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牌號】掌握門牌號碼、差餉物業估價署最新資訊!

【門牌號】掌握門牌號碼、差餉物業估價署最新資訊!

[門牌號碼:街道地址上的關鍵編號]

門牌號碼是政府或組織賦予建築物的獨特編號,用於識別和定位建築物,構成地址系統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門牌號碼系統的起源可追溯至 1512 年的法國巴黎聖母橋地區,當時人們使用門牌號碼來確定特定地段的業主。

門牌號 Play

一般而言,國際上慣例是在街道兩側根據奇偶數編排門牌號碼,以便於人們輕鬆找到建築物。門牌號碼通常設置在建築物醒目的位置,並由政府統一安裝。門牌的尺寸、材質和位置受到法律法規的約束,禁止私自更改或移除。

在港澳地區,未經民政機關編制門牌的地方,依法稱為「無門牌」區域。香港的門牌號碼由差餉物業估價署編配並監管。根據《建築物條例》,差餉物業估價署有權要求建築物所有人標示其編配的門牌號碼。違反該要求可能導致罰款和監禁。

門牌號

為了確保門牌號碼清晰可見,建議:

  • 在門牌號碼之外,建築物所有人和使用者還應顯示單元識別編號、指示標誌以及建築物、街道的中英文名稱,以幫助人們識別。
  • 由於門牌標示可能採用不同的格式和位置,且字體大小並不一致,因此差餉物業估價署在 2007 年頒布了《執行守則》,提供編配和標示門牌號碼的指南,確保門牌號碼清晰可見。
  • 開發商或認可人士可在取得施工同意書後,向差餉物業估價署提出書面申請,為新建建築物編配臨時門牌號碼。
  • 差餉物業估價署在收到落成文件後,會為建築物編配正式門牌號碼。
  • 可下載「執行守則」和申請表格 (表格 BN2),並將填妥的表格和相關文件寄回差餉物業估價署。
  • 發現沒有標示門牌號碼的物業時,可聯繫差餉物業估價署進行舉報。
項目 相關信息
門牌號碼起源 法國巴黎聖母橋地區,1512 年
編排方式 街道兩側根據奇偶數
編配和監管 港澳地區:差餉物業估價署
法律規定 違反標示門牌號碼要求:罰款和監禁
清晰可見建議 顯示單位識別編號、指示標誌、中英文名稱
編配指南 差餉物業估價署《執行守則》
新建建築物門牌編配 開發商或認可人士提出申請
舉報無門牌號碼 聯繫差餉物業估價署

門牌號碼:都市空間的識別標誌

在都市的迷宮中,門牌號碼猶如一盞明燈,引領我們穿梭其中,尋覓我們的目的地。這些數字不僅標示了建築物的方位,更藴含著建築物的身分與歷史。

門牌號碼系統

各國對於門牌號碼的編制方式各有不同。在台灣,一般採用「XX路XX號」或「XX街XX巷XX號」的格式進行編號。編號規則通常遵循以下原則:

特徵 規則
街道名稱 以道路、街、巷等命名
門牌號碼 由連續數字組成
巷弄編號 數字後加「巷」字,偶數巷為左巷、奇數巷為右巷

此外,某些特殊區域或大型建築羣可能會採用不同的門牌號碼系統,例如工業區或大學校園內。

門牌號碼的歷史變遷

門牌號碼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中國,為了方便徵税和管理户籍,政府會對房屋進行編號,稱為「坊」和「甲」。到了近代,隨著都市化進程的加速,門牌號碼系統逐漸完善,成為城市規劃和管理的重要工具。

在台北市,門牌號碼的歷史可以分為幾個階段:

階段 時間 特徵
清代 1895年前 以「街坊制」編號,稱為「永康坊甲尾三號」等
日治時期 1895-1945 沿用清代編號,並增加路名
光復後 1945-1968 採用「XX路XX號」的編制方式,路名多以數字或地名命名
現行制度 1968年至今 根據《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實施門牌號碼統一編制

門牌號碼的意義

門牌號碼不僅具有實用的意義,更是建築物的標誌與身分證明。它在以下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 尋址定位:門牌號碼幫助我們準確找到建築物的所在地。
  • 地址證明:門牌號碼是房屋所有權和居住證明的重要文件。
  • 城市管理:門牌號碼是城市規劃、人口統計、税收徵收和犯罪調查等城市管理工作的基礎。
  • 歷史見證:門牌號碼反映了城市的歷史發展和變遷。例如,台北市「中山北路二段」見證了台北城的擴張,而「新店溪」沿岸的老門牌號碼則承載著早期移民的印記。

門牌號碼的特殊案例

在特殊情況下,建築物可能會擁有多個門牌號碼或沒有門牌號碼。

  • 多個門牌號碼:有些建築物擁有沿街或沿巷的兩個或多個門,因此擁有兩個或多個門牌號碼。
  • 沒有門牌號碼:某些偏遠地區或臨時建築物可能沒有正式的門牌號碼。

這些特殊案例需要通過與相關單位(如地政事務所、村裏辦公室)聯繫,以取得正確的地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