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地勢特徵】香港地勢獨特的地理形貌,揭示驚人的地形奇觀

【香港地勢特徵】香港地勢獨特的地理形貌,揭示驚人的地形奇觀

香港的地理位置

香港位於中國華南沿岸,北靠廣東省、西背珠江口及澳門、南望南中國海,介乎北緯22°08′至35′、東經113°49′至114°31′之間。香港北部與廣東省深圳市僅由一條深圳河相隔,南部海域與珠海市萬山羣島海域連接。截至2020年,香港境內陸地面積為1110.18平方公里,連同水域總面積為2754.97平方公里。香港土地可概括為香港島、九龍半島、新界三大部份及263個島嶼。香港地理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有時候離島(包括大嶼山)會視作獨立區域。

香港地勢特徵 Play

維多利亞港與香港的經濟發展

位處九龍半島和香港島之間的維多利亞港是水深港闊的天然良港,是香港的著名地標。早在19世紀位處東亞中心位置的香港吸引英國人,清朝中葉,英國人通過戰爭從滿清政府手上取得香港主權,從而開通港口、發展航海貿易。時至今日,香港的地理位置仍然能讓本地經濟通過轉口貿易以及中轉旅客而得益。

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

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是世界地質公園,佔地50平方公里,包括西貢火山岩和新界東北沉積巖兩個園區,展現香港獨特的地貌。

香港地勢特徵

香港的行政區劃

根據成為英國殖民地的階段,香港劃分為幾個主要大區——原割讓予 British 的香港島和九龍,以及原租借予 Britain 的新界,因此香港全境得出「港九新界」的別稱。1937年,政府將部份獅子山以南的新界地區劃為「新九龍」,以供發展之用。不過隨着時代發展,「新九龍」地區現已視作九龍一部分。時至今日,有時甚至將西貢市視作「九龍」一部分,與殖民地時期視作九龍的地區相差甚遠。

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形成與邊界

主權移交後,原有行政、立法、司法架構予以保留,繼續沿用與中國大陸地區行政區劃不同的分區制度。香港與中國大陸接壤的四百公頃土地,仍然劃作禁區,用以打擊非法入境者及其他跨境罪案,並需持有邊境禁區通行證方可進入。

香港的地方行政制度

政府於1982年實施地方行政計劃,將全港分成18區,方便政府協調及管理地區層面的服務及設施,並鼓勵市民參與地區事務。

當談到香港地勢特徵時,有幾個重要的方面需要考慮。首先,香港位於南中國海的東岸,它是一個由山脈和海洋組成的地區。

香港的地勢起伏很大,從海平面到香港島上最高的山峯——太平山,海拔達到550米。

這種地理特徵意味著香港擁有壯麗的山景和壯觀的海景,為遊客和居民提供了豐富多樣的户外活動。

另一個重要的地勢特徵是香港的海岸線,它擁有許多天然海灣和小島。例如,維多利亞港是香港最著名的天然港口之一,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之一。

香港的海岸線長度約為700公里,其中包括無數的海灣、海灘和小島。這些地理特徵提供了豐富的海洋資源和機會,對於漁業、遊艇業和旅遊業來説都非常重要。

此外,香港還有許多山脈和山丘,其中包括龍脊山、小瀨太和獅子山等。這些山脈為香港提供了適合徒步旅行的環境,也是觀賞美景和俯瞰城市的絕佳位置。

不僅如此,山地還對香港的自然生態保護至關重要,許多重要的自然保護區都位於這些山區。

香港地勢特徵的多樣性為城市的發展和建設帶來了一些挑戰。由於有限的土地面積,擴建城市和興建基礎設施變得更加困難。此外,地質條件也需要考慮,以確保建築物的穩定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