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高鐵「靈活行」芻議:邁向地鐵化
引言
香港與大陸攜手推進高鐵「靈活行」措施,為深港兩地乘客出行帶來更便捷的體驗。此舉旨在促進跨境人員流動,充分發揮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的優勢。


「靈活行」政策
8月14日起,往返香港西九龍站與深圳福田站的高鐵乘客可享受「靈活行」服務,於原車次開出前45分鐘至開車後1小時內免費改乘同日指定車次最多3次。此舉為乘客提供了更多改簽機會,行程安排更具彈性。
「靈活行」與「地鐵化」
「靈活行」被視為高鐵「地鐵化」的第一步。香港立法會議員陳恆鑌認為,新安排使高鐵服務向地鐵模式邁進,期待未來擴展至其他車站,便利乘客轉乘。
「靈活行」的實施
福田站站長張玉琇透露,車站正在對票務系統進行優化升級,以適應「靈活行」政策的需要。未來,乘客將可購買「無座票」,即站位,進一步提高出行便捷性。
高鐵「地鐵化」的展望
港鐵公司此前提出「有車即走」構思,即取消特定車次限制,乘客可隨到隨上車。香港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表示,高鐵「地鐵化」涉及站位設置、月票推行及安檢優化等多項措施。儘管目前「靈活行」僅限於深港特定路段,但其推行為高鐵「地鐵化」奠定了基礎。
跨境人員流動
截至8月6日,廣深港高鐵已累計發送跨境旅客800餘萬人次,日均發送量超過4萬人次。暑期更達到日均5.4萬人次的發送量。高鐵的便利化措施預計將進一步刺激兩地人員流動,促進大灣區的融合發展。
未來展望
隨著大灣區建設的不斷深入,高鐵「靈活行」等政策將持續優化,為兩地居民提供更舒適、便捷的出行體驗。展望未來,高鐵「地鐵化」有望進一步提升大灣區的互聯互通,打造「一小時生活圈」的典範。
附表:高鐵「靈活行」政策摘要
項目 | 內容 |
---|---|
實施日期 | 2023年8月14日 |
適用路段 | 往返香港西九龍站與深圳福田站 |
改簽次數 | 最多3次 |
改簽時間 | 原車次開出前45分鐘至開車後1小時 |
無座票 | 可購買站位 |
票務系統 | 優化升級 |
高鐵 地鐵化:解決都會區交通壅塞的新契機
「高鐵 地鐵化」近年來成為解決都會區交通壅塞的新契機。將高鐵融入都會區大眾運輸系統,既能發揮高鐵快速便捷的優勢,又能改善都會區內的交通狀況。
背景
都會區交通壅塞問題日益嚴重,傳統的道路建設難以滿足需求。高鐵具有速度快、運能大的特點,有望成為解決交通壅塞的有效方案。
優點
- 提升交通效率:高鐵地鐵化可無縫銜接都會區內不同地區,縮短通勤時間,提升交通效率。
- 緩解交通擁堵:將高鐵引入都會區,可分流私家車輛,緩解交通擁堵現象。
- 改善空氣品質:高鐵採用電動驅動,不會產生廢氣排放,能改善都會區空氣品質。
- 促進都市發展:高鐵地鐵化可提升都會區的交通便利性,吸引人口遷入和產業投資,促進都市發展。
挑戰
- 建設成本高:高鐵地鐵化的建設成本高,需要政府投入大量資金。
- 技術難度大:將高鐵引入都會區,涉及到軌道建設、車站設計等技術難題。
- 安全保障:高鐵運營速度快,安全保障至關重要,需要嚴格的監控和安全措施。
- 社會影響:高鐵地鐵化可能帶來噪音、震動等社會影響,需要進行適當的評估和減緩措施。
國際案例
全球有多個城市實施了高鐵地鐵化,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結語
「高鐵 地鐵化」作為解決都會區交通壅塞的新契機,具有提升交通效率、緩解擁堵、改善空氣品質和促進都市發展等優點。雖然面臨建設成本高、技術難度大等挑戰,但借鑑國際成功案例並妥善規劃,高鐵地鐵化將成為改善台灣交通狀況的關鍵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