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五運相承,百王理化,或以勞定國,或盡力勤王,或利濟及於蒸民,或勛烈光於史策,並皆立嚴祠於境土,享廟食於春秋。而況江浙古區,魚鹽奧壤,曆象則區分牛鬥,封維乃表裏江山;昔年霸越強吳,今日雙封列國;曠代之靈蹤不少,前賢之廟貌寔多。寡人自定亂平妖,勤王佐命,五十年撫綏軍庶,數千里開泰土疆。四朝疊受冊封,九帝拱扶宗社。改家為國,興霸江南。一方偃息兵戈,四境粗安耕織,上荷元穹眷祐,次繄神理護持。統內凡有往帝前王,忠臣義士,遺祠列像,古蹟靈壇,悉皆褒崇,重峻於深嚴,祀典常精於豐潔,冀承靈貺,同保軍民。其有風山靈德王廟,本系屬城,近歸畿甸。考諸舊記,即先是武康縣風山。又按《史記》雲:「汪岡氏之君,守封禺之山。」今屬吳興武康縣。稽立廟之初,則年華眇邈,詳圖牒之説,則詞理異同。唯有元和年再構檐楹,見存碑記。彼既已具敍述,此固不復殫論,聊書制置
巍峨新堂,功成瑞啟
舊貌換新,規模重設,中殿崇嚴,四周廊軒俱開。窗户窈窕,階墀甃砌,材料精良,裝飾華麗。外引清流,內添翠竹,盡顯鮮華,事事完備。
丙戌歲次,八月二十四日開工,十ー月落成,土木一新的同時,祭祀禋禮也常保豐潔。樂鼓輝煌,慶樂迎神,威靈顯赫,永耀青史。
此堂落成,既酬謝忠臣遺願,亦感恩上蒼庇佑。願神明永安,恩澤遍施,庇護國土軍民,四時風調雨順,災沴不生。
碑文立此,以記實事,留待後人知曉。


自五運相承,百王理化,或以勞定國,或盡力勤王,或利濟及於蒸民,或勛烈光於史策,並皆立嚴祠於境土,享廟食於春秋。而況江浙古區,魚鹽奧壤,曆象則區分牛鬥,封維乃表裏江山;昔年霸越強吳,今日雙封列國;曠代之靈蹤不少,前賢之廟貌寔多。寡人自定亂平妖,勤王佐命,五十年撫綏軍庶,數千里開泰土疆。四朝疊受冊封,九帝拱扶宗社。改家為國,興霸江南。一方偃息兵戈,四境粗安耕織,上荷元穹眷祐,次繄神理護持。統內凡有往帝前王,忠臣義士,遺祠列像,古蹟靈壇,悉皆褒崇,重峻於深嚴,祀典常精於豐潔,冀承靈貺,同保軍民。其有風山靈德王廟,本系屬城,近歸畿甸。考諸舊記,即先是武康縣風山。又按《史記》雲:「汪岡氏之君,守封禺之山。」今屬吳興武康縣。稽立廟之初,則年華眇邈,詳圖牒之説,則詞理異同。唯有元和年再構檐楹,見存碑記。彼既已具敍述,此固不復殫論,聊書制置
巍峨新堂,功成瑞啟
舊貌換新,規模重設,中殿崇嚴,四周廊軒俱開。窗户窈窕,階墀甃砌,材料精良,裝飾華麗。外引清流,內添翠竹,盡顯鮮華,事事完備。
丙戌歲次,八月二十四日開工,十ー月落成,土木一新的同時,祭祀禋禮也常保豐潔。樂鼓輝煌,慶樂迎神,威靈顯赫,永耀青史。
此堂落成,既酬謝忠臣遺願,亦感恩上蒼庇佑。願神明永安,恩澤遍施,庇護國土軍民,四時風調雨順,災沴不生。
碑文立此,以記實事,留待後人知曉。
|
排衙石古蹟與吳越文化
來到將台山,兩排怪石整齊排列,宛如閲兵將士。這裡曾是吳越王錢鏐講武地,後為南宋教場。排衙石石刻,陸遊曾訪,尋錢王舊跡。
吾家故物,明代木刻拓印本《金書鐵券》,載有錢鏐徵董昌功績,令其及子孫享恩榮。此鐵券歷史悠久,歷經多位帝王御覽,現珍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拓印本卷首,為明太祖參照錢鏐鐵券製作的木製複製件的水墨拓本,載有「鐵券」頒授規範。手卷第二開,是錢俶的草書。
五代吳越國王錢鏐曾在西興鎮建城,改名西都。化度禪院原名明化寺,據《輿地紀勝》載,錢鏐曾在此設牢獄,錢元瓘繼位後改建成禪院,以拯救亡魂,並祈願以功德資助武肅王昇天。
朝代 | 事件 |
---|---|
唐朝 | 唐昭宗賜予錢鏐《金書鐵券》 |
五代 | 吳越國王錢鏐徵董昌有功 |
宋朝 |
文章導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