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針灸治療中,20大名穴扮演著關鍵角色。這些穴位是歷代醫家在臨牀實踐中不斷總結出來的,具有顯著的治療作用和廣泛的應用範圍。本指南將深入介紹這20個穴位,包括解剖位置、治療應用及操作方法,旨在為從業者和學習者提供一個全面而實用的參考。
13. 肩井穴
肩井穴在肩部,有疏通經絡
湧泉穴〈穴名解釋〉湧,水向上冒;泉,泉水。本穴為腎經的井穴,比喻脈氣從足底出來的情況。〈取穴方法〉有二種方法。(1)足底二、三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聯機的前三分之一與後三分之二交點上。 (2)卷足,在足前部凹陷處取穴。〈主治病症〉休克、高血壓、精神分裂症、暈厥、下肢癱瘓。
太溪穴〈穴名解釋〉太,盛大的意思;溪,溪流。本穴為足少陰腎經的原穴,經氣從湧泉出來後,到這裏已匯聚成大溪,所以稱此名。〈取穴方法〉足內側,內踝後方,在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取穴。〈主治病症〉慢性咽喉炎、足底痛、眩暈、失眠、牙痛。
照海穴〈穴名解釋〉照,昭,即明顯的意思;海,大海。因為此穴處脈氣明顯,闊大如海,所以稱為照海。〈取穴方法〉足內側,在內踝尖下方凹陷處取穴。〈主治病症〉咽喉炎、失眠、高血壓、癲癇、足跟痛。
穴位 |
位置 |
疾病 |
極泉 |
腋窩深處 |
肩周炎、心痛 |
少海 |
肘部彎曲處 |
心痛、神經衰弱、淋巴結炎 |
通裏 |
腕橫紋上,尺側屈腕肌腱橈側凹陷處
手少陰心經主要穴位名稱及應用
|
手陽明大腸經主要穴位名稱及應用
|
- 神門(滎穴) ─ 掌側,在第四、五掌指關節後方,與勞宮穴相平。主治病症:失眠健忘、痴呆、心悸、意症、精神分裂症。
- 少府(滎穴) ─ 掌側,在第四、五掌指關節後方,與勞宮穴相平。主治病症:心律失常、心痛、手小指拘攣。
- 少衝(井穴) ─ 小指指甲角橈側根部,約離指甲0.1寸處。主治病症:心悸心痛、昏厥、喉炎。
|
- 商陽(井穴) ─ 手食指末節橈側,距指甲角約1分處取穴。主治病症:中風昏迷、咽喉腫痛、牙痛、昏厥。
- 二間(滎穴) ─ 微握拳,在手食指本節(即第二掌指關節)前,橈側凹陷處。約在食指指掌橫紋端。主治病症:咽喉腫痛、牙痛、鼻出血。
- 合谷(原穴) ─ 有三法:
- 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間,當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處。
- 拇食二指合併,虎口部隆起最高點為穴。
- 以一手的拇指掌面指關節橫紋,放在另一手的拇
手陽明大腸經
|
手少陽三焦經
|
- 池,合穴,治中風偏癱、高熱、蕁麻疹、感冒、高血壓、肋骨外上髁炎、扁桃體炎。
- 臂臑,上臂內側,治肩關節周圍炎、中風偏癱、眼病。
- 肩髃,肩峯前下方,治中風偏癱、肩關節周圍炎、高血壓、蕁麻疹。
|
- 天鼎,頸外側部,喉結旁,治上肢癱瘓麻木、肩關節周圍炎、扁桃體炎。
- 扶突,喉結旁,胸鎖乳突肌前、後緣之間,治單純性甲狀腺腫大、咳嗽、哮喘、咽喉腫痛以及甲狀腺手術針刺麻醉。
|
迎香,鼻翼外緣中點旁,鼻唇溝上面,治鼻炎、鼻竇炎、顏面神經麻痹、膽道蛔蟲症。
手少陽三焦經
- 關衝,手環指末節尺側,距指甲角0.1寸,治中風昏迷、中暑、咽喉腫痛、耳聾。
- 中渚,三焦經的輸穴,手環
改寫後的文章
面部穴位及其功效
穴位 |
取穴方法 |
主治病症 |
地倉 |
正坐,向前正視,瞳孔直下,在眶下孔凹陷處取穴。 |
顏面神經麻痹、三叉神經痛、結膜炎、鼻炎、膽道蛔蟲病、角膜炎。 |
頰車 |
面部,口角外側,上與瞳孔相對處取穴。 |
顏面神經麻痹、三叉神經痛、流涎。 |
下關 |
閉口時,在面頰部,下頜骨響處,顴弓與下頜切跡所形成的凹陷中取穴。 |
顏面神經麻痹、三叉神經痛、牙痛、耳聾、顳下頜關節紊亂症。 |
人迎 |
在頸部喉結旁,胸鎖乳突肌的前緣,頸總動脈搏動處取穴。 |
高血壓、低血壓、急慢性喉炎、扁桃體炎、單純性甲狀腺腫。 |
梁門 |
上腹部,臍直上4寸,距正中線2寸處取穴。 |
急慢性腸炎、細菌性痢疾、急慢性胃炎、闌尾炎、便秘。 |
天樞 |
仰卧,在腹中部,距臍中2寸處取穴。 |
急慢性腸
1、改寫後的文章
大腿前側的穴位包括髀關、伏兔、梁丘、犢鼻和足三里,這些穴位分別位於股部和大腿的前面部分。其中,髀關位於股部的關節附近,由於其位置的特殊性而被命名為髀關。伏兔則位於大腿前面肌肉隆起處,形狀類似潛伏的兔子,因此得名。梁丘是膝蓋前面的一個穴位,位於髕骨上方的肌肉隆起處,形似山樑上的丘陵,故稱梁丘。犢鼻則是在膝蓋部髕韌帶外側的凹陷中,形似小牛的鼻孔。足三里是膝下三寸的穴位,與手三里相對應,因其位置在足部而得名。上巨虛位於犢鼻下6寸,是腸腑疾病的重要穴位。豐隆則是咳嗽痰多的特效穴,位於外踝尖上8寸的位置。這些穴位對於肌肉疼痛、神經炎、胃腸道疾病、高血壓、高血脂等病症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解溪:解除疼痛,通暢經絡
內庭:清熱解毒,治療諸痛
厲兑:疏通氣血,調理五官
聽會:疏通耳竅,治療耳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