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班(前507年—?),姬姓,公輸氏,名班,稱公輸盤、公輸般,尊稱公輸子,是春秋末葉工匠家,後世尊中國工匠師祖。
説魯班出生於魯國一個世代大家族——公輸族,於他是魯國人,稱為魯班或者,後來,魯班此姓名流傳得,成為通稱。
魯班生於公元前507年(周敬王十三年),40年後隱居於歷山(今濟南市東南,又名千佛山)。
於中國流傳着許多他建築及木工行業貢獻傳説,認為是他設計工具及建造法則,沿用至今,是魯班後世奉為工匠祖師,中國上架行、中架行及下架行(合稱三行[1])工匠敬奉先師,戲班奉魯班師。
因此魯班有魯班仙師、公輸先師、巧聖先師、魯班爺、魯班公、魯班聖祖、魯班先師及魯班祖師稱呼。
中國各地建有魯班殿[2]或者是魯班廟。
《古樂府》:「誰能鏤,公輸魯班」。
顏師古注《漢書》:「魯班公輸氏藝。
故樂府雲:公輸魯班。
」《呂氏春秋》作註稱:「公輸,號,楚楚王設攻宋之具。
」鄭樵《通誌・氏族》:「公輸氏,魯公輸後」史料記載公輸魯班兩人,即使一人,公輸應是魯班號而非姓氏[3],而後人以其號為姓。
、班、盤為通假字。
清末孫詒讓認為公輸魯班同一人,清初焦循認為春秋戰國兩個時期兩個人。
後世受孫詒讓影響,如1980年代錢宗範編《春秋戰國史話》認為:「魯班,姓公輸,,當時人稱他公輸子。
他是魯國人,『』與『班』同音,古時通用,所以後人稱他魯班。
」
(姓名古籍記載有公輸班、公輸盤及公輸,有尊稱公輸子。
[4])魯班其流傳廣泛的稱呼,誤解姓名;其姓名確認,而且眾説紛紜,而言魯班姓公輸,、班或者盤,因為他是魯國人,稱為魯班或者。
説,於中國古代,「、盤及班」三字通用。
另外,魯班亦墨子等子尊稱。
《墨子・公輸》及《孟子・離婁》中稱其公輸子。
明朝午榮人編《鐫京板工師雕鏤正式魯班經匠家鏡》,通稱《魯班經匠家鏡》一書中,卷一「魯班仙師源流」記載:「師諱班,姓公輸,字依智」。
關於魯班生於,見有書籍明確記載。
《山東通志・方技志》曰:「公輸子,魯公族,名班,或作般。
」魯國公族生活山東曲阜。
《太平廣記》中説他是「敦煌人」。
任繼愈考證,魯班故里當在山東滕州[5]。
季羨林提出,「墨子魯班,善國雙聖」,河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蕭魯陽考證,魯班故里河南魯山[6]。
魯班很多發明事跡是傳説,並無正式史書記載。
我國土木工匠們尊稱他祖師,乃木工匠師開山鼻祖,魯班尺即是他發明之一。


傳説他發滑翔機,使人可以空中掠過城牆。
説中國鋸子、墨斗、鈎、曲尺、古代大門扇上用來裝飾及敲門鋪首是魯班發明。
《呂氏春秋·愛類》記載「公輸高雲梯,攻宋。
墨子聞之,自魯,裂裳裹足,日夜不休,十日十夜而至於郢,見荊王曰:『臣北方鄙人,聞大王攻宋,信有之乎?』」説魯班時造是「高雲梯」。
《韓非子》記載中木鳶發明者不是魯班而是墨翟(墨子)。
《韓非子·外儲説》記載墨翟「費時三年,木製木鳶,飛升天空」。
後人歌頌魯班,許多建築物都説成是魯班修造。
例如河北省洨河上趙州橋本是隋代大匠李春設計修建,但是民間流傳是魯班修造,民間流行歌謠:「趙州橋來,甚麼人修?趙州橋呀,是魯班修!甚麼人橋上過呀,是財神爺推車壓出一道溝!」
另外明清時一些文人著書,書名冠以「魯班」兩個字。
例如《營造正式》,現存寧波天一閣,為唯一,書名中「」,有《匠家鏡魯班經》、《新刻京板工師鏤刻正式魯班經匠家鏡》、《魯班經》。
後三書名是一本書,現存版本為明末萬曆版《魯班經匠家鏡》,北京故宮博物院。
明代版本有其後崇禎版,保存北京圖書館和南京圖書館,不過南京圖書館藏本2002年丟失。
其它清代和民國傳本了。
「鈎」稱「鈎拒」、「鈎巨」。
是古代水戰用爭戰工具,可鈎住或阻礙敵方戰船。
傳説是魯班發。
以下是各種相關記載。
傳説鋸子是魯班發,依考古學家發現,居住中國地區人類早在新石器時代會加工和使用帶齒石鐮 和蚌鐮,這些是鋸子雛形。
魯班出生前數百年周朝,已有人使用銅鋸,「鋸」字出現。
以下是魯班發明鋸子流傳甚傳説之一,作者,近代有人這傳説認魯班是運「仿生學」先驅:
相傳魯班接受建築一座宮殿任務。
需要多木料,魯班讓徒弟們上山砍伐樹木。
徒弟們斧頭砍伐,效率低下。
工匠們天天貪拚命去幹,砍伐不了多少樹木,使工程一拖再拖,眼看着工程期限,魯班。
此,他決定上山察看砍伐樹木情況。
上山時,他無意中抓了一把山上一種野草[7],手劃傷了。
魯班覺得奇怪,一根小草為何能割破手?於是摘下一片葉子來細心觀察,發現葉子兩邊着許多細齒,手輕輕一摸,這細齒,魯班瞭解到這細齒劃破他手。
後來,魯班看到一條蝗蟲一株草上啃吃葉子,兩顆板牙,一開一合,吃下一大片,這引起了魯班好奇心,他抓住一隻蝗蟲,仔細觀察蝗蟲口部結構,發現蝗蟲兩顆板牙上排列着許多細齒,蝗蟲靠這細齒來咬斷草葉。
於這兩件事,魯班受到啟發,陷入了深深思考。
他想,若做成一鋸齒狀砍伐工具,是否?於是他用毛竹做成一條帶有許多鋸齒竹片,然後試鋸小樹,成果,幾下子樹皮拉破了,用力拉幾下,樹杆劃出一道溝,魯班高興。
但是於竹片,強度,不能使用,拉了一會兒,鋸齒有者折斷,有者變,需要換竹片。
這樣影響了砍伐樹木速度,使用竹片太多是一個浪費。
看來竹片作製做鋸齒材料,應該尋找一種強度、硬度材料來代替它,這時魯班想到了鐵片。
於是他們下山,讓鐵匠們製作帶有鋸齒鐵片,然後到山上試鋸樹木。
魯班和徒弟各拉一端,一棵樹上拉了起來,見他倆,一會兒樹鋸斷了,省力,鋸這樣發明瞭。
曲尺名稱是「矩」,又名魯班尺,傳説是魯班發。
《墨子・天志上》説:輪匠執其規矩,天下之方圓。
規矩,即圓規及曲尺。
曲尺尺柄及尺翼組成,垂直成直角,尺柄一尺,主要為量度之用;尺翼,尺柄一倍,主要量直角、線之用。
木工曲尺量度直角,平面,線。
墨斗是木工用以彈線工具,傳為魯班發明。
此工具一斗型盒子貯墨,線繩一端穿過墨穴染色,染色繩線末端一個木鈎,稱為「班母」,傳為魯班母親發明。
班母離地面約一吋。
後,染色線繩地面彈動,工地以此地線標準。
可以班母於處,墨斗懸垂,墨斗重量作墜力,染色線繩壁面彈動,以此為直線標準。
傳説中魯班能染色線繩夜中切石, 一夜即能完成工程所需大部分石料。
後石匠師父鬥線定採集下來岩石形狀,其它工具不要部分敲掉,成所需方石,長石形狀石料。
傳説中魯班妻子是一位出色工匠,説傘是她發。
傳説魯班妻子雲氏因為憐惜魯班風雨烈日下工作,見亭子可避雨遮陰,於是想出一個”活動亭子”讓魯班帶身邊,乃造傘子。
紙是漢代才出現,傘面可能是紙。
魯班尺,中國古代風水工具。
稱尺、真尺、門公尺、門光尺、八字尺,相傳我國春秋時期魯班發明。
魯班,姓公輸,,稱公輸子、公輸盤、班輸、。
“”和“班”同音,古時通用,故人們稱他魯班。
魯班大約生於周敬王十三年(公元前507年),卒於周貞定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44年),生活春秋末期到戰國初期,出身於世代工匠家庭,小就跟隨家裏人參加過許多土木建築工程勞動,掌握了生產勞動技能,積累了實踐經驗。
他是我國春秋時代發明家,是木工器械領域成就無人不知。
兩千多年以來,他名字和有關他故事,人民羣眾中流傳。
我國土木工匠們尊稱他祖師,乃木工匠師開山鼻祖,魯班尺即是他發明之一。
一、魯班尺——古今流行 魯班尺是我國古代民間廣為流行建築工具之一,於量度和確定住宅門户和傢俱尺寸。
《魯班經》和《魯班營造正式》中稱為“魯班真尺”和“魯班周尺”。
古代,人們認為魯班尺吉利尺寸確定門户,會光耀門庭,給家庭帶來吉祥運,可以光宗耀祖,所以魯班尺稱為“門光尺”。
魯班尺一尺均分為八寸,寸上寫有表示各種含義用語,民間稱魯班尺“八字尺、門尺、門光尺、門公尺、周公尺、陽尺”(注:陽尺是於陰尺而言,陰尺叫丁蘭尺,是於測量陰宅、神位、祖先牌位)。
魯班尺古代文獻資料中多有記載: 天一閣藏,明代《營造正式》(作者自序為《魯班經》)記:“魯般尺乃有曲尺一尺四寸四分。
分八字,即:財、病、離、義、官、劫、害、吉”。
明朝,御匠司司正午榮撰寫《魯班經》記載:“ 魯班尺乃有曲尺一尺四寸四分,其尺間有八寸,一寸準曲尺一寸八分,內有:財、病、離、義、官、劫、害、吉。
人造門,用以尺法。
” 台灣《魯班經》,魯班公著,“真尺:魯般尺乃有曲尺一尺四寸四分,內有:財、病、離、義、官、劫、害、吉。
同時尺上有土、木、水、火、金五字相合五行。
有木星、土星、水星、火星、金星,五星相合星象學説理論”。
刻本《周書秘奧營造宅經,魯班尺法》記載:“其尺,官尺一尺二寸準,均分八寸,其文曰財、曰病、曰離、曰義、曰官、曰劫、曰害、曰吉,乃北斗中七星輔星主。
”該書錄有《魯班尺詩》一首:“八位星辰世罕聞,古今排定合乾坤,陰陽山水,禍福來半在門。
”其造尺樣式: 堪輿學著作《陽宅十書》稱:“海內相傳門尺數種,驗試,惟此尺(魯班尺)。
協度,吉凶無差。
蓋昔公輸子班造,極木作之聖研,窮造化微,故創是尺,後人名‘魯班尺’。
非止量門可用,一切牀房器物,俱當用此。
”以上文字見魯班尺古代地位、作用和影響力。
魯班尺八寸(即八個長度單位),只要我們留意,發現其吉凶排列是,即兩端的一、八寸和中間四、五寸吉。
説“門光尺”吉凶寸排列是對稱,尺寸無論“財”字或“吉”字起量,吉門恆吉,門恆。
顯然,“門光尺”存在着一個整尺與半尺模數關係,這於建築設計來説無疑是具有意義。
古代堪輿學重視魯班尺運用,風水、建築界廣為流行。
通過魯班尺測量,能提前把握尺寸藴含吉暗示,趨吉避兇。
這海內外建築科學界有關人士實驗證明,且中國大陸、香港、台灣及東南亞、北美華人社會廣為採納。
現代科學角度論,美國建築科學家調查了許多鬧鬼宅子,得到一個結論:這類房子是次生波強度於其他建築,證明瞭建築尺寸於住宅風水有直接關聯。
因此,風水吉凶形勢和理氣相關外,建築尺寸是一個原因。
次生波是頻率於和於20赫茲,人耳不能直接聽到聲音。
達到強度時,人神經系統和心血管系統會有損害,可使人產生幻覺,誘發心臟病發作,是一種無形殺手。
魯班尺屬於中國傳統建築尺,於控制傢俱、宅居尺寸。
通過魯班尺控制結果,避開了次生波共振頻段。
我們中華民族古老先民洞察力和創造力而感到和自豪! 二、魯班尺及其吉凶含義 魯班尺,風水界加入八個字,“財、病、離、義、官、劫、害、吉(有尺中“吉”字寫作“本”字)。
其中“財、義、官、吉(本)”四字吉,“病、離、劫、害”四字。
但實際應用中,古人認為魯班尺八個字各有所宜,如義字門可以安大門上,但安在廊門上;官字門適宜安官府衙門,卻安於百姓家大門;病字門安大門上,但安於廁門反而“逢凶化吉”。
《魯班經》認為,百姓家安“財門”和“吉門”。
《鐫京版工師雕斫正式魯班經匠家鏡》中載有《魯班尺詩八首》,揭示了魯班尺八個字吉凶意義,其內容如下: “財”字: 財字臨門仔細,外門招得外財。
若中門常自有,積財大門。
中房若於上,銀帛千箱萬箱。
木匠若能明此理。
家中福祿自榮昌。
“病”字: 病字臨門招疫疾,外門神鬼入中庭。
若中門逢此字,災可免危聲。
外門相照,一年兩度送屍靈。
於中若要無兇禍,廁上是親。
“離”字: 離字臨門事,仔細排來甚方。
若在外門並中户,子南父北張。
房門主生離別,夫婦恩情兩處忙。
朝夕主家常作鬧,悽惶無地禍誰。
“義”字: 義字臨門孝順生,中户。
若都門招三姑,廊門淫婦戀花聲。
於中合字雖為吉,有興災害及人。
若是十分無災害,只有廚門實可親。
“官”字: 官字臨門,莫教安大門場。
防公事親州府,富貴中庭房自昌。
若要房門生貴子,其家出官郎。
富貴人家有相壓,庶人屋實難量。
“劫”字: 劫字臨門誇,家中日日事如麻。
C、 六合:。


延伸閱讀…
兒孫行劫身遭苦,做事因循害鄰家。
四四凶星不吉,偷人物件害其他。
“害”字: 害字安門仔細尋,外人多外人臨。
若內門多興禍,家財賊來侵。
兒孫行門於害字,作事破其家。
良匠若能明此理,管教宅主永興隆。
“吉”字: 吉字臨門是,中門內外。
子孫夫婦,年年月月旺蠶桑。
如有財門相照者,家道興隆吉昌。
使有凶神旁位,也無災害風光。
附“本”字門詩:本字開門大吉昌,尺頭尺尾。
量來尺尾吉,此到頭來財上量。
福祿乃門上致,子孫有兒郎。
時師以此仙賢造,千倉萬廩有餘糧。
社會上流傳有小異版本表述魯班尺吉凶意義歌訣,如:門造“財”星,大門招得外財糧。
田蠶牛馬時時進,富貴榮華福壽。
門安“病”字,厄延綿卧病牀。
歲刑衝來破損,十人八九發瘟症。
若“離”星作大門,離鄉背井亂人倫。
家業錢財多破損,機謀用盡粟無存。
大門“義”字蔭義兄,公門衙舍相宜。
庶人房屋如此,定招淫婦道尼。
“官”字作門留心,若作衙門大吉昌。
庶人此遭官事,爭訟無休淚汪汪。
“劫”字有禍殃,遭盜擄掠甚。
若遇流年來衝剋,訟獄官場。
“害”字安門不可憑,退盡田園苦。
災疾厄年年有,小人日夜來臨。
“本”字造門進官田,大發財谷永綿綿。
絲蠶牛馬人丁,加增吉慶產英賢。
財(木):主財。
第一貪狼進橫財,營求生意來。
他人寄物何曾取,分明得外人財。
病(土):主災病。
第二巨門多孝服,放蕩遊戲走他鄉。
疾病一身退田宅,招刑男女殃。
離(土):主人分張。
第三祿存人,離別他鄉。
夫妻相遇,致令男女失家鄉。
義(水):主生孝義。
第四文曲星,世代君王。
其家多,輩輩揚。
官(金):主生貴子。
第五武曲星,其家有文榮。
五音田財進,世代有才名。
劫(火):主禍如麻。
第六廉貞星,官事退園林。
劫財身孤寡,橫禍不住逢。
害(金):主被盜侵。
第七破軍星,其家出橫人.退財多破敗,瘟病離門。
本(土):主家興隆。
第八輔弼星,家富有金銀。
五音田財進,世代。
魯班尺其八個字每一個字內,列出四個小字,進一步區分吉凶意義,八個字及附帶小字代表吉凶含義如下:1、財:吉,指錢財、才能。
A、財德:指財、德善、功德方面有表現。
B、 寶庫:比喻可得或儲藏物品。
C、 六合:。
延伸閱讀…
六合為天地四方。
D、 迎福:迎接福。
福為、利益。
2、病:代表兇。
指傷災病患 及。
A、退財:損財、破財意。
B、公事:多指公家事如貪污受賄及案件官司。
C、執:指牢獄災。
D、孤寡:指有孤獨寡居行為。
3、離:代表兇,指六親離散分開。
A、長庫:古有監獄説。
B、劫財:破耗及耗損財。
C、官鬼:指有官煞引起事。
D、失脱:物品失落、人離散意。
4、義:代表吉。
指符合正義及道德規範,或有募捐行善等行。
A、添丁:古時生男孩叫添丁。
B、益利:增加了財資利祿。
C、貴子:日後能子嗣。
D、大吉:吉祥吉利。
5、官:代表吉,指有官運。
A、順科:順利通過考試而獲中。
B、橫財:財。
C、:收益。
D、富貴:有財有勢。
6、劫:代表兇,意指遭搶奪、脅迫。
A、:即。
B、退口:指有孝服事。
C、離鄉:背井離鄉。
D、財失:財物損失或丟失。
7、害:代表兇,禍患之意。
A、災:災殃禍患到。
B、死絕:死得乾乾淨。
C、病臨:疾病來臨。
D、口舌:爭執爭吵。
8、本:代表吉,事物本位或本體。
A、財:即財到。
B、登科:考試錄取。
C、進寶:招財進寶。
D興旺:興盛。
魯班尺風水界很受重視,古代不僅流行於民間,且直接影響了皇家建築。
清《工部工程做法例》開列出124種魯班尺裁定門口尺寸,其中“添財門”31個,“義順門”31個,“官祿門”33個,“福德門”29個,魯班尺中“財、義、官、吉”四字。
三、魯班尺規制 我們以上文獻記載中可以看出,魯班尺長度是一尺四寸四分(注:這裏一尺四寸四分是古代“營造尺”而言)。
而現實當中,大相徑庭。
歷史變遷,時代、地域流傳有多種模式魯班尺。
如古代木質魯班尺(圖一),清代銅製魯班尺(圖二),古籍所載魯班尺式樣(圖三),現今社會上廣流傳風水捲尺魯班尺(圖四)。
這裏重點説一下現代風水捲尺魯班尺。
現代風水捲尺魯班尺上下分四排,列四種尺度(見圖五圖解)。
圖五所示,上排台灣尺(台寸),是尺(英寸)。
第二排魯班尺(稱陽尺,於測量傢俱、門窗);魯班尺八個字下各列四項,共32項,如“財”字下列“財德、寶庫、六合、迎福”。
第三排丁蘭尺(稱陰尺,於測量陰宅、神位、祖先牌位);丁蘭尺分十格,每格分四小格,其十格,各印有代表吉凶意義文字,是:丁(福星 及第 財 登科);害(口舌 病臨 死絕 災); (天德 喜事 進寶 納福);(失脱 官鬼 劫財 無嗣);義(大吉 財 益利 天庫);官(富貴 進寶 橫財 順科);死(離鄉 退丁 失財);興(登科 貴子 添丁 興旺);失(孤寡 執 公事 退財);財(迎福 六合 進寶 財德)。
其中“丁、、義、官、興、財”吉,“害、、死、失” 。
建造陰宅、神位、祖先牌位時,應避開不吉預兆測量長度。
第四排為公制長度單位釐米尺。
風水師此尺魯班尺、丁蘭尺吉凶刻度換算公制長度單位釐米數,既直觀,而且告訴用户及工匠,人人會把握,不致出錯。
這種風水魯班尺內容全面,紅字吉,黑字,換算,刻度直觀,使用時,現代風水師使用。
魯班尺長度是多少?古人使用魯班尺和時下流行魯班尺有何區別?古籍記載:“魯班尺乃有曲尺一尺四寸四分,其尺間有八寸,一寸準曲尺一寸八分。
”“曲尺”即古代木工匠師用木工尺,其歷代朝廷工部頒佈營造尺。
我們要明白,這裏際是提出了兩種尺,一是魯班尺,二是曲尺(即營造尺)。
坊間有因明清時期營造尺長32釐米,故魯班尺長度46.08釐米(即1.44×32﹦46.08)。
此多見於木尺,顯然是符合明清時代公制。
古代流傳下來魯班尺並多見,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有一把魯班尺,全長46釐米,與古籍記載魯班尺接近。
目前國內流行魯班尺主要有兩種,一種是42.9釐米,另一種是50.4釐米。
民間有29.76釐米、30釐米、30.86釐米魯班尺一尺。
魯班尺一,讓人莫衷一是。
筆者多年研究和使用,認為29.76釐米、30釐米、30.86釐米魯班尺一尺,可能是魯班尺、曲尺這兩種尺混為一談了,29.76釐米、30釐米、30.86釐米這些度一曲尺現代公制長度(一曲尺42.9釐米÷1.44﹦29.79釐米)接近。
而筆者認為,魯班尺一尺長度換算公制長度單位,應以42.9釐米,即門光尺一尺42.9cm,一寸5.362cm(42.9÷8);丁蘭尺一尺38.8cm,一寸3.9cm 。
因為此公制換算古籍記載門光尺開門尺寸合度。
如《鐫京版工師雕斫正式魯班經匠家鏡》所載古籍內容,佐證約42.9釐米魯班尺一尺長度可信性:“魯班尺乃有曲尺一尺四寸四分,其尺間有八寸,一寸準曲尺一寸八分。
內有‘財、病、離、義、官、劫、害、本’。
人造門,依尺法。
假如單扇門,小者開二尺一寸,一白,般尺‘義”上;單扇門開二尺八寸,八白,尺合‘吉’上;雙扇門者,四尺三寸一分,合三綠一白,‘本’門,‘吉’上;如財門者,四尺三寸八分,合‘財’門,吉;大雙扇門,廣五尺六寸六分,合兩白,‘吉’上。
今時匠人開門闊四尺二寸,乃為二黑,般尺‘吉’上。
及五尺六寸者,則‘吉’上二分,加六分正在‘吉’中,。
依法,百無一失,良匠”。
這段文字,介紹了兩種尺,一種尺即一尺於曲尺一尺四寸四分,間有八寸者尺,上文説“魯班尺”,是專門用來量定裁度門户、傢俱一種尺。
另一種尺是“曲尺”,叫作“營造尺”,即古代木工匠師所用木工尺,是專門用來量定房屋、狹、進深及樑柱各種尺度。
營造尺一尺十寸,有尺上順序標有“一白、二黑、、三碧、四綠、五黃、六白、七赤、八白、九紫”字樣,壓一白、六白、八白為吉,九紫次吉;門光尺一尺為八寸,但一寸於營造尺一寸八分,所以“門光尺”一尺於“營造尺”一尺四寸四分。
這是古代兩種尺,我們要分辨。
知道了以上知識,推算《鐫京版工師雕斫正式魯班經匠家鏡》舉門尺寸例,可以知其吉凶。
如小單扇門,營造尺二尺一寸,除以一寸八分,於門光尺11.67寸值(2.10÷0.18﹦11.67),11.67除以八餘3.67,於4,門光尺第四個字是“義”字,所以為“義”字門,吉。
《鐫京版工師雕斫正式魯班經匠家鏡》列舉了幾種門,其換算成下表,可證字字吉門。
見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