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鱉】小鱉的挑選及飼養方式 |我家的小鱉 |養殖甲魚技巧 |

【養鱉】小鱉的挑選及飼養方式 |我家的小鱉 |養殖甲魚技巧 |

鱉俗稱甲魚、水魚、團魚和王八,是一種深受消費者歡迎水產品。

鱉肉味、營養,不僅是餐桌上美味佳餚,而且是一種用途滋補藥品。

該物種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國家保護有益或者有經濟、科學研究價值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鱉屬爬行綱,龜鱉目,鱉科,鱉屬有三十多種。

鱉全身可入藥,如鱉頭可治脱肛、子宮下垂;鱉甲養陰清熱、平肝息風,可治癰泄痢;鱉肉可治、口眼歪斜;鱉卵可補。

滿足國內外市場需要,各地後開展了鱉人工繁殖。

自90年代以來,於鱉價飈升,刺激了養鱉業超常發展,1993年鱉產量4427噸,1994年產量一躍達到9360噸,增加1.2倍,1997年即達4萬餘噸,5年增長了10倍。

  鱉外形呈橢圓形,龜扁平,它背腹甲上著生外膜,周圍是裙邊,頭頸和四肢可以伸縮,肢各生五爪,爬行,從外形顏色觀察,鱉背際和四肢呈暗綠色,有背面淺褐色,腹面白裡透紅。

鱉雌雄區別見下表(表5-1)。

鱉是變温動物,水陸兩棲,肺呼吸,所以養鱉池周圍或中心要有足夠面積陸地沙灘以便它進行陸上活動。

鱉生活習性可歸納為「三喜三怕」,即喜靜怕驚,喜陽怕風,。

鱉周圍環境聲響反應,只要周圍有,鱉迅速潛入水底淤泥中,所以養鱉場或養鱉池環境要保持安靜。

鱉如果受到驚嚇,其生長繁殖是。

鱉是肉食主雜食性動物,主要食物小魚、蝦、螺、蚌、水生昆蟲、蚯蚓、動物內臟,同時兼食蔬菜、草類、瓜果。

食物時,同類可殘食,所以飼養時要大小分類,切不可將規格鱉混養同一池中,以免殘殺,造成損失。

鱉既貪食耐餓,一次時食後時間不吃東西,會死亡。

,這是靠它自身積蓄營養來維持生命活動,人工養殖時要供它食物,加快它生長。

鱉是一種變温動物,周圍温度變化。

當外界温度降至15℃以下時,鱉開始停食,潛伏在水底泥沙中冬眠(10月翌年4月),冬眠期長達半年。

因此,條件下養鱉,生長,一年100克左右。

加快鱉生長速度,人工養殖中常採用加温措施,打破鱉冬眠習性,加快生長速度。

温度條件下,鱉生長4~5齡時才可達到性成熟;水温達到20℃以上時,開始發情交配。

一次交配,多次產卵。

增加當年鱉養殖時間,使大部分稚鱉當年達到10克以上。

養鱉 Play

5~8月產卵期,6~7月產卵峯期。

產卵時間下半夜(0~6點),這鱉喜歡環境有關。

鱉產卵方式掘洞產卵,產後沙土埋上,因此於各地氣温及培育方式,鱉年齡不相同。

年齡,北方是5~6齡,長江流域是4~5齡,珠江流域是3~4齡。

鱉性成熟後,雌雄分辨,雌鱉尾部,不能伸出裙邊外,選擇親鱉時搭配比例雌雄3∶1或4∶1。

選擇親鱉時應注意選擇鱉體,雌體1公斤,雄體1.5公斤以上,是野生鱉種,市場上出售帶傷不能入選。

放養親鱉前,提早親鱉池進行檢查,圍牆有無破洞,產卵場細沙是否,並徹底放乾池水,生石灰全池消毒。

放養量300~400隻/畝,水温15~17℃時放養。

提早鱉產卵期,可鱉池上架放塑料大棚提高水温,或親鱉池中直接加入熱水(如發電廠水、温泉水)。

防止熱水中有害物質污染,可採用熱水管加温方法。

有條件地方,可興建人工調温工廠化親鱉培育車間,可使產卵期提早2個月。

培育親鱉技術關鍵是要供質優量飼料。

鱉是動物性食物主雜食性動物,主要魚蝦、蚯蚓、動物內臟、蠅蛆、螺蚌肉、鼠肉食,攝食一些瓜菜、麥粒植物性食物。

投飼量親鱉重量15%~20%。

保持食物新鮮,並便於掌握鱉攝食情況,池邊搭建稍低於水面帶邊框飼料台或飼料串鐵絲上掛入水中。

瞭解決天然飼料,各地研製出一些鱉人工配合顆粒飼料,基本配方鰻魚飼料相似,主要是飼料蛋白質含量應40%以上(60%左右),以利於鱉性腺發育和產卵。

是春季產卵前,應進行強化培育,增強親鱉體質,提高產卵率。

親鱉培育中要加強管理,撈殘渣,注意水質。

如發現病鱉、死鱉,應及時撈出處理掉。

鱉產卵期5~8月,產卵時間半夜到天亮,每尾雌鱉年產卵50個左右(3~4窩)。

卵產出8~30時後,動物(卵上小白點)時才可收卵。

收卵時間每天早晨,挖出卵後沙窩填平,以便雌鱉產。

區別鱉卵是否受精方法是受精卵卵殼上有透明、呈乳白色小圓點。
養鱉

48時後無白點未受精卵,此卵要受精卵分開放置,並及時除去。

鱉卵孵化恆温室進行,保證孵化時條件。

(1)温度沙土温度保持30℃,45天可孵出稚鱉。

(2)濕度25%左右,手握沙可成團,放手後鬆散。

(3)沙土厚度10~13釐米,孵化期間3~5天灑水一次。

盛卵器具可用木盤或搪瓷盤可,可用架式多層孵化裝置,充分利用空間。

情況下孵化鱉卵,36000温度。

時積温(1.5~2個月),鱉會出殼。

快出殼時,將孵化箱懸置於大盆上,盆內放少量清水,底鋪2釐米沙,稚鱉出殼後,即爬入水中。

可判斷鱉卵、要出殼時,卵直接放在盆中,注入清水淹鱉卵,幾分鐘後鱉可出殼。

24時後開食開口飼料,豬肝打磨成漿,將稚鱉放入,30分鐘後撈出,4天後轉入稚鱉培育階段。

同一組收卵要編號記時間。

  稚鱉培育水泥地(面積10~20平方米),底鋪細沙,密度各地水温及餌料情況掌握。

30~50隻/平方米。

稚鱉餌料要求做到四個字——精、細、軟、,要易消化,如水蚤、絲蚯蚓,打磨成漿肝臟、蛋黃、魚肉。

5天後可摻配投餵含蛋白質鰻魚配合飼料,每天投餵量鱉總體5%左右。

稚鱉期鱉體,活動力不強,加之進入越冬期,很越冬期中大量死亡,因此是難養階段。

但只要注意以下幾點,可提高稚鱉成活率。

1.稚鱉池水3~5天換一次,並清除剩餌殘渣,保持水質。

夏季氣温,要做好防暑工作,水温33℃以上時,應加深水位,並池周加遮設備或放養浮萍遮蔭,使稚鱉有安全感。

2.大小稚鱉要分池飼養。

鱉繁殖期長,前期和後期孵化鱉相隔幾個月,大小,影響攝食及生長,故前、中、後期孵出稚鱉要大小分池飼養。

3.提高越冬稚鱉成活率,可以採用縮短產卵季節和孵化經歷時間辦法。

增加當年鱉養殖時間,使大部分稚鱉當年達到10克以上。

使稚鱉越冬期間繼續生長,氣温降至15℃以下時,要稚鱉移至室內(可利用養鰻池或家魚孵化環道),保持室温25℃左右。

  當年底達到50克左右稚鱉,加温越冬培育後,翌年5月可達到200克左右,即成為供成鱉養殖鱉種,常温下需3年。

幼鱉養殖池面積50~100平方米,水深40釐米,防逃牆35釐米,放養數量5~10隻/平方米。

池中需建休息台,池面積1/10,水面下0.1米處設飼料台,將破碎螺蚌肉投入。

  選擇和建造養鱉場地是進行鱉人工繁殖和養殖第一步,是打基礎關鍵一步。

養鱉場地規模有大有小,可隨著養鱉者資金來確定,可以是一口池塘,可以是數十口池塘組成養鱉場;可以是露天,可加蓋塑料大棚或建造温室。

不論場地大小,選擇時應遵循下述原則:1.養鱉池應建造陽光、環境處,避免受到驚嚇,有利於鱉生長。

2.養鱉池土質應為粘土或壤土,有利於保水,如用易滲漏沙質土地,採取防滲措施。

3.水源水質、潔淨,沒有受到工業、農田農藥污水污染。

河、湖、水庫水,井水要通過曬水池提高水温,如使用污染水養鱉,前功盡棄。

4.鱉場應靠近飼料源,如附近有肉類、魚類加工廠或水生動物資源(螺蚌)地方,可利用其內贓廢棄物及天然餌料養鱉,降低成本。

設計養鱉池時,應養殖對象(親鱉、稚鱉、幼鱉、成鱉)而設計。

親鱉池應建造地方。

面積1畝左右,水深1.5米上下。

向陽邊池埂上設置產卵場,上鋪沙土。

產卵場周圍有樹或高稈作物遮蔭。

鱉是爬行動物,養鱉池周圍應具有圍牆,即防逃牆。

建造養鱉池防逃牆要求是高出池埂50~80釐米,時兼有防盜功能,要達2米以上。

牆頂端要水面出檐15~25釐米。

圍牆水面之間池埂,應留出空地,以便鱉活動和繁殖。

稚鱉需保温,將稚鱉池修建室內。

水泥池,面積25~30平方米,水深0.5米,底鋪5~10釐米粉沙。

可利用家魚孵化環道,底鋪粉沙。
養鱉

環道進水管和出苗孔可用作進、排水管。

面積150平方米左右,水深0.8米,底鋪粉沙。

可利用家魚親魚產卵池鋪沙,池周加修30釐米防逃牆,進出水口要加修防逃設施。

面積1~2畝,水深1.5~2米左右,可使用普通魚池加修防逃牆。

成鱉池池中央需修島,供鱉曬背及活動。

小規模養鱉可用盆作鱉卵孵化盆,越冬池可用家魚孵化環道代替,或鱉移至塑料桶、盆容器內,底上鋪沙放在室內越冬。

規模養鱉場可修建具有調温設備温室。

有温泉地方可利用温泉養鱉,使水温終年保持27~30℃,飼養18個月,培育出體重1.5公斤商品鱉。

  為露天長方形水泥地,面積100~400平方米,磚壁混凝土池底。

池壁有防逃結構,T形,80~100釐米,向內伸出檐15~20釐米。

池1.3米左右,水深0.9~1米,一邊飼料台,寬長0.5米,水面相平,池底鋪細沙,10~15釐米。

(二)放養要想時間內養成商品鱉,放大規格鱉種。

如在4月中旬每平方米水面放養7~8隻200克幼鱉,飼養6個月,秋冬出水時350克以上。

鱉管理主要是投餵高蛋白飼料,飼料蛋白質含量應40%~60%。

目前有甲魚專用顆粒飼料,每日、晚各投一次,每次投餌量鱉體重2%~5%。

鱉池內可種植一些水生植物,一方面可遮蔭,另一方面可供鱉攝食。

40~50天要生長大小不一鱉分開飼養,避免殘食。

降低養鱉成本,各地可因地制宜地尋找解決飼料途徑:(1)城鎮附近養鱉,可利用屠宰場動物內臟、罐頭食品加工廠下腳料。

(3)靠近江河湖泊,可利用螺、蚌、蜆、蛤壓碎投餵可。

各地養鱉經驗,廢魚蝦、內臟養鱉,6公斤飼料生產1公斤鱉;鰻魚飼料2公斤生產1公斤鱉。

如飼養管理,飼養5個月(6~11月),可使鱉種重量翻一番,如放養200克/只鱉種,5個月可長400克;100克/只可長200克。

  於池塘環境、水質、飼料及放養鱉種本身狀況,養殖鱉各個階段會產生鱉病。

隨著我國「養鱉」興起,鱉病害有增加及蔓延趨勢。

工廠餘熱水、地熱温泉水可調温後(30℃左右)直接入池。

養鱉 Play

延伸閱讀…

甲魚要怎麼養呢?養殖甲魚技巧[行業資訊]

氣單胞桿菌引起。

症狀全身炎症顯著,腹部充血發紅,口、鼻、腸管出血。

病鱉獃滯,攝食減少。

防治方法:使用抗菌類藥物,磺胺0.2克/公斤體重,混入飼料中喂,飼料要喂些,使病鱉吃光,達到治療效果。

或土黴素7.5克/100公斤體重混入飼料中投餵。

可使用其他抗菌類藥物。

黴菌寄生全身引起。

症狀鱉甲、四肢、裙、頸部寄生黴菌,出現白斑,使表皮死,產生潰爛。

該病主要危害3月齡以內稚鱉,死亡率。

成鱉患此病後死亡,但影響生長。

進行病鱉檢查時,整個鱉浸入清水中,鱉甲上如有白斑,即為此病。

防治方法:主要預防做起,池塘中要施肥,保持肥度,抑制黴菌發生,各項操作時要細心,避免鱉體受傷。

池中要建造曬台,使鱉曬背,可地防止黴菌寄生。

發現病鱉後,磺胺軟膏塗擦患處,或10毫克/升漂白粉溶液浸洗3~5時。

同時,全池1毫克/升高錳酸鉀溶液2次(每天或隔天一次)。

真菌引起,一年四季可發生。

病毒引起。

頸部發紅、充血、腫,死亡率。

(1)肌肉注射金黴素、氯黴素藥物,用量15萬單位/公斤體重,注射部位鱉後腿基部與腹板之間,1.5釐米。

(2)土法免疫疫苗(草魚),病鱉肝、脾製成疫苗,注射劑量100毫升/公斤體重。

裙邊和腹甲處出現瘡疤,充血、穿孔。

鱉全身浮腫,口鼻出血,腸內充滿凝固血塊。

(1)發現病鱉後其撈出隔離飼養,以防蔓延。
養鱉

鱉體上可寄生蛭、蟎、原生動物、吸蟲、棘頭蟲多種蟲害,引起皮膚、內臟出血及腸穿孔。

防治方法:體表寄生蟲可用8毫克/升硫酸銅溶液,或20毫克/升高錳酸鉀溶液浸洗30分鐘。

於鱉食用飼料引起。

鱉全身浮腫或,裙、無光澤。

防治方法:不用變質飼料,添加維生素E。

是使用鰻魚飼料。

於水質惡化,引起鱉四肢、腹部出血、潰瘍、紅腫、裙消失。

防治方法:將池水全部換,10天左右會變好。

防治方法:冬季放鱉時池子100毫克/升漂白粉溶液消毒,放幹水,日曬,改良池底泥沙。

螞蟻、鼠、蛇、蛙、蟹、鳥獸,可鱉卵及各階段鱉造成危害。

防治方法:加固池堤,堵塞漏洞和縫穴,產卵場四周撒適量農藥,防治螞蟻危害鱉卵。

此外,可用加高圍牆及飼養警犬來防止盜竊。

  鱉有冬眠習性,露天常温下養殖生長,一年增重100克左右,要4~5年時間才能養成商品鱉,這市場需求是適應。

因此,國外70年代初研究了室內加温養鱉技術,12~14個月可養成商品鱉。

我國各地近年來開展了工廠化養鱉,利用地熱水、温泉水養鱉,以及利用發電廠餘水養鱉,取得效益。

鱉受精卵加温孵化主要鱉孵化期氣温時應用,將室温控制32℃±1℃,可使孵化期提前20天左右。

加温同時,應控制濕度85%~90%。

夏季高温時可不加温。

總之,要創造條件,使孵化温度保持30~34℃之間,以及濕度和通風條件,才能地提高鱉受精卵孵化率。

稚幼鱉加温養殖可縮養殖週期,提高鱉成活率。

加温養鱉池室內水泥池,水深40釐米,池底沙層10~20釐米,休息台(中間或邊上可)佔鱉池面積1/10,餌料台佔1/10,同時要設防逃牆(T形)。

供熱方式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做到節約能源。

工廠餘熱水、地熱温泉水可調温後(30℃左右)直接入池。

延伸閱讀…

我家的小鱉~~小鱉的挑選及飼養方式

湖畔養分孕育的「鱉」與「鰻魚」

鍋爐加温,於池中安裝熱水管道及散熱片。

露天池上加蓋塑料大棚保温。

稚幼鱉加温養殖時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水温下降25℃以下時入室。

如能源困難地區,可氣温降至20℃或15℃入室,各地可掌握。

9月下旬入室,到翌年5月氣温25℃以上出室。

水質及餌料質量而定。

水質,餌料質量,放,100隻/平方米左右;反之,放,50隻/平方米左右。

控制28~30℃之間,30±1℃時理想。

温室加温養殖於水温,鱉密度,投餌量大,因此水質易變化,降低鱉成活率。

控制水質方法有:(1)少量多次投餵,不留殘餌。

(2)設置增氧機及放養青萍,增加水池中氧氣。

漢人食補文化歷史,舉房中術、婦女產後調養、孩童成長、青少年轉骨、女性生理期、四季變化、身體微恙以及生命週期轉變需要食補調養。

此環境下,許多食補藥材實踐方式因應而生,例如中藥行販售「動物性」與「植物性」藥材供消費者選購,坊間有滋補養生「人參酒」、壯陽強身「鹿茸酒」以及活血趨風「蛇酒」,另外有許多日常生活食補料理,例如「四神湯」、「薑母鴨」、「羊肉爐」與「燒酒雞」。

我鱉最初印象是1980年代,小學門口會有商人來販售一隻新台幣五元鱉。

年紀,有時婚宴「辦桌」會看見「燉鱉湯」,大人們説這道菜餚補!爾後,聽聞「雞仔豬肚鱉」這道「酒家菜」,烹飪過程繁複,需要「雞」、「豬肚」與「鱉」三種食材入饌,顯然味道!教學課程中,有機會帶學生到稻埕,許多中藥行販售鱉甲,闆誇讚這是「滋陰補腎」最佳良方。

瞭解近代台灣鱉食文化,先查閲傳統中國典籍中有關「鱉」相關記載,是「鱉甲」入藥以及「鱉肉」飲食。

東漢《神農本草經》雲:「鱉甲,味鹹,平。

主治心腹癥瘕,堅積。

去痞、息肉、陰蝕、痔、惡肉。

生池澤。

」,唐代《食療本草》記載:「主婦人漏下,羸瘦。

中春食美,夏月有少腥氣。

其甲:嶽州、昌江者上。

赤足不可食,殺人。

」簡言之,鱉甲主治咳嗽、肺癆漏下疾病。

「鱉食」傳統文獻出現,《詩經.小雅.六月》雲「飲御諸友,炮鱉鱠鯉」,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雲「作鱉臛法」,製法「鱉且完全煮,去甲臟。

羊肉一斤,葱三升,鼓五合,粳米半合,薑五兩,木蘭一寸,酒二升,煮鱉。

鹽、苦酒。

口調」。

清代袁枚《隨園食單》洋洋列出「生炒甲魚」、「醬炒甲魚」、「帶骨甲魚」、「青鹽甲魚」、「湯煨甲魚」與「全殼甲魚」菜餚,顯然中國歷代有鱉食紀錄。

傳統中國鱉肉鱉甲食補資料,整理,我發現其邏輯來自「形補形」與「陰陽五行」觀念。

許多文獻提到鱉食可以「滋陰、涼血補氣」,觀察,發現鱉生活於水底,可潛水長達五、六個時,歸類「陰」,進而可以「滋陰」與「涼血」,且肺功能甚佳,食之可以「補氣」。

2017年我進行鱉田野考察,來到陽光美、里港、萬丹、麟洛屏東市訪談養鱉業者,我站池邊觀察鱉生態,發現鱉確實可以潛水,待業者餵食飼料(下雜魚)迅速遊上岸來。

其進食速度,一眨眼下雜魚吞入肚內。

我發現鱉頭伸縮,其特徵甚似人類肛門,因此若有脱肛、痢、漏下(子宮疾病)問題,可透過食鱉治療。

養鱉人家説:「鱉體型雖小,但動作迅速且十分,咬住手指鬆口!」難怪日語有關於鱉諺語,説其執念,咬住等到打雷會鬆開。

日本深受中國文化影響,不論漢學詩文、建築風格、佛教經文或是禪宗茶道可見到中國元素,傳統漢藥本草知識傳至日本,當中包含了鱉食療功效,使得鱉日本成為料理。

不過,鱉適合生活天氣温暖溪流河沼,日本受限於環境,當地鱉數量,造成「物以稀貴」情況。

19世紀後,「殖產興業」政策下,日本明治政府推動經濟發展技術革新,日本養鱉業產生改變。

此時,靜岡縣西部濱松市,一位名叫「服部倉次郎」人積極投入養鱉事業,地將鱉「野生捕捉」轉變成「人工養殖」,使得鱉取得,鱉食消費普及。

另一方面,稱為「日本資本主義父」實業家澤榮一(1840-1931),他看好養鱉事業發展,將日本北陸島根縣出雲石見一帶鱉隻送往東京養殖出售。

到了20世紀初期,東京、京都、大阪、名古屋、神户橫濱大都市有鱉食消費,坊間出現宰殺料理鱉隻門書籍,例如日本料理研究家赤堀峯吉出版《日本料理法》,繪圖詳説宰殺程序,讓家庭主婦可以按部就班地處理,書中教導「鱉煮」、「鱉佃煮」與「鱉茶碗蒸」烹飪方式。

此外,服部倉次郎出版《通俗すっぽん料理》,圖解鱉隻宰殺方式,並説鱉食可以改善貧血、痔疾,於肝臟、肺臟氣管有功效,這傳統中國鱉食進補記載吻合。

19世紀晚期,日本大力發展養鱉事業之際,令他們雀躍消息傳入國內,1895年大清帝國代表李鴻章日本帝國代表伊藤博文,山口縣馬關港「春帆樓」簽訂影響近代東亞發展甚鉅「馬關條約」,從此台灣成為日本殖民地,獲得了一個適合發展養鱉技術地方。

氣候温暖台灣四處有鱉,任台灣總督府學部­員佐倉孫三《台風雜記》提到:台地多產龜鱉。

龜如我產,甲色黃有光輝,可以製笄簪。

土人鱉,食之。

是如盆者,往往曳尾於泥濘之中。

初,我兵之上,役夫競獲,供膳羞。

後見其影,價隨,然投二、三十錢,則可以得。

評曰:鱉物,滋血液,養神氣,人所知。

價貴,不上於口。

嗜之者,宜遊台而一飽耳。

既然台地多產鱉,日本殖民者迅速擬定計畫,準備大力推動養鱉事業。

善於研究、試驗分析日本人,開始在台灣找尋養鱉地點,「霄裡水產試驗」、台灣總督府水產試驗場「台南支場」進行養鱉試驗,成立「彰化養鱉合資會社」。

此外,日人注意鱉隻營養情況,餵食包括「黃花魚」、「田螺」、「鱶魚內」、「鰊粕」(鯡魚)、「蠶蛹」與「甘薯」餌料,並注意鱉隻狀況,鱉隻成送到日本消費。

然而,當日人滿心期待想品嚐台灣鱉之際,發現運送過程中鱉隻大量受傷,死亡。

日人多想到養殖技術環境改善,卻疏忽後階段運送細節,例如籠子過、天氣以及排泄問題,這些原因導致鱉隻死傷慘重。

待運送問題解決後,「台灣鱉」終於順利登陸日本,成為日本餐桌上佳餚。

日治時期台灣鱉,送到日本消費外,台灣宴席餐桌上出現「鱉食料理」,供日人官員台灣仕紳品嚐。

日人新樹(編:又名杉房助)〈台灣宴席及料理〉提到「湯鱉」(湯類)與「燒鱉」(羹類),日人片岡巖記載「湯鱉」製法:鱉川燙,清除內臟並切成數塊,豬肉、白菜、椎茸、慈菇熬製湯汁,加上鹽醬油提味。

是,當時日人鱉食料理未見中藥入饌。

此外,新竹仕紳黃旺成台中仕紳張麗俊,宴請朋友餐會上出現鱉料理。

資深廚師黃德興訪談中提到,日治時期鱉食料理,稻埕「蓬萊閣」酒家食譜中,有多項鱉食料理,包括「燉鱉裾」、「火腿燉鱉」、「燉水魚」、「湯燉水魚」、「雞腳燉鱉」、「燒水魚」與「燉鱉飯」。

二次戰後國民政府撤退來台,其水產政策發展經濟水產主,提倡蝨目魚、吳郭魚、蛤蜊蚵養殖,屬於食補性質「鱉」,其重要性降低,有零星養殖業者存在。

爾後台灣經濟起飛,養鱉成為農村副業,藉此增加收入。

另一方面,戰後台灣水產專家認為,若能發展養鱉事業,有朝一日可以像日治時期,台灣鱉運往日本消費,增加國民所得與外匯。

有鑒於此,包括餘廷基、應德壽、毛正方鄧火土水產專家,積極翻譯日本養鱉技術文獻,刊登在台灣水產養殖雜誌上,希望擴大養鱉事業。

後來台灣鱉雖然一度外銷日本,但發生沙門氏菌弧菌感染事件,外銷計畫戛然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