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公像在台民俗與信仰中的多重意義與禁忌
起源與傳説
在台灣民間信仰中,關公是忠義勇武的代表人物,常被視為財神、武神和守護神。關羽被封為「關聖帝君」,民間流傳其因躲追殺而用雞血染紅了臉。


禁忌與擺放
拜祀關公也有禁忌與慣例。關公像一般分為站立、端坐和騎馬三種。手持關刀者稱為「正武」,刀刃朝下或朝內較佳;託袖拂鬚者稱為「正文」,象徵文韜武略。因「本」與「虧本」諧音相近,故多拜全本捲起的關公像。
警界慣例
在警察機關,尤其是偵查隊,常擺設關公像,以期刑警效仿關公的義氣。關公像的位置、姿態和刀刃朝向都有講究。文關公象徵智謀,武關公代表威嚇。
禁忌與聯想
民間傳説關公像若手拿關刀,朝向特定方位,則該方位易生糾紛。黃敬平議員提醒,關公像最好不要持刀。此外,關刀落地也常引發不同的聯想。
表格:關公像的類型與禁忌
類型 | 特徵 | 禁忌 |
---|---|---|
正武 | 手持關刀 | 刀刃朝上或朝外 |
正文 | 託袖拂鬚,手持春秋 | 刀刃朝上或朝外 |
全本 | 手持全本捲起的春秋 | 刀刃朝下或朝內 |
關刀禁忌:使用、展示與祭祀的注意事項
關刀禁忌,作為一種傳統武術與信仰習俗,在華人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以下針對關刀禁忌在使用、展示與祭祀等不同情境提出詳細説明:
情境 | 禁忌説明 |
---|---|
使用 | 1. 不可將關刀對著人,否則有招災之意。 |
2. 切勿隨意揮舞關刀,避免誤傷旁人。 | |
3. 未經主人同意,不可擅自拿取他人的關刀。 | |
展示 | 1. 關刀置放應端正平穩,刀鋒向下。 |
2. 不得將關刀懸掛於牀頭或正對牀位,以免煞氣影響睡眠。 | |
3. 關刀不宜擺放在神龕或香案上,以免沖犯神靈。 | |
祭祀 | 1. 祭拜關帝爺時,關刀應放置於香案前右側。 |
2. 敬香時,應持三支香,並默唸祈願或讚頌。 | |
3. 祭祀後,香灰應妥善放置於香爐或金紙爐中焚化。 |
除了上述禁忌外,對於關刀收藏與保養亦有一些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