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房子格局】香港10 |坪全開放式格局落地窗小宅 |香港姑娘 |

【香港房子格局】香港10 |坪全開放式格局落地窗小宅 |香港姑娘 |

有聽過香港劏(發音同「湯」)房嗎?生活 2 坪、3 坪如蟻居上下舖超坪數著,即使是中產階級能負擔 20 坪房租,遑論購屋買房。

因此空間規劃上,坪數呈現規劃是香港屋主設計師主軸,此案住宅一共 34 平方公尺,於 10.28 坪,當地建築事務 NC Design & Architecture 運用全開放式格局,避免原有隔間牆佔不必要坪數,廚房客廳中島作為區隔,而客廳餐廳兼辦公桌是完全通透空間,落地窗引進日光,屋主可以躺卧窗邊小小卧榻區,享受午後慵陽光呢!另外呼應窗外綠意美景,湛藍色調牆面及木質感作意象延伸,讓整體居家環境多了悠然氛圍。

日本安藤忠雄建築旅,5 個聖地標建築!

破赤道!3種趨勢綠建材,鬆打造豪宅侘寂風
您需求,推薦適合設計師續續香港工作了一段時間,知道香港房價,但沒想到實際勘查後,發現「沒有,只有」。

前一陣子找租屋,不想麻煩,請了房仲(香港語:地產經紀)幫忙,而這位房仲幫我找租屋處同時,放過每個成交機會,遊説我租金省下來,去看看一個「超適合年人購買」房產,存錢兼投資。

而我受不住她遊説,決定去勘查一下這個耳聞遊戲。

我以為「搶買房」這件事情,會發生港府主導社會住宅上。

因為是市價 6 折,所以每次開放社會住宅(香港語:居屋,意指居者有其屋)申購時,會有數十萬香港人搶買,抽籤成態。

但沒想到香港,市價買房時是如此,要有銀彈外,有運氣才行。

向有買房經驗香港同事,以及香港地產房仲朋友諮詢後,確定看房和抽籤是零成本後,我決定跟去看看新建案,體驗一下這個後來令我瞠目結舌買房流程。

一、,買房要拚速度、運氣和財力?我帶看這個「海茵莊園」建案(香港語:樓盤),廣告前置期還算,但 10 月 23 日一公佈價格後,所有有買家只有大約一週時間,決定要不要參加這次買賣。

如果去看了樣品屋(香港語:示範單位)後決定要購買話,當場得準備支票 / 本票報名。

然後建商會你一個「序號」,正式抽籤時,如果抽到,買家可以抽到順序優先選房。

而今日香港,不管多地方,目前是「超額認購」狀態:釋出户數於有買家數目。

這個超額倍數是 15 倍以上,最近門某沙田建案,有 49 倍買家數想要購買。

像我新婚香港同事,到處丟自己名字去各建案,後抽了 8 個月,於中了前面購買順序,而買到了現在房子。

但超額認購,表示這房子很值得買嗎?這表示這房子利多題材夠,市場上夠熱門。

但多時候,是房仲拿自己客人「撐場面」。

因為,勸説自己客人「入票」(香港語,意指自己支票 / 本票和資料呈交建商,做為購買意願登記),如果抽中有意購買,這位客人買房佣金房仲了;而抽不中是常態,鼓勵客人「入票」於間接替該建案做了行銷,造成「很多人搶」感覺,這樣房仲能拿數字去説服他手上中籤「」買家,「你看,這麼多人搶,後不用怕賣不出去;你抽中了要放棄話,不是可惜了嗎?」同時,這樣模式於同時幫建商做了面子和裡子——多人抽,越營造該建商房子受歡迎假象。

而買家,表示多候補者,不用怕房子人買。

正因如此,這裡房仲完全是「一站式服務」。

本來,有意願買家應該要自己準備本票或支票做購買登記,但這裡房仲做事準,有意願但帶支票或本票話,房仲公司可以直接借你錢,幫你開本票建商,你本人一毛錢不用先出,直到確定抽中為止。

這一創意設計不僅了生活,還為家居增添了一絲趣味。

香港房子格局 Play

香港建商大者恆大、實力堅強,例如當地「地產四大家族」——即李兆基家族(恆基兆業)、李嘉誠家族(長江實業集團)、郭得勝家族(新鴻基地產)及鄭裕彤家族(新世界),每個是世界級知名富豪,住宅外,他們主要靠蓋辦公大樓 / 商場收租。

因此,許多建商設置樣品屋時,往往會選擇市區、交通自有購物中心 / 辦公大樓中。

比方我這次看建案是「九龍建業」推出案子,樣品屋設置他們位於旺角始創中心(購物中心)。

是房仲(這裡房仲兼代銷)帶看,二來是設在案場附近,不用另外租地;同時,是讓潛買家失去對新建案地理位置、實際狀況掌握,而沉浸在建商給出的「想像」中。

若樣品屋附近,每個人可以前往參觀。

但捷運站起到樣品屋所在地不過幾百公尺距離,到處是房仲,你搭話,等著帶你看屋。

應證了出發前,同事告誡我話:「直接一個地產經紀(房仲)帶你去,不然你去那邊會,會有人過來纏你。

但如果妳想體驗『麵包屑丟進魚羣裡』感覺,自己去吧!」而我房仲帶領下,順利參觀了本次品屋:沒想到香港想看樣品屋得現場排隊,排隊進入樣品屋所在樓層後,是串等待。

每間樣品屋裡頭擠滿了人,外頭有人龍。

我一路排了半天抵達樣品屋門口後,排了 10 分鐘才看到第一個樣品屋。

但一進去後感想,要用騙點閲率常用那三個字來形容–「驚呆了!」三、擠擠擠!這麼小,能住人嗎?光看建商釋出的樣品屋圖,看來還算開闊,美美裝潢讓人心動。

但實地勘查後,「目瞪口呆」以外,應該沒有第二個詞能形容了。

怎麼能這麼小?!現場看到「超美開放式格局」,實用面積有 217 平方呎,台灣大約 6 坪多,一個車位。

而房仲一旁強調:「這裡挑高三米五(香港語:樓底高三米五),很,可以一層兩層⋯⋯」其實暗示你,夾層夾層夾層,自己生空間!「比如牀可以放上面,像這樣品屋。

」參觀浴室時,我看著我那體型福態房仲,親身示範淋浴間空間「足夠轉身」證明空間配置時,我頷首微笑以外,知道該説什麼。

而該建案所謂户型,約 400 多平方呎, 13 坪,隔成 2+1 房。

但即便是所謂「主卧」,擺不下一張雙人牀,冰箱是個凍庫迷你到讓人懷疑「有人會住這嗎?」而房仲繼續吹噓著這物件處:挑高可以做夾層、浴室乾分離,夠空間轉身、總價夠、後有上漲空間、幫助年人置產⋯⋯,看到人頭湧動樣品屋,以及此起彼落交談聲,有人「呷道相報」,連線親友視訊看房,或定兩天後一起來看時,種種聽來不可思議話語這空間中交錯,我啞然失笑,心想這級黑色幽默;但想想買到這間房是一些香港人心願,打算此安居樂業時,我覺得這是驚嚇度恐怖片。

四、漲漲漲!價格單分批公佈,買房成了賽局理論實踐這一户家庭創意智慧,藉助日式風格設計,45.7平方米住所打造成了一個4居室家,温馨實用。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家,參觀這個融合裝修案例,感受這個家家庭氛圍,希望能夠大家帶來實用設計。

這個家座標位於香港半山區,這裏房價是寸土寸金,房屋面積45.7㎡。

原始户型是一個2室1廳1廚1衞格局,這樣佈局於一個3口之家來説是夠住,但人口眾多情況下顯得適用。
香港房子格局

家庭常住成員包括一對90後夫妻、兒子、外婆和保姆,共計5人,因此空間內如何滿足各人居住需求成為了一個挑戰。

設計師充分考慮了家庭成員需求和生活方式,通過創意的佈局和緻設計,實現了空間內多功能性和性。

設計師原有2室1廳的佈局上進行了調整,廚房外移騰出了一個保姆房,並客廳設計成了多功能榻榻米房,這樣家裏成了一個小小的4居室,滿足5口人居住需求。

這種空間規劃使得每個房間能夠得到程度利用,滿足了家庭成員需求。

空間內,設計師地設計了各種儲物空間,如廚房區域櫥櫃、客廳區域地板下收納空間、主卧和兒童房內櫃子,充分解決了家庭物品儲存問題。

整個設計過程中,設計師家庭成員需求放在首位。

從保姆房的佈置到兒童房設計,每個房間體現了家庭成員生活方式和喜好。

進入家門,入户小玄關後,映入眼簾是一片而實用廚房和餐廳,開放式廚房餐廳區域是家庭生活核心。

設計師這個空間裏,充分利用原廚房空間,地將廚房外移,騰出了一個保姆房,如此,既解決了保姆居住問題,廚房增添了感。

廚房區域櫥櫃,有序地排列,充分利用每一寸空間,不僅提供了儲物空間,還為廚房區域增添了感。

影響廚房操作和室內動線,廚房櫥櫃和吊櫃做了尺寸設計,實用性和美觀性得到了保障。

餐廳區域,白色長方形餐桌廚房,簡約設計令人眼前一亮。

、一凳子與餐桌搭配,讓餐廳滿足多種功能需求,實用。

廚房區一體化櫃子,成為了儲物絕佳選擇,為家庭雜物提供了,同時增添了空間層次感。

多功能設計理念,客廳打造成了一個榻榻米空間,為家庭提供了休閒、娛樂和睡眠空間。

整個空間石膏線裝飾牆面,營造出、、大氣家居氛圍感。

整個區域做了地台設計,隱藏功能讓空間更具實用性。

大面積落地窗這個區域帶來了自然光線,讓人感受到室內開闊。

這個房間不僅可以作為休閒娛樂區域,還可以轉化額外卧室,增加了居住靈活性。

榻榻米式沙發擺放其中,坐墊讓人可以地享受片刻時光。

地板下儲物設計,地板暗藏玄機,可下面櫃子拉伸為茶几,既滿足了茶几功能,增加了空間靈活性。

這一創意設計不僅了生活,還為家居增添了一絲趣味。

摺疊式門增加了隱私性,客廳變成一個獨立卧室。

這一設計兼顧了私人空間和公共空間需要,為居住者提供了選擇。

整個空間中有多隱藏式設計,摺疊門、隱藏收納櫃,多功能餐桌,每一個空間充滿着可能,等待居住者去充分開發和利用它。

主卧自然色調為主,白色、原木色、灰色搭配一起,營造出温馨氛圍。

牀落地窗,讓清晨陽光温暖灑進房間,與外面山景和美景交相輝映。

雙人牀雖佔了大部分空間,但於牀品和牆壁色彩搭配得當,房間保持了感覺,保證了居住感,顯得擁擠。

牀尾處原木色一體化櫃子設計兼具美觀和實用,房間增加了儲物空間。

主卧中另一個亮點是櫃子設計:空間利用到尺寸和佈局,每一處充分考慮了實際使用需求。

卧室內收納空間主要來源於大小不一櫃子,櫃子既有開門式有抽屜式,能夠容納各種物品,從衣物到書籍、擺件,能找到對應收納區域。

同時衣櫃中有一個隱藏設計,拉出抽屜櫃,可以變身成一個梳妝枱。

榻榻米式牀靠近窗户擺放,使得房間充滿着光線和温暖,為孩子提供了學習和玩耍空間。

牀下空間充分利用起來,設計師地牀下空間創造成了一個儲物空間,為玩具、書籍提供了收納區域。

房間另一側佈置了書櫃和書桌,是兒童學習和玩耍核心區域。

書櫃採用了懸浮式設計,既能儲存書籍,還為房間增加了一份空間感。

書桌設計十分,既提供了一個學習空間,座位下儲物提供了額外功能。

座位和書桌結合,不僅能夠滿足學習需求,還為玩具和書籍提供了一個有序儲存空間。

兒童房整體色調而温馨,搭配傢俱和裝飾物充童趣。

房間內充滿了創意細節,每一個角落充滿了趣味和功能性。

今年元旦,和男友到香港跨年。

臨走之前,Aribnb上大費周折找房源。

房子位於新界沙田區翠邨,鄰近天橋靠近大圍站,從住宅到地鐵走路差不多十分鐘樣子,交通還算。
香港房子格局

我們租是一個主卧,不到十平米樣子,每天租金659人民幣。

房主是香港讀書內地女孩,人nice,元旦時候回大陸陪家人,我們對接上。

之前Airbnb[1]上找房子時候,見識了香港土地寸土寸金,這樣價錢租到這樣房子,知道心裏説了多少遍“划算”了。

房子格局,一張三面靠牆雙人牀,一個靠窗書桌和一個DIY簡式衣櫃。

兩個人站進去屋子滿滿當當了,行李拖進來後,只剩下落腳地兒了。

於我們這樣窮學生來講,來香港旅遊,只能選擇這樣蝸居了。

詢問了下物業,我們居住房子每月租金達到7000+港幣了。

和香港相比,北上廣深每月3000元可以自如[2]上租一個15-20平,交通卧室,回家後能有一個小小獨立空間讓自己回血。

新界是香港(主要包括香港島、九龍和新界)地價一個地區,截至到2016年10月,新界地區私人住宅租金達到31.83美元(247港幣)每平米每月。

中原地產二手房交易數據,我們居住社區,實用面積320平方英尺左右(30平方米)[3]房子,售價到了50萬美元左右,摺合每平方米1.67萬美元。

——聽上去,生活香港年輕人我們“北漂”買房方面面臨着壓力。

北大讀博士一年多,闆強調,經濟學是“經濟現象”驅動研究,逼着我養成了一個經濟現象“刨根問底”習慣。

這兩年,內地一線城市房價一飛沖天,房價是否有泡沫,房價是否會崩盤是會繼續上漲?——這是現在大家關心問題。

擁有700萬人口香港,房價如此,是理性還是泡沫?懷着這些疑問,我遊玩做實地調研,做點數據整理,我發現:第一,香港有着旅遊、零售、貿易、金融服務和房地產行業,是世界第三金融中心,但和許多發達國家,目前她面臨着經濟增長,人口老齡化問題。

第二,陸地面積和可開發利用土地,讓這裏每一塊土地寸土寸金,房地產是香港發展和核心推動力。

第三,香港房屋分為公營永久性住房和私人永久性住房,前者是ZF中低收入人羣提供住房,租金和售價,佔總體房源43.89%,後者私人可以出租、買賣房源,佔整體房源56.11%。

第四,目前香港私人住宅售價1.57萬美元/平方米,租金水準基本達到每月40美元/平方米,私人住宅售價和租金企是繼2003年後市場一路上漲結果,並且售價增長幅度要於租金增長幅度。

第五,雖然供求關係歷史來看,香港房地產市場近期崩盤可能性,但是房價進一步上漲原動力,目前香港房價是否含有泡沫成為一個懸而未決問題。

後,雖然香港房價,但是得益於ZF提供公營永久性住房,首付比例,鬆貸款環境,港漂首付和月供壓力於北漂。

如果天天居住香港,解決住房,問題沒有。

(3)香港房價多用平方英尺標價,1平方米=10.76391平方英尺。

租金方面,和私人永久性住房相比,ZF提供公屋單位租金每月7美元/平方米,而房產交易市場上,70平米以下私人永久性住房租金接近其7倍。

香港房子格局 Play

延伸閱讀…

來來來,參觀一下香港的房子

隔間牆打光光!香港10 坪全開放式格局落地窗小宅

雖然地理面積狹小,人口密度,老齡化問題,但經濟保持着發展態勢。

這一塊兒地方上,生長出極旅遊、零售、貿易、金融服務和房地產行業,成為世界第三金融中心,不可不謂是奇蹟。

香港全境香港島,九龍和新界三大區域組成,其中香港島人口佔比17.2%,人口密度15740/平方公里,九龍人口佔比30.2%,人口密度47040/平方公里,新界(包括水上)人口佔比52.6%,人口密度4020/平方公里。

狹小陸地面積加上可開發利用土地(佔總面積30%),讓這個城市每一塊土地變得寸土寸金。

香港人口處於上升狀態,近些年保持着0.6%小幅增長,目前734.7萬人(見表1)。

於是服務型城市,而女性服務行業具有得天獨厚優勢,因此香港居住女性多,共397.17萬人,佔總人口54.1%,性別比例850[1]。

年齡劃分(如圖1),香港0-14歲人口佔比11.3%,15-24歲人口佔比10.4%,25-34歲人口佔比15.7%,35-44歲人口佔比15.7%,45-54歲人口佔比16.6%,55-64歲人口佔比15.3%,65歲及以上人口佔比16%。

而同期大陸人口結構,0-14歲人口佔17.2%,15-64歲人口佔比73.4%,65歲以上人口佔比9.4%。

聯合國標準,當65歲老人佔總人口7%以上時,該地區即視進入老齡化階段。

此判斷,大陸目前處老齡化初始階段,而和很多發達經濟體,老齡化是香港面臨挑戰。

素質年輕人人力成本高居不下,所以香港服務業和大陸清一色年服務員局面很,很多行業服務員年,男性多。

如今香港,家庭住户每年收入中位數達到3.98萬美元[2],東南亞地區於澳門、新加坡、日本,是收入經濟體代表。

2016年,香港本地生產總值(購買力平價計算)總計4273.88億美元,人均58094美元,和美國並列排名第11,而同期內地人均生產總值14340美元。

作為一個典型服務業城市,香港一、二、三產GDP貢獻0.1%,7.1%和92.8%,身處於這裏,港人兢兢業業工作精神和不至服務意識感染。

環球經濟之際,香港經濟近些年保持着2%以上增長(2015年取得2.4%增長,略低2014年2.6%增幅)。

通脹率四年回落,由2014年3.5%下降2.5%。

勞動人口392.6萬人,佔總人口53.43%,失業率幾年維持3.3%水準,收入情況,利率水準(存款利率0.26%,優惠貸款利率5%)。

香港資本市場發達,截止到2016年底,香港主板上市公司總數1713家,創業板上市公司總數260家,總市值3.15萬億美元和411.61億美元。

而同期我國A股市場共有上市公司3034家,總市值7.35萬億美元,超過香港主板市場總市值130%。

2015年香港股票市場波動,恆生指數2015年4月28400高點,一路觸底2016年2月18320點,跌幅35.5%。

2016年保持着波動中上漲趨勢,截止到2016年12月30日,恆生指數收官於22000點。
香港房子格局

香港,房地產被稱物業(Property),物業包含住屋功能,包含財富儲藏涵義。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上揚地產改變了香港人投資和消費習慣,房地產行業成為香港經濟核心支柱部門之一,2009年開始,房地產部門貢獻GDP保持5%以上。

城市化過程之中,ZF建設市鎮一系列政策(如公共設施完善),直接推動房地產市場走強。

港府每年財政預算30%左右來自土地拍賣,ZF地税和印花税上獲得收益財政收入之中佔比例;同時香港大地產開發商是上市公司,這些公司股票交易中ZF可間接得利。

另外,發展迅猛房地產不僅製造了數家香港巨型家族企業財團,而且催生了一個產業隊伍。

加上香港銀行主要業務是房地產貸款,因此銀行贏利和房地產有密切關係。

總而言,這個經濟體背後,房地產是這個城市發展和核心推動力。

香港房屋可以分為公營永久性住房和私人永久性住房,公營永久性住房是ZF(主要為香港房屋委員會和香港房屋協會,以及ZF部門房屋署)為收入水準居民提供政策性住房,佔全港物業市場房源比例43.89%,居住條件,申請條件,大多位於新界和九龍兩地。

私人永久性住房是大家可以出租、買賣房源,佔整體房源56.11%,目前香港私人住宅售價和租金企是繼2003年後市場一路上漲結果,並且售價增長幅度要於租金增長幅度,地區私人住宅售價和租金存在着顯着,港島房子於九龍,九龍房子於新界。

公營永久性房屋主要包括“公共租住房屋”(簡稱“公屋”)和“資助出售居住單位”(簡稱“居屋”)。

而言,公屋[1]包括香港房屋委員會公共租住房屋和中轉房屋,香港房屋協會出租單位和長者安居計畫出租單位,公屋和內地“廉租房”相似,主要由ZF出資興建並擁有產權,然後價格租給低收入人羣。

突出是租金,於市場水準,但是居住條件,人均居住面積13.1平方米,申請條件,對象為符合條件低收入居民。

居屋包括香港房屋委員會租者置其屋計畫、居者有其屋計畫[2]、私人參建居屋、中等入息家庭房屋計畫、可租可買計畫和置業計畫單位,以及香港房屋協會住宅發售計畫,夾心階層住屋計畫和資助出售房屋專案單位。

居屋和內地“經濟適用房”性質相似,由ZF或私人開發商合作建立,售價,單位面積要於公屋,但需要收入水準於程度才能申請且不能進入市場流通買賣。

公營永久性住房人口大多分佈新界和九龍,兩地分佈佔57.6%和32.8%,有9.5%公營永久性住房居民分佈香港島。

公屋面積,82.8%公屋室內面積40平米以下,其中30-39.9平米房源佔所有公屋46.2%,人均居住面積13.1平方米。

居屋面積能一些,居住條件宜人,40平米以下房子佔比21.5%,40-60平米房子佔66.7%,超過60平米房子有8.8%。

2015年例,ZF提供住房和私人新建住房比例,1.1萬單位。

其中落成公營永久性住房94.4%處在新界,5.6%處九龍。

落成私人永久性住房中有61.5%位於新界,21.8%位於香港島,剩餘的16.7%位於九龍界內。

租金方面,和私人永久性住房相比,ZF提供公屋單位租金每月7美元/平方米,而房產交易市場上,70平米以下私人永久性住房租金接近其7倍。

延伸閱讀…

香港姑娘“窮裝”32㎡小家,擠下兩室兩廳格局

有圖有真相:在香港,親身體驗最野蠻的買房遊戲

十多年來,ZF投資於房屋建設公共開支佔比持續數年超過5%,2015年例,ZF斥資41.4億美元投資公營永久性住房建設,佔公共開支總額6.9%。

目前,329.52萬中階層居民形式受惠於香港ZF資助補貼,解決了住房問題。

截止到2016年3月,香港ZF共提供公營永久性房屋118.8萬套,佔43.89%,其中公屋78.9萬套,資助出售居住單位(居屋)39.9萬套,45.6%香港居民提供了住房保障。

於申請居住和買賣公屋和居屋條件嚴格,公屋例,申請到獲批,申請者需要4.5年,即使是中長者,即年齡超過60歲香港居民,等候時間需要2.4年。

因此入住這類房源還是有困難。

而於未能申請到ZF住房居民而言,他們選擇只能是私人住宅了。

目前,自置居所住户佔香港總住户數目的50.2%。

香港私人住宅分為5類,其中實用面積於40平米A類住宅,40-69.9平米B類住宅,70-99.9平米C類住宅,100-159.9平米D類住宅,超過160平米E類住宅。

截止到2015年年末,5類私人住宅佔31.08%,48.89%,12.25%,5.53%和2.25%,100平米以下私人住宅佔比高達92.22%(如圖2)。

來説,結婚夫婦首套購房大多30-40平米A類住宅,但是港人能這麼空間蓋出兩室一廳一廚一衞,卧室牀三面靠牆是不過事情。

相比之下,大陸二三線城市100平米以上房子香港就算是“豪宅”了。

香港房屋空置率,近三年維持3.7-3.8%水準。

得益於住房需求,即使業主自己不住,大都可以通過租金將房源出租出去。

供求關係作用下,小户型房屋空置率,A類和B類住宅空置率2.3%和3.2%,而E類住宅空置率達9.5%。

縱觀香港房地產市場走勢(圖3),香港私人住宅目前房價和租金是2003年SARS危機後一路持續上漲結果。

1997年10月,香港房價攀升到歷史峯,當時住宅售價指數172.9,租金指數139.3。

伴亞洲金融危機發生,房地產泡沫破裂,截止到2003年9月,售價指數和租金指數跌落58.4和71.9,跌幅65%和48%。

2003年後,房地產市場一路上揚,了8年時間,到2011年年初,住宅售價和租金漲回亞洲金融危機之前水準。

截止到2016年9月,私人住宅售價指數和租金指數288.4和169.8。

於2003年低點,13年來售價和租金指數漲幅分比393.84%和136.16%,年化增長率為51.93%和42.28%,私人住宅售價增幅要於租金增幅,投資房產具有回報率。

地區私人住宅售價和租金存在着顯着,總體而言:港島房子於九龍,九龍房子於新界。

圖4展示了1997年香港迴歸後到現,三個地區私人住宅售價走勢。

1999年初時候,港島私人住宅售價達到6642美元一平米,九龍和新界私人住宅一些,5000美元/平方米,2003年年中,港島房價歷史性跌破4000美元/平方米,而九龍和新界房價處在2800美元/平方米歷史地位。

2003年SARS過去後,房價保持持續性上漲,2008年金融危機和2015年房價有顯着下挫之外,整體房價一路攀升。

截止到2016年9月,港島私人住宅售價達到1.91萬美元/平方米,九龍私人住宅售價1.63萬美元/平方米,新界私人住宅售價,但是達到1.27萬美元/平方。

2003年,售價年化增長率保持100%以上(名義量)。

圖5 顯示了三個地區私人住宅月租金情況,1999年初,港島私人住宅月租金達到27美元/平方米,九龍和新界每平方米私人住宅月租金水準22美元和17美元。

2003年租金水準達到點,當時港島租金水準20美元/平方米,九龍和新界17和12美元/平方米。

截止到2016年9月,港島,九龍和新界租金水準上升到51.61美元/平方米,42.45美元/平方米和31.7美元/平方米,2003年,租金年化增長率保持25%以上(名義量)。

圖6顯示了上世紀90年代到現在投資各類私人住宅市場回報率。

觀測時間內,5類住宅回報率超過2%。

上世紀90年代,私人住宅市場回報率可達到9%水準,但是房價下跌,截止到世紀交,回報率5%水準。

2003年後,私人住宅市場回報率有下降趨勢。

目前2%-3%水準。

其中,A-E類房產市場回報率遞減,説小户型房子受到人們青睞。

圖7私人住宅價格指數和住宅交易量之間關係,圖中顯示,2008年,2012年和2015年,價格指數下降讓私人住宅交易量發生下滑。

2012年開始,私人住宅交易量發生結構性改變。

近4年交易量,處在5000套左右水準。

究其原因大體是於ZF房地產市場管制所致。

面錢湧進持續推高香港樓市,2012年10月,香港特區ZF決定提高額外印花税税率(SSD)及適用期[3],並實施買家印花税(BSD)[4],坊間俗稱“雙辣招”。

——理解,ZF提高持有期於三年房產銷售印花税,抑制短期投機行為,並所有非香港永久性居民或公司名義購買住宅物業人士徵收15%價税。

2012年“雙辣招”實施後,外資進入香港炒房得以控制,房地產交易量下降,但是價格節節上升。

(1)公共租住房屋(簡稱“公屋),基本於內地廉租房。

(2)“居者有其屋計畫”提供房屋,類地經濟適用房。

居屋計畫自1976年開始推行,由ZF提供資金,興建樓宇,於市價30%-40%價格,賣公屋租户和其他符合標準中下收入家庭。

居屋條件要於公屋,建築面積基本40-80平方米之間,售價兩三百萬港元左右。

申請居屋有收入和資產限制。

(3)提高額外印花税税率(SSD)及適用期。

如物業持有期6個月期內出售,税率20%(15%);如物業持有期超過6個月但12個月期內出售,税率15%(10%);如物業持有期超過12個月但36個月期內出售,税率10%(超過12個月但24個月內,税率5%)。

(4)實施買家印花税(BSD),非香港永久性居民,即所有外地人士或公司於香港置業,負擔額外15%買家印花税,如果3年內賣出物業,出售時間徵收額外印花税面如此房價,很多人會想起1998年香港房地產市場崩盤,但是98年和現在情況具有可比性嗎?當前香港房價是否存在泡沫呢?而需求方面,1997年香港實際GDP增速達到5.1%,通脹率5.8%,儲蓄存款利率4.75%,優惠貸款利率9.5%,飛速發展了20年,居民財富開始大量流入房地產市場和股市,推高資產價格泡沫。

並且大陸改革開放,大量錢湧入香港,推高了香港房市和股市。

1991年初到1997年9月,售價指數49.6升至169.5,租金指數79.2升至138.9,售價指數和租金指數年化增長率110%和90%。

港島A類住宅例,1991年初售價2584美元/平方米,租金為每月20美元/平方米,截止到1997年9月,每平米售價達到9740美元,月租金達到33美金,租金和售價年化增長率290%和50%。

而伴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香港經濟陷入谷底,很多人因此失業,購房,地產需求端。

與此同時,於香港特首董建華宣佈“八萬五建屋計畫”[1]開始實施,ZF首次大規模供地計畫量和麪積,使得住宅供應量上升。

2000年,首批“八萬五”計畫中興建房屋正式推向了市場,一年內共有85710套住宅建成;其後2001年,有總共10萬套住宅推向了市場,這一數字大大超過了85000套目標;2002年,因為社會輿論抨擊,年內新房供給減少67000套,市場中存在大量空置房屋。

此外,加上之前買房人貸,銀行收回房產進行拍賣,以及大量資金外逃拋售房產所導致房地產市場賣壓,進一步壓低了價格。

截止到2003年9月,售價指數和租金指數跌落58.4和71.9,跌幅65%和48%。

1998年崩盤時市場環境相比,現在香港2%以上增長GDP,2008年後時間低利率水準(存款利率0.26%,優惠貸款利率5%,按揭貸款實際利率2%-2.5%),城市人口聚集能力(近些年0.6%人口增長)保證了房產需求端的。

供給方面,香港ZF維持公平土地供應,雙管齊下採用“土地申請表制度”[2]和主動賣地兩種土地出讓政策,如圖8所示,近些年來,香港私人住宅供應量,短期內出現政策變動導致土地供應增加可能性。

此外,和北京相比,香港房地產價格繼續上漲原動力。

,近年香港傳統財富支柱(旅遊、零售、貿易、金融服務和房地產開發)受到週期性和結構性低迷影響,GDP保持2%左右增長,和北京2016年6.7%增長幅度相比,經濟增速差距4%以上。

其次,支撐房價進一步上漲人口因素存在顯着差異,香港常住居民713.13萬人,人口密度6544人/平方公里,而北京常住人口達到2170萬,主城區[3]人口密度9370人/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