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陽穴位置】跗陽穴位置:解開腳背痠痛的秘密,按對到位!

【附陽穴位置】跗陽穴位置:解開腳背痠痛的秘密,按對到位!

跗陽穴

簡介

跗陽穴,別名外陽、陽蹻,屬足太陽膀胱經,乃陽蹻脈之郄穴,主管人體頭部、小腿、足部的健康。

附陽穴位置 Play

位置

位於小腿後方,外踝後側,崑崙穴垂直向上三寸處。

附陽穴位置

解剖

穴位位於腓骨後側,深層為屈拇長肌,佈有腓腸神經、小隱靜脈、腓動脈末梢。

功效

  • 清頭目
  • 利腰腿
  • 退熱
  • 散風
  • 舒筋
  • 活絡

適應症

  • 頭重、頭痛
  • 外踝紅腫
  • 腳氣
  • 腳腿痛
  • 下肢痿痹
  • 急性腰扭傷
  • 三叉神經痛

取穴方法

坐姿或趴卧,外踝後方,自崑崙穴直上三寸處即是。

操作方法

  • 直刺:針刺深度 1-1.5 寸
  • 艾灸:艾炷灸 3-5 壯,艾條灸 5-10 分鐘

配穴

  • 環跳穴:主治下肢痿痹
  • 委中穴:主治下肢痿痹

注意事項

  • 寒症者可灸之補之
  • 熱症者可瀉針出氣

附陽穴位置:暢通陽氣,驅散寒邪

附陽穴位於足少陽膽經上,是治療膽囊經相關疾病的重要穴位。其準確位置如下:

  • 取穴方法:患者仰卧,於外眼角直下、顴骨下緣與下頜骨邊緣交會處。
  • 圖示:

附陽穴的作用:

附陽穴具有以下主要作用:

作用 功能
通利膽氣 疏肝理氣,改善膽囊功能
清熱瀉火 祛除膽火,緩解發熱、口苦等症狀
散寒除濕 温陽散寒,改善濕寒體質
鎮痛 緩解頭暈、牙痛、耳鳴等症狀

附陽穴的適應症:

附陽穴適用於治療以下疾病:

延伸閲讀…

跗陽穴

跗陽穴可改善頭痛目眩,外踝腫痛,三叉痛

  • 膽囊炎 |
  • 膽結石 |
  • 膽汁反流 |
  • 頭暈 |
  • 耳鳴 |
  • 牙痛 |

附陽穴的按摩方法:

  1. 按壓法: 用拇指指腹點按附陽穴,持續5-10分鐘,以酸脹感為宜。
  2. 艾灸法: 在附陽穴上施灸10-15分鐘,每日1次。
  3. 刮痧法: 用刮痧板在附陽穴周圍輕輕刮痧,至皮膚微紅為宜。

附陽穴的注意事項:

  • 孕婦應避免艾灸附陽穴。
  • 皮膚有破損者不宜刮痧附陽穴。
  • 按壓附陽穴時,力道應適中,避免過重或過輕。
  • 若在按摩附陽穴後出現不適,應立即停止並諮詢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