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天干地支】穿越千年的奧秘!揭開12天干地支的神秘面紗

【12天干地支】穿越千年的奧秘!揭開12天干地支的神秘面紗

在中國傳統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稱為「十大天干」,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兩者按固定的順序互相配合,組成了干支紀法。

天干中甲丙戊庚壬為陽,乙丁己辛癸為陰,地支中子寅辰午申戌為陽,醜卯巳未酉亥為陰,十個天干和十二個地支相配是陽配陽,陰配陰,如甲為陽,子為陽,可配成甲子,乙為陰,醜為陰,可以配成乙丑,甲為陽,醜為陰,不能相配,以此類推,天干用六輪,地支用五輪,正好配一週為60年,這叫一個甲子,也叫六十花甲。

12天干地支 Play


「12天干地支」在中國傳統曆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們的結合形成了干支紀法,將時間劃分為固定的週期。甲子作為一個60年的週期,結合了天干的六輪和地支的五輪,象徵著六十花甲的流轉。

12天干地支

甲子紀年與十二地支

在中國傳統曆法中,天干與地支相配,組成了甲子紀年法。天干有十個,地支有十二個,兩者按陽配陽、陰配陰的規律相配合,一週為60年,稱為一個甲子。地支來源於《白虎通》,以天干為主幹,地支為枝葉,從「母子」之義演變而來。史記的十母指的是十天干,十二子指的是十二地支。

十干與十二地支的起源與使用

十干最初用來紀日,十二地支則是紀辰。「辰」在古代指日月之會,由於每月移動一位,一年有十二月,因而有十二辰。古代以每月昏時觀察北斗斗柄所指方向,稱為「鬥建」、「月建」。

十二辰的起源有不同觀點。郭沫若認為源於木星12年週期的「歲星紀年」,後衍生為「太歲紀年」。吳宇虹、陳睿宏等認為地支十二辰來自觀察北斗七星運行軌道的序時、月建之法,代表天道的「月建」為逆時針左行,代表地道的「月厭」為順時針右行。

「12天干地支」是中國古代所使用的一種紀年法,用來記錄時間、預測運勢等等。它由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組成。總共有12個天干和12個地支,兩兩組合共同描述了一個完整的年份。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天干地支不僅被用來紀年,還被用來預測人們的命運和運勢。每個人出生的年份都會對應到一個天干和一個地支,這個組合會影響著他們的個性、健康、婚姻、事業等各個方面。

天干

在12天干中,甲、丙、戊、庚、壬被稱為陽幹,乙、丁、己、辛、癸被稱為陰幹。每個天干都有自己獨特的性質和特徵,在紀年和占卜中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地支

與天干相對應的是12個地支,每個地支代表著一個動物,分別是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地支也和天干一樣,對人們的命運和運氣有著重要的影響。

紀年和占卜

根據12天干地支的組合,可以記錄下每個年份的名稱。例如,甲子年、乙丑年、丙寅年等等。這種紀年法在中國廣泛應用,被用來追溯歷史和記錄事件。

此外,人們還相信天干地支可以預測人的運勢。根據每個人出生的年、月、日、時等信息,可以得知他們的命盤,並預測他們的運氣和未來的發展。這種占卜方式在中國非常流行,被認為能夠幫助人們更好地瞭解自己。

結語

「12天干地支」作為中國古代的一種紀年法,不僅代表著時間的流轉,還涉及著人們的運勢和命運。它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人們研究歷史和占卜的重要工具。希望通過這篇文章,你對「12天干地支」有更深入的瞭解。

延伸閲讀…

十天干十二地支(中國古代曆法)

天干地支_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