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爾景福宮】首爾必去 |韓國景福宮攻略 |VISITKOREA |

【首爾景福宮】首爾必去 |韓國景福宮攻略 |VISITKOREA |

首爾景福宮,韓國傳統建築的瑰寶,見證了朝鮮王朝的興衰與更替。這片坐落於韓國首都中心的古典建築羣,以其精巧的木雕、華麗的裝飾和寧靜的氛圍,吸引著無數國內外遊客前來駐足。首爾景福宮不僅是韓國歷史的縮影,更是現代韓國文化的重要象徵。

景福宮的意義與價值

景福宮

朝鮮王朝時期(1392年-1910年),位於今韓國首爾市鐘路區社稷路的景福宮是朝鮮五大宮殿中規模最大的一座。最初用作王室的居所,現今的景福宮周邊設有國立古宮博物館和國立民俗博物館,供遊客參觀。

1592年萬曆朝鮮戰爭爆發,4月28日忠州失守,宣祖國王於4月30日倉促出宮,以大臣尹鬥壽為扈從,星夜兼程逃往西北。當天漢城城中亂民大起,先焚燒存有公私奴婢文籍的掌隸院、刑曹二處官衙,然後進入內帑庫爭搶寶物,並在景福宮、昌德宮、昌慶宮中舉火,將歷代寶玩以及文武樓、弘文館所藏書籍、春秋館所藏曆代實錄、《承政院日記》、以及前朝文獻史稿「燒盡無遺」。

首爾景福宮 Play

景福宮

1990年代後,景福宮的修復進度顯著提升,1995年撤除了朝鮮總督府,2001年修復了興禮門,2010年修復了光化門的木構部分,2010年完成了光化門月台的修復。截至2023年,景福宮建築羣已成為首爾市最多人參觀的旅遊景點之一。

景福宮位於漢陽城(今首爾)的北部中心偏西,北鄰北嶽山。

首爾景福宮

1394年,朝鮮王朝太祖李成桂在開京下令成立「新都宮闕造成都監」,任命鄭道傳、沈德符、金溱、李恬、李稷、權仲和等人負責監督漢陽宮殿的建造。在選址新宮時,國師無學大師從風水角度考慮,建議以漢陽西邊的仁王山為主山,宮殿座西朝東;而鄭道傳等人則從禮制的角度出發,主張以漢陽北邊的北嶽山為主山,宮殿座北朝南。最終,太祖採納了鄭道傳的意見。儘管北嶽山並非位於正北方向,但景福宮仍然選擇了壬座丙向(座北偏西)的方位。景福宮所在位置原本有高麗肅宗所建的宮殿,忠肅王時期擴建,辛禑王和恭讓王遷都漢陽時曾居住在此。到朝鮮建國時期,仍保留有延興殿等完好的建築。然而,由於面積狹小,李成桂下令在保留高麗舊宮遺蹟的基礎上進行擴建,並新建其他建築。景福宮的名稱來源於中國《詩經·大雅·既醉》中的句子:「既醉以酒,既飽以德,君子萬年,介爾景福」。由於位於漢城北部,

1553年(嘉靖32年)九月十四日丁巳,景福宮發生大火,康寧殿、思政殿、欽敬閣被大火焚毀,歷代珍寶、書籍、大王大妃誥命、服飾文物全被燒毀,明宗、王妃沈氏與大王大妃(文定王后)尹氏移居昌德宮。

1592年萬曆朝鮮戰爭爆發,4月28日忠州失守,宣祖國王於4月30日倉促出宮,以大臣尹鬥壽為扈從,星夜兼程逃往西北。當天漢城城中亂民大起,先焚燒存有公私奴婢文籍的掌隸院、刑曹二處官衙,然後進入內帑庫爭搶寶物,並在景福宮、昌德宮、昌慶宮中舉火,將歷代寶玩以及文武樓、弘文館所藏書籍、春秋館所藏曆代實錄、《承政院日記》、以及前朝文獻史稿「燒盡無遺」。

光化門 興禮門 勤政門
日華門 月華門 隆文樓
隆武樓 勤政殿 思政殿
萬春殿 千秋殿 康寧殿
交泰殿 延生殿 慶成殿
慈慶殿 慶會樓 麟趾堂
含元殿 文昭殿 養心堂
兩儀殿

朝鮮時期景福宮的歷史事件

上尊號儀、內晉爵儀、會酌宴

高宗親政與火藥爆炸事件

景福宮交泰殿火災

閔妃遇害與乙未事變

年號 日期 事件
高宗九年(1872年)四月十七日 景福宮勤政殿 上尊號儀
高宗九年(1872年)四月二十日 景福宮康寧殿 內晉爵儀
高宗九年(1872年)十一月五日 大院君下野,高宗親政
高宗十年(1873年)十二月十日 景福宮純熙堂 火藥爆炸事件
高宗十三年(1876年)十一月四日 景福宮交泰殿 火災,多間建築物被燒毀
高宗三十二年八月二十日(1895年10月7日)夜間 景福宮北部的坤寧閣 閔妃被日本浪人殺害,史稱乙未事變

據歷史記載,高宗三十二年(1895年)的一次夜間事件中,日本公使指揮日本守備隊成員化妝成浪

景福宮:朝鮮王朝的歷史巡禮

朝鮮王朝的燦爛遺產

景福宮圖片 景福宮曾是朝鮮王朝的首都,見證了數百年的歷史變遷。

在朝鮮歷史的悠悠長河中,景福宮作為朝鮮王朝的皇宮,猶如一座巍峨的燈塔,指引着時代前行的方向。這座古老的宮殿,始建於1395年,即朝鮮王朝的開創之年,歷經時光的洗禮,如今依然屹立在首爾市中心,成為韓國歷史上的一顆璀璨明珠。

不幸的是,景福宮並非總能在歷史的風暴中倖免。1592年的萬曆朝鮮之役,日本的豐臣秀吉軍隊進犯朝鮮,宮殿遭遇了嚴重的火災,隨後的兩個世紀內,它一直被遺忘在歷史的角落。直至19世紀末,當朝鮮時局動盪不安之際,皇室才重新將目光投向這片廢墟。1896年,高宗皇帝在俄羅斯公使館尋得庇護,而後,在嚴貴人和其他忠心耿耿的臣子們的協助下,高宗皇帝得以從日本人手中逃脱。這一事件,後被稱為“春生門事件”,是朝鮮近代史上的一個轉折點。

日韓合併後,景福宮失去了往日的輝煌,許多建築物被拆除,甚至被運往日本,作為文化展品。然而,由於一些文物愛好者的努力,如柳宗悦,景福宮的部分建築得以保留。儘管如此,宮殿的大部分建築,包括太上皇高宗的寢宮和純宗的

景福宮的歷史與重建

景福宮於1868年由朝鮮高宗的父親興宣大院君主持重建,當時對宮殿進行了全面翻新,擴建面積達到40多公頃,並新增了約500座建築物。興宣大院君在修復過程中不僅整修了朝鮮半島古代的建築史料,還總結出了韓式建築的建造原則。19世紀的新設計也在此時納入景福宮。景福宮的左右被洛山和仁王山環繞,後方則有白嶽山作為保障,這意味著它擁有良好的風水。其佈局呈現出“3句3組”的形式,分為外廷、內廷和延廷,內廷以勤政殿為中心,要從宮門走到勤政殿,必須經過光化門、興禮門和勤政門。

首爾景福宮

1910年日本吞併朝鮮王朝後,有系統地摧毀了景福宮的建築羣,目的是為了舉辦1915年的朝鮮工業博覽會,以及在1926年前建成朝鮮總督府。這期間,日本政府拆除了大量韓屋,並興建了日式西洋建築、博物館、草坪和花園。到了1945年韓國獨立時,景福宮已有80%被摧毀,而韓戰又帶來了更多的損毀。

新宮的修建與命名

開始修建 初步竣工 宮殿命名
明洪武二十八年一月 同年九月 判三司事鄭道傳
  • 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新宮的修建工程開始,同年九月基本完工。新宮最初被命名為「宮城」,包括正殿五間、報平廳五間、燕寢七間、東西小寢殿各三間,以及午門、殿門、東樓、西樓、東西角樓,

    重建景福宮與議政府

    高宗時期的尊號儀與晉爵儀

    光化門外六曹街北端的議政府

    在萬曆朝鮮戰爭結束後,朝鮮王室返回漢城,以成宗之兄月山大君府邸為臨時行宮,改名慶運宮。因景福宮內殿宇繁多,工程浩大,而朝鮮王朝經過兩次侵略戰爭之後經濟殘破,無力修復景福宮,高宗的父親興宣大院君下令復建景福宮。復建完畢的新景福宮共有509棟建築,包括各殿、閣、堂、亭等,共有房屋6808間。

    首爾景福宮 Play

    延伸閲讀…

    韓國景福宮攻略》首爾必去!景福宮韓服寫真/門票/介紹/營業 …

    景福宮(韓國)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1990年代以後,景福宮的復原速度加快,包括

    朝鮮王朝的正宮:景福宮

    風水與禮制的抉擇

    • 在景福宮的選址上,國師無學大師提出了以漢陽西邊的仁王山為主山,宮殿座西向東的風水建議。而鄭道傳等人則從禮製出發,主張以漢陽北邊的北嶽山為主山,宮殿座北朝南。最終,太祖採納了鄭道傳的意見。然而,由於北嶽山並不在正北方向,景福宮因此採取了壬座丙向(座北偏西)的方位。

    • 景福宮的位置原來是高麗肅宗所修建的宮殿,後來在忠肅王和恭讓王時期進行了擴建,成為他們的住所。朝鮮國開國後,這裡仍然保存有一些完好的建築,如延興殿。不過,由於面積較小,李成桂決定在原高麗故宮遺址的基礎上擴建,並新建其他建築。景福宮得名於《詩經·大雅·既醉》中的句子:「旣醉以酒,旣飽以德,君子萬年,介爾景福。」由於其位於漢城的北部,故又稱為「北闕」。

      首爾景福宮

    新宮的修建與命名

    開始修建 初步竣工 宮殿命名
    明洪武二十八年一月 同年九月 判三司事鄭道傳
    • 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新宮的修建工程開始,同年九月基本完工。新宮最初被命名為「宮城」,包括正殿五間、報平廳五間、燕寢七間、東西小寢殿各三間,以及午門、殿門、東樓、西樓、東西角樓,

      重建景福宮與議政府

      高宗時期的尊號儀與晉爵儀

      光化門外六曹街北端的議政府

      在萬曆朝鮮戰爭結束後,朝鮮王室返回漢城,以成宗之兄月山大君府邸為臨時行宮,改名慶運宮。因景福宮內殿宇繁多,工程浩大,而朝鮮王朝經過兩次侵略戰爭之後經濟殘破,無力修復景福宮,高宗的父親興宣大院君下令復建景福宮。復建完畢的新景福宮共有509棟建築,包括各殿、閣、堂、亭等,共有房屋6808間。

      延伸閲讀…

      景福宮(경복궁) : VISITKOREA – 首爾 – 韓國觀光公社

      景福宮(韓國)

      高宗九年(1872年)四月十七日,在重建的景福宮勤政殿舉行了上尊號儀,為高宗、王妃閔氏、三個王妃獻上尊號冊寶。翌日在內宮康寧殿舉行了內晉爵儀,四月二十日又在康寧殿舉行了會酌宴。

      光化門外六曹街北端的議政府舊址在重建景福宮時也得到了修復,這被視為大院君廓清朝鮮王朝末期外戚勢道政治、恢復昔日官職的措施。修復後的議政府權限得到大幅度強

      景福宮的火藥爆炸與重建

      在1872年的12月10日,一場嚴重的火藥爆炸事故在景福宮的純熙堂發生,導致內殿、殿門、行廊等多達400餘間建築物被焚燬。這起事件被懷疑是大院君主使的。隨後,高宗將大王大妃趙氏遷往昌德宮居住。次年的2月,閔妃在昌德宮的觀物軒生下了元子,即後來的純宗。之後,王世子的冊封儀式也在昌德宮的仁政殿舉行。

      景福宮的火災與玉璽的損失

      然而,更嚴重的火災發生在1876年的11月4日,景福宮的交泰殿發生火災,波及康寧殿、延生殿、慶成殿、含元殿、欽敬閣、仁智堂、健順閣、紫薇堂、德善堂、慈慶殿、協慶堂、福安堂、純熙堂、虹月閣等830多間房屋。大火中,朝鮮國王玉璽、王世子玉印、歷代大妃的玉寶和玉冊,以及朝鮮王朝歷代先王的御筆和遺物均被燒毀。此外,官廳、禁軍的各種命符和御召牌,以及調動軍隊用的密符和兵符也一併付之一炬。

      由於這場火災發生在朝鮮與日本就雲揚號事件進行外交交涉的關鍵時期,高宗下令緊急重新製作一系列印璽,包括「朝鮮國王之印」、「大朝鮮國主上之寶」、「朝鮮王寶」、「為政以德」、「昭信之寶」、「施命之寶」、「諭書之寶」、「科舉之寶」、「宣賜之記」、「武衞所印」和「王世子印」。

      景福宮與日俄勢力的對抗

      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