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葛樹】探索綠意盎然的世界:深入瞭解黃葛樹的生態奇觀

【黃葛樹】探索綠意盎然的世界:深入瞭解黃葛樹的生態奇觀

大葉榕:香港的行道樹與石牆樹

大葉榕(學名:Ficus virens var. sublanceolata),俗稱黃葛樹,為桑科榕屬落葉喬木,原產於中國華南和西南地區,以及澳洲。其特色是氣根不發達,只會伸延至泥土地。大葉榕是香港本土植物,可在石牆上生長,形成獨特且著名的「石牆樹」。

大葉榕的特徵之一是葉片會在冬季或早春時突然全部脱落,但在短時間內又會重新長出。樹型高大,可超過20公尺。其花序(Hypanthodium)隱藏著細小的花朵,全年幾乎都有花期,但只有特定的榕小蜂能進入花序內為其授粉。

黃葛樹 Play

榕果(隱花果)呈球形,生長在枝條上。成熟時呈現深紫色,果肉多汁,吸引鳥類食用。大葉榕的果實於4月至10月結果,果柄短,呈現紫紅色。

大葉榕與石牆樹

大葉榕適應力強,樹冠寬闊,是優良的行道樹。香港政府有專門的石牆樹管理指引,其中也將大葉榕列為石牆樹。

黃葛樹

生態意義

大葉榕與榕小蜂之間存在共生關係,兩者相互依賴。大葉榕提供食源和繁殖地給榕小蜂,而榕小蜂則為大葉榕進行授粉。

其他名稱與分佈

大葉榕又有「稜果榕」或「豬母乳」等別稱,在香港屬於原生常綠喬木。在台灣也有分佈,常見於綠化或街道種植。

大葉榕的特點包括:

特徵 描述
樹型 落葉喬木,高大
葉片 冬季或早春脱落,快速重生
氣根 不發達,只伸延至泥土地
花序 隱藏在Hypanthodium中,全年花期
榕果 球形,成熟時深紫色,果肉多汁
分佈 原產於中國華南、西南及澳洲,在香港和台灣廣泛種植
生態意義 與榕小蜂共生授粉
別名 稜果榕、豬母乳

黃葛樹:傳奇而古老的東方神奇樹種

黃葛樹,又稱黃檗、檗樹,是一種古老的東方樹種,在中國、日本、韓國等地廣泛分佈。其獨特的樹冠形狀、優美的葉片和傳奇的 medicinal 用途使其成為園林綠化和中藥學中廣受歡迎的選擇。

分佈與生長環境

黃葛樹屬於芸香科黃葛屬,原產於中國南部和東南亞地區。它通常在海拔 100-1500 米的亞熱帶闊葉林中生長,喜好温暖潮濕的氣候,耐陰性強,對土壤要求不嚴格。

形態特徵

樹幹與樹冠:黃葛樹為落葉喬木,可生長至 15-25 米高,樹幹直立粗壯,樹皮灰褐色,有縱裂。樹冠呈卵形或圓錐形,葉片互生,披針形或卵形,長 5-15 釐米,邊緣有鋭利的鋸齒,葉脈明顯。

花朵與果實:黃葛樹的花為黃綠色,成頂生的複總狀花序,花期在 4-5 月份。果實為橢圓形或球形的蒴果,成熟後變為黃褐色或黑色,內含 1-2 顆種子。

藥用價值

黃葛樹的根皮和葉片入藥,具有清熱燥濕、解毒消腫、收斂止血的功效。其主要成分為小檗鹼,是一種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和抗腫瘤作用的生物鹼。

藥用功效:

  • 清熱解毒:用於治療暑熱中暑、咽喉腫痛等熱證。
  • 燥濕利尿:用於治療濕氣過重引起的腹瀉、水腫等症。
  • 解毒消腫:用於治療毒蟲咬傷、癤腫潰瘍等症。
  • 收斂止血:用於治療外傷出血、痔瘡出血等症。

園林應用

黃葛樹在園林綠化中廣泛應用,因其樹形優美、耐陰性和抗病性強而備受推崇:

孤植或列植:黃葛樹的樹冠呈卵形หรือ圓錐形,四季常青,可作為孤植或列植樹種,形成優美的景觀。

行道樹:黃葛樹耐修剪,可作為行道樹種植,為街道增添綠意和陰影。

庭院綠化:黃葛樹耐陰性強,可種植在庭院中,作為蔭蔽處或休憩場所。

園路鋪設:黃葛樹的木材堅硬耐磨,可製成園路鋪設材料。

品種 特徵
黃葛 樹冠較小,葉片較厚,耐旱性較強
大葉黃葛 樹冠較大,葉片較薄,對土壤要求較高
細葉黃葛 葉片細長,耐陰性較差

黃葛樹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廣泛的用途,它不僅是一種重要的藥用植物,也是園林綠化中的理想選擇。其獨特的樹形、優美的葉片和傳奇的 medicinal 功效使其在東方文化中備受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