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支五行與中國文化》引言
自古以來,中國文化就是一個充滿神秘色彩和哲理性的博大精深體系。其中,「12支五行」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藴含著豐富的宇宙觀和生命觀,更是中國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12支」指的是十二地支,即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它們與天干相配,構成了干支紀年法,用以描述時間和萬物的變化。而「五行」則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種元素,古人認為這五種元素不僅是自然界的構成基礎,更是宇宙間萬事萬物的本源。《周易》所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正是對這種文化精神的體現。
在歷史的長河中,「12支五行」深深地影響著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和生活態度。從漢字的構造,到醫藥、天文、地理、藝術等各個領域,都能見到它的身影。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現代社會對這一傳統文化的關注似乎有所減弱。因此,本書旨在以現代化的角度重新審視「12支五行」,探究其在當代社會的意義和價值,以期為讀者打開一扇瞭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窗口,進而促進文化傳承與創新。
五行的應用
中國傳統曆法,又稱“農曆”,實際上是一種陰陽混合曆。在“九天書苑編著,《生活萬年曆寶典》第2版,中國鐵道出版社,2013.01,第44頁”中有詳細介紹。
丁火如同星火,太陽落山後在夜空中顯現


- 當日柱五行屬木,且木勢盛大時,宜以金來砍伐,達到平衡。若有土生金來制水,則效果更佳。原因在於土能生金,同時又能制水,使得木的旺盛得到一定的抑制。
- 當木勢較弱,而金勢較盛時,則需要以火來制衡金。若火勢得到木的增強,則火足以制金,從而達到五行平衡。
- 當水勢過盛,導致木漂浮,則需要以土來制水,或者以火來生土。這樣能夠降低水的力量,同時保護木不受過度侵襲。
- 當土勢過重,限制了其他五行的發展,則需要以木來疏土,或者以水來生木。這樣可以削弱土的影響,同時為其他五行提供生長空間。
-
當火勢過旺,導致木焚燒,則需要以水來降温,或者以金來生水。這樣
五行之妙,八字之要
在命理學中,五行(金、木、水、火、土)的盛衰與平衡是斷定一人一生榮枯的重要依據。《三命通會》引徐大升之言,總結了五行之間的生克關係:金賴土生,土多金埋;土賴火生,火多土焦;火賴木生,木多火熾;木賴水生,水多木漂;水賴金生,金多水濁。金能生水,水多金沉;水能生木,木盛水縮;木能生火,火多木焚;火能生土,土多火晦;土能克水,水多土流;水能克火,火炎水熱;火能克金,金多火熄。金衰退火,見銷熔;逢水,熄滅;水逢土,淤塞;土衰退水,遭傾陷;木弱逢金,砍折。強金得水,方坐其鋒;水得木,方泄其勢;強木得火,方化其;得土,方止其焰;土得金,方制其害。
十天干中,甲木為雷木,屬陽,生於春而死於秋;乙木為風木,屬陰,生於夏而死於冬。丙火為太陽離火,文明之象,生於寅而死於酉。
八字中,日天干為甲,喜春生而運西方;乙木喜秋生;丙火日出地上格喜寅時。
甲木
乙木
丙火日人出生在冬夏不如春秋 由於春陽對萬物有功 秋陽對萬物有所禆益 而冬夏則蒸濕過重 丁火如同星火,太陽落山後在夜空中顯現
《真寶賦》:“陰火時逢亥,可得富貴悠悠”
地支亥在北方,有星象拱北之説
因此出生日逢丁火,夜間和秋季最佳
此外,丁火日人喜歡身處弱地,符合其特性
丁巳日出生,因巳中丙火為劫財,加上戊土傷官,對父兄妻婦多有剋制
辛金性質類似秋霜,白露為霜,天氣肅殺
延伸閲讀…
己土性質類似天上雲,甲木生己土,雲施雨降,使土潤澤
己土日人喜春月,逢甲木最佳,忌乙木,因其為風木,與雲相剋
庚金性質類似天上月,金白月明,金能生水,水應月而潮
庚金日人怕春夏,以秋月冬月為佳
辛金性質類似秋霜,白露為霜,天氣肅殺
延伸閲讀…
八字中的天干地支與陰陽五行
在八字命理中,天干地支是不可或缺的元素。天干指的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而地支則包括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這些元素不僅代表了不同的時間和空間概念,還藴含了陰陽五行的哲理。
- 壬日出生的人,如果碰上秋月,也就是陰曆的七八月份,通常會遇到丁火。這時節的天象明顯反映出壬水如秋露,丁火似星河,兩者相遇,自然能消除夏季的炎熱。
- 癸水則被比作春霖,特別是出生在卯月的人,也就是陰曆二月,這時節木氣旺盛,春雨綿綿,草木生髮。不過,癸卯日出生的人,如果四柱中有己土透出,將意味著此人有能力經世濟民,月份的變化對他們的命運有著重要影響。
- 在陰陽術數中,天干地支的陰陽分配有其法則。天干以奇數為陽,偶數為陰;地支則以偶數為陽,奇數為陰。例如,甲、丙、戊、庚、壬為陽,乙、丁、己、辛、癸為陰。這種分法是基於自然數的順序排列。
- 十天干與十二地支的結合形成六十甲子,這是一個週期性運行的命理系統,每六十年為一甲子,又稱作花甲之年。商朝後期已有使用六十甲子紀日的紀錄,這標誌著干支紀算的源遠流長。
干支歷的歷史與應用
中華古曆法中,干支歷是一種獨有的曆法系統,它不僅用於紀年,還用於紀月、紀日。干支歷的源頭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997年,當時就已有天干地支的配對使用。天干地支的組合共有六十個,稱為“六十甲子”,它們的順序為: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 十天干、十二地支分析
五行與干支的命理學應用
在中國傳統的命理學中,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是基本的元素,它們的組合構成了六十個干支,又稱“六十甲子”。每一個干支都代表著一定的五行屬性,這些屬性對於分析一個人的生辰八字和命運走向有著重要的作用。以下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簡要介紹:
十天幹: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五行 木 木 火 火 土 土 金 金 水 水 十二地支的五行屬性則與其對應的月份有關:
地支 醜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五行 土 木 木 土 火 火 土 金 金 土 水 在命理學中,一個人的出生時間可以用八個字來表示,這就是常説的“生辰八字”。通過對這八個字的分析,可以推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