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陵背靠天壽山麓,風水極佳,曾是太行山的延伸,形成了京師北面的天然屏障。山上綠樹成蔭,以松柏為主,這種樹木至今仍矗立在陵區中。明末清初的學者顧炎武曾有詩雲:“羣山自南來,勢若蛟龍翔;東趾踞盧龍,西脊馳太行;後尻坐黃花(指黃花鎮),前面臨神京;中有萬年宅,名曰康家莊;可容百萬人,豁然開明堂
明十三陵,自永樂年間始建,歷時二百餘年,乃明朝十三位皇帝之陵寢,座落於京師西北之天壽山南麓,佔地廣袤,達四十餘平方公里。自長陵起始,歷獻、景、裕、茂、泰、康、永、昭、定、慶、德、思諸陵,共計十三,埋葬皇帝十三位,皇后二十三位,皇貴妃一位,及眾多殉葬嬪妃。此陵羣為我國歷代帝王陵嗩保存最為完整、埋葬皇帝最多之地,其建築雄偉,體系完備,歷史悠久,實為稀世之珍,兼具極高的歷史與文化價值。


1981年6月,北京十三陵特區辦事處成立,接管十三陵管理處職能。1982年11月,明十三陵成為全國44個重點風景名勝保護區之一。1995年12月,“明十三陵博物館”成立。2003年7月3日,明十三陵被列入聯合國世界遺產名錄。目前,長陵、定陵、昭陵、康陵和神道對外開放,其他陵墓尚未開放。
十三陵背靠天壽山麓,風水極佳,曾是太行山的延伸,形成了京師北面的天然屏障。山上綠樹成蔭,以松柏為主,這種樹木至今仍矗立在陵區中。明末清初的學者顧炎武曾有詩雲:“羣山自南來,勢若蛟龍翔;東趾踞盧龍,西脊馳太行;後尻坐黃花(指黃花鎮),前面臨神京;中有萬年宅,名曰康家莊;可容百萬人,豁然開明堂
明十三陵,自永樂年間始建,歷時二百餘年,乃明朝十三位皇帝之陵寢,座落於京師西北之天壽山南麓,佔地廣袤,達四十餘平方公里。自長陵起始,歷獻、景、裕、茂、泰、康、永、昭、定、慶、德、思諸陵,共計十三,埋葬皇帝十三位,皇后二十三位,皇貴妃一位,及眾多殉葬嬪妃。此陵羣為我國歷代帝王陵嗩保存最為完整、埋葬皇帝最多之地,其建築雄偉,體系完備,歷史悠久,實為稀世之珍,兼具極高的歷史與文化價值。
陵寢佈局
明代帝陵,崇“事死如事生”之禮,信人雖死,靈魂猶存,飲食起居之需,一如生前。是以,十三陵之建築,仿若皇宮,展現帝王之尊,君臨天下之勢。歲月更迭,風霜侵襲,十三陵依然巍峨,建築羣與周遭山川、流水、林木,和諧共融,盡顯“天人合一”之哲學理念。
2003年7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27屆會議將十三陵和南京明孝陵作為明清皇家陵寢的擴展項目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
明清皇家陵寢分佈於北京、河北、遼寧、安徽、江蘇等地,按照嚴格的等級規制營建,具有完整的地上、地下建築體系,佈局嚴謹,規模宏大,建築華美,工藝精細,體現了中國封建社會最高的喪葬制度。200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明顯陵、清東陵、清西陵作為明清皇家陵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延伸閲讀…
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 – 維基百科
自然環境
明十三陵建築價值極高,長陵的楠木殿其規模是全國唯一的,石雕精湛,明十三陵無論從建築形式、結構,或是藝術上看,都是明代建築的實物歷史。德國遊客在定陵參觀石雕。在各陵中,僅定陵於1956年進行了考古發掘,其他陵寢墓室建築均保存完整。各陵陵前的神道,石牌坊、大紅門、神功聖德碑亭、石像生、龍鳳門等主要建築都保持原來的風貌。明朝時陵宮內外及神道兩旁栽植的大量松柏,現在仍長勢茂盛。陵區內的妃子墳、太監墓雖於清末時相繼被墾闢為農田,但其地下墓室仍保存完好,地上陵寢建築存有殘垣斷壁及部分石雕。聯合國遺產委員會官員、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專家李相海在2002年對明十三陵進行考察,認為其代表了獨特的藝術成就,對建築藝術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並為已消逝的文明提供了獨特見證。明十三陵的佈局經營,滿足了禮制功用的同時,與山川、水流等自然環境因素密切結合,達到了極高的藝術境界。並對清東陵、清西陵的建制產生了深遠影響。各陵除面積大小、建築繁簡有異外,其建築佈局、規制等基本一樣。平面均呈長方形,後面有圓形(或橢圓形)的寶城。建築自石橋起,依次分列陵門、碑亭、祾恩門、祾恩殿、明樓、寶城等。各陵原設有“監”,專司祭祀掃陵之事,現僅存德陵監牆。陵區內還曾建有妃子墓七座、太監墓一座和行宮、苑囿等附屬建築。十三陵以地面建築宏偉的長陵和已發掘的地下宮殿定陵最著稱。整個陵區原四周有陵牆
十三陵
十三陵建於明朝嘉靖十九年(1540年),位於北京市昌平區的天壽山南麓,是中國封建社會中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陵寢建築羣之一。十三陵在1957年被列為北京市第一批古建文物保護單位,1961年被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被列為全國44個重點風景名勝保護區之一。
2003年7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27屆會議將十三陵和南京明孝陵作為明清皇家陵寢的擴展項目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
明清皇家陵寢分佈於北京、河北、遼寧、安徽、江蘇等地,按照嚴格的等級規制營建,具有完整的地上、地下建築體系,佈局嚴謹,規模宏大,建築華美,工藝精細,體現了中國封建社會最高的喪葬制度。200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明顯陵、清東陵、清西陵作為明清皇家陵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延伸閲讀…
十三陵
明十三陵
石牌坊
石牌坊位於十三陵神路的南端,是十三陵的標誌性建築之一。
牌坊為漢白玉砌成,面闊五間,六柱十一樓,寬28.86米,坊高14米。 | 夾柱石上雕刻麒麟、獅子、龍和怪獸,雲騰浪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