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口神氣散 意動火工寒】南懷瑾先生:開口神氣散 意動火工寒

【開口神氣散 意動火工寒】南懷瑾先生:開口神氣散 意動火工寒

「開口神氣散 意動火工寒」,這句修道人常知的話,深刻揭示了閉嘴的重要性。講話雖小,卻消耗生命的精氣神。開口的同時,意志也因此分散,精力消耗不斷。因此,我們要「閉塞其兑」,不讓精氣外漏。只有凝定的意志,我們才能達到修道的境界。在人體中,嘴巴就像是海洋一樣重要,代表著「兑為澤」。

開口神氣散 意動火工寒 Play

為什麼閉嘴巴重要?

修道人都知道的一句話: “開口神氣散,意動火工寒。”

一個人若愛説話,經常用嘴巴,一定會短命。事實上並不是因為口開了,而是因為精氣神漏了,因為講話時精神、意志、腦力、血液都在放射,都在消耗。一句話講出來,生命全體的機能都要動,所以消耗得很厲害,也就是開口神氣散的道理。所以修道第一要“閉塞其兑”,所有開口的地方都要封鎖,不向外漏。

“意動火工寒”是講意志凝定的境界。佛家要做到無念專一,意一動叫做散亂,意散亂就不會結丹。我常説佛家所講的“定”,就是道家所講的“凝神”。定是講法則,凝是講境象;道家這個凝結的“凝”,比佛家講的“定”還確實一點。

“兑為澤”是水,代表海洋,在人體是嘴巴,是有漏洞有缺口的地方。

老子説打坐修道的時候,嘴巴閉起來,不要講話。人身上不止一個缺口,共有九個缺口、漏洞,所以全身都要把它嚴密關閉起來,就是不要漏氣的意思。

開口神氣散 意動火工寒

道家有兩句話,“開口神氣散,意動火工寒”,一個道家的修行人,常沉默寡言,因為他要保守元氣!“塞其兑”,實際上“兑”也並不完全指身上開口處,也指心理上的滲漏。不管是生理或心理滲漏,都要把它圓滿起來,眼睛耳朵都要全部封閉起來。

孔子認為閔子騫“誾誾如也”,平常老老實實,不大説話的,但是這次他為了國家的利益,大眾的利益,他説話了,而且,説得很有意義,很對!他一説話,就把握住重點。這是讚賞閔子騫。但是,我們不要僅看做是孔子稱讚閔子騫的話,而把“夫人不言,言必有中”這八個字輕易放過,這也是我們要學的,當處大事的時候,不要亂説,要説就“言必有中”,像射箭打靶一樣,一箭出去就中紅心,説到要點上去…歷史上稱有成就的人“沉默寡言”,就是一個人“儉”德的描寫。成大事的人很少説話,講出來一兩句話,扼要簡單,解決了一切問題。既不沉着,話又多的人,那就免談成什麼大事了。“吉人之辭寡”。凡是大英雄大豪傑,成大功的人都不會亂説話的,一個共通的特點,都是“沉默寡言”四個字。話多的人,唧唧喳喳的人,不管他的命多好,也已經被他唧喳完啦!所以成功的人一定是沉默寡言的,很少講話,要講話一定簡單明瞭,就是“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粗躁的人話就多啦!經常聽他唧唧喳喳半天,不曉得他到底説的是什麼,永遠沒有中心思想。修養、管理多難!

桃之夭夭, 灼灼其華。
之子於歸, 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 有藜其實。
之子於歸, 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 碩果纍纍。
之子於歸, 宜其室人。

修道的人要“夫人不言,言必有中”,要“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

“`

開口神氣散 意動火工寒,這句話總是讓人聯想到勇者挺身而出的場景。當勇者開口時,猶如神氣散發,彷彿可以燃起周圍的寒冷。這種意念動搖心靈,引發對挑戰的渴望。

這種神奇的狀態和能量總是讓人不禁聯想到火工寒。火工寒代表著冷靜而冷酷的氣息,就像寒冰一般,創造出一種氛圍,給人帶來無法言喻的心動。開口神氣散,意動火工寒,將這兩個意象結合在一起,創造出一種奇幻的效果。

勇者的力量

當勇者開口時,他們以神氣散發身,這種力量來自於他們堅定的意念。勇者總是敢於直面困難和危險,他們的言語就像一把利劍,能削弱對手的心神。他們的話語猶如火焰一般,能點燃周圍的寒冷,帶來希望和力量。

開口神氣散 意動火工寒的力量

開口神氣散,意動火工寒的力量不僅僅體現在言語上,更是一種心靈的力量。這種力量可以激發勇氣和決心,讓人超越自我,迎接挑戰。當身邊的人聽到這句話時,他們的心靈也會隨之激蕩,感受到無可抵擋的力量。

無論是在戰場上還是日常生活中,我們都可以從開口神氣散,意動火工寒的精神中獲得啟發。無論面對任何困難和挑戰,只要我們敢於開口,用堅定的語氣表達自己的意念,我們就可以激發出內在的力量,燃起周圍的寒冷,勇往直前。

結語

開口神氣散,意動火工寒這句話,總是讓人心生敬畏。它代表著堅定的意念和不可抗拒的力量。無論是在何種情境下,只要我們敢於開口,用自信的姿態傳達自己的意念,我們就可以點燃內心的火焰,融化周圍的冷漠,創造出一片温暖而富有活力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