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序的文章]
獲獎
1986年7月17日,理鵬、羅幹、朱光亞、蔣心雄等領導到總醫院頒發鄧稼先全國勞動模範證書和獎章,表彰他為核武器研究的特殊貢獻。
癌症末期
1985年,鄧稼先離開羅布泊回京,仍然堅持開會。醫生強制他住院,並通知他已確診癌症。他説:“我知道這一天會來,但沒想到這麼快。”
再次核試驗
1979年,航投試驗出現降落傘故障,原子彈墜地摔裂。鄧稼先明知危險,搶上前檢查,隨後堅守在核試驗基地。他下令讓年輕的同志迴避風險。
榮獲院士稱號
1980年,鄧稼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文化大革命
1971年,批鬥中有人要求交出核武器研究關鍵數據。鄧稼先不透露重要成果。
青海批鬥
1971年,鄧稼先與其他科學家在青海基地被批鬥。楊振寧回國後會見鄧稼先。周恩來要求鄧稼先回京,解救了科學家。
氫彈爆炸
1967年,中國第一顆氫彈試爆成功。鄧稼先參與設計原理和技術選定。
原子彈理論設計
1964年,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鄧稼先領導完成理論方案。
研製核武器
1958年,鄧稼先調任核武器研究所理論部主任,負責原子彈理論設計。他主導爆轟物理、流體力學、狀態方程、中子輸運等基礎理論研究和計算分析。
回國開展科研
1950年,鄧稼先歸國參與近代物理研究所建設。他着手建立原子核物理理論研究。
赴美留學
1948年,鄧稼先赴美國留學,並於1950年獲物理學博士學位。
北京大學任教
1946年,鄧稼先回國,在北京大學物理系任教。
西南聯大畢業
1945年,鄧稼先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
美籍友人
楊振寧曾評價鄧稼先是兩彈一星功勳獎獲得者。
重要人物
鄧稼先父親鄧以蟄是哲學系教授。
重視理論
鄧稼先編寫了流體動力學、等離子體物理、球面聚心爆轟波理論等講義。
榮譽稱號
鄧稼先被授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全國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
囑託後人
在生命最後階段,鄧稼先仍叮囑不要落後於人。
為國奮鬥
鄧稼先甘於奉獻,默默奮鬥。他顧不上照顧家庭,不計個人安危。
痛苦煎熬
鄧稼先在醫院住了363天,飽受疼痛和溶血性出血的折磨。
腹部大出血
1986年7月29日,鄧稼先因直腸癌晚期大出血去世。
國防副主任
1986年6月,鄧稼先被任命為國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
病中樂觀
1985年,癌細胞擴散,鄧稼先提出最後的要求是去看看天安門。
艱難歲月
1972年至1979年,鄧稼先任核工業部第九研究院副院長和院長。他身體受輻射影響,仍堅持工作。
二度中子彈
1984年,鄧稼先指揮中國第二代核武器試爆成功,這是他經歷的最後一次核試驗。
愛國情懷
1939年,鄧稼先痛恨日本國旗,將其撕碎踩踏。父親提醒他以後要學理科報效祖國。
少年時光
1936年,鄧稼先考入北平崇德中學初中二年級。他與楊振寧成為好友。
誕生信息
1924年6月25日,鄧稼先出生於安徽懷寧。
家庭背景
父親鄧以蟄是大學教授。母親王淑蠲持家。
| 簡歷 | | 級別 | | 時間 | | 事件 |
|—|—|—|—|
| 1 | | 博士 | | 1950 | | 普渡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 |
| 2 | | 高級 | | 1986 | | 國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 |
| 3 | | 部長 | | 1979 | | 核工業部第九研究院院長 |
| 4 | | 副部長 | | 1958 | | 二機部第九研究所理論部主任 |
| 5 | | 副院長 | | 1972 | | 核工業部第九研究院副院長 |
| 6 | | 院士 | | 1980 |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 7 | | 教授 | | 1946 | | 北京大學物理系助教 |
| 8 | | 大學 | | 1945 | | 國立西南聯大 |
| 9 | | 中學 | | 1936 | | 北平崇德中學 |
| 10 | | | | | |
鄧家先:中國核武器之父
序言
鄧家先,一位傑出的核物理學家,被譽為「中國核武器之父」。他的畢生奉獻於中國核武器事業,為中華民族的強盛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早年求學
鄧家先於 1924 年出生於安徽省懷寧縣。1941 年考入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1945 年赴美留學,在普渡大學攻讀核物理專業。1950 年,他奉命回國參加中國核武器研製工作。
核武器研製
1958 年,鄧家先被任命為中國核武器研製的總設計師。他領導了一個龐大的研發團隊,克服了重重困難,於 1964 年成功試爆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三年後,中國第一顆氫彈也試驗成功,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
突出成就
在鄧家先的帶領下,中國核武器研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里程碑 | 日期 | 意義 |
---|---|---|
原子彈試爆 | 1964 年 10 月 16 日 | 中國成為第五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 |
氫彈試爆 | 1967 年 6 月 17 日 | 提升中國核武器的威懾力 |
第一次地下核試驗 | 1978 年 7 月 29 日 | 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
第一次核武器微縮化試驗 | 1992 年 9 月 20 日 | 提升核武器的作戰性能 |
奉獻一生
鄧家先將畢生精力獻給了中國的核武器事業。他淡泊名利,勤勤懇懇地工作,不辭辛苦地指導和推動研發工作。1986 年,鄧家先因積勞成疾,不幸逝世,享年 62 歲。
影響及評價
鄧家先的貢獻不僅對中國,而且對世界都有著深遠的影響:
- 提升了中國的國防實力,維護了國家的安全和尊嚴。
- 促進了中國科技的發展,帶動了相關領域的技術進步。
- 在國際上提高了中國的威望,加強了外交談判的地位。
- 促成了中美兩國的核裁軍談判,維護了世界的和平與穩定。
紀念與傳承
延伸閲讀…
鄧家先_百度百科
鄧家先
為了紀念鄧家先的偉大功績,中國政府設立了「鄧家先獎」,表彰在國防科技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此外,中國還建立了「鄧家先紀念館」,展示他的生平和事蹟,激勵後人傳承他的精神。
結論
鄧家先,一位卓越的科學家,一位無私奉獻的愛國者。他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為中國築起了一道堅固的國防之盾,為中華民族的崛起作出了不朽的貢獻。他的精神將永遠激勵著中國人不忘初心,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