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鮨 漢字】和鮨達人的約定,和「鮨」一切美食相關的知識一次到位

【鮨 漢字】和鮨達人的約定,和「鮨」一切美食相關的知識一次到位

壽司的文字世界

[日本超商常見的助六壽司,其靈感源自「助六由縁江户櫻」中的主角助六與其情人揚巻,象徵著海苔捲的「揚」與豆皮的「巻」。][日本超商常見的助六壽司,其靈感源自「助六由縁江户櫻」中的主角助六與其情人揚巻,象徵著海苔捲的「揚」與豆皮的「巻」。]壽司作為日本傳統美食,日文讀「Sushi」,但其實另有「鮓」與「鮨」兩字,各有其源流與涵義。

「鮓」,讀「ㄓㄚˋ」,見於《釋名·釋飲食》,指以鹽米醃製魚肉的料理。而「鮨」,讀「ㄑㄧˊ」,源自《爾雅·釋器》,指稱魚類。這兩個字傳入日本後,壽司不再侷限於魚類料理,融合改良後成為今日的樣貌。

鮨 漢字 Play

至於日式醬油在壽司業界的優雅別稱「むらさき」,源自江户時代醬油的珍貴,其價格甚至達鹽的八倍之多。當時,紫色被視為尊貴色,因此這珍貴的調味料便冠上「紫」字。

常見於壽司店的「ガリ」醃薑片,則是因其爽脆口感而得名。「ガリ」以片假名表示,但非外來語,而因其「嘎滋」的聲響而命名。

漢字寫法之謎

鮨 漢字

壽司的日文漢字寫法多樣,引發各種推測。一説指「鮓」代表醃製、「鮨」代表發酵,是昔日保存魚類的方式。因此,壽司既可寫作「鮓」,亦可寫作「鮨」。

另一種説法認為「鮨」字源自中國古籍《爾雅》,將魚類稱為「鮨」。

至於店門口的「鮨」字門簾,可能是因為日本人認為「鮨」字較為正式 elegant,符合壽司的精緻形象。

鮨:漢字與文化粹鍊

緣起:漢字中的「鮨」

漢字「鮨」由「魚」和「史」組合而成,其中「魚」指魚肉,而「史」則象徵鮮魚被發酵醃製的景象。在日本,漢字「鮨」專指以壽司米醋醃漬過的生鮮魚肉,意象深遠。

壽司的演變

壽司的歷史悠久,最早源自東南亞的稻米發酵技術。在繩紋時代的日本,當地人將生魚包裹在米飯中醃製,稱為「熟鮓(なれずし)」。歷經數月的發酵,生魚肉質軟嫩鮮美。

平安時代後,「熟鮓」改良為「早鮓」,縮短發酵時間,魚肉仍保有鮮美,卻無發酵的強酸味。鐮倉時代,人們將米飯與醋結合,製作出「酢飯」,並與魚肉搭配,形成今日壽司的雛形。

壽司的種類

壽司發展至今,種類繁多,歸納如下:

壽司類型 特色
握り壽司 手握成橢圓形,以魚貝類為主要食材
細巻き壽司 以海苔將酢飯和配料包捲成圓柱形,口感較Q彈
手巻き壽司 食用時以海苔包裹配料,自行製作,自由度高
太巻き壽司 以竹簾輔助,將海苔、酢飯和配料組成長卷,切片食用
ちらし壽司 將酢飯盛入碗中,佐以生魚片、蔬菜和玉子燒

壽司米與醋

製作壽司的關鍵之一為壽司米和壽司醋。壽司米使用日本國產的「越光米」,煮熟後具有粘性和光澤。壽司醋則由米醋、鹽和砂糖按一定比例混合,使醋飯酸甜適中。

江户壽司的興起

江户時代,由於交通運輸興盛,漁獲量大增,新鮮生魚得以流入城市。加上庶民娛樂興盛,壽司成為流行小吃。1824年,華屋與兵衞將醃漬マグロ(鮪魚)搭配酢飯,開啟江户壽司的時代。

壽司的國際化

20世紀後,壽司開始流傳海外,首先傳入美國,隨後風靡全球。隨著日本料理的推廣,壽司不僅成為一種美食,更代表一種文化品味。

壽司禮儀

延伸閲讀…

鮨 | 漢字一字

鮨- 維基詞典,自由的多語言詞典

享用壽司時,也有相關禮儀:

  • 避免用筷子刺穿魚肉,可用手取食。
  • 若有醬油,僅沾取少許,勿使壽司過鹹。
  • 芥末僅少量點於魚肉上,避免掩蓋食材風味。
  • 用餐完畢,以紙巾擦拭手部,表示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