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戰國時期老子的《道德經》中,陰陽概念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和闡述。到了西漢時期,儒家學者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繼承並發展了陰陽學説,將其與五行理論結合,視陰陽五行為政治教化的理論基礎和源泉。陰陽理論對中國傳統文化影響深遠,滲透到曆法、天文、氣象、中醫、武術、書法、建築、宗教、風水、占卜等各個領域,構成了中國傳統文化意識的基石。


在戰國時期老子的《道德經》中,陰陽概念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和闡述。到了西漢時期,儒家學者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繼承並發展了陰陽學説,將其與五行理論結合,視陰陽五行為政治教化的理論基礎和源泉。陰陽理論對中國傳統文化影響深遠,滲透到曆法、天文、氣象、中醫、武術、書法、建築、宗教、風水、占卜等各個領域,構成了中國傳統文化意識的基石。
陰陽的應用與變遷
由於陰陽五行學説經常被應用於術數佔斷吉凶,故而「陰陽」一詞也常常代指術數。如《文心雕龍》中所言:「伎數之士附於詭術,或説陰陽,或序災異。」


延伸閲讀…
陰陽-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陰陽_百度百科
延伸閲讀…
陰陽學説的基本概念
陰陽學説是甚麼? – Shen-Nong
陰陽的概念隨著時代的發展和語言的變化,其本義逐漸從「背日」與「向日」擴展為具有哲學意義的抽象概念。按照徐復觀的解釋,陰陽二字的本義可以追溯到「侌」和「昜」,這兩個字同時具有意符和聲符的作用。「侌」字表示雲層覆蓋太陽,雲蔽日則陰暗;而「昜」字則表示日出照耀大地,照於地上則明朗。「一」象徵大地之形,「勿」則象徵日出的光芒。由此,陰陽的原意是天氣有無陽光的兩種狀態
武藏的「二天一流」武術哲學,起源於太極對立統一的思想,將太陽與月亮的象徵融入劍術之中。他強調對立的兩極相互浸透,從而發展出新的統一與力量。這種思想不僅限於劍術,也體現了「世界之理」。 陰陽學説認為,宇宙間的萬事萬物都存在著對立統一的陰陽兩個方面,這些對立統一體的運動和相互作用是萬事萬物變化的根源。古人將這種不斷運動和變化的過程稱為「生化不息」。《素問》中的「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在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強調了陰陽對立統一的重要性和它作為自然界一切事物根本法則的地位。這意味着,一切事物的生長、發展和消亡,都是由於陰陽兩個方面的不斷運動和相互作用所產生的。因此,陰陽學説成為了一種理解和掌握自然界規律的思想方法。 醫學中的陰陽醫學作為自然科學的一部分,認為人體的生理活動和疾病發生、發展也遵循陰陽變化的原則。因此,為了理解和治療疾病,必須探究人體內陰陽變化的情況。 陰陽的含義和普遍性在古代思想家中,陰陽被視為宇宙間一切事物由兩個相對立而又相互依存的方面構成。一般情況下,陽代表動態的、活躍的、剛強的特徵,如動、剛強、活躍、興奮、積極、光亮、無形、機能、上升、外露、輕、熱、增長、生命活動等。而陰則代表靜態的、不活躍、柔和的特徵,如靜、柔和、不活躍、抑制、消極、晦暗、有形、物質、下降、在內、重、冷、減少、肉體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