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層樓高度】揭開樓層高度的秘密:1層樓高度竟然暗藏驚人玄機!

【1層樓高度】揭開樓層高度的秘密:1層樓高度竟然暗藏驚人玄機!

樓高與淨高的奧秘:選購新屋不可不知的眉角

購屋時除了格局、採光外,樓高也是不容忽視的關鍵因素。本文將帶領讀者揭開樓高與淨高的奧秘,提供未來有購屋需求者重要的參考資訊。

樓高與淨高的定義

樓高是指樓地板中心線之間的距離,並不代表室內實際可享受的高度。而淨高則是指樓層高度扣除樓板厚度後的室內實際高度,才是居住者能感受到的室內高度。

1層樓高度 Play

法規限制與標準樓高

根據《建築技術規則》,住宅及集合式住宅地面一層樓高度不得超過 4.2 公尺,其餘各樓層高度不得超過 3.6 公尺。因此,樓高 3.6 公尺已經是法規允許的最高標準。

1層樓高度

樓板厚度與淨高

標準樓板厚度為 15 公分,外加打底層、石英磚或大理石磚等材料後,樓板總厚度約為 25 公分。因此,樓高 3 公尺扣除 25 公分後,室內淨高僅剩 275 公分。

樓板與隔音

樓板厚度與隔音效果密切相關。九二一地震後,新建築樓地板施工厚度皆為 15 公分,隔音緩衝材需能降低指定分貝。近期建物則多採用隔音地墊,利用緩衝材料隔離聲音傳遞。

影響淨高的因素

除了樓板厚度外,以下因素也會影響淨高:

影響因素 影響程度
水泥與石英磚 約 2-5 公分
消防管線 視數量與尺寸而定
依據樓層位置與樑體大小而異

複式空間與夾層

部分建商利用樓地板高低設計,形成另一類「樓中樓」(夾層)的設計。此種設計將屋內空間一部分設計為 3 公尺,另一部分設計為 4.2 公尺,平均值依然符合 3.6 公尺的法規,但較低處可利用夾層增加使用面積。

交屋前注意事項

購屋時應注意詢問銷售人員淨高,不可僅關注樓高廣告資訊。交屋前,建議仔細檢視平面圖與建築藍圖,確認樑體位置與大小,避免入住後發現淨高與預期有落差。

1層樓高度:住宅與商業樓宇的垂直尺度探討

1層樓高度對於住宅與商業樓宇的設計至關重要,影響著居住舒適度、建築美學和空間利用效率。本文將探討不同樓層高度的優缺點,並提供用於建築設計的最佳實務範例。

住宅樓宇的樓層高度

住宅樓宇的標準樓層高度通常介於2.8米至3.2米之間。低樓層高度營造出温馨舒適的氛圍,而高樓層高度則帶來寬敞感和自然採光。

樓層高度 優點 缺點
2.8米 舒適,節省空間 較矮的空間可能帶來壓迫感
3.0米 營造寬敞感,改善採光 需要更長的樓梯間,可能增加建築成本
3.2米 提供充足的垂直空間,適合高挑傢俱 可能導致空間比例失衡,需要更高的樓梯間

商業樓宇的樓層高度

商業樓宇的樓層高度通常介於3.3米至4.5米之間,視使用類型而定。零售空間需要較低的樓層高度以營造促銷氛圍,而辦公室和倉庫則需要較高的樓層高度以容納辦公設備和貨物。

樓層高度 使用類型 優點 缺點
3.3米 零售店面 促銷氛圍,吸引顧客 可能限制設備安裝空間
3.6米 餐廳、圖書館 提供舒適的用餐和閲讀環境 需要適當的空氣循環系統
4.0米 辦公室、倉庫 寬敞的工作空間,利於佈置傢俱 增加建築成本,需要更高的天花板
4.5米 工業用途、停車場 充足的垂直空間,適用於大型機械或車輛 可能需要特殊照明和通風系統

樓層高度的最佳實務範例

在設計建築樓宇時,應考慮以下最佳實務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