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羅漢】佛經根本沒有 |十八羅漢 |麻雀のローカル役 |

【18 羅漢】佛經根本沒有 |十八羅漢 |麻雀のローカル役 |

18羅漢是一種源自中國佛教的傳統塑像,通常被放置於寺廟之中,用來紀念佛陀的18位重要弟子。這些弟子被認為是佛法的堅定護持者和傳承者,他們各自具有不同的神通和智慧。18羅漢的形象多為莊嚴的僧侶,有的手持法器,有的靜坐禪定,每一尊都代表著一種不同的品格和修為。在佛教徒的心目中,18羅漢不僅是信仰的對象,更是學習的榜樣。

  • 阿若憍陳如——第一位開悟的弟子,代表著最初的覺醒。
  • 目犍連——以神通力著名,代表了智慧與救度。
  • 迦旃延——善於解經,代表了佛法教義的傳播者。
  • 舍利弗——智慧第一,代表了理性與洞察力。
  • 摩訶迦葉——頭陀第一,代表了刻苦修行的典範。
  • 賓頭盧——最後入滅的阿羅漢,代表了佛法傳承的不竭力量。

18羅漢在佛教文化中的地位

18

十八羅漢的傳説與歷史

佛經中的十六羅漢

在佛教經典中,十六羅漢是指十六位已證得阿羅漢果位的聖者,他們在釋迦牟尼佛入滅後,願意繼續住世,保護佛法和教育眾生。這十六位羅漢的名字和他們的事蹟在許多佛經中都有記載,如《大般涅槃經》和《阿含經》等。他們是:

conclusion

十八羅漢的傳説與立體雕刻工藝

降龍伏虎與十六羅漢的演變

  • 清朝的《秘殿珠林續編》記載,乾隆皇帝認定最後兩位羅漢分別為迦葉尊者和彌勒尊者,這一考定由章嘉呼圖克圖完成。

    18 羅漢 Play

    十八羅漢的盛行

    宋代以後,特別是隨著《西遊記》等小説的流行,十八羅漢的觀念在民間廣為流傳。這些羅漢的形象常常出現在寺廟的壁畫、雕塑和繡品中,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部分。

    18 羅漢

    conclusion

    十八羅漢的傳説與立體雕刻工藝

    降龍伏虎與十六羅漢的演變

    • 清朝的《秘殿珠林續編》記載,乾隆皇帝認定最後兩位羅漢分別為迦葉尊者和彌勒尊者,這一考定由章嘉呼圖克圖完成。

    • 藏傳佛教主要宣揚十六羅漢的教義,但在一些地區也有十八羅漢的説法。這些地區認為十八羅漢的觀念來自中國,最後兩位羅漢分別是達摩多羅和布袋和尚。

      18 羅漢

    • 十八羅漢是指佛教中十八位永住世間、保護正法的阿羅漢,他們都是釋迦牟尼的弟子。十六羅漢在唐代流行,到宋代時,十八羅漢的觀念則更加普遍。

      18 羅漢 Play

      延伸閲讀…

      俏佳人贈國際華嚴會十八羅漢 舉行開光

      佛經根本沒有「十八羅漢」 你知道嗎?

    •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包含四大聲聞的説法,即騎鹿羅漢、喜慶羅漢、舉缽羅漢和託塔羅漢。

      18 羅漢

    • 十八羅漢是指佛教中十八位永住世間、保護正法的阿羅漢,他們都是釋迦牟尼的弟子。十六羅漢在唐代流行,到宋代時,十八羅漢的觀念則更加普遍。

      延伸閲讀…

      麻雀のローカル役

      十八羅漢(2003年李小龍執導電視劇)

    十八羅漢的出現可能與中國文化中對十八的傳統喜好有關。在漢族地區的寺廟中,常常可以看見十八羅漢的塑像。這些塑像的創作精益求精,每一件作品都是經過精心雕琢的。在這些精品背後,是藝術家默默無聞的付出,劉向前老師便是一位如此專注於工藝的藝術家,他寧願銷毀有瑕疵或雕壞的作品,也不願將其推出作為成品。

    羅漢名稱 簡介
    賓度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