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8/2定律:人達成目標前80%時間和努力,只能獲得20%成果,80%成果後20%時間和努力獲得。
近期舉辦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上,工信部部長苗圩透露,來會有若干家非汽車企業獲得電動車生產 資質,同時14家“殭屍車企”強制退市。如苗圩所說,汽車業要建立起有進有出、優勝劣汰動態管理機制,督促落後企業加大技術改造、轉型升級。資質 “一進一出”,加上“市場手”,有望攪活汽車業這一池春水。
十八屆五中全會後,汽車產業轉型升級步伐開始,並加速落地。產業入口生產資質改革,汽車業打破以往僵化局面開始有進有退、市場活力顯現,到製造環節節能新能源路線圖,並這個基礎上後出台了標準建設指南、關鍵共性技術指南,細化方案 助力“路線圖”實現,到末端標車淘汰、報廢回收製造環節升級,汽車末端積極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從近期出台一系列相關政策和措施看,汽車 業乘上“十三五”轉型升級列車,且這一列車正在飛速向前。
統計,我國現有汽車整車生產企業184家,集團口徑統計有76家多。苗圩表示:”儘管我國前10家車企集中度達到90%,但整體分佈看,汽車整車生產企業數量多、規模。”
汽車生產資質申請門檻,企業得之不易,電動車生產資質放開能夠“落地”,汽車業意義。在此之前,非 汽車企業要進入新能源車領域,需車企合作或斥巨資購買所謂“殼資源”,即不具備生產能力但有生產資質汽車生產企業,花費成本高昂且企業獨立 性不夠。
當前行業形勢加劇了放開生產資質性。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付於武表示:“我國已成為全球汽車第一產銷 大國,需要有適應此生產力發展准入管理政策來釋放市場活力。且創新時代,產品形態發生了變化。過去機械產品相比,現在電子設備成本佔整 車成本54%,許多科技企業有進入汽車市場需求。”
延伸閱讀…
順應趨勢,《新建純電動乘用車企業管理規定》於今年6月正式發布。近期工信部披露了幾十家非汽車生產企業申請 電動車生產資質進展。有關專家評審後,有第一批符合條件企業獲得新能源車生產資質。准入門檻降低新能源汽車領域帶來一批行業外 “鯰魚”,諸如樂視、阿里巴巴、華、蔚來汽車互聯網企業躍躍欲試。
,新能源車生產資質大門並非完全敞開,其企業電動車方面技術基礎和開發團隊有要求。此,中國汽車工業諮詢委員會副主任安慶衡認為:“門檻些是防止企業進入而造成複投資和資源浪費。”
統計,我國現有汽車整車生產企業184家,集團口徑統計有76家多。苗圩表示:”儘管我國前10家車企集中度達到90%,但整體分佈看,汽車整車生產企業數量多、規模。”
延伸閱讀…
而上千家企業中有多年來處於停產或半停產狀態”殭屍企業”。實際操作中,這些名存實亡汽車生產企業成為待價而沽”空殼資源”。 “這種情況提高了企業兼併重組成本,於產業結構調整。”付於武說。
此,2012年工信部發布《關於建立汽車行業退出機制通知》,建立了車企退出機制。 2013年第一批 公示企業公告裡列出了48家”警告”企業。整改,部分企業恢復了生產經營,剩下14家企業成為第一批退市者。而後有第二批公示名單, 旨在建立一種退出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