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往是一種疾病很症狀,但是於肌肉疼痛而言,大家日常生活中經 常會碰到,而且大部分情況這些疼痛會消失,所以大家不在意。
不過於某些疾病而言,肌肉疼痛往往是主要臨牀表現,患者如能提高警覺性而 及醫,才能儘查出病因,進而症下藥。
大部分人們有過運動後肌肉痠痛經驗,事超出運動量或做一些不習慣運動後發生。
產生這種痠痛可能有幾種原因,第一是肌肉纖維拉傷,第二是肌肉運動時及運動後,產生一些化學物質刺激到肌肉中感覺神經。
這些化學物質是肌肉代謝時一些產物。
至於是那一種物質會引起痠痛無法確定,以前大家認為乳酸元,但是後 來有許多研究顯示其他化學物質可能性。
我們感冒發燒時,會有全身肌肉痠痛現象,這種痠痛可能是於感染中,白血球受病原體刺激後產生一些化學物質,這些物質會導致肌肉中前列腺素E2增加 ,而這種前列腺素會於覺接受器產生刺激作用,進而導致疼痛。
如果我們肌肉發炎話,這些發炎細胞產生化學物質會引起疼痛,這種痛往 會持續很久。
成人有所謂多發性肌炎及皮肌炎, 因為自體免疫失調引起肌肉發炎病變。
病患肌肉疼痛外,肌肉也會產生無力現象,時間了肌肉會萎縮。
肌肉要應付我們工作時,需要能量,如果能量供給話,肌肉會產生痠痛。
所以如果有醣類、脂肪、粒線體代謝,有可能導致肌肉痠痛 ,有時候這些症狀事或運動後會出現,時候,會引起肌 肉大量崩解現象。
此外像血液循環會引起肌肉,典型例子下肢血管循環所引起 「血管性跛行」。
病患走一段路後會覺得小腿或大腿疼痛或發漲,痛到走路會一跛一跛要停下來休息,休息個三、五分鐘後才能繼續走路。
血管如果阻塞,肌肉有可能死。
另外有一羣病患身上到處,總覺得精神不濟或渾身勁,檢查時可能發現肌 肉有許多壓了會痛點,這種稱為「肌筋膜」成因是一個謎。
是主要症狀燒、嗅覺或味覺喪失,不如那樣普遍,排名於聲音、打噴嚏、和肌肉痠痛。
Zoe App研究數據,新冠感染20見症狀如下:英國另一項範圍研究,React-1, 程度上印證了這個發現。
這個項目每個月會英格蘭各地對 15 萬名抽樣選擇人進行拭子測試。
調查結果顯示,隨著大流行持續,新冠感染症狀發生了變化。
科學家認為,這可能歸於病毒如何隨著時間推移而變化或變異。
最初武漢毒株以來,出現了幾種冠變異毒株,奧密克戎(Omicron)是一種,且已成為全球主導毒株,而它第二代亞型變異體正在迅速蔓延。
來倫敦帝國理工學院 React-1 研究團隊表示,嗅覺和味覺喪失見。
相反,人們報告了多感冒和流感樣症狀。
2022年 3 月流行奧密克戎原始株稱為BA.1 和 BA. 2,其主導地位BA.4 和BA.5 取代,結果之一是感染病例增多。
倫敦大學國王學院教授蒂姆·斯派克( Tim Spector )負責 Zoe 研究(Zoe Health Study)跟蹤冠感染症狀。
他説,新冠病毒傳播活躍。
#TRS_AUTOADD_1406007825772 P {
LINE-HEIGHT: 2; MARGIN-TOP: 12px; FONT-FAMILY: 宋體; MARGIN-BOTTOM: 6px; FONT-SIZE: 12pt
}
#TRS_AUTOADD_1406007825772 TD {
LINE-HEIGHT: 2; MARGIN-TOP: 12px; FONT-FAMILY: 宋體; MARGIN-BOTTOM: 6px; FONT-SIZE: 12pt
}
#TRS_AUTOADD_1406007825772 DIV {
LINE-HEIGHT: 2; MARGIN-TOP: 12px; FONT-FAMILY: 宋體; MARGIN-BOTTOM: 6px; FONT-SIZE: 12pt
}
#TRS_AUTOADD_1406007825772 LI {
LINE-HEIGHT: 2; MARGIN-TOP: 12px; FONT-FAMILY: 宋體; MARGIN-BOTTOM: 6px; FONT-SIZE: 12pt
}
#TRS_AUTOADD_1406007825772 {
LINE-HEIGHT: 2; MARGIN-TOP: 12px; FONT-FAMILY: 宋體; MARGIN-BOTTOM: 6px; FONT-SIZE: 12pt
}
/**—JSON–
{“p”:{“font-family”:”宋體”,”font-weight”:””,”font-size”:”12pt”,”line-height”:”2″,”direction”:””,”margin-top”:”12px”,”margin-bottom”:”6px”,”text-indent”:””},”td”:{“font-family”:”宋體”,”font-weight”:””,”font-size”:”12pt”,”line-height”:”2″,”direction”:””,”margin-top”:”12px”,”margin-bottom”:”6px”,”text-indent”:””},”div”:{“font-family”:”宋體”,”font-weight”:””,”font-size”:”12pt”,”line-height”:”2″,”direction”:””,”margin-top”:”12px”,”margin-bottom”:”6px”,”text-indent”:””},”li”:{“font-family”:”宋體”,”font-weight”:””,”font-size”:”12pt”,”line-height”:”2″,”direction”:””,”margin-top”:”12px”,”margin-bottom”:”6px”,”text-indent”:””},””:{“font-family”:”宋體”,”font-weight”:””,”font-size”:”12pt”,”line-height”:”2″,”direction”:””,”margin-top”:”12px”,”margin-bottom”:”6px”,”text-indent”:””}}
–**/
p.MsoNormal, li.MsoNormal, div.MsoNormal{margin:0cm;margin-bottom:.0001pt;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font-size:10.5p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serif”;}
p.MsoHeader, li.MsoHeader, div.MsoHeader{margin:0cm;margin-bottom:.0001pt;text-align:center;tab-stops:center 207.65pt right 415.3pt;layout-grid-mode:char;border:none;padding:0cm;font-size:9.0p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serif”;}
p.MsoFooter, li.MsoFooter, div.MsoFooter{margin:0cm;margin-bottom:.0001pt;tab-stops:center 207.65pt right 415.3pt;layout-grid-mode:char;font-size:9.0p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serif”;}
span
span.Char0{}
.MsoChpDefault{font-size:10.0pt;}
div.Section1{page:Section1;}
1.災害期間有哪些見病?
災區衞生條件,是飲用水衞生得到保障,要預防是腸道傳染病,如霍亂、、痢疾、甲型肝炎。
另外,人畜患疾病和疫源性疾病是洪澇期間發生,如鼠媒傳染病:鈎端曼體病、流行性出血熱;寄生蟲病:血吸蟲病;蟲媒傳染病:瘧疾、流行性乙型腦炎、登革熱。
災害期間見皮膚病:浸漬性皮炎(“腳丫”、“褲襠”)、蟲咬性皮炎、尾蚴性皮炎::溺水、觸電、中暑、外傷、毒蟲咬螫傷、毒蛇咬傷、食物中毒、農藥中毒。
2.怎樣預防和治療病毒性感冒?
病毒性感冒即上呼吸道感染(簡稱上感),是多種病毒引起見呼吸道傳染病。
誘因有受寒、淋雨、過度、營養。
患者鼻涕、唾液、痰液含有病毒,通過打噴嚏、咳嗽、説話病毒散播入空氣中,感染他人。
健康人可於接觸患者毛巾、臉盆或餐具感染病毒而得病。
感冒主要表現打噴嚏、鼻塞、流鼻涕、咽乾、咽痛、咳嗽、聲音症狀。
全身表現有頭、渾身痠痛、無力、食慾,或發熱,或,或、畏寒症狀。
病程3~7天。
感冒發熱患者需卧牀休息,注意保,減少活動。
住處要經常通風,保持温度和濕度。
多飲開水,吃和食物。
發熱時可用冷水擦身或温水擦身(水温32~34℃宜),或30%~50%酒精擦拭頸部、胸部、腋部、腋窩、腹股溝處,或頭枕冰袋。
治療方法如下:
1.西藥:速效感冒膠囊1~2粒,每日3次;克感敏1片,每日3次。
兩種藥任選一種。
2.中成藥:銀翹解毒丸(片)、桑菊感冒片、感冒清、感冒退沖劑、板蘭根沖劑、強力銀翹片於風熱(即發熱、咽喉腫痛、流黃涕突出)感冒。
桑姜感冒片、參蘇丸、感冒通於風寒(即、鼻塞、清涕突出)感冒。
3.其他治法:
①食醋加適量開水點鼻。
②針刺及刮痧:可以針合谷、曲池、太陽、發熱者加刺大椎,咽喉腫痛時可少商穴放血;或一碗片,邊緣蘸油許,頸椎兩旁向下刮,刮出紅點度。
③生薑1兩,紅糖1兩,煎湯分3次內服,可治風寒感冒。
④葱白1兩,切爛,手揉搓,放鼻孔外聞氣味,可治風寒感冒鼻塞。
可用葱白數根,搗爛出汁,滴入鼻孔,每日1次,每次2~3滴。
⑤銀花20克,茶葉6克,白糖50克,水煎後分3次,可治風熱感冒。
⑥生薑許,葱白260克,白蘿蔔1000克切片,放入鍋內煎煮熬湯,吃帶喝。
⑦姜2片,加入一小撮茶葉,咀嚼後温水送下。
⑧生梨1個,洗淨,連皮切碎,加冰糖和少許水,燉服。
⑨按摩防感冒。
每天早晨起牀時,或室內到室外以前(或温暖房間到房間),以及洗澡以前和洗澡後,手指按住水溝穴(人中),揉20多次,繼在風府穴處揉20多次,到這兩上穴位感到微熱為度,預防感冒有效果。
3.怎樣預防腸道傳染病?
發生災害,是水災情況下,災民聚居地方環境衞生往往,這裏人口密集,如果水源污染,糞、垃圾和變質有機物質(包括牲畜屍體)得不到處理,蚊蠅會孳生,加上不注意個人衞生和食品衞生,會得腸道傳染病,如霍亂、痢疾、腸炎、、副傷寒、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
預防這些腸道傳染病,要及時發現、診斷、治療和隔離病人,搞好環境衞生,清掃,建立並管好廁所,不要大小便,糞和垃圾(掩埋或焚燒),消滅蚊蠅孳生場所,病人糞和嘔吐物加入漂白處理。
淹死、病死禽畜不能食用,應掩埋或焚燒,飯前後要洗手,漂白粉或漂白粉精片(淨水片)消毒生活用水,喝生水,食物儘量煮熟吃,不吃乾和變質食物。
4.怎樣預防和治療腸炎、痢疾?
腸炎和病症是疾病。
發生災害,是水災後環境衞生條件化,這些疾病。
腸炎原因很多,包括腹部受涼,飲食不法,對食物過敏,吃了腐敗變質食物或受細菌、病毒感染。
得了腸炎後而不成形,次數增加,每天二三次二十多次,肚子痛,嘔吐,吃不下飯,有病人發燒。
細菌性痢疾是痢疾桿菌引起腸道炎症,是污染了病菌飲料和食物傳播,蒼蠅能傳播痢疾。
痢疾症狀是腹痛、腹瀉(數量多,常帶有膿血和粘液),每天幾次到十多次,裏急後重(後有解完感覺)。
中毒性菌痢多見於兒童,可以表現發高燒、昏迷、抽風,沒有腹瀉,病情兇險。
患了腸炎、痢疾,病人應當休息、隔離,選用抗菌藥物(複方諾、多粘菌素、慶大黴素、氟哌酸和吡哌酸)。
腸炎和痢疾預防見“怎樣預防腸道傳染病”。
5.怎樣預防和治療布魯氏菌病?
布病是布魯氏菌病,是一種人畜共患急性或慢性傳染病,我國,主要傳染源羊,其次是豬和牛。
人受感染原因是接觸病畜或其分泌物,或食用污染了病菌生奶、奶酪。
災害期間,環境衞生,對本病應有所警惕。
潛伏期2~3周,病程分為急性和慢性期。
多數病例起病。
急性期主要症狀是發燒(典型熱型波狀熱,發熱幾周,然後退燒,間歇3~5天數週,發燒、退燒,這樣反覆多次);多汗,退燒時;大關節遊走性疼痛;肝、脾、淋巴結腫大。
慢性期或發熱,、多汗、頭痛、失眠、全身疼痛;病程數個月乃至數年。
預防本病,應控制家畜中布病:對牲畜進行預防接種,畜糞妥善管理,病畜應隔離治療,嚴格管理畜產品。
可能受感染人要接受預防接種,並做好個人防護。
四環素治療首選藥,是四環素、鏈黴素聯合應用2l天。
複方諾、利福平、強力黴素。
慢性期治療困難,可合用抗生素、中藥、理療。
6.怎樣預防和治療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是吃了污染或含毒素食物後發生一組急性疾病。
細菌、有毒動植物毒物、真菌毒素、有毒化學物質所致。
包括腸道賒病、寄生蟲病。
所食“有毒食物”,外觀可無,吃進數量。
細菌性食物中毒是突然暴發,潛伏期短,可造成整個工廠停產;非細菌性食物中毒雖多零散發病,但有死亡率甚。
因此食物中毒是一類疾病,應加強預防工作。
食物中毒特點是多數潛伏期,時間內同時繼有多人發病;所有病人有類症狀,並有胃腸炎症狀;發病某種食品有關,病人吃過同一種食物,停止食用這種食物,發病即停止;人人之間直接傳染,吃過同種食物人,即使同屋居住,餐桌進食發病。
食物中毒種類很多,分為以下幾種:
①細菌性食物中毒。
病死家禽家畜,其內臟和肌肉有大量細菌繁殖;食品製作人員患有皮膚病,其膿性分泌物污染了食物;飲具、食具和水源細菌污染;涼拌食品、熟食品污染而變質;魚肉、蔬菜,變質罐頭,飯菜;不乾淨牛奶,變質雞蛋;貯存風乾肉或鹹肉污染或;豆腐、豆鼓或臭豆腐製作過程中污染;發酵米麪污染。
這些因素可以造成細菌性食物中毒。
②黴變食物中毒。
黴變食物含有大量毒素,高温除去,引起中毒。
骨和關節疼痛。


受禾穀鐮刀菌寄生小麥,其毒素神經毒。
③植物性食物中毒。
可毒蘑菇、發芽土豆、蓖麻籽油、加工棉油、鮮黃花菜、腋透的鹹菜引起。
④動物性食物中毒。
如河豚魚、魚膽、豬、牛、羊甲狀腺引起食物中毒。
⑤化學性食物中毒。
管理不善造成化學污染而引起食物中毒,如農藥污染造成食物中毒。
預防食物中毒,一是不要吃病死和死因不明畜、禽及水產品或有怪味食品;二是食物要燒熟煮透;三是飯後感覺身體時,應及時找醫生診治。
7.怎樣預防和治療“紅眼病”?
“紅眼病”是急性結膜炎俗稱,是疾病。
一部分紅眼病是過敏性,而大部分是細菌、病毒病原體感染結膜造成。
感染性紅眼病有傳染性,病人手、毛巾、手帕、臉盆以及病人用過洗臉水、衣服、被褥上會含有病原體,病原體通過各種途徑進入健康人眼睛(包括病人自己),紅眼病傳播開來。
往往病人兩眼患上紅眼病。
災害期間,環境衞生條件,如果不注意個人衞生,紅眼病蔓延。
紅眼病症狀是眼睛發紅,發熱,發癢,疼痛,怕光,流淚;分泌物(眼屎)多,早晨起牀時分泌物可上下眼瞼粘住,但視力不受影響;有病人會感到頭痛。
眼部清洗乾,可以消毒(如煮開過)棉花或乾毛巾、手帕蘸加少量食鹽温開水洗眼,眼裏分泌物擦去;然後眼裏滴入眼藥,如氯黴素滴眼劑、新黴素滴眼劑、利福平滴眼劑、慶大黴素滴眼劑、磺胺醋酰鈉滴眼劑,用法是每眼1~2滴,每2時一次或一日4~6次。
晚上眼膏(如金黴素眼膏、紅黴素眼膏),或每天塗用兩次。
夜間塗眼膏既可控制感染,可避免眼屎粘住眼皮。
切記不要眼罩、紗布遮住患眼,因為患眼遮蓋後,局部濕度和温度增高,病原體得以大量繁殖。
醫務人員檢查、治療病人後要把手洗淨或酒精棉球擦手,以免疾病傳給別人。
預防紅眼病,應當病人隔離,病人不要去公共場所。
平時人人應注意手部,不用手;是髒手揉眼睛。
各人毛巾、臉盆、手帕應當單用,如果與病人共用臉盆,應讓健康人,病人後,完以肥皂臉盆洗淨。
8.怎樣預防和治療擦爛?
抗洪救災地方,是南方高温抗洪前線,擦爛是皮膚病。
這是發生於摩擦、汗液積聚皮膚皺摺處,如頸部、腋部、臀部、大腿根部(腹股溝)以及女性乳房下表淺急性物理性炎症。
身體人出現這種疾病。
擦爛主要表現皮膚皺摺部位紅斑,界限,表面,時間形成糜爛面,有和疼痛感覺。
如果合併感染,會有分泌物。
預防擦爛,應保持皮膚乾燥,毛巾擦汗。
可以皮膚皺摺部位撲些痱子粉。
如果擦爛出現,要使患部保持乾燥,撲些無刺激性粉劑,如痱子粉。
可皺摺處墊紗布或乾布類,使兩側皮膚分開。
合併感染者應使用抗生素製劑或抗真菌藥物。
9.怎樣預防和治療“腳丫”?
抗洪救災時,下肢時間浸泡污泥濁水中,皮膚受到擦傷,破損傷口長時間浸洪水中,趾縫間浸漬發白、腫脹、破潰、糜爛,皮膚剝離,伴有,俗稱“腳丫”、“洪水腳”或“水泡腳”。
感染時,有畏寒、發熱、、頭痛、食慾下降全身症狀,少數抵抗力人會發展成敗血癥。
防治措施:①下水勞動時,可能情況下,每隔1~2時休息一次。
擦於腳,陽光下曝曬片刻。
每次勞動離水後,要洗腳,穿幹鞋。
③脱離洪水浸泡。
發現腳部皮膚破潰並有加重趨勢時,如情況許可應不要下水。
如勞動地方水過膝,要設法穿長統靴。
③有足部皮膚病應少下水,要防止吸血昆蟲叮咬。
④外用藥物。
表性皮膚創傷可用爐甘石粉或5%明礬爐甘石粉塗擦,可用10%~15%明礬溶液或3%~5%食鹽溶液、紫藥水泡腳。
感染時,應用抗菌藥物。
10.怎樣預防和治療“褲襠”?
抗洪救災時,下身時間浸泡污泥濁水中,下腹、股內側、外生殖器、會陰及臀部處皮膚會發鬆,發白起皺,出現水腫性紅斑、丘疹、水瘡,重者皮膚剝離、糜爛,潰瘍,伴有程度、,外陰可有水腫,俗稱“褲襠”,與“腳丫”一起醫學上統稱浸漬性皮炎。
若繼發感染可紅腫、化膿,時伴有全身症狀:發熱、畏寒、、食慾不住,併發淋巴管炎或淋巴結炎。
治療:①輕者可用生理鹽水或3%硼酸溶液洗後撲乾燥粉,塗少量滅菌植物油或爐甘石粉。
亦可中藥枯礬粉或濕散外塗。
②糜爛時,可用10%~15%明礬溶液或3%~5%食鹽溶液洗淨,再塗龍膽紫或爐甘石粉或40%氧化鋅油。
亦可蓮草、鮮馬齒覓搗爛外敷。
③有繼發感染時,可用l:5000錳酸鉀溶液沖洗後,棉花球吸乾,塗以龍膽或10%硼酸軟膏。
感染時,應用抗生素或磺胺類藥物。
預防:儘可能脱離洪水浸泡。
注意個人衞生,加強個人防護。
上岸後應擦乾下身,洗撲粉,換上乾內褲。
若發現下身皮膚有破潰,應不要下水,條件允許應穿防水褲。
1l.怎樣預防和治療疥瘡?
疥瘡是疥蟎寄生於人體表皮引起疾病。
其是受染皮膚出現丘疹、水瘡及隧道,有,搔抓引起繼發感染,如毛囊炎、膿皰瘡、癤等,重者可引起淋巴管炎和淋巴結炎,皮疹多發生於指間、腕屈側、時窩、腋窩前面、女性乳房下面、臍周、陰部及股內側處。
接觸傳染性強,人人之間直接和間接接觸可傳染。
疥蟎可侵染羊、狗、豬、兔、牛、馬動物,這些動物接觸。
可染上疥瘡。
治療常用5%~10%硫磺軟膏(兒童5%)、l%丙體六六六乳劑(γ—666)或霜劑(疥靈霜,因有毒性,不用於嬰幼兒、孕婦、哺乳婦女及有癲癇病發作或其他神經疾病患者)、優力膚霜、25%苯甲酸苄酯乳劑或軟膏,塗藥前熱水和肥皂洗澡,洗後藥物塗於頸部以下全身,每天1次,3天。
用藥期間不要洗澡,療程結束後洗。
γ—666、疥靈霜只用1天,24時後洗澡。
洗澡後要換衣服、單。
可百部草1兩泡1斤白酒中,浸液遍擦全身,每晚1次,連擦1周。
百部草3兩放在15升水裏煮開,每晚此藥液洗澡1次,連洗10天,有效果。
預防措施:注意個人衞生,洗澡,勤換衣服。
發現患者及時治療,患者用過衣服、單等應消毒處理。
與患者密切接觸者要進行檢查,確診後及時治療。
12.怎樣預防和治療瘧疾?
瘧疾是一種危害人體寄生蟲病,稱“打擺子”,主要蚊子傳播。
初染瘧疾者,潛伏期後期,出現精神、發熱、四肢和背部痠痛。
接着就出現急性發作,感到,全身發抖,面色蒼白,噁心,嘔吐;20~30分鐘後,突然,40~41℃,面色潮紅,頭痛,四肢和全身痠痛;三四時後,全身大汗淋漓,體温迅速下降,患者感到全身,但。
這種急性症狀發生間歇時間,各種瘧原蟲紅細胞內發育增殖時間有關,如間日瘧和卵形瘧,每隔一日發作一次。
三日瘧每隔二日發作一次。
惡性瘧疾症狀,如説胡話、或昏睡、抽風,多數病人短期內死亡。
發了幾場瘧疾後,於細胞大量破裂,會出現貧血癥狀。
長久不治,、外,脾臟會腫(俗稱瘧母)。
來説,人體瘧原蟲缺乏抵抗力,得過瘧疾人雖然可獲得某種程度免疫力,但可感染,兒童、孕婦及非瘧疾流行區人瘧原蟲感染,抗洪救災人員易地作業是瘧疾高發人羣。
人感染瘧原蟲始於蚊子叮咬。
消滅蚊子棲息場,做好防蚊滅蚊工作可以減少感染機會,是要注意傳播瘧疾蚊子——蚊多躲藏在陰暗潮室內、洞穴、雜草、灌木叢。
晚上作業,可身體暴露部分塗上防蚊油(如苯二甲酸二甲酯)。
眼藥是預防措施,主要藥物乙胺嘧啶。
治療常用藥物氯喹和伯氨喹聯合用藥。
13.怎樣預防和治療血吸蟲病?
血吸蟲病是血吸蟲侵染人體所致危害人體寄生蟲病。
我國只有日本血吸蟲病(以下簡稱血吸蟲病)。
人和動物,如牛、馬、豬、羊和犬會得此病。
血吸蟲病人和病畜糞中含有蟲卵,蟲卵隨糞人水後,會孵化成毛蚴,毛蚴鑽人釘螺體內發育成尾蚴,尾蚴進入水中。
含有尾蚴水是疫水。
人或動物接觸疫水時,尾蚴會皮膚鑽人體內,使人或動物感染了血吸蟲病。
血吸蟲尾蚴進入人體後,發育成蟲,寄生人腸繫膜血管中。
人感染血吸蟲開始幾天,接觸疫水皮膚出現紅斑或。
急性發病者會感染後1~2個月出現發熱、肌肉痠痛、腹痛、腹瀉和膿血、肝脾腫大。
但是血吸蟲病流行地區,大多數人感染了血吸蟲後沒有症狀,後出現慢性血吸蟲病。
血吸蟲病輕者表現、慢性腹瀉和營養,嚴重者表現、營養、肝脾腫大、腹水(即大肚子病)。
有些晚期病人上消化道出血和肝昏迷而死亡。
血吸蟲病流行區,只要接觸疫水有可能得血吸蟲病,接觸疫水是預防血吸蟲病方法。
接觸疫水前,可能接觸疫水部位塗抹防護藥,如防鋤霜和皮避敵,穿戴防護用品,如膠靴、膠手套、膠褲。
接觸了疫水應主動去血防部門檢查,發現感染應早期治療,防止發病。
治療血吸蟲病安全而藥物是吡喹酮。
只要去血防部門及時檢查、治療,血吸蟲病能治好。
血吸蟲病人和病畜糞中含有血吸蟲卵,而蟲卵只有在水中才能孵化,所以要管好人畜糞,安全放牧,避免糞便入水,防止血吸蟲病傳播。
釘螺是血吸蟲惟一中間宿主,因此消滅釘螺可以地阻斷血吸蟲病傳播。
疫區羣眾要人人動手,多方配合,積極做好查螺滅螺工作。
14.怎樣預防和治療鈎端螺旋體病?
鈎端螺旋體病是致病性鈎端螺旋體引起人畜患病,簡稱鈎體病。
多發生於夏秋汛期抗洪救災和田間作業人員。
主要傳染源是老鼠和豬、狗、牛,帶有這種病菌鼠和豬排出尿液中含有大量鈎端螺旋體,洪澇期間,人接觸了這種尿液污染水會受到傳染。
於大雨,地面土壤稀釋接近中性,鈎體生存繁殖提供了條件,致使家畜動物帶菌量大大增加,排菌時間延長,加之洪水氾濫時,很多地區鼠洞及牲畜飼養場洪水淹沒,大量病原體伴洪水四處,同時有大批鼠類和牲畜遷移至被淹地區,大大增加了傳播範圍。
人們抗洪救災或搶割水稻過程中會接觸疫水,鈎體往往此時穿越人皮膚、粘膜(是破損皮膚、粘膜)侵入人體內,1~2周左右潛伏期,會發病。
該病主要症狀有發熱、全身無力、小腿肌肉痠痛、淺表淋巴結腫大、眼睛發紅,嚴重者可造成肝、腦、肺、腎器官損傷,並危及生命。
病人應卧牀休息,並青黴素治療。
預防措施主要有:①儘量減或避免疫水接觸機會,可疑疫水中游泳、洗衣物。
②管好豬、狗動物,豬要圈養,讓其尿液直接流入水中,豬糞要發酵後施用。
③大力開展防鼠滅鼠工作,是洪災期間人羣集中地方,是鼠類密度地力、④注意個人衞生,禁止小便,下水作業時要儘量穿統膠鞋,保護皮膚受鈎體侵襲。
⑤有條件的可接種鈎體菌苗,或醫生指導下服用強力黴素藥物預防發病。
⑤病人糞尿用石灰或漂白粉消毒。
15.怎樣預防和治療流行性出血熱?
流行性出血是病毒引起疫源性疾病。
鼠類是主要傳染源。
傳播途徑有下面幾種:
①帶病毒鼠排泄物污染灰塵飛揚空氣中,經呼吸道吸入而感染;②直接接觸帶病毒鼠新鮮排泄物,病毒通過損傷皮膚侵入體內而感染;③吃了帶病毒鼠排泄物污染食物和水而感染;④蟎類吸了帶病毒鼠血後吸人血引起感染。
無論男女老少感染,但是青壯年發病多。
主要症狀 流行性出血病程分為潛伏期、發熱期、血壓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復期。
要發熱期識病情,及時得到正確治療,以免貽誤。
流行性出血熱發熱期主要症狀是:起病急,發冷,,體温39~40℃,可達42℃,持續3~7天;患者,,腰痛,眼眶,稱為“三”,同時有全身疼痛;不思飲食,噁心,嘔吐,腹疼及腹瀉;失眠,,説胡話,或者昏睡;可表現顏面、結膜、頸部及上胸部充血、發紅,眼球結膜和眼瞼水腫,像喝醉酒一樣,稱“酒醉貌”。
發病後2~3天,齶、眼球結膜粘膜及腋下、胸部、背部、上肢部位出現出血點,如呈現搔抓樣、條痕樣,典型。
嚴重者可出現大片瘀斑鼻出血、咯血、嘔血,可出現黑色柏油樣。
發熱末期或退熱同時進入低血壓期,病人可出現血壓降低,部分病人可發生休克,發病後4~6天。
這期間病人可出現四肢發涼、口唇蒼白及青紫、脈、出汗多、、休克症狀,出血現象加重。
血壓休克期後期進入少尿期,這時可出現血壓,臨牀上主要表現尿量減少,一天無尿,同時有厭食、噁心、嘔吐消化道症狀,可發生酸中毒及尿毒症。
流行性出血各期病情時,可休克、大出血、尿毒症或水電解質引起死亡。
治療措施 流行區如有病人出現高燒和上述“三”、“酒醉貌”及粘膜、皮膚出血傾向時,要請醫生診治,並應讓病人休息,儘量避免搬運。
患者發高燒時,切忌濫用解熱藥,以防給病人帶來生命危險。
該病病情變化,治療措施複雜,應送醫院治療。
青黴素和我國合成鹽酸甲唑醇治療。
預防措施 充分發動羣眾,採取滅鼠、殺蟲重點綜合性措施。
①急性期患者傳染性大,應隔離至急性症狀消失為止。
②接觸病人人應帶口罩,口罩應每天換洗和消毒。
如皮膚、粘膜患者血、尿或口腔分泌物污染,應消毒酒精擦拭消毒。
病人血、排泄物污染環境和物品應及時消毒。
③滅鼠。
④禁止養貓。
貓能野鼠出血熱病毒傳播人。
⑤滅蟎、防蟎。
(1)有蟎類活動泥地,1%~2%敵敵畏噴灑,可40%樂果乳劑或5%馬拉硫磷乳劑配成l%溶液噴灑地面。
(2)鋪草1%~2%敵敵畏溶液噴灑,曬乾後;病人用過鋪草要焚燒。
(3)保持住屋和附近地面乾燥。
⑥加強個人防護,疫區作業時,應穿戴防護衣褲,防止皮膚破損。
不要草堆上坐卧、休息。
⑦野外住宿時,應選擇地勢和乾燥地方,搭“介”字型工棚,周圍挖防鼠溝。
避免睡地鋪。
16.怎樣預防和治療流行性乙型腦炎?
流行性乙型腦炎簡稱乙腦,是乙腦病毒引起中樞神經系統急性傳染病。
乙腦是一種人畜共患疾病。
人和動物,是家畜,如豬、馬、牛,家禽如雞、鴨可以成為傳染源。
流行地區、流行季節,豬本病主要傳染源。
往往人類流行前2~4周先豬中傳播。
蚊子是本病主要傳播媒介。
蚊於叮咬感染乙腦病毒家畜後叮咬人,病毒即侵入人體,使人受感染。
人乙腦病毒普遍感,但感染後出現典型乙腦症狀佔少數,大多數隱性感染。
流行區,於隱性感染結果,大多數年長者有免疫力,發病主要集中10歲以下兒童,3~6歲兒童發病率。
主要症狀 病人症狀可一,重症病人典型病程可分為:
①初期。
起病急驟,體温迅速上升,l~2天內達到39~40℃,嘔吐和頭痛。
頭痛是出現和見症狀,可有程度意識障礙如嗜睡、昏睡。
經3~4天后進入。
②。
體温,39~40℃以上,突出表現是腦損害症狀、意識障礙、驚厥或抽搐、腦膜刺激徵,可發生呼吸衰竭,引起死亡。
此期持續3~7天。
③恢復期。
體温多2~5天內退至,神志,大多於2周左右完全恢復。
部分病人恢復,需要1~3個月以上,少數重症病人可留有後遺症。
輕症病人體温38~39℃上下,一週左右恢復,腦部症狀,沒有後遺症。
診斷 ①夏秋季乙腦流行季節,病人有蚊蟲叮咬史。
②臨牀點是突然起病、、頭痛、嘔吐、意識障礙、抽搐、腦膜刺激徵。
治療措施懷疑病人患乙腦時,首‘應送醫院進一步診斷治療。
病人應隔離,病室要防蚊、安靜、空氣流通。
病人多發生意識障礙,要做好口腔,防止繼發感染。
昏迷病人要翻身,注意皮膚。
保證營養及熱量補充,適量補液。
病人降温,物理降温主,頭部枕冰袋,軀幹酒精或温水擦洗,藥物可服小量阿斯匹林,兒童可用安乃近滴鼻。
驚厥或抽搐時,要氧,藥,保持呼吸道,清除痰液。
重症乙腦病人可發生死亡,因此發現乙腦病人及時送醫院治療。
預防措施 ①控制和管理傳染源,家畜家禽圈棚要灑滅蚊藥,病人要隔離。
②滅蚊防蚊。
③預防接種,時打預防。
17.怎樣預防和治療登革熱?
登革熱是登革病毒引起、伊蚊傳播急性傳染病。
又名斷骨熱、鞍狀熱(或“公子熱”)。
主要表現發熱、頭痛、背痛。
骨和關節疼痛。
二次感染後可出現登革出血或登革休克綜合病徵,病死率。
治療此病無藥,只能對症和支持療法。
出血時應輸血,止血藥。
出現休克時給予抗休克治療。
消滅伊蚊是控制流行措施。
18.怎樣預防和治療鼠疫?
鼠疫是一種病情兇險傳染病,是疫源性疾病。
鼠類和其他野生齧齒動物中流行。
跳蚤叮咬病鼠或其他患病動物後咬人,可能將病原體——鼠疫桿菌傳播人。
肺鼠疫病人痰裏含有大量鼠疫桿菌,可以借飛沫傳播,這樣造成人間鼠疫流行。
鼠疫潛伏期2~7天。
發病急,病情兇險,傳染性強,如果得不到治療病死率。
如果疫源地內發生災害,於災民居住條件和衞生條件化,齧齒動物集中於災民臨時居住區域並大量死亡,導致跳蚤遊離侵襲人類,這些是造成人間鼠疫,鼠疫流行因素。
主要症狀:鼠疫發病急,表現突然寒戰、燒、頭痛、嘔吐、面部發紅、眼紅、皮膚有出血點。
鼠疫可分幾個類型。
腺鼠疫見,特徵腹股溝部、腋下、頸部淋巴結迅速腫,疼痛,,推之移動,晚期可化膿、潰破,治療者轉化為敗血癥或肺鼠疫,多於1周內死亡。
肺鼠疫多見於冬季或流行峯,表現咳嗽、血痰肺部炎症體徵,有傳染性。
敗血癥型,表現循環衰竭或休克。
這兩型病人多於發病後1~3天內死亡。
預防措施:預防鼠疫,應滅鼠、滅蚤、搞好環境衞生,做好個人防護。
滅鼠時,人切忌誤服滅鼠藥,是兒童。
發現疫情後疫區應予封鎖,上報,進行消毒、滅鼠、滅蚤、檢疫防疫處理。
病人應隔離。
接觸者要檢疫9~l2天。
疫區人員和來疫區工作人員要進行預防接種鼠疫菌苗。
治療措施:發病後1天內開始治療療效,治療過晚後果。
鏈黴素、四環素、氯黴素療效,首選措施鏈黴素、四環素聯合應用。
備用藥磺胺類。
要注意保護心臟和抗休克、抗瀰漫性血管內凝血治療。
19.怎樣預防和治療?
霍是一種烈性腸道傳染病。
病原體——弧菌隨病人糞排出體外,污染了水源和食物,人喝了污染水,吃了污染食物,1~2天(幾時)後會得病。
蒼蠅、蟑螂會傳播弧菌。
發病時往往突然腹瀉,排出大量米湯樣或清水樣,每天多次乃至幾一次,沒有腹痛,嘔吐發生腹瀉後,有嘔吐。
因為中丟失許多水分,病人脱水、虛脱,小腿肚子抽筋。
發現後應讓病人喝大量淡鹽水,好喝安全水衝開口服補液鹽,並馬上病人送醫院治療。
如果治療及時,病人可以恢復。
預防方法是注意飲食衞生(喝開水,食物要煮熟或洗淨),保護水源,管好糞,飯前後洗手。
20.怎樣預防和治療炭疽?
炭疽是一種人畜患病,病原體是炭疽芽孢桿菌。
狀況下見於草食動物(牛、豬以及山羊、馬)。
本病多見於牧區、屠宰業、皮毛加工行業。
災害期間,衞生條件,人畜,這樣情況下可能出現炭疽病例。
炭疽可分幾種類型。
皮膚炭疽見,“炭疽”一名即來自皮膚炭疽痂;傳染途徑是人皮膚粘膜破損後接觸了病畜、病死牲畜皮毛,污染了炭疽桿菌物品,病人分泌物和排泄物;顏面、頸、肩、肢體暴露部分皮膚為病菌侵入,皮膚出血性浸潤、死、水腫、潰瘍,後形成典型黑痴。
皮膚炭疽經治療後多可恢復。
肺炭疽傳播方式是吸進帶炭疽桿菌灰塵。
肺炭疽發病急,表現寒戰、、咳嗽、咯血痰,常伴發敗血癥。
吃了污染炭疽桿菌煮熟肉類,喝了污染乳類、水會患腸炭疽。
腸炭疽表現像急性胃腸炎或急腹症。
這兩型後。
預防措施是加強牲畜、畜牧業、皮毛業、屠宰業管理。
病人應隔離到完全恢復;其用具、分泌物、排泄物應進行消毒。
有關專業人員每年要接受預防接種。
青黴素療效,重症者加用紅黴素、氯黴素、四環素、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如鏈黴素)。
皮膚病灶應注意,可用1:2000錳酸鉀溶液無刺激性消毒溶液洗滌,塗以抗生素軟膏,不得撫弄和手術。
2l.怎樣預防和治療?
傷寒是桿菌經消化道感染引起急性傳染病。
傳染源是患者和帶菌者。
桿菌排出後,直接或間接地污染食物、水、食具及其他生活用品,然後經口傳染。
蒼蠅是傳播媒介。
起病,體温上升到39℃以上時可持續10~14天,稱稽留熱。
傷寒菌產生毒素可使病人聽力減退,反應,表情淡漠,並可昏睡、神志不清、説胡話。
病人脈搏和其他發熱病人比起來要。
發燒後第6天左右,前胸、上腹可出現少量“玫瑰疹”,但覺察。
食慾度減退,不思飲食,舌苔,舌尖及舌邊緣。
,但有腹瀉。
肝、脾輕度腫。
重症病人可發生腸穿孔、腸出血併發症。
持續發高燒期間,病人突然出現腹痛,仰卧,動,手觸腹部平時,病人怕觸動腹部,這是腸穿孔引起急性腹膜炎症狀。
腸出血表現是呈黑色柏油樣,。
出現這些情況表示病情,要送醫院救治。
病人需住院隔離治療,沒有條件時可在家隔離治療。
喹諾酮類首選藥,但用藥時應注意藥物反應,主要觀察白細胞是否減少,要醫生指導下服用。
此外複方諾、氟卡青黴素、第三代頭孢菌素、氟哌酸能治療。
病人飲食及護理十分,病人居住房間要、通風,病人有病灶腸管腸壁,怕多渣食物,怕氣,所以飲食要。
病人進食很少,發燒期間要吃流食,可給稀粥、米湯、菜湯、雞蛋湯、新鮮水果汁。
退燒後要軟食、少渣食物,增加食量和改成普通飲食。
預防措施 ①早期發現病人,診斷,隔離,治療。
②搞好三管一滅,即管水、管糞、管飲食、肖滅蒼蠅。
③流行區要普遍進行菌苗預防接種。
④注意個人衞生及飲食衞生。
22.怎樣預防和治療甲型肝炎?
甲型病毒性肝炎簡稱甲肝,是甲型肝炎病毒引起消化道急性傳染病。
病人和無症狀甲肝病毒感染者是本病主要傳染源,經糞——口傳染,甲肝病毒病人糞排出,直接或間接污染手、水、食物和餐具,健康人吃進病毒污染食物和水後可受到感染。
日常生活接觸是主要傳播途徑。
散發,但水源和蛤蜊、牡蠣生食水產品受到污染時可造成暴發流行。
任何人能傳染,兒童易感,孕婦體弱者傳染後病情。
患過或感染過甲肝人可獲得免疫力。
主要症狀 ①急性無黃疸型肝炎。
近期內出現幾天以上無其他原因可解釋、食慾減退、噁心、厭油、腹脹、、肝區疼痛。
兒童常有噁心、嘔吐、腹疼、腹瀉、精神不振、不想動,部分病人起病時常有發熱,但體温。
②急性黃疸型肝炎。
具有急性無黃疸型肝炎症狀外,同時伴有小便赤黃、鞏膜黃染(即白眼球變黃),部分病人可有變灰白、全身皮膚變黃黃疸症狀。
③急性重症型肝炎。
急性黃疸型肝炎病人出現,消化道症狀,如食慾缺乏、嘔吐、重度腹脹或有呃逆、打嗝、重度以及黃染,出現昏迷前驅症狀,如嗜睡、、神志不清。
極重病人可發生肝昏迷,搶救不及時或死亡。
治療措施 ①輕型病人。
甲型肝炎後,病死率。
急性期應合理休息,營養如米麪製品和水果、蔬菜,補充多種維生素,重症型外可豆製品、雞蛋、肉類高蛋白質食物。
忌喝酒,吃油膩食物,吃糖,避免一切損害肝因素(如應用肝有損害藥物或做手術、勞累)。
②重症病人。
醫院搶救,病人有條件時應住院隔離治療。
重症病人外,原則上需保肝藥,但可補充維生素C和複合維生素B。
病人會幾個月內順利恢復。
預防措施①注意飲食衞生。
②注意病人隔離消毒,病人用過食具要煮沸20分鐘後洗滌,生活用品l%漂白粉水擦洗,單、衣物如不能開水煮要日光下多次曝曬。
③管理病人糞和排泄物、垃圾污物。
④保護水源。
⑤消滅蒼蠅,⑥接觸病人後,應注意手和物品消毒,避免交叉感染,防止疾病傳染自己或其他人。
⑦胎盤球蛋白或丙種球蛋白含有大量甲肝抗體,有預防作用。
甲肝滅活疫苗有預防效果。
23.怎樣預防和治療膿皰瘡?
膿皰瘡是一種化膿性皮膚病,於金黃色葡萄球菌或鏈球菌感染,引起皮膚發生紅斑、水瘡,迅速變為膿皰,皰易破而結成膿痂,並四周擴展。
發於面部、口周、鼻周及四肢。
醫學名稱膿皰病,俗稱膿皰瘡、黃水瘡。
輕症只需局部、去痂,外塗龍膽紫、抗生素軟膏。
重者可伴有淋巴結炎、發熱,應服抗生素或磺胺類藥物。
中醫方可大黃研末,加菜油調搽。
還可用鮮馬齒克適量,洗淨加食鹽許,搗爛外敷。
24.皮膚太陽曬壞了怎麼辦?
時間照射陽光後,外露曬部位,皮膚會出現潮紅、浮腫,發生水皰,引起感覺,這曬斑,或者叫做日光皮炎,是於太陽光裏紫外線照射引起。
烈日光照射後幾個時內,露出部位皮膚發紅,稍有腫脹,病例腫脹,可以發生水皰和大皰,皰弄破後淌水結痂蓋,一晝夜裏到達峯。
於面孔和眼皮腫起來,可以使眼裂細如線縫而不能張開。
有病地方往往感覺到繃、和灼熱。
受衣服摩擦或者水皰擦破後,疼痛忍。
有同時有全身,感覺發冷、發熱、噁心和嘔吐。
病人1~2天中症狀可以消失;往往7~8天左右痊癒,發生脱皮和皮膚顏色變黑。
曬斑病狀,隨光線強度、照射時間和照射範圍而,和各人感光性有關。
光線強度跟隨季節、天空中雲層多少和早晚而變異。
為防止皮膚曬壞,要曬曬太陽,進行皮膚鍛鍊,開始時候照射時間只可以是幾分鐘,後每天增加,這樣可增加皮膚中黑色素,而起保護作用。
春末夏初季節,對日光人要注意一次曝曬不可時間過,外出時候,可以戴草帽或者撐陽傘。
或者外露部位搽一薄層防曬軟膏。
發病部位有紅斑和水腫,可以搽爐甘石洗劑,如果有水皰,要用5%~10%醋酸鋁溶液敷。
有全身症狀,應該躺牀上休息,噁心和嘔吐可以顛茄酊類藥物治療。
25.怎樣預防和治療痱子?
痱子一種見於夏秋季節皮膚病,嬰幼兒及人易患,稱痱、痤痱瘡。
該病初起皮膚發紅,出現針尖大小丘疹或丘皰疹,排列密集而融合,,灼熱刺痛,氣候變化關係密切。
、氣温、氣壓、汗出時皮疹成批發生,氣候消退。
生了痱子後,局部可以温水清洗,揩乾,撒上撲粉或者痱子粉(內含薄荷腦、樟腦各1克,硼酸2克,氧化鋅10克,滑石粉加至l00克),或者搽爐甘石洗劑。
避免熱水和肥皂洗燙,忌用軟膏、糊劑油類製劑,有繼發感染時,撲粉中加5%硫磺。
預防痱子可以採取下面一些措施:居住或工作地方應當通風。
穿衣服要鬆,使汗液迅速蒸發,保持皮膚乾燥。
有條件話,要洗澡,保持皮膚。
小兒洗澡後皮膚皺摺部位可以撲些痱子粉或塗上防痱水。
發燒卧牀病人,應翻身和擦澡,使汗液能排泄和蒸發。
26.外傷怎樣處理?
①對出血傷口迅速止血,如出血噴射狀,是動脈破損,應傷口上方即出血點心端,找到動脈血管(一條或多條),手指或手掌血管壓住,止血。
如屬四肢受傷亦可傷口上端繩布帶捆紮,鬆出血狀態度,每隔1~2時鬆開一次。
靜脈出血和毛細血管出血可用加壓包紮止血。
②包紮傷口:找到並暴露傷口,迅速檢查傷情,如有酒精和碘酒棉球應消毒傷口周圍皮膚後,乾毛巾、布條傷口包紮。
③對骨折肢體應進行臨時,如沒有夾板,可用木棍、樹枝代替。
要領:儘量減傷員搬動、肢體夾板之間要墊,夾板要超過上下兩關節,並、綁,留指尖或趾尖暴露在外。
④處理同時,迅速尋求醫務人員幫助,如外傷應儘送醫院。
27.發高燒怎麼辦?
燒是指體温超過39℃。
高燒原因很多,可以分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兩大類,前一類多見,如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副傷寒、痢疾、中毒性痢疾(多見於兒童)、流行性乙型腦炎、流行性出血熱、鈎端螺旋體病、肺炎、流行性腦膜炎、結核病、急性扁桃體炎、急性支氣管炎、皮膚化膿性感染、外傷感染、敗血癥。
非感染性燒見於中暑、腦溢血。
燒只是疾病一個症狀,不是獨立疾病,應當請醫務人員結合其他臨牀表現來作出診斷,並給予治療。
發燒是人體疾病鬥爭一種表現。
燒原因沒有查明之前不要使用退燒藥。
如果發燒,病人受,可以32~34℃温水擦澡,是擦頸部、胸部、腋下、大腿根部部位,使體温降一點,減輕難受感覺。
時可以冷水或酒精擦澡。
28.怎樣預防蟲咬性皮炎?
盛夏季節,洪澇期間,昆蟲生長繁殖加速,抗洪救災或野外作業時,易發生蟲咬性皮炎。
夜間應儘量燈火,避免招來蚊蟲。
條件許可情況下,晚上睡覺或勞動期間儘量穿衣、褲、長統靴,或身體暴露部位塗以防護藥物。
咬傷,可用2%冰片、5%明礬爐甘石粉洗劑,或油、風油擦患處,可用皮炎平霜治療,可服用撲爾敏、苯海拉明、息斯敏抗過敏藥物。
29.怎樣預防血吸蟲尾蚴性皮炎?
水災後,疫區水源污染,血吸蟲尾蚴氾濫成災,這些尾蚴鑽進人體皮膚引起局部炎症。
這種病種植水稻時發生,所以叫“稻田皮炎”。
多是寄生於家禽、家畜血吸蟲尾蚴引起。
人下水接觸尾蚴後10~30分鐘發病,部位浸入水中小腿、踝部、前臂處多見。
有,繼之出現粟粒丘疹、紅斑,數時後發展成綠豆黃豆紅色丘疹或瘡疹,周圍有暈,頂端有蟲咬痕跡,十分。
預防本病主要是做好個人防護。
下水前,局部可以塗擦20%松香酒精。
治療止癢、消炎、預防繼發感染主。
可以外用爐甘石粉洗劑、1%~3%樟腦酒精和防蚴霜皮膚膏。
全身治療可內服抗過敏藥物或藥。
30.黴蟲咬蜇傷怎麼辦?
①蜈蚣咬傷。
蜈蚣毒液是酸性,可以鹼性液體來中和。
可用稀鹼水、肥皂水清洗或浸泡傷口。
氨水、碳酸氫鈉溶液有止痛效果。
可口服藥。
乳汁或青葉、薄荷葉中草藥搗爛後,塗傷口上,可緩解疼痛症狀。
②蠍子蜇傷。
蠍子毒液是酸性,傷口上塗一些鹼水或氨水,可使疼痛減輕。
冷敷可防止毒液擴散和吸收。
時可傷口挑破,使毒血外流,可用吸引器毒血吸出,然後鹼液或錳酸鉀溶液洗滌傷口。
③馬蜂蜇傷。
馬蜂毒液是鹼性,所以、馬蜂蜇傷口上塗些醋,來緩解疼痛症狀。
④蜜蜂蜇傷。
蜜蜂毒液是酸性,所以,傷口上塗鹼水、肥皂水、氨水鹼性液體,可緩解疼痛症狀。
可葱頭洗後切一片摩擦蜇傷處,有止痛消腫作用。
局部症狀時可用火罐、吸引器毒液吸出。
可用鮮馬齒覓少許搗爛取汁內服,藥渣外敷患處。
⑤蚊子、臭蟲、金毛蟲(洋拉子)和白嶺咬蜇傷。
眼部清洗乾,可以消毒(如煮開過)棉花或乾毛巾、手帕蘸加少量食鹽温開水洗眼,眼裏分泌物擦去;然後眼裏滴入眼藥,如氯黴素滴眼劑、新黴素滴眼劑、利福平滴眼劑、慶大黴素滴眼劑、磺胺醋酰鈉滴眼劑,用法是每眼1~2滴,每2時一次或一日4~6次。


延伸閱讀…
可塗蟲咬水、涼油外用藥。
3l.蛇咬傷怎麼辦?
蛇多數生活地方,主動向人發動攻擊,行人誤踩或碰撞時會咬人。
出現災害(如水災)時蛇會竄到安全處,人遭遇,這時蛇咬傷事件會發生。
為避免蛇咬傷,應儘量躲開有蛇出地方,如果這些地方走過應避開多草地段,裸露、多石頭地面走。
要穿長褲,鞋要腳全包住。
蛇可分為毒蛇和無毒蛇兩大類。
無毒蛇咬人留下牙痕細小,排成八字形兩排;而毒蛇咬傷後皮膚上見兩個牙痕。
蛇咬傷後不要,應馬上檢查傷口,判斷咬人是否毒蛇。
無毒蛇咬傷不用處理,傷處塗點藥水或碘酒可以了。
如果肯定是毒蛇咬傷或當時不能判斷咬人蛇有沒有毒,應毒蛇咬傷處理:橡皮管、皮帶、布條、繩子捆紮傷口上側,每隔半時放鬆一次,每次1~2分鐘。
儘量去除傷口裏毒液:雙氧水或冷開水、鹽水沖洗傷口,然後消毒(如火燒)過小刀或刀片劃開牙痕之間皮膚,手指傷口兩側擠壓,排出毒液。
時可直接嘴吮吸(注意嘴裏不能有破損),吸後馬上吸進液體吐掉並且漱口。
如果有蛇藥或半邊蓮草藥,可以敷傷口上。
急救處理後應傷者送到醫療單位繼續治療。
32.怎樣預防雷擊?
雷雨天,雲層,天空帶陽電或陰電雲層靠近地面時,即會和地面上陰電或陽電之間形成電壓,擊穿了空氣形成閃電雷鳴。
因為這種雷離地面,稱為落地雷。
落地雷能劈開大樹,打壞房屋,能擊死人或牲畜。
預防雷電擊傷,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不要大樹、電線杆子、建築物附近避雨,因為這些物體離雲層,電流通過它們襲擊下來。
如果有人在下面避雨,很觸電而死。
因此,若是曠野裏碰到雷雨,找房舍、乾燥涵洞避一避。
儘量降低身體高度,低下頭,頭部雷擊中。
②雷雨天外出應該帶雨衣或雨傘,不要帶銅鐵器户外行走,因為金屬和濕衣裳導電。
水面是。
所以,雷雨天不要河邊避雨。
③如正在江中、湖中游泳,上岸,擦乾身上水,並儘找物包住身體,免遭雷擊。
33.對溺水者怎麼救治?
溺水是於大量水經過口鼻灌入肺部及消化道內,使口腔和鼻腔水充滿,氧氣不能進入;同時,冷水或吸水刺激而引起反射性咽喉痙攣,而發生窒息。
如不及時搶救,患者會因缺氧而死亡,症狀溺水持續時間及溺水量有關。
症狀面部腫脹,雙眼充血,皮膚粘膜青紫或蒼白,肢體發冷寒顫,牙關緊閉,下頜肌痙攣,驚厥,,昏迷,脈細數,血壓,心音,心律,呼吸表淺,規則,兩肺佈(口羅:左右結合一字)音,咳嗽,呼吸困難,腹部飽滿,嘔吐。
溺淡水者有血性泡沫性痰;溺海水者口渴,尿,尿閉,葡萄酒色尿。
急救:①見到溺水人應設法其安全地打撈上岸。
②迅速鬆解其腰帶,清除口鼻淤泥、污水;如牙關緊閉,可向下推下頜使張口,救護者一腿跪下,另腿前屈,將溺水者俯放膝上,呈頭低位並背後壓,敲擊,使肺內積水排出。
③上步處理後,不論排水多少,應改變患者體位,使其平卧於空氣流通處,紗布舌牽出,以防阻塞呼吸道,進行人工呼吸。
心跳停止者,加用體外心臟按摩,直到恢復心跳呼吸。
④昏迷、休克者輔以刺激針刺人中、湧泉、內關、關元穴。
⑤急救同時,應用迅速方法請醫生或叫急救車,及時送醫院搶救。
34.失足落水怎麼辦? 失足落水自己下水游泳是,有些自己會游泳人,落水後會而送命。
所以,落水後要保持,地做深呼吸。
如果水,游泳或踩水時動作應一些,減低自己身體熱量消耗。
來説,應注意是:剛落水時,不要,屏住呼吸試着往起站。
因為很多河流不是,只是於人們感覺而已。
如水,站起來,踩水,看看身邊有沒有漂浮物體可以抓住。
如果你會游泳,遊最近而且登陸岸邊。
如果是流動河水,水遊下游岸邊。
如果你會游泳,馬上呼救,但不要狂呼叫,那樣會浪費氣力。
當有人遊來相救時,你要注意他合作,儘量放鬆一些,不要地摟抱拯救者。
踩水法能使頭部浮水面上。
其方法是:雙腳像騎自行車地踏腳。
同時雙手向下劃或水平壓水劃圓圈。
雙腳可水下打水或像青蛙一樣蹬腿。
35.遇到水災時怎麼辦?
如果你遇上了水災,情況及應急辦法是:當洪水威脅到房屋時,應及時關上電源總開關和煤氣閥,以免着火和觸電傷人。
為防止洪水湧入屋內,可用自制沙袋或毛毯塞住門窗縫隙。
如果洪水上漲,你應留心貯備一些飲用水、食物、保暖衣物、炊具、打火機、火柴。
如果水災迫使你躲到屋頂上暫避,或者要自制木筏逃生時,應準備一些可發出求救信號東西,如手電筒、應急燈、哨子、旗幟、鮮豔的牀、沾油破布(紙或木根)、鏡子。
離開房屋前要多吃些或帶些含熱量多食品。
製作簡木筏可用木樑、箱子、木板或衣櫃任何能浮水面上東西。
如果沒有繩子,可用單等綁紮。
注意:水流急時或不到後關頭都儘可能不用木筏逃生。
你需要涉水行走時,應面向水上游,側身一步一步地劃步橫行,要站穩一隻腳後,才能抬起另一隻腳來,並能一根長杆探測水深及防止跌倒。
注意:要選擇水流地方涉水。
36.怎樣預防暈船?
暈船主要是於船舶地搖擺產生。
認為上下顛比橫搖和縱搖引起暈船症狀。
而三者同時存在時,發生暈船。
暈船,主要表現厭食、噁心、嘔吐、咽部、唾液分泌增加、吞嚥動作頻繁,上腹部有空腹感,似飢餓狀,伴有、眩暈、嗜睡、面色蒼白、出冷汗。
對重症暈船者可移至船中央艙室平卧,囑其捂耳休息或凝視遠方,不要視物或移動物體,保持室內通風,呼吸新鮮空氣。
可以口服乘暈寧及其他止吐藥物。
肚臍上貼傷濕膏、口嚼茶葉有預防作用。
嘔吐而致脱水者,給予靜脈輸入葡萄糖鹽水,或給予多次適量糖鹽飲料補充水和電解質。
針灸可針刺內關、百會、足三里、風池、三陰交穴位。
37.怎樣預防和治療中暑? 時間接受日光和高温,是同時伴有濕度、風速和強度體力勞動時,可能出現機體熱功能,這中暑。
發病早期往往有頭暈、眼花、、胸悶先兆症狀,這診斷中暑義。
中暑症狀有頭暈、頭痛、、口乾、心悸、眼花、噁心、嘔吐,大多數病人體温升高,高達40~41℃。
嚴重者出現肌肉顫動,發生意識障礙、昏迷。
高温環境事體力勞動者因出汗過多,可出現肌肉(是小腿肚子肌肉)痙攣疼痛。
發現中暑者,應其移至通風地方平卧,鬆開衣服,頭部或前胸部做冷敷,給患者喝鹽水,服人丹、十滴水,塗清涼油,或刮瘀法。
輕症會恢復,嚴重者可用冷水或井水按摩揩擦全身,電風扇吹風降温,並口服大量含鹽飲料或靜脈滴注生理鹽水500~l000毫升。
應注意呼吸與循環情況。
預防措施為:①做好個人防護,陽光下勞動時應戴草帽,穿淺色衣服。
②工地應備有開水或鹽開水,食鹹菜。
③合理安排作息時間:上午出工、收工,下午晚出工、晚收工,延長中午休息時間,並有工間休息制度。
④調整勞動力,體弱者安排輕工作;加強宣傳教育,使羣眾瞭解中暑先兆症狀。
⑤可因地制宜地搭一些草涼棚,以備工間休息,或利用樹陰作為休息場所。
38.觸電後應怎樣救治?
電流通過人體(包括雷擊)時,可造成皮膚、肌肉、骨骼傷,時可引起呼吸中樞麻痹、血壓下降、皮膚紫綸、體温下降、心室顫動,乃至昏迷死亡。
搶救措施包括:①儘脱離電源,切斷電源開關;如電源開關近處,則可用絕緣物(乾燥竹竿、木棍)挑開電線或推開電器;搶救者保護自己不觸電,絕不能直接去拉扯觸電者。
②觸電者移至通風處,平卧,松解衣帶,保持呼吸。
③對呼吸停止者進行人工呼吸。
有條件者可用氣管內插管、氧氣袋或氧氣發生器,或進行加壓氧氣人工呼吸。
若心臟停搏,應做體外心臟按摩(心臟壓)。
④如觸電者昏迷、休克可行針刺,刺激人中、中衝部位。
⑤局部傷應妥善消毒,包紮處理。
③搶救同時,應速度通知醫院來急救車或病人迅速送往醫院。
搶救應持續到觸電者呼吸、心跳恢復或出現顯死亡徵象(屍、屍斑)為止。
39.露宿要注意什麼?
夏季天氣,晝長夜,人們喜歡席地而卧。
這樣不太好,因為:第一,小蟲(螞蟻、蚰蜒),可能會爬到人耳朵裏;第二,地面上塵土、細菌不僅會沾到身上,還吸到肺裏,是有側身睡、俯睡(臉向下)、張嘴睡習慣人,這樣;第三,地面太陽光照射,下面水分蒸發上來,人體貼地面睡,受到燻蒸後得病。
除此之外,還蠍蜇、蛇咬。
所以,户外歇晌或露宿,鋪牀或木板,起碼要地掃乾,鋪張席子,四周支上棍子或磚頭,枕頭墊些。
如蟲子爬進耳朵,或蠍蜇、蛇咬,可專題介紹辦法處理。
40.怎樣進行人工呼吸?
溺水、觸電者,腦血管、心血管病人或外傷傷員,如呼吸停止,或心跳、呼吸停止時,應進行人工呼吸或心復甦術來搶救。
人工呼吸方法主要有口對口人工呼吸法、口鼻人工呼吸法,或呼吸囊。
①口對口人工呼吸法:讓病人平躺,解開腰帶、衣釦。
清除病人口中嘔吐物,保持呼吸道。
救護人員病人下頜托起,使其頭部儘量後仰,一隻手捏住病人鼻孔,病人嘴撐開,救護人員準病人嘴用力吹氣,吹氣後離開病人嘴,時鬆開捏住病人鼻孔手指,使吹入其肺部氣體排出,每分鐘吹入16~l8次。
但要注意,吹氣力量需適中,不要過,以免吹破肺泡。
②口鼻人工呼吸法:口鼻吹氣法口口吹氣法基本相同。
病人牙關緊閉,不能做口口吹氣法時,可用此方法。
方法是,手捏住病人嘴唇,準鼻孔吹氣,吹氣力量要,吹時間要。
口對口和口鼻人工呼吸只能於現場時間搶救。
③呼吸囊:結構,操作,可用進行時間人工呼吸。
4l.怎樣進行體外心臟按摩?
將病人仰卧於木板上、炕上或放於平地,先用拳頭病人胸部捶擊幾次,若病人無反應即進行心臟按摩(或稱壓)。
急救者站或跪病人一側,一隻手掌根置於胸骨下段、劍突以上,另一手掌根部重疊於前一隻手手背上,衝擊動作壓迫胸骨,使下陷2~3釐米,然後解除壓力,讓胸廓自行彈起,如此有節奏地每分鐘壓60~80次。
若系小兒可用單手壓擠法,即以一隻手掌根部置於胸骨中部進行壓。
1歲以內小兒,可用雙指(食指及中指)加壓法。
體外心臟按摩時,壓力,否則造成肋骨骨折和內臟損傷。
心臟按摩標準是:股動脈觸到搏動,皮色轉紅,瞳孔變。
災區衞生條件,是飲用水衞生得到保障,要預防是腸道傳染病,如霍亂、、痢疾、甲型肝炎。
另外,人畜患疾病和疫源性疾病是洪澇期間發生,如鼠媒傳染病:鈎端曼體病、流行性出血熱;寄生蟲病:血吸蟲病;蟲媒傳染病:瘧疾、流行性乙型腦炎、登革熱。
病毒性感冒即上呼吸道感染(簡稱上感),是多種病毒引起見呼吸道傳染病。
誘因有受寒、淋雨、過度、營養。
患者鼻涕、唾液、痰液含有病毒,通過打噴嚏、咳嗽、説話病毒散播入空氣中,感染他人。
健康人可於接觸患者毛巾、臉盆或餐具感染病毒而得病。
感冒主要表現打噴嚏、鼻塞、流鼻涕、咽乾、咽痛、咳嗽、聲音症狀。
全身表現有頭、渾身痠痛、無力、食慾,或發熱,或,或、畏寒症狀。
病程3~7天。
感冒發熱患者需卧牀休息,注意保,減少活動。
住處要經常通風,保持温度和濕度。
多飲開水,吃和食物。
發熱時可用冷水擦身或温水擦身(水温32~34℃宜),或30%~50%酒精擦拭頸部、胸部、腋部、腋窩、腹股溝處,或頭枕冰袋。
1.西藥:速效感冒膠囊1~2粒,每日3次;克感敏1片,每日3次。
兩種藥任選一種。
②針刺及刮痧:可以針合谷、曲池、太陽、發熱者加刺大椎,咽喉腫痛時可少商穴放血;或一碗片,邊緣蘸油許,頸椎兩旁向下刮,刮出紅點度。
③生薑1兩,紅糖1兩,煎湯分3次內服,可治風寒感冒。
④葱白1兩,切爛,手揉搓,放鼻孔外聞氣味,可治風寒感冒鼻塞。
可用葱白數根,搗爛出汁,滴入鼻孔,每日1次,每次2~3滴。
⑤銀花20克,茶葉6克,白糖50克,水煎後分3次,可治風熱感冒。
⑥生薑許,葱白260克,白蘿蔔1000克切片,放入鍋內煎煮熬湯,吃帶喝。
⑦姜2片,加入一小撮茶葉,咀嚼後温水送下。
⑧生梨1個,洗淨,連皮切碎,加冰糖和少許水,燉服。
⑨按摩防感冒。
每天早晨起牀時,或室內到室外以前(或温暖房間到房間),以及洗澡以前和洗澡後,手指按住水溝穴(人中),揉20多次,繼在風府穴處揉20多次,到這兩上穴位感到微熱為度,預防感冒有效果。
發生災害,是水災情況下,災民聚居地方環境衞生往往,這裏人口密集,如果水源污染,糞、垃圾和變質有機物質(包括牲畜屍體)得不到處理,蚊蠅會孳生,加上不注意個人衞生和食品衞生,會得腸道傳染病,如霍亂、痢疾、腸炎、、副傷寒、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
預防這些腸道傳染病,要及時發現、診斷、治療和隔離病人,搞好環境衞生,清掃,建立並管好廁所,不要大小便,糞和垃圾(掩埋或焚燒),消滅蚊蠅孳生場所,病人糞和嘔吐物加入漂白處理。
淹死、病死禽畜不能食用,應掩埋或焚燒,飯前後要洗手,漂白粉或漂白粉精片(淨水片)消毒生活用水,喝生水,食物儘量煮熟吃,不吃乾和變質食物。
腸炎和病症是疾病。
發生災害,是水災後環境衞生條件化,這些疾病。
腸炎原因很多,包括腹部受涼,飲食不法,對食物過敏,吃了腐敗變質食物或受細菌、病毒感染。
得了腸炎後而不成形,次數增加,每天二三次二十多次,肚子痛,嘔吐,吃不下飯,有病人發燒。
細菌性痢疾是痢疾桿菌引起腸道炎症,是污染了病菌飲料和食物傳播,蒼蠅能傳播痢疾。
痢疾症狀是腹痛、腹瀉(數量多,常帶有膿血和粘液),每天幾次到十多次,裏急後重(後有解完感覺)。
中毒性菌痢多見於兒童,可以表現發高燒、昏迷、抽風,沒有腹瀉,病情兇險。
患了腸炎、痢疾,病人應當休息、隔離,選用抗菌藥物(複方諾、多粘菌素、慶大黴素、氟哌酸和吡哌酸)。
腸炎和痢疾預防見“怎樣預防腸道傳染病”。
布病是布魯氏菌病,是一種人畜共患急性或慢性傳染病,我國,主要傳染源羊,其次是豬和牛。
人受感染原因是接觸病畜或其分泌物,或食用污染了病菌生奶、奶酪。
災害期間,環境衞生,對本病應有所警惕。
潛伏期2~3周,病程分為急性和慢性期。
多數病例起病。
急性期主要症狀是發燒(典型熱型波狀熱,發熱幾周,然後退燒,間歇3~5天數週,發燒、退燒,這樣反覆多次);多汗,退燒時;大關節遊走性疼痛;肝、脾、淋巴結腫大。
慢性期或發熱,、多汗、頭痛、失眠、全身疼痛;病程數個月乃至數年。
預防本病,應控制家畜中布病:對牲畜進行預防接種,畜糞妥善管理,病畜應隔離治療,嚴格管理畜產品。
可能受感染人要接受預防接種,並做好個人防護。
四環素治療首選藥,是四環素、鏈黴素聯合應用2l天。
複方諾、利福平、強力黴素。
慢性期治療困難,可合用抗生素、中藥、理療。
食物中毒是吃了污染或含毒素食物後發生一組急性疾病。
細菌、有毒動植物毒物、真菌毒素、有毒化學物質所致。
包括腸道賒病、寄生蟲病。
所食“有毒食物”,外觀可無,吃進數量。
細菌性食物中毒是突然暴發,潛伏期短,可造成整個工廠停產;非細菌性食物中毒雖多零散發病,但有死亡率甚。
因此食物中毒是一類疾病,應加強預防工作。
食物中毒特點是多數潛伏期,時間內同時繼有多人發病;所有病人有類症狀,並有胃腸炎症狀;發病某種食品有關,病人吃過同一種食物,停止食用這種食物,發病即停止;人人之間直接傳染,吃過同種食物人,即使同屋居住,餐桌進食發病。
食物中毒種類很多,分為以下幾種: ①細菌性食物中毒。
病死家禽家畜,其內臟和肌肉有大量細菌繁殖;食品製作人員患有皮膚病,其膿性分泌物污染了食物;飲具、食具和水源細菌污染;涼拌食品、熟食品污染而變質;魚肉、蔬菜,變質罐頭,飯菜;不乾淨牛奶,變質雞蛋;貯存風乾肉或鹹肉污染或;豆腐、豆鼓或臭豆腐製作過程中污染;發酵米麪污染。
這些因素可以造成細菌性食物中毒。
②黴變食物中毒。
黴變食物含有大量毒素,高温除去,引起中毒。
小麥、大米、花生、玉米、棉籽、稻穀受潮後發黴,其中玉米、花生黴變產生麴黴毒素量多。
受禾穀鐮刀菌寄生小麥,其毒素神經毒。
⑤化學性食物中毒。
管理不善造成化學污染而引起食物中毒,如農藥污染造成食物中毒。
預防食物中毒,一是不要吃病死和死因不明畜、禽及水產品或有怪味食品;二是食物要燒熟煮透;三是飯後感覺身體時,應及時找醫生診治。
“紅眼病”是急性結膜炎俗稱,是疾病。
一部分紅眼病是過敏性,而大部分是細菌、病毒病原體感染結膜造成。
感染性紅眼病有傳染性,病人手、毛巾、手帕、臉盆以及病人用過洗臉水、衣服、被褥上會含有病原體,病原體通過各種途徑進入健康人眼睛(包括病人自己),紅眼病傳播開來。
往往病人兩眼患上紅眼病。
災害期間,環境衞生條件,如果不注意個人衞生,紅眼病蔓延。
紅眼病症狀是眼睛發紅,發熱,發癢,疼痛,怕光,流淚;分泌物(眼屎)多,早晨起牀時分泌物可上下眼瞼粘住,但視力不受影響;有病人會感到頭痛。
眼部清洗乾,可以消毒(如煮開過)棉花或乾毛巾、手帕蘸加少量食鹽温開水洗眼,眼裏分泌物擦去;然後眼裏滴入眼藥,如氯黴素滴眼劑、新黴素滴眼劑、利福平滴眼劑、慶大黴素滴眼劑、磺胺醋酰鈉滴眼劑,用法是每眼1~2滴,每2時一次或一日4~6次。
延伸閱讀…
晚上眼膏(如金黴素眼膏、紅黴素眼膏),或每天塗用兩次。
夜間塗眼膏既可控制感染,可避免眼屎粘住眼皮。
切記不要眼罩、紗布遮住患眼,因為患眼遮蓋後,局部濕度和温度增高,病原體得以大量繁殖。
醫務人員檢查、治療病人後要把手洗淨或酒精棉球擦手,以免疾病傳給別人。
預防紅眼病,應當病人隔離,病人不要去公共場所。
平時人人應注意手部,不用手;是髒手揉眼睛。
各人毛巾、臉盆、手帕應當單用,如果與病人共用臉盆,應讓健康人,病人後,完以肥皂臉盆洗淨。
抗洪救災地方,是南方高温抗洪前線,擦爛是皮膚病。
這是發生於摩擦、汗液積聚皮膚皺摺處,如頸部、腋部、臀部、大腿根部(腹股溝)以及女性乳房下表淺急性物理性炎症。
身體人出現這種疾病。
擦爛主要表現皮膚皺摺部位紅斑,界限,表面,時間形成糜爛面,有和疼痛感覺。
如果合併感染,會有分泌物。
預防擦爛,應保持皮膚乾燥,毛巾擦汗。
可以皮膚皺摺部位撲些痱子粉。
如果擦爛出現,要使患部保持乾燥,撲些無刺激性粉劑,如痱子粉。
可皺摺處墊紗布或乾布類,使兩側皮膚分開。
合併感染者應使用抗生素製劑或抗真菌藥物。
抗洪救災時,下肢時間浸泡污泥濁水中,皮膚受到擦傷,破損傷口長時間浸洪水中,趾縫間浸漬發白、腫脹、破潰、糜爛,皮膚剝離,伴有,俗稱“腳丫”、“洪水腳”或“水泡腳”。
感染時,有畏寒、發熱、、頭痛、食慾下降全身症狀,少數抵抗力人會發展成敗血癥。
防治措施:①下水勞動時,可能情況下,每隔1~2時休息一次。
擦於腳,陽光下曝曬片刻。
每次勞動離水後,要洗腳,穿幹鞋。
③脱離洪水浸泡。
發現腳部皮膚破潰並有加重趨勢時,如情況許可應不要下水。
如勞動地方水過膝,要設法穿長統靴。
③有足部皮膚病應少下水,要防止吸血昆蟲叮咬。
④外用藥物。
表性皮膚創傷可用爐甘石粉或5%明礬爐甘石粉塗擦,可用10%~15%明礬溶液或3%~5%食鹽溶液、紫藥水泡腳。
感染時,應用抗菌藥物。
抗洪救災時,下身時間浸泡污泥濁水中,下腹、股內側、外生殖器、會陰及臀部處皮膚會發鬆,發白起皺,出現水腫性紅斑、丘疹、水瘡,重者皮膚剝離、糜爛,潰瘍,伴有程度、,外陰可有水腫,俗稱“褲襠”,與“腳丫”一起醫學上統稱浸漬性皮炎。
若繼發感染可紅腫、化膿,時伴有全身症狀:發熱、畏寒、、食慾不住,併發淋巴管炎或淋巴結炎。
治療:①輕者可用生理鹽水或3%硼酸溶液洗後撲乾燥粉,塗少量滅菌植物油或爐甘石粉。
亦可中藥枯礬粉或濕散外塗。
②糜爛時,可用10%~15%明礬溶液或3%~5%食鹽溶液洗淨,再塗龍膽紫或爐甘石粉或40%氧化鋅油。
亦可蓮草、鮮馬齒覓搗爛外敷。
③有繼發感染時,可用l:5000錳酸鉀溶液沖洗後,棉花球吸乾,塗以龍膽或10%硼酸軟膏。
感染時,應用抗生素或磺胺類藥物。
預防:儘可能脱離洪水浸泡。
注意個人衞生,加強個人防護。
上岸後應擦乾下身,洗撲粉,換上乾內褲。
若發現下身皮膚有破潰,應不要下水,條件允許應穿防水褲。
疥瘡是疥蟎寄生於人體表皮引起疾病。
其是受染皮膚出現丘疹、水瘡及隧道,有,搔抓引起繼發感染,如毛囊炎、膿皰瘡、癤等,重者可引起淋巴管炎和淋巴結炎,皮疹多發生於指間、腕屈側、時窩、腋窩前面、女性乳房下面、臍周、陰部及股內側處。
接觸傳染性強,人人之間直接和間接接觸可傳染。
疥蟎可侵染羊、狗、豬、兔、牛、馬動物,這些動物接觸。
可染上疥瘡。
治療常用5%~10%硫磺軟膏(兒童5%)、l%丙體六六六乳劑(γ—666)或霜劑(疥靈霜,因有毒性,不用於嬰幼兒、孕婦、哺乳婦女及有癲癇病發作或其他神經疾病患者)、優力膚霜、25%苯甲酸苄酯乳劑或軟膏,塗藥前熱水和肥皂洗澡,洗後藥物塗於頸部以下全身,每天1次,3天。
用藥期間不要洗澡,療程結束後洗。
γ—666、疥靈霜只用1天,24時後洗澡。
洗澡後要換衣服、單。
可百部草1兩泡1斤白酒中,浸液遍擦全身,每晚1次,連擦1周。
百部草3兩放在15升水裏煮開,每晚此藥液洗澡1次,連洗10天,有效果。
預防措施:注意個人衞生,洗澡,勤換衣服。
發現患者及時治療,患者用過衣服、單等應消毒處理。
與患者密切接觸者要進行檢查,確診後及時治療。
瘧疾是一種危害人體寄生蟲病,稱“打擺子”,主要蚊子傳播。
初染瘧疾者,潛伏期後期,出現精神、發熱、四肢和背部痠痛。
接着就出現急性發作,感到,全身發抖,面色蒼白,噁心,嘔吐;20~30分鐘後,突然,40~41℃,面色潮紅,頭痛,四肢和全身痠痛;三四時後,全身大汗淋漓,體温迅速下降,患者感到全身,但。
這種急性症狀發生間歇時間,各種瘧原蟲紅細胞內發育增殖時間有關,如間日瘧和卵形瘧,每隔一日發作一次。
三日瘧每隔二日發作一次。
惡性瘧疾症狀,如説胡話、或昏睡、抽風,多數病人短期內死亡。
發了幾場瘧疾後,於細胞大量破裂,會出現貧血癥狀。
長久不治,、外,脾臟會腫(俗稱瘧母)。
來説,人體瘧原蟲缺乏抵抗力,得過瘧疾人雖然可獲得某種程度免疫力,但可感染,兒童、孕婦及非瘧疾流行區人瘧原蟲感染,抗洪救災人員易地作業是瘧疾高發人羣。
人感染瘧原蟲始於蚊子叮咬。
消滅蚊子棲息場,做好防蚊滅蚊工作可以減少感染機會,是要注意傳播瘧疾蚊子——蚊多躲藏在陰暗潮室內、洞穴、雜草、灌木叢。
晚上作業,可身體暴露部分塗上防蚊油(如苯二甲酸二甲酯)。
眼藥是預防措施,主要藥物乙胺嘧啶。
治療常用藥物氯喹和伯氨喹聯合用藥。
血吸蟲病是血吸蟲侵染人體所致危害人體寄生蟲病。
我國只有日本血吸蟲病(以下簡稱血吸蟲病)。
人和動物,如牛、馬、豬、羊和犬會得此病。
血吸蟲病人和病畜糞中含有蟲卵,蟲卵隨糞人水後,會孵化成毛蚴,毛蚴鑽人釘螺體內發育成尾蚴,尾蚴進入水中。
含有尾蚴水是疫水。
人或動物接觸疫水時,尾蚴會皮膚鑽人體內,使人或動物感染了血吸蟲病。
血吸蟲尾蚴進入人體後,發育成蟲,寄生人腸繫膜血管中。
人感染血吸蟲開始幾天,接觸疫水皮膚出現紅斑或。
急性發病者會感染後1~2個月出現發熱、肌肉痠痛、腹痛、腹瀉和膿血、肝脾腫大。
但是血吸蟲病流行地區,大多數人感染了血吸蟲後沒有症狀,後出現慢性血吸蟲病。
血吸蟲病輕者表現、慢性腹瀉和營養,嚴重者表現、營養、肝脾腫大、腹水(即大肚子病)。
有些晚期病人上消化道出血和肝昏迷而死亡。
血吸蟲病流行區,只要接觸疫水有可能得血吸蟲病,接觸疫水是預防血吸蟲病方法。
接觸疫水前,可能接觸疫水部位塗抹防護藥,如防鋤霜和皮避敵,穿戴防護用品,如膠靴、膠手套、膠褲。
接觸了疫水應主動去血防部門檢查,發現感染應早期治療,防止發病。
治療血吸蟲病安全而藥物是吡喹酮。
只要去血防部門及時檢查、治療,血吸蟲病能治好。
血吸蟲病人和病畜糞中含有血吸蟲卵,而蟲卵只有在水中才能孵化,所以要管好人畜糞,安全放牧,避免糞便入水,防止血吸蟲病傳播。
釘螺是血吸蟲惟一中間宿主,因此消滅釘螺可以地阻斷血吸蟲病傳播。
疫區羣眾要人人動手,多方配合,積極做好查螺滅螺工作。
鈎端螺旋體病是致病性鈎端螺旋體引起人畜患病,簡稱鈎體病。
多發生於夏秋汛期抗洪救災和田間作業人員。
主要傳染源是老鼠和豬、狗、牛,帶有這種病菌鼠和豬排出尿液中含有大量鈎端螺旋體,洪澇期間,人接觸了這種尿液污染水會受到傳染。
於大雨,地面土壤稀釋接近中性,鈎體生存繁殖提供了條件,致使家畜動物帶菌量大大增加,排菌時間延長,加之洪水氾濫時,很多地區鼠洞及牲畜飼養場洪水淹沒,大量病原體伴洪水四處,同時有大批鼠類和牲畜遷移至被淹地區,大大增加了傳播範圍。
人們抗洪救災或搶割水稻過程中會接觸疫水,鈎體往往此時穿越人皮膚、粘膜(是破損皮膚、粘膜)侵入人體內,1~2周左右潛伏期,會發病。
該病主要症狀有發熱、全身無力、小腿肌肉痠痛、淺表淋巴結腫大、眼睛發紅,嚴重者可造成肝、腦、肺、腎器官損傷,並危及生命。
病人應卧牀休息,並青黴素治療。
預防措施主要有:①儘量減或避免疫水接觸機會,可疑疫水中游泳、洗衣物。
②管好豬、狗動物,豬要圈養,讓其尿液直接流入水中,豬糞要發酵後施用。
③大力開展防鼠滅鼠工作,是洪災期間人羣集中地方,是鼠類密度地力、④注意個人衞生,禁止小便,下水作業時要儘量穿統膠鞋,保護皮膚受鈎體侵襲。
⑤有條件的可接種鈎體菌苗,或醫生指導下服用強力黴素藥物預防發病。
⑤病人糞尿用石灰或漂白粉消毒。
①帶病毒鼠排泄物污染灰塵飛揚空氣中,經呼吸道吸入而感染;②直接接觸帶病毒鼠新鮮排泄物,病毒通過損傷皮膚侵入體內而感染;③吃了帶病毒鼠排泄物污染食物和水而感染;④蟎類吸了帶病毒鼠血後吸人血引起感染。
無論男女老少感染,但是青壯年發病多。
主要症狀 流行性出血病程分為潛伏期、發熱期、血壓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復期。
要發熱期識病情,及時得到正確治療,以免貽誤。
流行性出血熱發熱期主要症狀是:起病急,發冷,,體温39~40℃,可達42℃,持續3~7天;患者,,腰痛,眼眶,稱為“三”,同時有全身疼痛;不思飲食,噁心,嘔吐,腹疼及腹瀉;失眠,,説胡話,或者昏睡;可表現顏面、結膜、頸部及上胸部充血、發紅,眼球結膜和眼瞼水腫,像喝醉酒一樣,稱“酒醉貌”。
發病後2~3天,齶、眼球結膜粘膜及腋下、胸部、背部、上肢部位出現出血點,如呈現搔抓樣、條痕樣,典型。
嚴重者可出現大片瘀斑鼻出血、咯血、嘔血,可出現黑色柏油樣。
發熱末期或退熱同時進入低血壓期,病人可出現血壓降低,部分病人可發生休克,發病後4~6天。
這期間病人可出現四肢發涼、口唇蒼白及青紫、脈、出汗多、、休克症狀,出血現象加重。
血壓休克期後期進入少尿期,這時可出現血壓,臨牀上主要表現尿量減少,一天無尿,同時有厭食、噁心、嘔吐消化道症狀,可發生酸中毒及尿毒症。
流行性出血各期病情時,可休克、大出血、尿毒症或水電解質引起死亡。
治療措施 流行區如有病人出現高燒和上述“三”、“酒醉貌”及粘膜、皮膚出血傾向時,要請醫生診治,並應讓病人休息,儘量避免搬運。
患者發高燒時,切忌濫用解熱藥,以防給病人帶來生命危險。
該病病情變化,治療措施複雜,應送醫院治療。
青黴素和我國合成鹽酸甲唑醇治療。
預防措施 充分發動羣眾,採取滅鼠、殺蟲重點綜合性措施。
①急性期患者傳染性大,應隔離至急性症狀消失為止。
②接觸病人人應帶口罩,口罩應每天換洗和消毒。
如皮膚、粘膜患者血、尿或口腔分泌物污染,應消毒酒精擦拭消毒。
病人血、排泄物污染環境和物品應及時消毒。
⑤滅蟎、防蟎。
(1)有蟎類活動泥地,1%~2%敵敵畏噴灑,可40%樂果乳劑或5%馬拉硫磷乳劑配成l%溶液噴灑地面。
(2)鋪草1%~2%敵敵畏溶液噴灑,曬乾後;病人用過鋪草要焚燒。
(3)保持住屋和附近地面乾燥。
⑥加強個人防護,疫區作業時,應穿戴防護衣褲,防止皮膚破損。
不要草堆上坐卧、休息。
⑦野外住宿時,應選擇地勢和乾燥地方,搭“介”字型工棚,周圍挖防鼠溝。
避免睡地鋪。
流行性乙型腦炎簡稱乙腦,是乙腦病毒引起中樞神經系統急性傳染病。
乙腦是一種人畜共患疾病。
人和動物,是家畜,如豬、馬、牛,家禽如雞、鴨可以成為傳染源。
流行地區、流行季節,豬本病主要傳染源。
往往人類流行前2~4周先豬中傳播。
蚊子是本病主要傳播媒介。
蚊於叮咬感染乙腦病毒家畜後叮咬人,病毒即侵入人體,使人受感染。
人乙腦病毒普遍感,但感染後出現典型乙腦症狀佔少數,大多數隱性感染。
流行區,於隱性感染結果,大多數年長者有免疫力,發病主要集中10歲以下兒童,3~6歲兒童發病率。
主要症狀 病人症狀可一,重症病人典型病程可分為:①初期。
起病急驟,體温迅速上升,l~2天內達到39~40℃,嘔吐和頭痛。
頭痛是出現和見症狀,可有程度意識障礙如嗜睡、昏睡。
經3~4天后進入。
②。
體温,39~40℃以上,突出表現是腦損害症狀、意識障礙、驚厥或抽搐、腦膜刺激徵,可發生呼吸衰竭,引起死亡。
此期持續3~7天。
③恢復期。
體温多2~5天內退至,神志,大多於2周左右完全恢復。
部分病人恢復,需要1~3個月以上,少數重症病人可留有後遺症。
輕症病人體温38~39℃上下,一週左右恢復,腦部症狀,沒有後遺症。
診斷 ①夏秋季乙腦流行季節,病人有蚊蟲叮咬史。
②臨牀點是突然起病、、頭痛、嘔吐、意識障礙、抽搐、腦膜刺激徵。
治療措施懷疑病人患乙腦時,首‘應送醫院進一步診斷治療。
病人應隔離,病室要防蚊、安靜、空氣流通。
病人多發生意識障礙,要做好口腔,防止繼發感染。
昏迷病人要翻身,注意皮膚。
保證營養及熱量補充,適量補液。
病人降温,物理降温主,頭部枕冰袋,軀幹酒精或温水擦洗,藥物可服小量阿斯匹林,兒童可用安乃近滴鼻。
驚厥或抽搐時,要氧,藥,保持呼吸道,清除痰液。
重症乙腦病人可發生死亡,因此發現乙腦病人及時送醫院治療。
預防措施 ①控制和管理傳染源,家畜家禽圈棚要灑滅蚊藥,病人要隔離。
②滅蚊防蚊。
③預防接種,時打預防。
登革熱是登革病毒引起、伊蚊傳播急性傳染病。
又名斷骨熱、鞍狀熱(或“公子熱”)。
主要表現發熱、頭痛、背痛。
骨和關節疼痛。
二次感染後可出現登革出血或登革休克綜合病徵,病死率。
治療此病無藥,只能對症和支持療法。
出血時應輸血,止血藥。
出現休克時給予抗休克治療。
消滅伊蚊是控制流行措施。
鼠疫是一種病情兇險傳染病,是疫源性疾病。
鼠類和其他野生齧齒動物中流行。
跳蚤叮咬病鼠或其他患病動物後咬人,可能將病原體——鼠疫桿菌傳播人。
肺鼠疫病人痰裏含有大量鼠疫桿菌,可以借飛沫傳播,這樣造成人間鼠疫流行。
鼠疫潛伏期2~7天。
發病急,病情兇險,傳染性強,如果得不到治療病死率。
如果疫源地內發生災害,於災民居住條件和衞生條件化,齧齒動物集中於災民臨時居住區域並大量死亡,導致跳蚤遊離侵襲人類,這些是造成人間鼠疫,鼠疫流行因素。
主要症狀:鼠疫發病急,表現突然寒戰、燒、頭痛、嘔吐、面部發紅、眼紅、皮膚有出血點。
鼠疫可分幾個類型。
腺鼠疫見,特徵腹股溝部、腋下、頸部淋巴結迅速腫,疼痛,,推之移動,晚期可化膿、潰破,治療者轉化為敗血癥或肺鼠疫,多於1周內死亡。
肺鼠疫多見於冬季或流行峯,表現咳嗽、血痰肺部炎症體徵,有傳染性。
敗血癥型,表現循環衰竭或休克。
這兩型病人多於發病後1~3天內死亡。
預防措施:預防鼠疫,應滅鼠、滅蚤、搞好環境衞生,做好個人防護。
滅鼠時,人切忌誤服滅鼠藥,是兒童。
發現疫情後疫區應予封鎖,上報,進行消毒、滅鼠、滅蚤、檢疫防疫處理。
病人應隔離。
接觸者要檢疫9~l2天。
疫區人員和來疫區工作人員要進行預防接種鼠疫菌苗。
治療措施:發病後1天內開始治療療效,治療過晚後果。
鏈黴素、四環素、氯黴素療效,首選措施鏈黴素、四環素聯合應用。
備用藥磺胺類。
要注意保護心臟和抗休克、抗瀰漫性血管內凝血治療。
霍是一種烈性腸道傳染病。
病原體——弧菌隨病人糞排出體外,污染了水源和食物,人喝了污染水,吃了污染食物,1~2天(幾時)後會得病。
蒼蠅、蟑螂會傳播弧菌。
發病時往往突然腹瀉,排出大量米湯樣或清水樣,每天多次乃至幾一次,沒有腹痛,嘔吐發生腹瀉後,有嘔吐。
因為中丟失許多水分,病人脱水、虛脱,小腿肚子抽筋。
發現後應讓病人喝大量淡鹽水,好喝安全水衝開口服補液鹽,並馬上病人送醫院治療。
如果治療及時,病人可以恢復。
預防方法是注意飲食衞生(喝開水,食物要煮熟或洗淨),保護水源,管好糞,飯前後洗手。
炭疽是一種人畜患病,病原體是炭疽芽孢桿菌。
狀況下見於草食動物(牛、豬以及山羊、馬)。
本病多見於牧區、屠宰業、皮毛加工行業。
災害期間,衞生條件,人畜,這樣情況下可能出現炭疽病例。
炭疽可分幾種類型。
皮膚炭疽見,“炭疽”一名即來自皮膚炭疽痂;傳染途徑是人皮膚粘膜破損後接觸了病畜、病死牲畜皮毛,污染了炭疽桿菌物品,病人分泌物和排泄物;顏面、頸、肩、肢體暴露部分皮膚為病菌侵入,皮膚出血性浸潤、死、水腫、潰瘍,後形成典型黑痴。
皮膚炭疽經治療後多可恢復。
肺炭疽傳播方式是吸進帶炭疽桿菌灰塵。
肺炭疽發病急,表現寒戰、、咳嗽、咯血痰,常伴發敗血癥。
吃了污染炭疽桿菌煮熟肉類,喝了污染乳類、水會患腸炭疽。
腸炭疽表現像急性胃腸炎或急腹症。
這兩型後。
青黴素療效,重症者加用紅黴素、氯黴素、四環素、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如鏈黴素)。
皮膚病灶應注意,可用1:2000錳酸鉀溶液無刺激性消毒溶液洗滌,塗以抗生素軟膏,不得撫弄和手術。
傷寒是桿菌經消化道感染引起急性傳染病。
傳染源是患者和帶菌者。
桿菌排出後,直接或間接地污染食物、水、食具及其他生活用品,然後經口傳染。
蒼蠅是傳播媒介。
起病,體温上升到39℃以上時可持續10~14天,稱稽留熱。
傷寒菌產生毒素可使病人聽力減退,反應,表情淡漠,並可昏睡、神志不清、説胡話。
病人脈搏和其他發熱病人比起來要。
發燒後第6天左右,前胸、上腹可出現少量“玫瑰疹”,但覺察。
食慾度減退,不思飲食,舌苔,舌尖及舌邊緣。
,但有腹瀉。
肝、脾輕度腫。
重症病人可發生腸穿孔、腸出血併發症。
持續發高燒期間,病人突然出現腹痛,仰卧,動,手觸腹部平時,病人怕觸動腹部,這是腸穿孔引起急性腹膜炎症狀。
腸出血表現是呈黑色柏油樣,。
出現這些情況表示病情,要送醫院救治。
病人需住院隔離治療,沒有條件時可在家隔離治療。
喹諾酮類首選藥,但用藥時應注意藥物反應,主要觀察白細胞是否減少,要醫生指導下服用。
此外複方諾、氟卡青黴素、第三代頭孢菌素、氟哌酸能治療。
病人飲食及護理十分,病人居住房間要、通風,病人有病灶腸管腸壁,怕多渣食物,怕氣,所以飲食要。
病人進食很少,發燒期間要吃流食,可給稀粥、米湯、菜湯、雞蛋湯、新鮮水果汁。
退燒後要軟食、少渣食物,增加食量和改成普通飲食。
預防措施 ①早期發現病人,診斷,隔離,治療。
②搞好三管一滅,即管水、管糞、管飲食、肖滅蒼蠅。
③流行區要普遍進行菌苗預防接種。
④注意個人衞生及飲食衞生。
甲型病毒性肝炎簡稱甲肝,是甲型肝炎病毒引起消化道急性傳染病。
病人和無症狀甲肝病毒感染者是本病主要傳染源,經糞——口傳染,甲肝病毒病人糞排出,直接或間接污染手、水、食物和餐具,健康人吃進病毒污染食物和水後可受到感染。
日常生活接觸是主要傳播途徑。
散發,但水源和蛤蜊、牡蠣生食水產品受到污染時可造成暴發流行。
任何人能傳染,兒童易感,孕婦體弱者傳染後病情。
患過或感染過甲肝人可獲得免疫力。
主要症狀 ①急性無黃疸型肝炎。
近期內出現幾天以上無其他原因可解釋、食慾減退、噁心、厭油、腹脹、、肝區疼痛。
兒童常有噁心、嘔吐、腹疼、腹瀉、精神不振、不想動,部分病人起病時常有發熱,但體温。
②急性黃疸型肝炎。
具有急性無黃疸型肝炎症狀外,同時伴有小便赤黃、鞏膜黃染(即白眼球變黃),部分病人可有變灰白、全身皮膚變黃黃疸症狀。
③急性重症型肝炎。
急性黃疸型肝炎病人出現,消化道症狀,如食慾缺乏、嘔吐、重度腹脹或有呃逆、打嗝、重度以及黃染,出現昏迷前驅症狀,如嗜睡、、神志不清。
極重病人可發生肝昏迷,搶救不及時或死亡。
治療措施 ①輕型病人。
甲型肝炎後,病死率。
急性期應合理休息,營養如米麪製品和水果、蔬菜,補充多種維生素,重症型外可豆製品、雞蛋、肉類高蛋白質食物。
忌喝酒,吃油膩食物,吃糖,避免一切損害肝因素(如應用肝有損害藥物或做手術、勞累)。
②重症病人。
醫院搶救,病人有條件時應住院隔離治療。
重症病人外,原則上需保肝藥,但可補充維生素C和複合維生素B。
病人會幾個月內順利恢復。
預防措施①注意飲食衞生。
②注意病人隔離消毒,病人用過食具要煮沸20分鐘後洗滌,生活用品l%漂白粉水擦洗,單、衣物如不能開水煮要日光下多次曝曬。
③管理病人糞和排泄物、垃圾污物。
④保護水源。
⑤消滅蒼蠅,⑥接觸病人後,應注意手和物品消毒,避免交叉感染,防止疾病傳染自己或其他人。
⑦胎盤球蛋白或丙種球蛋白含有大量甲肝抗體,有預防作用。
甲肝滅活疫苗有預防效果。
膿皰瘡是一種化膿性皮膚病,於金黃色葡萄球菌或鏈球菌感染,引起皮膚發生紅斑、水瘡,迅速變為膿皰,皰易破而結成膿痂,並四周擴展。
發於面部、口周、鼻周及四肢。
醫學名稱膿皰病,俗稱膿皰瘡、黃水瘡。
輕症只需局部、去痂,外塗龍膽紫、抗生素軟膏。
重者可伴有淋巴結炎、發熱,應服抗生素或磺胺類藥物。
中醫方可大黃研末,加菜油調搽。
還可用鮮馬齒克適量,洗淨加食鹽許,搗爛外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