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星方位」是一個引人注目的天文現象,在太陽系中,金星是第二近太陽的行星。
在中國古代,金星被稱為太白、明星或大囂,它的出現在東方被稱為啓明,在西方則被稱為長庚。


金星的命名源自於古人對於太白的觀察,因太白呈現白色,而根據「五行」理論,白色屬於金,因此被冠以「金星」的名稱。
以羅馬神話中愛與美的女神維納斯為名,金星的亮度在夜空中僅次於月球,視星等可以達到 -4.7等,足以照射出影子。
金星的天文符號則以維納斯的梳妝鏡來表示。
金星方位是天文學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概念。金星是太陽系中最接近地球的行星之一,其方位對於天文學家和觀察者來説,具有重要意義。
金星方位是指金星相對於地球和太陽的位置關係。由於金星圍繞太陽公轉的軌道與地球的軌道有所偏離,所以金星的方位在不同的時間會有所改變。
金星方位的變化會影響金星在天空中的亮度和可見性。當金星位於離太陽較遠的一側時,其亮度會增加,容易被觀察到;而當金星位於離太陽較近的一側時,其亮度會減弱,甚至消失在太陽的光芒中。
金星方位的改變也會影響金星的升起和落下時間。當金星處於最大東方延展時,它會在黃昏時剛剛升起,可見時間較長;而當金星處於最大西方延展時,它會在黎明前剛剛落下,可見時間較短。
金星方位的研究對於天文學的發展和太陽系的瞭解具有重要意義。科學家通過觀測金星方位的變化,可以推斷出太陽系行星間的相互作用以及它們的軌道特徵。
不僅如此,金星方位還對於導航和天文導航有着重要影響。在航海和航天探測任務中,準確測量金星的方位可以幫助確定航向和導航路徑。
總而言之,金星方位是天文學中一項重要的研究內容。它不僅對於天文學家和觀測者瞭解金星的行為具有指導作用,還對於太陽系的研究和導航有着重要意義。
金星1,在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位置排行第二,離太陽最近。它沒有自己的衞星,在中國古代,這顆明星被稱為太白、明星或是大嚅,而在早晨出現在東方的稱為啓明,在日落時分出現在西方的則稱為長庚。據説,因為古人觀察到金星呈現白色,而白色在「五行」中屬金,因此將其命名為金星。它的西文名稱來源於羅馬神話中的愛與美之女神,維納斯,而古希臘人則稱之為阿佛洛狄忒,也是希臘神話中愛與美的女神。金星的天文符號以其維納斯的梳妝鏡來表示。
金星是太陽系的四顆類地行星之一,因為它的大小、質量、體積與到太陽的距離,均與地球相似,所以經常被稱為地球的姊妹或攣生兄弟。它的直徑約為12,092公里,僅比地球少650公里,質量是地球的81.5%。但金星表面的狀況與地球有根本性的差異,尤其是它那主要由二氧化碳組成、稠密的大氣層,構成了金星大氣的96.5%,而剩餘的3.5%則是氮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