相簿,盡力收集上幾代直系祖先的照片,以及他們的姓名和生卒年月,按照輩分順序編排。對於實行身份證制度後去世的長輩,可以保留影印件。這樣的做法不僅便於儲存,還能讓後代更好地瞭解自己的祖先。
中國的風土民情與遺照處理
由於中國是多民族的國家,各地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各不相同,因此在遺照處理上應該根據具體情況而定。在我的家庭中,爺爺奶奶去世後,家裡人一開始會將他們的遺照放在顯眼的位置,如客廳的牆上或者他們生前的房間。隨着時間的流逝,這些遺照會被家人擦拭乾淨並珍藏在櫃子裡,這就像是爺爺奶奶依然存在於我們心中一樣。
雖然中國人對風水有著嚴格的要求,但在遺照的擺放上卻並不那麼“講究”。一些家庭可能會將遺照放在老舊的桌子上或是收起來。在西方,往生者的照片通常會整齊地掛在牆上。在東方,日本和韓國仍然保留著類似“祠堂”的習慣,用專門的神龕擺放遺照。在中國,神龕通常用於放置佛像或其他神像。不過,我們可以選擇不帶宗教色彩的神龕櫃子,放置在客廳中,擺放照片。這樣做不僅能表達對逝者的思念之情,也讓照片成為連接生者與逝者的一扇門。如同電影《入殮師》中所述,死亡只是一個過程,它不代表生命的結束,而是開啟了另一個階段,這就像穿越了一扇門。
遺照的擺放與思念
面對逝者,我們應該以冷靜的態度看待生命的自然規律,不過分悲傷。作為對逝者的紀念,我們通常會將其生前的照片製作為遺照。然而,這一過程也引發了人們對於遺照擺放地點的困惑。通過與在殯儀館工作的姑父交流,我瞭解到,遺照的擺放應當尊重各地的風俗習慣,並且可以根據家庭的具體情況而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