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長沙辦團練時,我善化坪塘桐溪寺旁伏龍山看上了一塊地。一個小山包環抱兩條山脈之中,看如二龍戲珠,我葬那個珠上吧。)
曾國藩感覺自己身體,明白將於人世,給弟弟寫信說死後要回荷葉塘。國荃和國潢請了十多個地仙,找了兩個多月,說荷葉塘風水寶地曾家葬了,一處是星岡公葬金雞啄白米墓地,一處是父母葬鵬嘴墓地,找不出地。國潢和國荃商量,打算將父母墳墓動,勻出一個穴位來。曾國藩堅決不肯,說這樣便是對父母,他們犯了愁。今年四月,馮樹堂江寧回去,走遍湘鄉二十四,找到一處名東台起鳳地方,請郭嵩燾察看,認為這是絕佳風水寶地,能子孫世代出進士。曾國藩回信說,東台山乃湘鄉一縣文運所在,我如今封侯拜相,位極人臣,絕不能死後葬東台山,影響一縣文運。
想到這裡,曾國藩地說:既然二十四沒有地了,我死後靈柩運回湘鄉。那年長沙辦團練時,我善化坪塘桐溪寺旁伏龍山看上了一塊地。一個小山包環抱兩條山脈之中,看如二龍戲珠,我葬那個珠上吧。那裡雖不是上地,可以算得中平,能使後世子孫清吉。天道忌盛,忌貪,我們兄弟這一代出侯出伯,應該滿足,只要求得子孫讀書識字、平平安安行。國家大事非我能,家事身後事託付兩位兄弟。我死後,紀澤兄弟視你和澄侯如父,你視他們兄弟如子,教育子孫後代世世有讀書人,心滿意足了。
紀澤明白這是父親後囑託,心裡刀割受,淚水滴落書信上。
曾國藩端起茶杯,地說:「甲三,你這樣。國事日非,父並不怕死。古人說人生如夢,父過去總覺得消沉。現在死期, 覺得確如此。你加一句,請你四叔九叔勞馮樹堂駕,到坪塘去看看那塊地。只要妨害後人,確定算了。」
兒時聽父輩們說到」中國房「或者「中國皇」,其沒有很多概念,只是知道這應該是個人物。後來隨著年紀增長,識人多,讀書,曾文正公有了多了解…
五月二十日,曾國藩靈柩火輪運到長沙。載著靈柩火輪路過湘陰時,左宗棠兒子左孝咸奉父命披麻戴孝,到江邊祭拜,見了人無感動。天氣措置,曾紀澤並相信風水說,六月十四日,南門外金盆嶺南面葬。
同治十三年八月十三日,歐陽夫人江寧仙逝,靈柩運回長沙。此時,
曾紀澤接受兩個叔父和郭嵩燾意見,父親生時囑咐,選定善化縣(今長沙望城縣寺塘鎮)桐溪寺伏龍山之陽墓地,十一月初五日,父親靈柩遷移過來,母親合葬,並《卸制碑文》(附5)、《神道碑》(附6)、《墓誌銘》(附7)刊刻墓地兩邊,其一生做了一個總結和評價。
曾國藩公現墓地,距坪塘鎮中心區約4公里,墓建築規模,佔地面積約300平方米,分為墓塚、墓圍、拜台、平台、神道、牌坊、墓廬、碑亭8大部分。墓塚三合泥拌碎石,混合糯米汁封死,上鋪砌花崗石,呈半圓形,底徑5米,2米。塋地花崗石牆圍護。
同治十一年(1872)三月十二日,曾國藩歿於兩江總督任上,他效忠朝廷操心勞神到生命後一刻,可堪比為蜀漢鞠躬盡瘁死而後武侯。
曾國藩,原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1811年11月26日出生於湘鄉(今雙峰縣)荷葉鎮白玉堂。 1872年3月12日卒於南京兩江總督任上,終年61歲,朝廷追贈太傅,諡文。後其靈柩南京運回湖南老家,是年選址葬於沙南門外金盆嶺。
曾國藩故居這個地方有點,嶽麓山出發,瀟湘南路南,到達正在開發大王洲景點後,有一個路口左轉,指示牌上標著是巡撫西路,然後路邊問了一個村民。
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洋務運動」主要發起者,系湘軍領袖,清朝廷而言可謂功勳。連中共領導人毛澤東十分崇拜他,1917年8月毛澤東友人信中說:「愚於人,獨服曾文正。」身為一代名臣,曾國藩迷信,自己選擇墓地時花費了心血。
花全開,馬上凋謝;月全圓,馬上缺損。而全開,圓,會有所期待,有所憧憬。所以做人要「求缺惜福」。老子說:「大成若缺。」《西遊記》中孫悟空說:天地本。可見,人世間存在東西,天然地都存在著缺陷。
其後迄於一八五二年離京返湘前,後任過四川鄉試考官、禮部右侍郎、兼署兵部右侍郎、兼署刑部左侍郎職,使其無聞家庭,聲望陡升,練湘軍、太平天國、任兩江總督後。
曾國荃堅持要駐紮武昌,曾國藩他推薦了一個懂風水人,來巡撫衙門改風水。
圖文 | 湘軍後出場人物:曾國藩,字子城,小名一朱堯階:漣濱書院、嶽麓書院學,晚清湘鄉大儒國潢、國葆、國荃,曾國藩親弟劉蓉:朋友,後官巡撫郭嵩燾:朋友,官巡撫,駐英大使南五舅:親舅舅十三木匠:曾國藩房叔叔1835年,曾國藩前往京城,參加科舉考試,目標:考中進士。
圖、去曾國藩墓走廊,石圍欄上有「墓廬參觀」四字。曾國藩墓,位於沙嶽麓區坪塘街道桐溪寺後伏龍山上。公元1873年,曾國藩歸葬於此。 1872年二月初四,是日午後,他長子曾紀澤散步於署西花圃,突然腳麻,扶回書房,不能言,端坐三刻溘然而逝。
風水是玄之又玄東西,可謂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曾國藩原本是個理學家,於鬼神,總是秉承“未知生,焉知死”態度,於風水這種玄之又玄東西,採取不以然態度。然而,他聽到自己曾祖父故事後,卻信風水堪輿了。
曾國藩出身於湖南“大界曾氏”,這個家族世代農,沒有出過什麼人物。曾國藩曾祖父名叫曾競希,過是個普通農民。曾國藩5歲那年,曾競希去世,並荷葉鎮神衝太西沖胡找到個地方,並葬了那裡。整體,曾競希下葬地方,像一隻雞,墳葬雞頭上。墳後面是一山地,似雞脖子。狹長山地背後,是一圓形山丘,像雞身;圓形山丘兩邊,有片兩扇形山地,恰如雞翅。雞頭前面是一條叫“犁頭咀”小河。河邊有一片良田。下葬後當晚,當地突然下起了一陣驟雨,雨下、急,這場雨一共下了三天,引起了山洪暴發。 “雞頭”前面田裡莊稼、泥土讓水沖走了,田地積滿白沙細石。雨停後,一個風水先生曾競希墓,他掏出羅盤看了看墓地風水,驚失色:“這個墓主人後代將福澤!”
山風水學上有意義,是風水學基本要素之一。山形狀和所在位置吉地真假、吉凶關係甚。 “山管人丁水管財”,可見山重要性。風水古代陰陽五行學說演變而來,風水學上,山稱陽,水稱陰。風水點穴,講究是要找到真龍。何為龍者?山脈。
打開APP,查看多精彩圖片
風水學上起伏盤旋山脈稱“龍”。說法是:結有穴山稱“龍”,結穴山稱“山”。 “龍氣”、“龍脈”說法由此而來。龍分山崗龍和平洋龍,是山崗和平原地形來分。有“水龍”一說。尋真龍法,即龍法。
山地而言,山脈龍,“委宛複,回環複;若距而侯,若攬而有;,欲止而;來積止聚,衝陽和陰;土高水深,鬱草茂林。若千乘,富如萬金”(《葬書》)。即山勢起伏,蜿蜒回環,土厚水,植被者即為有生氣龍。
山之所以如此,主要原因於,風水核心要素–氣主要是依附山或龍而存在。我國是個多山國家,許多山脈,氣勢磅礴,插青雲,雲煙繚繞;時而奔騰起伏,千姿百態,時而舒展緩落,伏首蒼田;或而隱踪匿跡,身形不見。龍是中華民族圖騰。風水術形象思維方式,將逶迤奔騰,形象萬千山脈稱龍脈,比喻是。
風水術用擬人化方法來龍級別,認為作為某處一條龍,它不是孤立存在和憑空出現,人,龍有父母祖宗。
延伸閱讀…
風水學上山分成了:祖山、少祖山、父母山(靠山)等級,穴位後面山峰叫做父母山,後是祖山,太祖山……山脈源頭是龍老祖宗。
查求龍各級祖宗叫著“認宗”。話雲:“尋龍不認宗,到頭一場空”,可見龍起源龍穴有關係。
風水學認為,中國山脈是崑崙山發脈,中國大地分佈有三條“幹龍”:
長江和黃河界,長江以南干龍叫南幹龍,
1846年,曾國藩祖母去世,安葬後,過了半年,有三件事讓曾國藩高興:一是祖父病痊癒了,二是困擾自己多年癬疾(皮膚病)了,三是自己地官升二品。
曾國藩認為這些祖母陰宅(墓地)風水有關係,說明當初墓地選址是正確。
接下來兩年,曾家接增添了三個男孩,曾國藩本人官職升到侍郎(於今天副部長)。
曾國藩這一連串好事他祖母葬了風水福地聯繫一起,認為風水說法不可以信,可以一點不信。
那後,曾國藩變得風水熱心起來,對自己懂風水感到,囑咐自己弟弟要留心學習風水。
曾國荃(曾國藩九弟)要出任湖北巡撫時候,曾國藩寫三封信,告訴弟弟湖北武昌巡撫衙門“風水”,建議他到別處駐紮,趨吉避凶。
曾國荃堅持要駐紮武昌,曾國藩他推薦了一個懂風水人,來巡撫衙門改風水。
延伸閱讀…
曾國藩固然相信風水,但是並迷信,風水有著認識。
風水:有緣可遇,有德居之
曾國藩認為風水寶地“有緣可遇,強求不得”,這是天地間定理。
古往今來,很多達官貴人挖空心思,講究風水,而修德積福,身敗名裂,當前官場有“風水熱”,很多貪官鋃鐺入獄,風水幫不了他們。
風水是會助紂為虐、違逆天道!所以曾家後人出了那麼多人才,並不是曾家風水,而是因為曾國藩確立家教和家風!
曾國藩說:“吾所見所聞,發之家,未有續尋得大地者。”
曾國藩經驗,發達家庭沒有能獲得風水福地,這是因為天道,有起有落,不過三代,俗話說“風水輪流轉”。
陽宅:世華屋,取禍之道
咸豐九年(1859年),曾國荃老家建新房,畫了個圖樣曾國藩看,曾國藩,覺得規模。
曾國藩寫家信說,若房屋建造得,會惹人非議,“亂世而居華屋廣廈,非所宜”,是取禍之道,名聲在外,“亂世恐倖免”!
作為一個家族,曾國藩故居堂,四合院結構,總佔地面積過4萬多平方米,建築面積1萬平方米,這裡走出了除曾國藩外,有曾紀澤、曾紀鴻、曾寶蓀、曾約農名人。
陰宅:不求地,但求
對安葬先人,曾國藩認為“地者,鬼神造化秘惜,輕予人者”,說風水寶地那是上天會人,除非方積累了福德。
那麼風水追求只能是“不求地,但求”,只要先人陰宅能避免水淹、蟲蟻、凶煞可以了,“斷不能求富貴利達”。