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杏(學名:Ginkgo biloba),落葉喬木,壽命可達3000年以上。又名公孫樹、鴨掌樹、鴨腳樹、鴨腳子等[4],其裸露的種子稱為白果,葉稱蒲扇[5]。屬裸子植物銀杏門惟一現存物種,和它同門的其他所有物種都已滅絕,因此被稱為植物界的「活化石」。已發現的化石可以追溯到2.7億年前。銀杏原產於中國[6],現廣泛種植於全世界,常作為道路景觀樹種,並被早期引入人類歷史。它有多種用途,可作為傳統醫學用途和食材。」
銀杏簡介
銀杏(學名:Ginkgo biloba),又稱公孫樹、鴨掌樹、鴨腳樹、鴨腳子等,是一種長壽的落葉喬木,其裸露的種子被稱為白果,葉則稱為蒲扇。銀杏是銀杏門中唯一倖存的物種,與已滅絕的其他所有銀杏門物種不同,因此被稱作植物界的“活化石”。已發現的化石可追溯至2.7億年前。銀杏起源於中國,現在已在全世界廣泛種植,常作為道路景觀樹種,並被早期引入人類歷史。它具有多種用途,可以作為傳統醫學的來源和食材。
銀杏類植物的歷史分佈和衰落
銀杏類植物在兩億七千萬年前的二疊紀時期就已經出現,屬於銀杏門。在晚三疊紀時期,銀杏類植物快速興起,隨後在侏羅紀和早白堊紀達到鼎盛,當時銀杏類有五個科同時存在,除了赤道外,它們在世界各大洲都有分佈。然而,隨著被子植物在白堊紀後期迅速崛起,銀杏類像其他裸子植物一樣急劇衰落。晚白堊紀和新近紀期間,銀杏(主要是銀杏屬Ginkgo 和似銀杏屬Ginkgoites)在歐亞大陸和北美高緯度地區呈環北極分佈,進入上新世晚期後,由於寒冷氣候的影響,它們不斷向南遷徙,在此之後數量不斷減少。銀杏在250多萬年前的第四紀冰河時期面臨著繼續減少的挑戰,而中國南部則因其地理位置適合和温和的氣候,成為銀杏的最後棲息地。[7]中國的銀杏大化石記錄始於始新世;日本直至上新世,甚至更新世早期都有銀杏葉化石發現,但沒有發現繁殖器官。現在的銀杏是這個門的植物中唯一生存至今的成員,因此被稱為“活化石(孑遺植物)”。[8]
銀杏在中國和世界其他地區的種植歷史
中國人種植銀杏的歷史悠久,在徐州邳州發現一棵樹齡達1500年的銀杏樹,這棵樹種植於北魏正光年間,被譽為徐州最古老的銀杏樹。[9]由於佛教將銀杏視為聖樹,僧侶們在寺廟中種植並精心照料銀杏樹,這些樹因而得以存活上千年。歐洲人在1691年首次在日本廟宇的花園中見到銀杏。由於銀杏在儒家文化和佛教中聲譽卓著,日本和朝鮮半島也有許多銀杏植株。1712年,一位德國醫生將銀杏引入歐洲。儘管銀杏在世界各地都有種植,但直到近代,在中國浙江省才發現野生銀杏;而西方有觀點認為這些銀杏可能是人工種植而非野生的,因為它們可能源於一千多年前僧侶的種植。
銀杏樹的壽命和大小
銀杏樹一般壽命長,被稱為“千年銀杏”。這些樹可以長得很高大,例如貴州李家灣的一棵銀杏樹高達40米,甘肅的一棵銀杏樹甚至達到60米。在山東莒縣浮來山下,有一棵樹齡達三千多年的銀杏樹。據傳説,這棵銀杏樹是由西周初年的周公東徵時所栽種。
銀杏是一種古老的樹種,屬於落葉喬木,也是中國的國樹之一。它的學名是「Ginkgo biloba」,常見於温帶地區。
銀杏樹的特點是樹葉呈扇形,成對地生長,顏色在秋天時變成金黃色,非常美麗。銀杏樹的果實外形像枇杷,內部有個果肉和果核,果肉可以食用,而果核則被人們拿來製作藥物。
銀杏與中醫學有著密切的關係,它的葉子和果實都被廣泛應用於中藥方劑的製作中。根據中醫理論,銀杏具有清肺止咳、化痰止痛的功效,對於哮喘、咳嗽以及風寒感冒等症狀有很好的療效。
此外,銀杏也被認為是一種具有美容功效的植物。它的葉子中含有豐富的抗氧化物質,能夠延緩皮膚的衰老,保持皮膚的彈性和光澤。因此,許多護膚品都加入了銀杏提取物,成為了一個熱門的成分。
總體來説,銀杏是一種非常特殊且有著豐富功效的植物。不僅在中醫領域有著重要的地位,也被廣泛用於美容護膚產品中。無論是從健康還是美容的角度出發,我們都可以瞭解和運用這個神奇的植物,在日常生活中受益。
銀杏:國樹中的寶石
銀杏被中國人們視為國樹,代表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它的存在不僅給人們帶來了實際的功效,還代表著中國古老而輝煌的歷史。將這種寶石般的樹種與中國文化相結合,形成了獨特而美麗的景觀。
銀杏在每年的秋天都能展現出它最美麗的一面,像一片金黃色的海洋。人們喜歡在這個季節前往公園或街道散步,欣賞銀杏樹為大地帶來的美好景色。這種經典的畫面已經深深地烙印在了中國人的心中。
銀杏也象徵著堅韌和生命力,它能夠在各種惡劣的環境下生長,並長壽。這種特性讓它被人們視為一種祥瑞的象徵,能夠帶來好運和長壽。
總結來説,銀杏不僅僅是一種植物,更是一種文化的象徵和精神的寄託。我們應該珍惜這個樹種,並學習它經久不衰的生命力和對自然的尊重。
延伸閲讀…
白果- 維基百科
銀杏_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