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旌官】發現新奇!銘旌官,揭開世代傳承的神秘紛亂

【銘旌官】發現新奇!銘旌官,揭開世代傳承的神秘紛亂

「銘旌官,銘旌官!」喪事發生時,喪家門口常見這樣的字句。這些白紙和白布的掛起,象徵著對逝者的尊敬和哀悼。在古代,白紙上寫著逝者的身份和姓名,作為臨時的神主牌位。魂帛在喪禮中扮演重要角色,不僅代表著亡者的位置,更是祭祀和追思的對象。請讓我們一同穿梭時光,重温這個古老的傳統儀式。

喪事告示與亡者紀念

喨宅門口的白紙與魂帛

家中有喪事,通常在門口顯眼處貼上白紙或懸掛白布,以表示家中有喪事。這些白紙是用來表明逝者的身份。例如,如果祖父去世而祖母尚在,父親年老去世,而徵得祖母的同意,可以在門口貼上「奉祖母諭稱嚴制」。魂帛則類似於臨時牌位,暫時替代神主牌位,過去常用絲絹製作,現在多改用厚紙,在上面書寫死者的姓名和農曆生卒年月日時。如果將魂帛供奉在正廳,並且燒香祭拜,這就是所謂的「豎魂帛」。魂帛通常委託道士或法師製作,因為魂帛代表靈位,所以製作時必須詳細填寫農曆生卒年月日時,中間部分寫亡者的姓名,一般採用「七」字或「十二」字,這是按照「生老病死苦」的順序計算,被視為吉利。傳統上,在出殯時魂帛會隨隊上山,而在返程時則需要準備魂轎來接回,並在設置的香案上供奉。(魂帛有在山上即焚燒,也有在百日、對年或是合爐時才焚燒。)

銘旌官 Play

銘旌:對亡者的表彰

銘旌是一種為了表彰亡者,而豎立在靈柩側面的旗子。傳統的銘旌只有一條紅布,用膠汁和金粉書寫。例如:「顯考前○○鄉長○公○○府君之靈柩」。在世俗的習慣中,中北部風俗中,如果家中有出嫁的女兒或孫女,其丈夫必須贈送一旌,這是一塊長布料,上面綴有青色和黃色的紙條各三條,在殯禮時張掛在靈堂中,到出殯時則請人舉著至墓地,將紙條撕去,布料則由每個參與者攜回。

銘旌官

墓碑與骨灰甕

墓碑上的文字可以分為碑眼、中款(要符合老字數)、年代和子孫(要符合生字數)。這裡所説的「兩生兩老合一」的寫法是指在墓碑上同時使用代表生和老的字數。根據納骨堂塔的大小和設計,購置「骨灰甕」時應考慮其高度和寬度,並且在甕上刻上姓名或照片,例如「民國七十三年」和「○○老師靈灰」。

訃聞:報葬通知

訃聞是用來通知親友有關葬禮事宜的文書,又稱報白。訃聞的內容通常包括以下十點:(十)家屬稱謂。這裡的家屬稱謂應與第一項對死者之稱謂相對應,以避免混淆。注:訃聞可以附上行狀或生平事略(對於普通人而言,這部分可以省略):這部分是用來表述死者一生的行誼,宜將死者的出生、學歷、經歷、家庭生活、社會服務、人生觀、子女成就以及死亡原因等,用生動宛轉的語句表達出來,以示追思。

項目 説明
白紙/白布 喪事告示
魂帛 臨時牌位
銘旌 靈柩旁的旗子
墓碑 墓地上的石碑
骨灰甕 安放骨灰的容器

訃聞用以報葬,其內容包括:(十)家屬稱謂。家屬稱謂應與對死者之稱謂相對應。訃聞可附行狀或生平事略,以表述死者一生行誼。

銘旌官

是中國古代官職的一種,通常指的是承擔碑銘、石刻等工作的官員。這些官員負責雕刻、鑲嵌、書寫銘文,以紀念和傳承重要事件和人物。

銘旌官在中國歷史上佔據著重要地位。他們的工作不僅僅是藝術創作,更是一種紀錄和宣傳的方式。通過他們的努力,許多歷史事件和偉人的事蹟得以保存下來,並流傳至今。

作為銘旌官的一位,他需要具備深厚的書法和雕刻技巧,以及豐富的文化知識。他必須對歷史事件和人物有著深入的瞭解,才能準確地將它們記錄下來。

  • 首先,銘旌官需要精通各種書法字體,包括隸書、楷書、行書等。
  • 其次,他需要瞭解不同時期的書法風格和技法,以便在銘文中選用合適的字體和書寫方式。
  • 最重要的是,他需要對歷史事件有著深入的研究,並能夠將這些事件以生動的文字記錄下來。

在中國古代,銘旌官是官職中非常受尊重的一種。他們的作品被視為藝術品,被人們敬重和欣賞。而如今,雖然書法和雕刻技術已經不再像古代那樣盛行,但銘旌官的精神仍然值得我們學習和傳承。

總結來説,銘旌官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官職。他們通過雕刻、書寫銘文,記錄和傳承著重要事件和人物。他們的工作不僅僅是藝術創作,更是對歷史的紀念和宣傳。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現代,銘旌官的精神都值得我們學習和傳承。

延伸閲讀…

銘旌/女婿旗| 富貴集團

用竹槓懸掛在靈右,而下葬時取下覆蓋於柩上。 既然銘旌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