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和五行的對應】何爲 |五行五色關係圖 |與 |

內容目錄

五色與四性是祖國中醫藥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不同的顏色分別對不同的髒腑器官有所補益,均衡攝取才是真正治病、防病、保健、養生。中醫認為五行對應養體內的器官,木為肝,火為心,土為脾,水為腎,就保健治療而言,五色《即青(綠)、赤、黃、白、黑》的藥材及食物分別對應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因此對人體的五臟有不同的滋補作用。

青色

青色對應五行為木,入肝能增強臟腑之氣。肝為解毒的器官所以青色食物有清肝解毒的作用。

赤色

赤色對應五行為火,入心能增強心臟之氣,提高人體組織中細胞的活性,可增強人體免疫功能,預防流感及各種病毒的入侵,有清血、補血、通血的功效。

黃色

黃色對應五行為土,入脾,能增強脾臟之氣,促進和調節新陳代謝,提高脾臟功能的抗病能力。

白色

白色對應五行為金,入肺,可增強肺腑之氣,提高肺腑器官抗病毒能力,止咳化痰,治虛勞咳血。

黑色

黑色對應五行為水,入腎,能增強腎臟之氣,治陽痿遺精,腰腺酸病,補虧損及久病不復者。可保健、養顏、抗衰、防癌,對生殖排尿系統大有好處。

一、五行

1、五行學說來源

五行學說是中國傳統文化之精髓所在,是指木(生長、生法、柔和、條達舒暢)、火(溫熱、升騰、明亮)、土(生化、承載、受納)、金(清潔、清肅、收斂)、水(寒涼、滋潤、向下運行)五種物質的運動。中國古代人民在長期的生活和生產實踐中認識到木、火、土、金、水是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物質,並由此引申為世間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這五種基本物質之間的運動變化生成的,這五種物質之間,存在著既相互資生又相互制約的關係,在不斷的相生相剋運動中維持著動態的平衡,這就是五行學說的基本涵義。

2、五行相生相剋的關係

五行學說認為,五行之間存在著生、克、乘、侮的關係。五行的相生相剋關係可以解釋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繫,而五行的相乘相侮則可以用來表示事物之間平衡被打破後的相互影響。

相生相剋是密不可分的,沒有生,事物就無法發生和生長;而沒有克,事物無所約束,就無法維持正常的協調關係。只有保持相生相剋的動態平衡,才能使事物正常的發生與發展。

二、五行與五臟

傳統中醫學認為,人的有機整體是以五臟為核心構成的一個極為複雜的統一體,它以五臟為主,配合六腑,以經絡作為網絡,聯繫軀體組織器官,形成五大系統。這是中醫學系統論的一部分。所以要說中醫養生就不得不說五臟之間內在的聯繫和相互滋生的關係。

一說到「顏色」,大家立刻就會想到「五顏六色」、「萬紫千紅」、「五光十色」、「五彩繽紛」、「五彩斑斕」等成語,是的,自然界的顏色各種各樣,舉不勝舉。不過,如果我們再回過頭來觀察這幾個與「顏色」有關的成語,那麼我們就會發現,在這幾個成語裡面,「五」字出現的頻率不可謂不高。

爲何說到顏色,會總愛帶一個「五」字呢,其實,從表面上看,「五」字如同另外的「六」字、「十」字、乃至「千」字、「萬」字等,都是一樣,只是虛指很多的意思,並不是實指;但是,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來看,這個「五」字的確就是實指,因爲確確實實存在著「五色」的說法。

所謂「五色」,指的就是青、紅、黃、白、黑。大自然中的顏色何止萬千,爲何單單把這五種顏色定爲「五色」呢?我們不妨可以這樣來理解,青、紅、黃是「三原色」,「黑」與「白」自然就不必多說了,所以,「五色」指的就是「三原色」加「黑白」。

明白了「五色」,接下來,我們就可以來討論「五色」與「五行」之間的關係了。眾所周知,「五行」指的就是木、火、土、金、水,那麼,它們與青、紅、黃、白、黑又是如何對應的呢?其實,其中的道理,很簡單。

「青」對「木」。放眼望請,在自然界中,何物爲「青」色呢?很明顯,就是以「木」爲代表的「花草樹木」這些植物了。當然,我們不能去鑽牛角尖,說「花」的顏色多種多樣,可遠遠不是一個「青」字所能概況得了的,我們只需明白,「花」屬於「木」的範疇,而「木」之色,就是「青」。

「紅」對「火」。 「紅」爲什麼與「火」相對呢?因爲,「紅」就是「火」的顏色,又有誰不知道「紅紅火火」這個詞兒呢?所以,「紅」對「火」是毫無疑問的。

「黃」對「土」。如果有人問,「土的顏色是什麼」,我想,大家一定會毫不猶豫地回答「黃」,因爲我們都知道「黃土地」。當然,中華大地幅員遼闊,我們北也有「黑土」,南也有「紅土」,但是作爲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中原地區,「土」還是黃的,所以,「黃」對「土」自然也有道理的。

「白」對「金」。提到「金」,大家往往會說「黃金」,但實際上我們都知道,白金比黃金更貴;另外,「五行」之「金」代表著「金屬」,而金屬的一般顏色,就是「白色」。

「黑」對「水」。如果「青」對「木」、「紅」對「火」、「黃」對「土」、「白」對「金」姑且還能說得過去的話,那麼「黑」對「水」又該如何解釋呢?難道「黑」是「水」的顏色嗎?難道「水」不是無色的嗎?朋友們自然會有這樣的疑問,別著急,正是因爲「水」無色,所以它最有可能變化的顏色就是「黑」。或許大家都聽說過這樣一個「腦筋急轉彎」,問:什麼東西會越洗越髒?呵呵,除了「水」之外,恐怕我們再也想不出第二種東西了,而「水」變髒之後,自然就是「黑」色。

關於「黑」對「水」,東北的朋友們最容易記憶,因爲我國的東北地區向來就被稱作「白山黑水」,當然,這裡的「白」與「黑」並不是指「顏色」,而說的是「長白山」和「黑龍江」,但是,「白山黑水」這句話本身,卻不失爲我們記憶「黑」對「水」的一個好方法。

一說到「顏色」,大家立刻就會想到「五顏六色」、「萬紫千紅」、「五光十色」、「五彩繽紛」、「五彩斑斕」等成語,是的,自然界的顏色各種各樣,舉不勝舉。不過,如果我們再回過頭來觀察這幾個與「顏色」有關的成語,那麼我們就會發現,在這幾個成語裡面,「五」字出現的頻率不可謂不高。

爲何說到顏色,會總愛帶一個「五」字呢,其實,從表面上看,「五」字如同另外的「六」字、「十」字、乃至「千」字、「萬」字等,都是一樣,只是虛指很多的意思,並不是實指;但是,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來看,這個「五」字的確就是實指,因爲確確實實存在著「五色」的說法。

所謂「五色」,指的就是青、紅、黃、白、黑。大自然中的顏色何止萬千,爲何單單把這五種顏色定爲「五色」呢?我們不妨可以這樣來理解,青、紅、黃是「三原色」,「黑」與「白」自然就不必多說了,所以,「五色」指的就是「三原色」加「黑白」。

明白了「五色」,接下來,我們就可以來討論「五色」與「五行」之間的關係了。眾所周知,「五行」指的就是木、火、土、金、水,那麼,它們與青、紅、黃、白、黑又是如何對應的呢?其實,其中的道理,很簡單。

「青」對「木」。放眼望請,在自然界中,何物爲「青」色呢?很明顯,就是以「木」爲代表的「花草樹木」這些植物了。當然,我們不能去鑽牛角尖,說「花」的顏色多種多樣,可遠遠不是一個「青」字所能概況得了的,我們只需明白,「花」屬於「木」的範疇,而「木」之色,就是「青」。

「紅」對「火」。 「紅」爲什麼與「火」相對呢?因爲,「紅」就是「火」的顏色,又有誰不知道「紅紅火火」這個詞兒呢?所以,「紅」對「火」是毫無疑問的。

「黃」對「土」。如果有人問,「土的顏色是什麼」,我想,大家一定會毫不猶豫地回答「黃」,因爲我們都知道「黃土地」。當然,中華大地幅員遼闊,我們北也有「黑土」,南也有「紅土」,但是作爲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中原地區,「土」還是黃的,所以,「黃」對「土」自然也有道理的。

「白」對「金」。提到「金」,大家往往會說「黃金」,但實際上我們都知道,白金比黃金更貴;另外,「五行」之「金」代表著「金屬」,而金屬的一般顏色,就是「白色」。

「黑」對「水」。如果「青」對「木」、「紅」對「火」、「黃」對「土」、「白」對「金」姑且還能說得過去的話,那麼「黑」對「水」又該如何解釋呢?難道「黑」是「水」的顏色嗎?難道「水」不是無色的嗎?朋友們自然會有這樣的疑問,別著急,正是因爲「水」無色,所以它最有可能變化的顏色就是「黑」。或許大家都聽說過這樣一個「腦筋急轉彎」,問:什麼東西會越洗越髒?呵呵,除了「水」之外,恐怕我們再也想不出第二種東西了,而「水」變髒之後,自然就是「黑」色。

關於「黑」對「水」,東北的朋友們最容易記憶,因爲我國的東北地區向來就被稱作「白山黑水」,當然,這裡的「白」與「黑」並不是指「顏色」,而說的是「長白山」和「黑龍江」,但是,「白山黑水」這句話本身,卻不失爲我們記憶「黑」對「水」的一個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