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紹竑】國民軍大將黃紹竑的曲折傳奇人生

【黃紹竑】國民軍大將黃紹竑的曲折傳奇人生

黃紹竑:新桂系巨頭,投身共和的傳奇

新桂系三大巨頭之一的黃紹竑,原名紹雄,字季寬,生於1895年廣西容縣的一個望族。早年就讀於廣西陸軍第三中學,後赴武昌陸軍軍官預備學校和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深造。1916年畢業後歸鄉,任廣西陸軍准尉見習官。

1926年,黃紹竑出任廣西省政府主席,拉開了他經營廣西的序幕。在新桂系的歷次反蔣戰鬥中,由於指揮作戰失利,他的威望受到影響。心灰意冷之下,他與李宗仁、白崇禧達成諒解,離開新桂系投靠蔣介石。1932年,他出任國民政府委員和內政部長。

黃紹竑 Play

1937年,黃紹竑出任湖北省政府主席。翌年4月,他作為國方代表赴北平與毛澤東私下會晤,氣氛融洽。但國共和談隨後破裂,黃紹竑攜帶共產黨的24項要求返南京“請示”,最終飛往香港。

新中國成立後,黃紹竑選擇留在大陸。他曾擔任政務院政務委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等職。由於對共產黨領導方法的批評,黃紹竑在1957年被劃為右派,後於1960年得以改正。

黃紹竑

黃紹竑在抗戰期間擔任過第二戰區司令長官和第三戰區司令長官,1946年當選監察委員,1947年當選監察院副院長。他與李宗仁、白崇禧合稱新桂系三大巨頭,與政學系亦關係密切。

時段 職務 簡介
1947年 監察院副院長 監察國民政府官員行為
1946年 監察委員 監督政府運作,提案彈劾
抗戰期間 第二戰區司令長官 負責指揮東部戰區的作戰
抗戰期間 第三戰區司令長官 負責指揮中部戰區的作戰
1937年-1946年 湖北省政府主席 負責湖北省的行政事務
1932年 內政部長 負責全國內政事務
1926年 廣西省政府主席 負責廣西省的行政事務
1916年 准尉見習官 在廣西陸軍任職
早年 廣西陸軍第三中學 學習軍事基礎
早年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 深造軍事理論
早年 武昌陸軍軍官預備學校 學習軍事基礎

黃紹竑:國民政府軍政要員

黃紹竑,字幼詵,生於1895年,湖南衡山人。早年曾參加同盟會,投身於國民革命運動。1924年黃埔軍校創建後,黃紹竑出任訓練部副主任,負責訓練軍事骨幹。

北伐軍領袖

北伐戰爭期間,黃紹竑擔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軍長,負責湘鄂地區的作戰。他在汀泗橋戰役、平定湘南馬日事變中表現傑出,立下赫赫戰功。1927年,黃紹竑率領部隊參與南京國民政府的建立。

國民政府要員

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黃紹竑歷任廣東省政府主席、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等職。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後,黃紹竑出任江蘇省政府主席,積極備戰抗日。1935年,黃紹竑代理廣西省政府主席,在廣西推行各項改革措施,穩定社會秩序。

抗日將領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黃紹竑擔任第七戰區副司令長官,負責指揮華中地區的作戰。他在武昌會戰、常德會戰等戰役中頑強抗敵,取得了多次勝利。1943年,黃紹竑率領遠徵軍入緬作戰,在艱苦的環境中浴血奮戰。

國共內戰

抗戰勝利後,國共內戰爆發。黃紹竑最初支持國民政府,擔任國防部次長等職。但隨著國民政府節節敗退,黃紹竑逐漸傾向和平解決國共爭端。1949年,黃紹竑在香港發表聲明,公開主張國共停火談判。

晚年歲月

1955年,黃紹竑移居美國,從事研究和寫作。他撰寫了《黃紹竑回憶錄》等著作,為後世研究近代中國史提供了寶貴資料。1966年,黃紹竑病逝於美國加州洛杉磯,享年72歲。

評價

黃紹竑是一位傑出的軍事家和政治家。他在北伐戰爭、抗日戰爭等重大歷史事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堅持和平解決國共爭端的立場,體現了他的愛國情懷。

延伸閲讀…

黃紹竑_百度百科

黃紹竑

主要成就

時期 事件 職務
1924 黃埔軍校創立 訓練部副主任
1926 北伐戰爭 第四軍軍長
1927 南京國民政府建立 軍事委員會委員
1931 九一八事變 江蘇省政府主席
1935 代理廣西省政府主席 廣西省政府主席
1937 抗日戰爭爆發 第七戰區副司令長官
1943 遠徵軍入緬作戰 遠徵軍副司令長官
1949 國共內戰 國防部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