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太陽從東方升起,第一道陽光沿著後浦莒光路,逐漸接近觀音亭旁的邱良功母節孝坊。這個台閩地區最高大雄偉的牌坊,四支立柱前後各有一隻金門石獅,邊柱的兩對獅子是泉州白花崗巖雕的,中柱的兩對則是青鬥石雕刻,這四對石獅子雕工精細,是金門石獅雕藝術的精品。如果你起的夠早,也願意來一趟清晨的後浦歷史散步,你會發現,清晨的第一道陽光,不偏不倚地照在牌坊右邊中柱前的青鬥石獅身上,長期吸收日月光華的結果加上牌坊聖旨牌所帶來的天子聖氣,石獅有了神靈,也有人説是牌坊主人許氏的靈氣附在這尊石獅上面,所以人們尊稱這尊石獅為「石獅仙姑」,賦予祂與其他石獅不同的身分。傳説中,「石獅仙姑」是金門石獅的王,統管全島石獅,所以也金門石獅“>
清晨的金門光影奇蹟
在金門後浦的莒光路上,矗立著一座台閩地區最高大雄偉的牌坊——邱良功母節孝坊。這座牌坊四支立柱前後各有精雕細琢的石獅,邊柱的兩對獅子是泉州白花崗巖雕的,中柱的兩對則是青鬥石雕刻,每一尊都是金門石雕藝術的傑作。清晨的第一道陽光,總是不偏不倚地照在牌坊右邊中柱前的青鬥石獅身上,賦予它一種超凡脱俗的神采。這尊石獅子,被當地人尊稱為「石獅仙姑」,傳説是有神靈附身,能驅邪避煞,保護家宅平安。


「石獅仙姑」的表情並不威猛,反而顯得慈祥和寬厚,就像是家中的姑姐一樣,時刻守護著幼兒的健康。雖然面容和善,但面對災禍卻毫不留情,能以威猛之氣闢退病魔。如果家中小孩患上了皮膚病,只需在「石獅仙姑」身上擦一下患病處,再以金帛祭拜,往往能不藥而癒。為了表達對「石獅仙姑」的敬意,人們在它身上塗上了彩繪,使其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風獅爺,又稱風獅、石獅爺、石獅公,源於漢朝山越居民崇拜的山貓爺神獸。它們被設立在屋頂、村落高台等處,用來避邪化煞。傳説中,第一批來金門避戰禍的漢人,在東北季風中見山貓爺獸像保佑船隻平安,便開始供奉這位風獅爺。其形象威武,逐漸成為當地居民避邪祈福的象徵。
金門石獅,是金門的代表性建築文化之一。它是金門民間傳統的獅子雕像,通常用於守護門户或擺放在寺廟等地方。這些石獅雕像以其細緻的工藝和精湛的造型而聞名,不僅展現了藝術的價值,也承載著豐富的文化意義。
金門石獅起源於明代,當時金門地區常受海盜的侵擾,所以民眾開始在門前擺放石獅,以求保護平安。隨著時間的推移,石獅逐漸演變成一種具有神聖象徵意義的文化符號。如今,金門石獅已成為了金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金門石獅的風格多元,有的石獅呈現威嚴狀態,具有威嚴的表情和強烈的氣勢;有的石獅呈現生動活潑的形態,散發著歡快的氛圍。不同風格的石獅展現了不同的文化特色,也反映了金門人對生活的態度。此外,石獅的造型也多種多樣,有的是兩座獅子並排,有的是一對大小不同的獅子,各具特色。
金門石獅的製作工藝非常繁複,需要專業的石匠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石獅的製作過程從石料的選擇、切割到雕刻、上色等都需要專業技術和謹慎的態度。每一座石獅都代表了石匠的心血和智慧,也體現了金門人對於傳統文化的重視。
金門石獅以其獨特的藝術價值和文化意義,吸引著許多民眾和遊客前來觀賞。金門的許多旅遊景點和建築物都可以看到石獅的身影,每一座石獅都承載著歷史的痕跡,彰顯了金門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