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有句俗諺:「一鯃、二紅鯊、三鯧、四馬加、五鮸、六嘉、七赤 、八馬頭、九烏喉、十春子」,這些魚類是早期較為名貴的魚種,被依照好吃程度做成排行,受到民眾喜愛。
託養殖、捕撈技術進步的福,現今許多魚類已不如以往難以取得,就讓我們瞧瞧市場中有哪些常見的海中嬌客,牠們又有何美味之處?魚的種類有哪些
?學名為四指馬鮁(ㄅㄚˋ),分等級又稱為竹午、大午、午仔,每尾一台斤以上稱做竹午,若是一公斤以下則稱作大午,五百克以下稱為午仔魚。一般以每年冬至前一個月為盛產期,加上價位不高,所以一般家庭都能輕鬆購買,簡單烹調當作年菜。料理方式:大午適合燉煮或紅燒,小午適合乾煎或油炸成魚片等。白鯧是春節最搶手魚貨,主要分佈在台灣西部及東北部」


台灣常見海鮮介紹
一、學名四指馬鮁(ㄅㄚˋ)
俗稱:竹午、大午、午仔魚。
盛產期:每年冬至前一個月。
二、白鯧
分佈:台灣西部及東北部海域。
特色: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
三、土魠魚
俗稱:馬鮫魚、鮁魚、竹鮫、馬加魚。
洄游性:每年入冬都會出現在澎湖鄰近海域。
料理:常見的料理方式是土魠魚羹。
四、鱸魚
品種:以七星鱸及金目鱸為主。
特色:肉質細緻鮮美、膠質豐富。
五、黃花魚
俗稱:大黃魚、小黃魚。
產量:早年稀少,現在已能人工繁殖。
六、帶魚
形狀:身形偏扁,銀灰色,頭尖口大。
洄游:春天回暖時向近岸迴遊,為捕撈季節。
七、馬頭魚
形狀:頭部是形的,魚身側扁、背部微微凸起。
特色:有些像馬頭的形狀。
魚的種類有哪些
魚類是在水中生活的脊椎動物,它們具有獨特的外部特徵和生理結構。魚的種類繁多,下面我們來一起瞭解幾種常見的魚類。
淡水魚
淡水魚生活在河流、湖泊和水塘等淡水生態系統中。這些魚類種類繁多,包括鯉魚、鮭魚、鱸魚等。它們通常具有特殊的體型和行為適應來適應不同的環境條件。
海水魚
海水魚是在海洋生態系統中生活的魚類。這些魚類種類繁多,包括鱈魚、鯊魚、金槍魚等。它們通常具有精美的色彩和獨特的外部特徵,在海底環境中呈現出各種美麗的樣貌。
熱帶魚
熱帶魚是指在熱帶地區生活的魚類。這些魚類種類繁多,包括翡翠魚、錦鯉、孔雀魚等。它們通常具有鮮豔的色彩和華麗的鰭片,在觀賞魚和水族館中非常受歡迎。
深海魚
深海魚是在深海中生活的魚類。它們通常生活在水下數百至數千公尺的深處,面臨極端的環境條件和壓力。這些魚類種類繁多,包括燈籠魚、石斑魚、藍鰓魚等。它們具有特殊的身體結構和發光器官,以適應深淵的黑暗環境。
總結來説,魚類的種類非常豐富多樣,每種魚都有自己獨特的特徵和適應能力。瞭解不同種類的魚類將有助於我們更好地保護和瞭解水生生物的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