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木槿】探索迷人的黃木槿景點:小野柳部份生物指南

【黃木槿】探索迷人的黃木槿景點:小野柳部份生物指南

黃木槿(學名:Hibiscus tiliaceus)是一種錦葵科植物,被廣泛種植於熱帶地區。它的別稱包括黃槿、樸仔、鹽水面頭果等等。黃木槿在華南地區特別常見,在台灣、越南、緬甸、柬埔寨、印度、印尼等地都有分佈。這種植物的花期在7至8月間,綻放出美麗的花朵。黃木槿的存在增添了熱帶地區的生態多樣性。如果你對熱帶植物有興趣,黃木槿絕對是一個值得關注的植物。

黃木槿 Play

  • 黃槿多生長於平地或濱海地區,原產於東半球熱帶地區。在中國境內,主要分佈於華南地區[3]鎮海灣。台灣、越南、緬甸、柬埔寨、印度、印尼、菲律賓、馬來西亞、老撌、澳洲東部、大洋洲等地亦有分佈[5]。
  • 黃槿為常綠大灌木至小喬木,主幹不明顯,高可達3-4m。葉子大,心形,有長柄;花黃色,花冠鐘形,蒴果。台灣鄉間其葉常作為包裹糕餅之用,故又名糕仔樹。
  • 【性狀】:常綠大灌木至小喬木,被星狀毛。單葉,互生,革質,掌狀脈,7-9條,下表面密被絨毛狀星狀毛,心臟形或圓形,長8-14㎝,9-19㎝,全緣或不明顯齒緣,先端鋭尖,葉柄長3-6㎝,亦被絨毛狀星狀毛。花兩性,單生,腋生。花黃色,中央暗紫色。花萼5裂,外具附萼(總苞),附萼5裂;花瓣5枚;雄蕊多數,單體,雄蕊筒包圍花柱,花柱5枚,子房5室。蒴果球形,開裂。
  • 【觀賞特色】:觀葉、觀花。花期全年,以夏季最盛。可為行道樹及海岸綠美化植栽。多生於濱海地區,為海岸防沙、防潮、防風之優良樹種。民間取其葉制粿,故有「粿葉」之稱。
  • 【適性】:陽性植物,需光量強。生性強健,耐旱、耐貧瘠。土壤以砂質壤土為佳。抗風力強,有防風定沙之效。
  • 【性味歸經】:辛、苦,寒。肺經。

黃槿的應用不僅在於它的生態價值,還在於它的觀賞價值和藥用價值。在園藝上,黃槿是優良的行道樹和海岸綠化樹種,其大而亮的葉片和夏季盛開的黃色花朵使其成為美麗的觀賞植物。此外,黃槿還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被用於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等功效。

黃槿的生態角色

黃槿作為海岸植物的一種,對於保護海岸環境起到了重要作用。它的根系能夠固定沙土,防止海浪侵蝕,同時還能吸納潮間帶的污染物,起到淨化水質的作用。此外,黃槿也是許多動物的棲息地和食物來源,對於維持生態多樣性有著積極的意義。

黃木槿是一種常見的花卉,也被稱為”黃花木槿”。這種花卉通常開在夏季,花朵呈現淡黃色,十分美麗。

黃木槿的特點

黃木槿的特點之一是植株高大,可以長到3到5米高。葉子呈橢圓形,綠色且有光澤,具有較大的葉片。而花朵則呈現單瓣或重瓣的形式,花瓣圓形或略呈扁圓形,花朵的花瓣中部有明顯的紅褐色斑紋。

黃木槿的栽培與護理

黃木槿對於環境適應性強,能在各種土壤和陽光條件下生長。然而,它還是偏愛温暖和充足陽光的環境,需要每天至少6小時以上的陽光。在栽培過程中,請確保土壤保持濕潤但不積水,並進行定期的施肥以促進生長。

  • 黃木槿的花期一般是從夏季到秋季,花期比較長,可以為人們帶來持久的視覺享受。
  • 此外,黃木槿還具有一定的觀賞價值,可以種植在花園、庭院或其他適合的場所,為環境增添色彩。
  • 結論
    總而言之,黃木槿是一種美麗且易於栽培的花卉。它的花朵呈現淡黃色,植株高大,它適應性強,能在不同的環境條件下生長。因此,如果您想要在花園或庭院種植一種容易照料且美麗的花卉,那麼黃木槿絕對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延伸閲讀…

    黃槿(小野柳部份生物指南)

    黃槿_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