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白山(滿語:ᡤᠣᠯᠮᡳᠨᡧᠠᠩᡤᡳᠶᠠᠨᠠᠯᡳᠨ,穆麟德轉寫:Golmin Šanggiyan Alin),古名不鹹山(或為白羅聶·顯乾之音譯)、太白山,在朝鮮半島稱白頭山(朝鮮語:백두산/白頭山),1962年因《中朝邊界條約》割讓給朝鮮部分後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邊境的界山。廣義的長白山是指一條西南-東北走向綿延上千公里的一系列山脈,橫亙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吉林、遼寧、黑龍江三省的東部及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兩江道交界處。狹義上的長白山則單指其主峯白頭峯,是一座休眠的活火山,在清朝時曾多次噴發。主峯白頭峯最高點位於火山臼形成的天池南部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境內,天池位於兩」
長白山:神山與界山
長白山,昔稱不鹹山、太白山,今為中朝兩國邊界的界定山脈。廣義的長白山延綿千裏,橫亙東北三省與朝鮮兩江道交界。狹義則指主峯白頭峯,一座活火山,清朝時多次噴發。
長白山的神話與崇拜
長白山在多個北方民族及朝鮮族傳説中擁有神聖地位,被視為民族發祥地。它亦是鴨綠江、松花江、圖們江之源。


歷史記載與命名
第一個記載長白山的文獻是《山海經》,稱為「不鹹山」。《後漢書》稱之為「單單大嶺」。金代以後稱為「長白山」,已有八百餘年。
祭祀與尊崇
金世宗完顏雍封長白山為「興國靈應王」,並賜予《封長白山為靈應王冊文》,極力神化長白山為「興亡之地」,後又加封為「開天宏聖帝」。
長白山以其壯麗的景色和豐富的自然資源而聞名,每年吸引著大量的遊客。
長白山擁有廣袤的森林、清澈的湖泊和宏偉的山脈,這裡的風景讓人心曠神怡。
遊客可以在長白山尋找大自然的美麗,也可以體驗各種刺激的户外活動。
長白山是東北地區最高的山脈,山頂經常被冰雪覆蓋,形成壯麗的冰川風光。
長白山的歷史和文化
長白山不僅以其壯麗的自然風景聞名,還有深厚的歷史和文化底藴。
數千年來,長白山一直是東北地區重要的神聖之地,吸引了無數的文人墨客前來遊歷和寫詩作畫。
長白山的民間傳説和神話故事中充滿著神奇和神秘的力量,成為了文化的寶庫。
保護長白山的環境
作為重要的自然資源,長白山的保護尤為重要。
政府和社會團體開展了一系列的保護活動,旨在保護長白山獨特的生態系統和動植物物種。
人們呼籲遊客嚴格遵守旅遊規定,不隨意破壞自然環境,共同保護長白山的美麗。
除了保護活動,人們還開展了一系列的研究項目,以進一步瞭解長白山的生態系統和氣候變化。
長白山作為中國重要的山脈,以其壯麗的景色和豐富的自然資源吸引著大量的遊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